•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工具有三:「依賴導向與成就導向心理控制量表」、「理論憂鬱經 驗量表-21」(測依賴性與自我批評性格)以及「兒童焦慮及憂鬱量表」。

壹、 依賴導向與成就導向心理控制量表(DAPCS)

本研究採用 Soenens、Vansteenkiste 和 Luyten(2010)根據 Barber 的「父母 心理控制理論」與 Blatt「人際親密關係」和「成就與完美」理論所編製之「依賴 導向與成就導向心理控制量表」來測量青少年子女知覺父母依賴導向與成就導向 心理控制的程度。

DAPCS 分為父親版及母親版,均包含兩個分量表,分別為依賴導向心理控制

(Dependency-Oriented Psychological Control,以下簡稱 DPC)及成就導向心理控 制(Achievement-Oriented Psychological Control,以下簡稱 APC),各 10 題,總題 數共 20 題。

DAPCS 中的第 1~10 題為 DPC 的題目,第 11~20 題為 APC 的題目,其中第 1~5、11~15 題為負面的條件式關心題目,第 8 題的敘述較為中性外,其餘皆為正 面的條件式關心題目。全部題目均採用 Likert 量表計分,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

2 分表示「不同意」、3 分表示「不確定」、4 分表示「同意」及 5 分表示「非常同 意」。分數越高,則表示受試者知覺到父親或母親的 DPC 或是 APC 情形越強烈;

得分越低則相反。

信度方面,Soenens 等人以 Cronbach α 係數考驗內部一致性信度。在母親版 方面,DPC 及 APC 的 Cronbach α 分別為.86 及.93;在父親方面,DPC 及 APC 的 Cronbach α 分別為.83 及.91。

在分測驗的相關方面,母親版的 DPC 與 APC 相關係數為.61(p < .001)、父 親版的 DPC 與 APC 相關係數為.52(p < .001);在跨父親版及母親版的相關方面,

母親與父親 DPC 的相關係數為.43(p < .001)、母親與父親 APC 的相關係數為.49

(p < .001)。

在因素結構(兩因素結構)方面,Soenens 等人透過 SRMR、RMSEA 以及 CFI 的測量指標,發現在父親版方面,SRMR= .06,RMSEA= .06,CFI= .99;母 親方面則 SRMR= .10,RMSEA= .13,CFI= .92,結果顯示兩因素模型與數據的適 配度度尚屬理想,兩因素的模型在父親版及母親版中皆得到支持。另外,母親版 的 DPC 及 APC 與父親版的 DPC 及 APC 在聚斂與區辨效度上的分析,大致上也 是符合預期的。

28

本研究在 Soenens 授權同意使用 DAPCS 後,先由研究者將英文版翻譯為繁 體中文,再委請精通中英文及擔任英文翻譯之教授協助修改與潤飾,之後先進行 預試(由數位國中生先檢視題意及文字是否清楚,再進行正式預試),其後再進行 正式施測。因正式樣本的分析結果較為穩定,故此處僅呈現正式施測的信效度結 果。研究者以探索性因素分析,先將 DPC 及 APC 合併萃取因素,因部分試題所 隸屬之因素與原量表略有出入,故將 DPC 及 APC 分開,分別以主成分分析進行 正交轉軸,結果支持 DPC 及 APC 的父親版與母親版均測單一因素。DPC 母親版 的解釋變異量為 53.128%,DPC 父親版的解釋變異量為 58.228%;APC 母親版的 解釋變異量為 60.01%,APC 父親版的解釋變異量為 60.818%。在信度方面,本研 究 DPC 母親版的 Cronbach α 值為.896,DPC 父親版的 Cronbach α 值為.916,APC 母親版的Cronbach α 值為.920,APC 父親版的 Cronbach α 值為.923。

貳、 理論憂鬱經驗量表-21 (TDEQ-21)

本研究採用「理論憂鬱經驗量表 -21」(Theoretical Depress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with 21 items, TDEQ-21)來測量依賴性格及自我批評性格。TDEQ-21 是Viglione、Lovette、Gottlieb和Friedberg(1995)依據Blatt、D'Afflitti以及Quinlan

(1976)所編製的「憂鬱經驗量表」(Depress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DEQ)

縮減而來。DEQ原量表分為三個因素「依賴性格」、「自我批評性格」及「效能」, 共66題,Viglione等將其簡化,選出與Blatt理論概念相符合的21題(10題測依賴性 格、11題測自我批評性格),經主成分分析最大變異法正交轉軸後,發現僅12題的 因素負荷量大於.40(5題測依賴性格、7題測自我批評性格),但12題的版本

(TDEQ-12)與原DEQ的構念略有出入。由於DEQ原版的計量特質並不穩定,在 不同研究中並不一致,故其後Desmet、Vanheule、Groenvynck Verhaeghe、Vogel 和Bogaerts(2007)以驗證性因素分析重新檢視文獻中有關DEQ依賴-自我批評二 因素結構的各種縮減版,發現僅三種版本與數據的適配度最佳,其中包含TDEQ-21 及TDEQ-12的二因素模型。由於TDEQ-21較符合Blatt等的理論,故本研究決定選 用TDEQ-21版本。

DEQ原始的計分方式為Likert七點式量表,從「非常不符合」(1分)至「非常符合」

(7分)。本研究因考量國中學生可能不易區辨七等級量表,故將計分方式改為Likert 的五點式量表,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不符合」、3分表示「有點符合」,

4分表示「符合」及5分表示「非常符合」。依賴性格及自我批評性格兩部分分開計 分,分數越高,表示依賴性格或自我批評性格傾向愈強烈;得分愈低則相反。

29

信度方面,TDEQ-21 在臨床樣本上「依賴性格」、「自我批評性格」以及「整 體」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 係數分別為.83、85 以及.90;在大學生樣本上的內 部一致性Cronbach α 係數依上面順序分別為.67、.76 以及.81(Viglione, Lovette, Gottlieb, & Friedberg, 1995)

在效度方面,Viglione 等(1995)對 TDEQ-21 的兩因素進行探索性主成分因 素分析,在臨床樣本上,第一個因素的解釋變異量為 23.81%,而第二個因素的解 釋變異量為 20.26%;在大學生樣本,第一個因素的解釋變異量為 15.84%,第二 個因素的解釋變異量為 14.08%。

本研究在 Blatt 授權同意後使用 DEQ 量表,先由研究者將英文版翻譯為繁體 中文,再委請精通中英文及擔任英文翻譯之教授協助修改與潤飾,之後先進行預 試(由數位國中生先檢視題意及文字是否清楚,再進行正式預試)。由於 DEQ 原 版的因素結構不穩定,因此預試結束後,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使用 TDEQ-21 量表,其後再進行正式施測。因正式樣本的分析結果較為穩定,故此處 僅呈現正式施測的信效度結果。本研究透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將「依賴性格」以 及「自我批評性格」分別以主成分分析進行正交轉軸,依賴性格可分為兩個因素,

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44.777%以及 10.606%,共 55.383%(本研究僅採用兩個因素的 總分);「自我批評性格」為單一因素,解釋變異量 48.891%。在信度方面,本研 究的「依賴性格」以及「自我批評性格」的Cronbach α 值為分別為.861 以及.893,

整體Cronbach α 值為.925。

參、 兒童焦慮及憂鬱量表修訂版

「兒童焦慮及憂鬱量表修訂版」(Revised Children'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RCADS)是由 Chorpita、Yim、Moffitt、Umemoto 及 Francis(2000)所編 制,總題數為 47 題。本研究所採用的版本為 Ebesutani 等(2012)將其縮減的 25 題 RCADS 簡易版,此版本保留原來的 10 題憂鬱題目,將 37 題焦慮類型題目縮 減為 15 題,目的是為了減少受試者的負擔及填答時間,並提高青少年焦慮及憂鬱 特徵的測量。本研究以此量表來測量青少年的焦慮及憂鬱程度。

焦慮的題目是根據 DSM-IV 的五個焦慮主要表現,五個焦慮次因素:「分離 焦慮」(SAD)、「社交恐懼」(SP)、「一般性焦慮」(GAD)、「強迫行為」(OCD)

以及「恐慌」(PD)(Chorpita, Moffitt & Gray, 2005; Chorpita et al., 2000),共 15 題,憂鬱題目則是以原始版本的 10 題呈現(試題題數及題號見表 3-2「兒童焦慮 及憂鬱量表簡版題號對照表」)。

30

表 3-2 兒童焦慮及憂鬱量表簡版題號對照

因素 題數 題號

焦慮

社交恐懼 3 2、7、22

分離焦慮 3 3、6、9

一般性焦慮 3 5、18、25

強迫行為 3 12、17、23

恐慌 3 11、14、20

憂鬱 憂鬱 10 1、 4、8、10、13、15、16、19、21、24

RCADS 每題均有四個選項,0 分表示「從未」,1 分表示「有時」,2 分表示

「經常」,3 分表示「總是」。受試者根據自身的情況,用圈選的方式選出認為最 符合自身狀態的答案。

在信度方面,憂鬱分量表在臨床樣本和學校樣本上的Cronbach α 值分別為.80 和.79;焦慮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值在臨床樣本與學校樣本分別為.91 和.86。

在效度上,憂鬱與焦慮(簡版)量表的臨床樣本因素負荷量為.39~.70,學校 樣本的因素負荷量為.29~.71;焦慮簡版(從 37 題縮減為 15 題)能有效區辨具焦 慮臨床症狀與不具焦慮症狀的青少年。

RCADS 量表作者 Chorpita 等(2000)將工具放置於網路上供有興趣的研究 者使用,本研究者基於尊重,仍去信請求授權使用,Chorpita 回信告知歡迎使用 用網路上提供的工具。本研究先由研究者將英文版翻譯為繁體中文,再委請精通 中英文及擔任英文翻譯之教授協助修改與潤飾,之後直接進行正式施測。本研究 透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將「憂鬱」和「焦慮」分別以主成分分析進行正交轉軸,

憂鬱可得單一因素,解釋變異量為 46.518%;焦慮可分為三個因素,解釋變異量 分別為 37.204%、8.871%以及 7.547%,累積變異量為 53.65%(焦慮量表採加總 計分)。本研究的「憂鬱」和「焦慮」的Cronbach α 值為分別為.869 和.877,整 體Cronbach α 值為.9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