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 Neurosky 腦波耳機評測系統來收集腦波,並配合音樂 評量表。以下分別敘述說明,受測者基本資料表、音樂評量表、樂曲挑選方式與腦波測 量的內容。

壹、 樂曲挑選方式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放鬆音樂,也有經過商業包裝的療育音樂,例如:心靈音樂、

冥想音樂、催眠音樂、減壓音樂等。音樂的選材上,有原曲、重新創作,或是使用特定 的樂器或音色,例如:水晶音樂。大致上放鬆音樂主要有兩個特色,其一,樂曲速度會 接近人類的心跳速度,因為若速度太快會讓人感覺緊張,速度太慢則會造成懸疑感;其 二,樂曲節奏簡單不繁複,有固定反覆的音型。

本研究的樂曲挑選要著眼於市面上標示放鬆音樂的古典音樂合輯,於博客來網路書店,

以放鬆音樂為關鍵字,刪除單一作曲家的專輯,共挑出三張合輯(如表 3-4 所示)。

表 3-4

放鬆古典音樂合輯名稱表

專輯名稱 唱片公司 發行時間 CD 片數 曲目數量 Adagios 101 DECCA 2012/8/31 6 101 Meditation-Music for

Relaxation and Dreaming DECCA 2001/9/1 1 12 Smooth Classics Relax Vol.1 Sony 2008/5/16 3 27

三張合輯的曲目,再根據 Salimpoor 等人(2009)研究所提及,聲樂曲的歌詞會讓 受試者產生歌詞情境的聯想,以致影響腦波結果,因此,將古典音樂輯的聲樂曲剔除後,

研究者挑選出三張合輯都有的作品共七首,兩張合輯裡有的作品共八首,總共 15 首樂 曲(如表 3-5)。為了提高選曲的信度,依據 Hiroka 和 Ohira(2003)的實驗,由研究者 挑出曲目後,由非音樂系大學生勾選出最適當的五首樂曲。

十五首樂曲的播放順序隨機排列,以影音剪接軟體將十五首樂曲合併,樂曲間,間 格 8 秒鐘。由於挑選的曲目皆為古典音樂,為了減少音樂系大學生音樂學習經驗的影響,

挑選古典音樂曲目均由非音樂系大學生圈選問卷。非音樂系大學生為修習 103 學年度第 一學期的通識課程:音樂鑑賞(B)的 54 位大一至大四的學生來填寫「選曲評量表」(附 錄四)。54 位學生中,以滿 18 至 20 歲的學生居多(n=37),其次為滿 21 至 22 歲(n=9),

38

與本研究的實驗受試者年齡相近。

表 3-5 曲目列表

作曲家 曲名 擷取

長度

馬斯內 泰伊思瞑想曲 46”

巴赫 G 弦之歌 54”

馬斯康尼 鄉間騎士-間奏曲 44”

帕海貝爾 D 大調卡農 67”

馬勒 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73”

佛瑞 巴望舞曲,op.50 53”

巴伯 弦樂慢板,op.11 57”

孟德爾頌 仲夏夜之夢-夜曲 50”

莫札特 鋼琴協奏曲,K.467,第二樂章 103”

莫札特 豎笛協奏曲,K.622,第二樂章 35”

拉赫曼尼諾夫 鋼琴協奏曲,op.18,第二樂章 44”

羅德立哥 阿蘭費茲吉他協奏曲 39”

布魯赫 小提琴協奏曲,op.26,第二樂章 59”

蕭士塔高維契 浪漫曲,op.97 74”

阿爾班尼諾 管風琴與弦樂的慢板 68”

「選曲評量表」共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自陳量表。每 一首樂曲共有二個向度,分別放鬆以及憂鬱程度,憂鬱程度與放鬆程度採反向計分,量 表採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五點量表計分,數字越大表示程度越高。,分別以 1 至 5 分表示該向度程度的強弱,1 為程度最弱,5 為程度最強。

實驗用之五首曲目,將依據放鬆與憂鬱程度的平均數來篩選。以放鬆程度平均數(M)

超過 3.5 分,標準差小於 1,憂鬱程度平均數(M)小於 3 分為原則。依序挑出馬斯內

(J. Massenet, 1842-1912)的《泰伊思瞑想曲》(Thais, 1903)、巴赫(J. S. Bach, 1685-1750)

的〈G 弦之歌〉(Air on the G String

from the Overture No. 3 in D major BWV1068, 1717)

、 帕海貝爾(J. Pachelbel, 1653-1706)的《D 大調卡農》(Canon in D, 1680)、佛瑞(G. Fauré,

39

1845-1924)《巴望舞曲,op.50》(Pavane op.50, 1886)、及莫札特(W. A. Mozart, 1756-1791)

的〈鋼琴協奏曲第 21 號,K.467,第二樂章〉(Piano concerto no.21, K.467, mvt.II)。五 首曲目放鬆的平均數範圍為 3.5 至 3.96,憂鬱的平均數範圍為 2.17 至 2.92(表 3-6)。

實驗共分成五小組,為了打破樂曲的順序,將以上曲目,分別標上數字 A 至 E 後,

於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鍵入亂數公式=INT(RAND()*5)+1,來排曲目順序,如遇 到已經出現過的曲目序號,會重新抽,每一組的第一首序號如果已經在前面的組別出現,

也會重新抽出沒出現過的序號,實驗曲目順序如表 3-7 所示,實驗的組別順序則按照與 受試者實驗的先後順序。

表 3-6

受測用音樂分析表

曲名 放鬆程度

M(SD)

憂鬱程度

M(SD) 備註 泰伊思瞑想曲 3.54(.862) 2.61(1.071) 保留 A

G 弦之歌 3.7(.944) 2.67(.932) 保留 B 鄉間騎士-間奏曲 3.09(.807) 2.76(.845) 刪除

D 大調卡農 3.96(.776) 2.17(1.005) 保留 C 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3.33(.932) 3.19(.848) 刪除

巴望舞曲,op.50 3.6(.768) 2.92(.874) 保留 D 弦樂慢板,op.11 2.96(.889) 3.78(.839) 刪除 仲夏夜之夢-夜曲 3.37(.875) 2.67(.869) 刪除 鋼琴協奏曲,K.467,第二樂章 3.5(.863) 2.54(.926) 保留 E 豎笛協奏曲,K.622,第二樂章 3.37(.875) 2.5(.771) 刪除

鋼琴協奏曲,op.18,第二樂章 3.15(.899) 3.54(.862) 刪除 阿蘭費茲吉他協奏曲 3.31(.886) 3.54(.966) 刪除 小提琴協奏曲,op.26,第二樂章 3.28(.998) 3.35(.805) 刪除 浪漫曲,op.97 3.32(.872) 2.98(.82) 刪除 管風琴與弦樂的慢板 3.07(.908) 3.63(.938) 刪除

40

表 3-7 實驗曲目順序

第一組 E D A C B

第二組 D E C A B

第三組 A B D E C

第四組 C E B D A

第五組 B E A D C

貳、 受測者基本資料表與音樂評量表

本研究受試者填寫「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表」(附錄二)的內容包含:性別、年齡、

系所,聆聽音樂的習慣,偏好的音樂類型,曾經學過的樂器以及曾經參與過的音樂性社 團。其中曾經學過的樂器以及曾經參與過的音樂性社團為複選題,偏好音樂類型為排序 題,以及排序(1-3)選出最喜歡的音樂類型。聆聽音樂的習慣與偏好的音樂類型提供腦波 測量後資料的參考;曾經學過的樂器以及參與過的音樂性社團為音樂學習經驗之參考。

「音樂評量表」(附錄三)採自陳量表的方式,依據個人感受、思考來填寫每一首 樂曲放鬆程度。根據李維靈、郭世和、張利中(2004)研究中說明,聆聽者對音樂的感 受會受到認知、情感以及行為所影響。由於本研究是要觀察受試者聆聽音樂時的腦波狀 況,因此並無受試者主動去接觸音樂之行為,因此排除行為層面,增加研究樂曲中受試 者自陳的放鬆程度。

「音樂評量表」的填寫階段為所有實驗結束後,研究者會重新撥放五首樂曲,受試 者聆聽後,依據個人的感受、思考,來判斷每一首樂曲的熟悉、喜好及放鬆三個向度,

圈選對於該樂段的放鬆的程度。量表採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五點量表計分,分別 以 1 至 5 分表示該曲目由弱至強的放鬆程度。

參、腦波測量儀器介紹與測量流程

腦波測量儀器為大寶科技公司提供的 Neurosky 腦波頻測系統與腦波測量耳機。

一、儀器介紹

本研究使用大寶科技提供的 Zigbee 多人評測系統與腦波測量耳機來蒐集腦波資料。

大寶科技採用美國神念科技(NeuroSky)的腦機介面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晶片,放置於接收腦波之耳機內,透過 Zigbee 無線傳輸硬體介面,可連接任何一臺有安 裝相同序號之評測系統的電腦,即可監測腦波數據。Zigbee 可多人同步傳輸腦波至電腦

(圖 3-2),提升實驗效率並容易控制環境因素,此系統亦有評測程式可即時產生統計報

41

告(大寶科技有限公司,2013)。

圖 3-2 評測系統

腦機介面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晶片,源自對大腦思維過程中產生 的腦電波信號的探測及分析,資料的收集以 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的訊號為基 礎。所有的電氣設備,包括電腦、燈泡、插座等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噪音。這種噪音對 獲取到準確的腦電波會產生阻礙作用。腦波測量耳機通過不銹鋼合金乾式傳感器採集大 腦產生的生物電信號,並以非侵入式的耳機介面,將這些採集的信號送入 ThinkGear™

晶片,ThinkGear™ 裡包含信號放大技術,讓原始腦波信號更加清晰,以及噪音過濾技 術將混雜在信號中的噪音、運動產生的擾動與電器設備發出的 50Hz 至 60Hz 噪音進行 濾除,原理與 MEG 在完成腦波蒐集後,第一步驟一樣,進行 50Hz 或 60Hz 的雜訊過濾

(神念科技公司,2013;Crowley, Sliney, Pitt & Murphy, 2010;Rebolledo-Mendez, Dunwell, Martínez-Mirón, Vargas-Cerdán, Freitas, Liarokapis, & García-Gaona, 2009;Yasui, 2009)。 但是,腦波耳機的測量環境還是有可能出現超過耳機能負荷的干擾,或是佩戴耳機時,

受試者過大的動作,造成訊號不穩定時,皆會使耳機接收到環境中的雜訊。當資料分析 時,θ 波能量值超過 100000,以及 α 波與 β 波能量值超過 50000 時,則是接收到雜訊,

因此在做統計時,為了消弭雜訊的影響,會以中位數取代平均數來做為一段時間腦波能 量的均值。

本儀器開發是由於傳統腦電圖的限制較多,受試者無法任意移動,並且需將電極透 過導電膠黏至於頭皮,導電膠又清洗不易。EEG 的測量結果資料是根據電極不同的位置 所測得的腦波訊號為主,每一個位置在判讀前,須單獨去除雜訊(60Hz 以上非人體訊 號),不同位置的電流訊號,也無法單獨判讀,需與相對位置以及電流走向做為參考基 準,例如:前後雙極範式(Anterior-posterior bipolar montage)、橫向組合範式(Transverse montage)、C 組合範式(C-round)等,過於繁複的儀器操作與訊號判讀,皆是腦波測量

42

讓人望之卻步的原因,導致腦波研究內容通常與醫學類有關(關尚勇、林吉和,2007)。

腦波耳機測量位置為左前額葉,位於左邊眉毛上方,以及參考位置接地點為左邊耳垂,

前者位置在 10-20 系統的 EEG 上為 Fp1,後者為 A1,而根據杜婉茹、孟令夫、王方伶、

盧秋萍(2009)提到,工作記憶的腦區的活動偏向額顳葉區的活化;提取階段,物件任 務與空間任務也是分別仰賴額葉和頂葉來提取訊息,再者簡佑宏等人(2005)的研究中 也提及,左前額葉是觀察聆聽舒適音樂的重要位置,因此腦波耳機雖無法測得全腦的腦 波,但足以收集本實驗需要的腦波數據。此外,腦機介面技術,是透過是根據 EEG 的 訊號轉換後,由神念科技公司的研發人員將訊號轉換成一般民眾可判讀的數值,並且提 供研究時所需要的五種腦波波形能量數值。本機器的信度,根據 2009 年澳洲臥龍崗大 學的研究比對結果顯示,腦機介面所測得的數值與 EEG 達 96%的精準度(Neurosky,

2009)。

腦機介面技術於 2009 年技術成熟,目前持續開發軟、硬體,增加腦波耳機的功用 與效能。2009 年至今運用腦機介面技術(BCI)晶片所完成的學術論文內容包含:日常

腦機介面技術於 2009 年技術成熟,目前持續開發軟、硬體,增加腦波耳機的功用 與效能。2009 年至今運用腦機介面技術(BCI)晶片所完成的學術論文內容包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