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分別為「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中文版」、「拒絕敏感度量表」、

「衝突因應方式量表」,研究者針對此三項工具之內容與心理計量資訊做說明。

一、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中文版

(一)量表內容與計分方式

本研究採用Mallinckrodt 與 Wang(2004)翻譯 Brennan 等人(1998)之原始 量表,形成的「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中文版」。原量表內容可分為「依附逃避」與

「依附焦慮」等兩大向度,「依附逃避」反映出個人逃避親密以及對與他人親近感 到不適的程度,而「依附焦慮」則指個體害怕遭到遺棄或拒絕,在關係中感到嫉 妒與焦慮的程度。兩分量表各有18 題,總量表為 36 題,例題為「我試著避免和 我的情人變得太親近」(依附逃避)、「我相當擔心失去我的情人」(依附焦慮)。計 分方式採李克特氏七點量尺,由「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點不同意」、「一 點同意」、「同意」、「非常同意」構成,依序為1 分至 7 分。「依附焦慮」計分為偶 數題的總和,「依附逃避」為奇數題總和,在分量表上得分越高,代表該分量表之 程度越高。反向計分上,第3、15、19、25、27、29、31、33、35 採反向計分。

Mallinckrodt 與 Wang ( 2004 ) 藉由 雙 向翻譯 程 序與 雙 語折 半 翻譯 程 序

(dual-language, split-half;DLSH)兩階段翻譯量表。第一階段由兩名主修諮商心 理學博士、母語為中文之學生將原量表翻譯為中文,形成初版中文量表。接著,

將量表交由一名主修翻譯,無心理學相關背景之雙語台灣碩士將量表由中文翻譯 為英文。最後,由母語為英語之諮商心理學博士將此量表與原版英文量表進行語 意校對,修正後將最終版本量表命名為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中文版(ECRS-C)。

進入第二階段DLSH 階段,在此階段將 ECRS 與 ECRS-C 兩份量表同時形成中文、

英文的複本。第一份量表中依附逃避、依附焦慮兩分量表各有一半題目以英文呈 現,另一半以中文呈現。第二份複本量表之語言則與第一份相反。兩份量表各請 15 名台灣留學生作答,並計算其折半信度與內部一致性,結果發現與 ECRS 之結 果並無顯著差異。

信度與效度部分,依附逃避與依附焦慮兩分量表之重測信度分別為.95與.94,

後續研究以此量表得到之內部一致性Chronbach’s α 係數均高於.85(楊漢章,2014;

Wang & Scalise, 2010),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之信度。在效度方面,Mallinckrodt 與 Wang(2004)指出依附逃避與害怕親密有顯著負相關,後續研究指出依附逃 避及依附焦慮與人際問題皆具有正相關(Wang & Scalise, 2010),符合依附理論之 假設,顯示該量表具備效標關聯效度。

(二)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為考量作答方便性,將此份量表由李克特氏七點量表調整為六點量表,

故本研究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了解量表之建構效度。

本量表之 KMO 值為.93,Bartlett 球型檢定之近似卡方值分配為 12,538.33,

自由度為 630,達顯著差異(p<.001),適合進行因素分析。依據 Mallinckrodt 與 Wang(2004)對量表因素結構之區分方式,將因素個數設定為 2,以主軸因子分 析法萃取,並採直交轉軸法,得到之因素結果表如附錄一。萃取過程發現奇數題 均屬於因子一,偶數題均屬於因子二,各題之共同性係數平均大於.5。本研究所 獲得之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中文版與Mallinckrodt 與 Wang(2004)一致,即親密

關係體驗量表-中文版可分為「依附逃避」與「依附焦慮」兩因素,在本量表中 依附逃避解釋了 22.84%的變異量,依附焦慮共解釋了 19.55%的變異量,兩者共 可解釋整體變異量之42.39%。因此,本量表具有良好之效度。

本研究總量表之 Chronbach’s α 係數為.90,依附逃避之 Chronbach’s α 係數 為.90,依附焦慮之 Chronbach’s α 係數為.91,與楊漢章(2014)之研究結果相似,

且符合Nunnally 與 Bernstein(1994)之信度應高於.70 之建議。

二、拒絕敏感度量表

(一)量表內容與計分方式

拒絕敏感度量表最早是由 Downey 與 Feldman(1996)發展而來,經由國內 學者陳思帆(2008)加以修訂並潤飾,考量題項內容是否符合國內大學生之生活 狀況,以及中西方文化之差異,形成適用於國內文化之拒絕敏感度量表。量表共 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同儕團體分量表,另一部分為學弟(妹)分量表。受試 者作答時須針對每一題項分別回答兩個問題,一為在該特定情境中(a)對此情境 感到焦慮擔心的程度,以及受試者認為(b)對方同意你的要求的可能性。(a)部 分計分採李克特氏六點量表,由「完全不焦慮」、「有一點焦慮」、「部分焦慮」、「焦 慮」、「很焦慮」、「非常焦慮」,依序為1 分至 6 分。(b)部分亦採李克特氏六點量 表計分,由「完全不可能同意」、「很不可能同意」、「有點不可能同意」、「有點可 能同意」、「很可能同意」、「完全可能同意」,依序為1 分至 6 分,採反向計分方式。

透過 Downey 與 Feldman 研究中所提出的計算公式「7-對方同意你的要求之可能 性=拒絕期望(expectancy of rejection)」,能夠計算出 b 部分的得分。b 部分分數 在各個情境的得分計算完畢之後,每一題項(a)部分的得分乘以(7-b 部分的得 分)加總後,再除以題數20,即得拒絕敏感度分數,分數越高表示個體的拒絕敏 感度越高。

鄭宇喬(2014)為使量表各題項能更符合當前大學生特性,邀請兩位大學生 做訪談,搜集其主觀認為可能遭到拒絕之情況,修編拒絕敏感度量表,在原量表

中新增四種不同情境,分別為5、10、15、18 題,擴增總題數至 20 題。為更進一 步了解量表內涵,鄭宇喬以142 位受試者的回答資料做因素分析,發現題項可區 分為五個因素:對異性提出關係要求(例:問一普通異性朋友能否到他家坐坐)、 對同儕提出生活需求(例:找普通朋友合租房子)、於團體內提出要求(例:分組 報告時分配工作給同學)、對晚輩提出個人需求(例:請教學弟妹課業上的問題)、 對陌生人提出要求(例:要路人填問卷)。此量表之因素負荷量在.41 至.83 之間,

五個因素之可解釋變異量為56.91%。分量表一對異性提出關係性要求之內部一致 性Chronbach’s α 係數為.84,題項包含 3、4、8、13、17、20,分量表二對同儕提 出生活性需要之內部一致性Chronbach’s α 係數為.78,題項包含 1、2、6、7,分 量表三於團體內出要求之內部一致性之Chronbach’s α 係數為.79,題項包含 5、9、

11、12,分量表四對晚輩提出個人需要之內部一致性之 Chronbach’s α 係數為.79,

題項包含14、15、16、19,分量表五對陌生人提出要求之內部一致性之 Chronbach’s α 係數為.69,題項包含 10、18。在計分上,拒絕敏感度分數之計分方式與原量表 相同,為避免反應心向影響,鄭宇喬將量表名稱調整為人際經驗量表。綜上所述,

可知此拒絕敏感度量表修訂版具有良好之信效度。

(二)量表信效度分析

本量表之建構效度上,Downey 與 Feldman(1996)已證實拒絕敏感度為對伴 侶意圖之錯誤解讀上之有效預測指標,證實此量表具有有效之建構效度。鄭宇喬

(2014)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鑑別度考驗,將前後 27%之受測者分為高分組 與低分組,結果顯示兩組分數在各題情境中皆具顯著差異,證實此版本量表能區 辨不同拒絕情境敏感度者。

本研究總量表之Chronbach’s α 係數為.89,(a)內部一致性 Chronbach’s α 係 數為.91,(b)部分內部一致性 Chronbach’s α 係數為.87,與鄭宇喬(2014)之研 究結果雷同,顯示此份量表有不錯之信度。

三、衝突因應方式量表

(一)量表內容與計分方式

原 量 表 為 Rusbult 與 Zembrodt ( 1983 ) 編 製 的 「 問 題 處 理 反 應 量 表 」

(problem-solving response scale),分量表含「表明反應」、「忠誠反應」、「忽視反 應」、「離開反應」,用以測量大學生在面對愛情關係衝突時所使用的衝突因應方式,

該量表普遍由後續研究所採用。本國研究者張時雯(2003)首度翻譯此量表,將 量表更名為「衝突反應方式量表」,同樣為四個分量表,各分量表有 7 題,總共 28 題。後續研究者王如芬(2005)依照填答方便性以及問句結構一致性進行改編。

王如芬為使題項語句通順及填答方便,修編此量表,將此量表由五點量表改為四 點量表。李晉源(2014)考量張時雯量表之信效度未達理想,且部分題項難以反 映該分量表內涵,以 Rusbult 等人(1982)對衝突反應方式的區分向度為基礎,

參考國內外衝突因應量表,選取能反映題項意涵的題目以替換原先難以反映題項 意涵的題目,或以修改文字敘述的方式以編制量表。

李晉源(2014)編修量表的過程中,將原量表之李克特氏五點量表轉換為六 點量表,由「從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時如此」、「時常如此」、「通常如此」

到「總是如此」,依序為1 分至 6 分。計分方式為在該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採取 此種衝突因應方式之可能性越高,均為正向計分,量表共有四個分量表,「表明反 應」分量表有8 題(例:告訴他/她是什麼事讓我不開心),「忠誠反應」分量表 有6 題(例:尊重他/她的意見,不強求對方改變),「忽視反應」分量表有 5 題

(例:拒絕與他/她討論),「離開反應」分量表有6 題(例:諷刺、挖苦或用難 聽的形容詞貶低他/她),共有25 題。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後,此四因素分別為「表 明」、「忠誠」、「忽視」、「離開」,表明反應因子之解釋量為 22.27%,忠誠反應因 子解釋量為 11.09%,忽視反應因子解釋量為 4.29%,離開反應因子解釋量為 12.63%,整體可解釋變異量為 50.27%。信度部分,李晉源以 856 名大學生為施測 者,表明反應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 Chronbach’s α 係數為.92,忠誠反應分量表則

為.73,忽視反應分量表為.70,而離開反應分量表為.86。效度部分,李晉源以驗 證性因素分析得到RMSEA 值為 0.08、CFI 值為 0.92,SRMR 值為 0.07。依據黃 芳銘(2007)的觀點,可接受的 RMSRA 值為 0.08 至 0.10,CFI 值大於 0.90 表 此模式可接受,而SRMR 值處於可接受之邊緣,整體指標顯示此模式在尚可接受 的範圍內。

(二)量表信效度分析

正式施測後,研究者為確立因素之建構效度,以666 筆正式樣本進行關係衝 突因應之驗證性因素分析,所獲得之χ2值為1247.71,RMSEA 值為 0.07,CFI 值 為 0.86,SRMR 值為 0.07,綜合上述指標,可得知此模式尚處於可被接受範圍,

正式施測後,研究者為確立因素之建構效度,以666 筆正式樣本進行關係衝 突因應之驗證性因素分析,所獲得之χ2值為1247.71,RMSEA 值為 0.07,CFI 值 為 0.86,SRMR 值為 0.07,綜合上述指標,可得知此模式尚處於可被接受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