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之後,確定研究變項,並以問卷作為蒐集資料 的主要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為「大學成人學生生涯現況調查問卷」

(如附錄六),問卷中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份為「個人背景資料」,第 二部分為「成人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第三部分為「大學成人學生生涯轉 換量表」,量表相關資料說明如下。

壹、成人生涯自我效能量表

一、量表內容

本研究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經由過修齊同意(如附錄四),採用其於 2004 年所編製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該量表係過修齊(2004)修訂田 秀蘭和郭乃文(2000)「成人認知量表」中的「生涯自我效能」分量表編 製而成。過氏編製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包括三個分量表:(一)信心 強度:個人對自己能成功地完成一件工作任務的信心程度;(二)難度知 覺:個人主觀知覺工作任務能夠完成的困難程度;(三)推論性:個人認 為在某些方面能力,推論到其他方面任務的主觀看法,其預試人數為 137 位國小教師,正式施測人數為 530 位國小教師。

該量表之研究對象雖為國小教師非大學成人學生,然而,過修齊

(2004)所修訂的量表,係來自於田秀蘭和郭乃文(2000)製編之「成 人認知量表」中的「生涯自我效能」分量表,且原量表的有效樣本為 606 位成人,具良好信效度,並依此建立常模;而過氏所修訂之量表亦經信 效度考驗。因此,本研究基於該量表兼具對象的適宜性與理論基礎,故 採用過氏所編製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並將其重新命名為「成人生涯

自我效能量表」,以說明本研究施測對象的年齡特性,並符合田秀蘭和郭 乃文編製該量表之施測對象為成人的意義。然而,本研究為進一步瞭解 其適合性,亦以正式研究樣本進行量表的信效度考驗。

二、作答與計分說明

本量表採用 Likert 五點量尺方式填答,分別為「非常符合」5 分,「符 合」4 分、「部分符合」3 分、「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而反 向題的計分方式則完全相反,其中分量表「難度知覺」各題項之得分乃 採反向計分方式。當分數愈高表示生涯自我效能愈高,換言之,分數愈 低則表示生涯自我效能愈低。

三、信度與效度考驗

(一)信度考驗

過修齊(2004)之「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中計有「信心強度」、「難 度知覺」及「推論性」等三個分量表,以正式樣本 530 名國小教師為施 測對象,其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分別為 .82、 .81、 .91,總量 表為.88。本研究經正式樣本 596 名大學成人學生所得資料再進行信度考 驗,並與過修齊(2004)進行比較,如表 3-3 所示。在信度分析方面,各 分量表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介於.80 到.91 之間,而總量表之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則為.88,顯示本量表各題目性質具有相當的一致性,換言之,即有 良好的信度。

表 3-3 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

過修齊(2004) 本研究考驗 分/總量表 題數 題號 N=530 N=596 信心強度 7 1- 7 .82 .85 難度知覺 5 8-12 .81 .80 推論性 7 13-19 .91 .91 總量表 19 1-19 .88 .88

(二)效度考驗

量表效度方面,原量表經因素分析後,共抽取三個因素累積的解釋 變異量為 58.46%。本研究經正式樣本資料再次進行因素結構之效度分 析,依據原量表架構,採用主軸因素法(Principal axis factors),抽取特 徵大於 1 者,共抽取三個因素,且其解釋量分別為 34.18%、11.21%及 6.79%,共可解釋變異量佔全部題項反應總變異量的 52.18%,其後再以 直接斜交法(direct oblimin method)加以轉軸,藉以瞭解各題項的因素負 荷量,其因素分析結果,如表 3-4 所示,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構念效度。

根據上述信度與效度分析的結果,本量表是個理想的評量工具。

表 3-4 生涯自我效能正式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主軸因子、斜交轉軸)

貳、生涯轉換量表 一、預試量表編製

本研究為測量大學成人學生生涯轉換所知覺的心理資源,以 Heppner 等人(1994)所編製包括「準備度」、「自信心」、「控制感」、「支持度」

與「決定獨立性」等五個向度之「生涯轉換量表」為架構,並參考張德 聰(1999)「成人生涯轉換量表」中的「需要之協助」、「目的」、「原因」、

「擔心問題」、「導因於家庭適應」、「解決方式」、「自我掌控」與「準備」

等八個分量尺,然後再與指導教授及數位研究生討論,根據意見修正或 刪除題目,編擬成「大學成人學生生涯轉換預試量表」,預試量表包含:

「準備度」、「自信心」、「控制感」、「支持度」和「決定獨立性」等五個 分量表,詳如附錄五。

二、預試結果分析

本研究以中部大專院校進修之大學成人學生進行預試,共計有效樣 本 203 份。在回收預試問卷後,利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FOR WINDOWS 10.0,進行項目分析與因素分析。

(一)預試結果之項目分析

研究者透過項目分析了解預試問卷題目品質,作為本量表篩選題項 之依據,其中包括

1.題項內部一致性效標法:依量尺總分高低排列,分為三組,取前後各 27%為高、低分組,進行平均數差異之 t 考驗,求得決斷值(CR),未 達.05 顯著水準之試題,建議刪除。

2.題項相關分析法:計算各題與該量尺項及總量尺總分之相關,未達.05 顯著水準者,建議刪除;題項間相關若太高,則代表題項重疊性高,

建議刪除。

3.共同性:將整個量尺,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在抽取最大成分下,其共同 性未達.2 之試題,建議刪除。

經項目分析步驟,共計刪除 25 題,保留 36 題,#44 因有題意不清之 疑慮,故僅予文句修改,相關分析資料詳見附錄七。

(二)預試結果之因素分析

嗣後,再進行因素分析,以了解本量表之因素結構。在因素分析部 分,以主軸因素,抽取特徵值大於 1,共五個因素,且其解釋量分別為 41.55%、6.95%、3.05%、2.45%及 2.04%,共可解釋量表的變異量為 56.03

%(因素分析結果詳見附錄八)。由於刪題後之「自信心」分量表有 8 題,

「期望實踐度」分量表有 13 題,「支持度」分量表有 7 題,「控制感」分 量表有 6 題,「決定獨立性」分量表則僅有 2 題,無法單獨成一分量表(吳 明隆,2005),因此重新抽取四個因素。經抽取四個因素後,其解釋量分 別為 18.18%、14.37%、12.72%及 8.48%,共可解釋總變異量的 53.76%

(因素分析結果詳見附錄九)。此項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決定獨立性」分 量表的 2 題在「支持度」分量表上的因素負荷量較大,且歸類於該因素 上亦屬合理,故併入「支持度」,並將原量表重新命名為「信任感」。

至此,形成正式問卷,共計四個因素 36 題,因素結果及命名如下:

因素一:「自信心」,共 8 個題目,此因素說明了對生涯轉換的結果具有 信心;個人相信自我的能力能解決或處理生涯轉換中可能發生的 問題;願意面對生涯轉換的不確定感或未知事物時,個人能坦然 接受。此因素仍沿用原設計架構中的「自信心」分量表。

因素二:「期望實踐度」,共 13 個題目,此因素係指面對生涯轉換時,個 人對轉換的期望及願意付出的努力;瞭解個人進行生涯轉換動力 來源與意願;主動為生涯轉換搜集相關資料與調整心態。此因素 雖沿用原設計架構中的「準備度」分量表,然而考量題項之意涵,

故更名為「期望實踐度」。

因素三:「信任感」,共 9 個題目,此因素係指不論外在環境或想法而導 致的生涯轉換,個人信任自我在生涯轉換的決定;信任自我將以 負責任的態度面對生涯轉換;朋友、家人與重要他人因對個人的 信任,而支持個人生涯轉換的決定。此因素沿用原設計結構中的

「支持度」分量表及「決定獨立性」分量表。

因素四:「控制感」,共 6 個題目,此因素係指個人或外在環境對生涯轉 換過程所能控制或掌握的程度,如自我能力、努力、經驗或不可 抗力之因素,進而引發生涯轉換或促使生涯轉換的改變。此因素 沿用原設計架構中的「控制感」分量表。

三、建立正式量表

經預試量表的項目分析與因素分析後,共刪除 25 題,保留 36 題,

形成正式量表。正式量表中包含了四個分量表,分別是:「期望實踐度」

第 1 題至第 13 題;「自信心」第 14 題至第 21 題;「控制感」第 22 題至 第 27 題;「信任感」第 28 題至第 36 題。

量表的計分方式,採 Likert 五點量尺方式填答,分別為「非常符合」

5 分,「符合」4 分、「部分符合」3 分、「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本量表得分愈高,代表評估自我在生涯轉換時,心理資源愈佳;反 之,得分愈低,則代表評估自我在生涯轉換時,心理資源愈低。

四、正式量表信、效度考驗

(一)信度考驗

本量表調查 596 位大學成人學生所得資料經信度分析後,其各分量 表的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介於為.84 到.92 之間,且總量表的 α 係數為.96,

因此具有良好的信度,相關分析資料詳見表 3-5。

表 3-5 生涯轉換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分量表 題數 題號 α 係數

自信心 8 14-21 .92

期望實踐度 13 1-13 .91

信任感 9 28-36 .84 控制感 6 22-27 .84 總量表 36 1-36 .96

(二)效度考驗 1.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因素分析法檢驗該量表結構是否符合理論之構念,本量表 將正式樣本 596 位大學成人學生在「生涯轉換量表」上的反應,進行主 軸因素法(Principal axis factors),抽取四個因素,再經直接斜交法加以 轉軸,瞭解各題項的因素負荷量,結果發現其中因素一之#20、#21;因 素二之#11、#9、#10、#13、#12、#8、#7;因素三之#29、#33、#34;因 素四之#26、#27、#25、#24 各題,雖在原屬因素比其他因素的負荷量為 低,除了#34 題外,其餘各題仍具相當的因素負荷量.40 以上,故仍維持 原因素架構內,亦屬適當。經因素分析結果,各因素可解釋的變異量分 別為 16.27%、14.61%、13.41%及 8.89%,累積解釋量表的總變異量為 53.17%,由上可知,本研究之正式量表符合原理論架構,且有良好的因 素效度,因素分析摘要如表 3-6 所示。

2.內部相關

為了進一步確認量表結構的有效性,研究者再以正式樣本 596 位大 學成人學生在整個量表上因素分析結果,計算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

內部相關,各分量表間的相關係數介於 .71 至 .80;而各分量表與總量表

內部相關,各分量表間的相關係數介於 .71 至 .80;而各分量表與總量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