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測驗卷及學習教材;測驗卷為「光學概念二 層式測驗」;學習教材包含「POE教學設計」與「POE實驗活動學習單」。

分別說明如下:

一、光學概念二層式測驗卷

光學概念二層式測驗卷主要是為了瞭解:在實施 POE 教學策略 前、後,學生關於光學相關概念改變的情形,作為前、後測的評量工 具。

(一)發展過程

測驗卷題目的選取範圍主要是南一版九十九學年度國中八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冊第四章「光與色的世界」的課本內容,並 參考國立編譯館的高中教材後,取相關的概念,將此單元加深加廣後 編製而成。再根據文獻、自身教學經驗以及和同科老師交流討論彙整 出國中學生常出現的光學迷思概念,依據迷思概念設計測驗題目。初 稿完成後,經由三位學生預試,以確定題目的文句流暢、題意清楚,

閱覽無礙。並請兩位理化老師審查改正,再發展成光學概念二層式測 驗卷題正式版本(如附錄一),做為教學前、後測之用。其中,第一、

三、四、六、七、八題為研究者自編,第二、九題是改編黃可欣的碩 士論文,第五、十、十一題是取自陳忠志老師的研究。

(二)測驗卷內容

測驗卷總共有十一題,每一題的題型皆為二層式試題,第一層與 答案有關,第二層則為第一層作答的理由,兩層皆為單一選擇題,學 生必須「答案」及「理由」二層都正確才給分,詳細內容請見附錄一。

測驗卷每一題的內容依研究者所蒐集到的迷思概念來設計題目,例 如,測驗卷第一題:

你站在一間沒有窗戶、門和地板之間也沒有任何縫隙的密室裡,整 間密室的光線只來自於前方牆上的一盞燈。將燈光打開,你看見牆 上掛了一幅畫;現在請你閉上眼睛,並關上電燈,二分鐘後將眼睛 睜開,請問你還能看見牆上的那一幅畫嗎?

(A)可以

(B)不可以

你選擇該答案的理由是下列哪一個:

(1)人的眼睛與生俱來的視覺功能,會主動去查覺物體的存在。

(2)即使處在黑暗中,只要過個幾分鐘讓眼睛適應黑暗後,就可以看 見東西。

(3)沒有光線照到畫,畫就沒有反射光線進入眼睛,所以看不到這一 燈 圖畫

幅畫。 在平面鏡上 Fetherstonhaugh(1987)。

2.平面鏡的成像是在鏡上或鏡前(黃 湘武、黃寶鈿,1989;黃子晏,2004) 3.人的眼睛會產生視覺去看到物體

視網膜,刺激視神經所造 成的視覺。

Fetherstonhaugh(1987)。

2003;蔡明儒,2004;黃子晏,2004)。

3.油滴、金屬或是具有金屬光澤的物

1997;黃鴻達,2002)。

2.平面鏡成像位置在物體發出的光線 經平面鏡反射時的反射點,也就是鏡 面上。

3.平面鏡的成像是物體在鏡面上的影 子。

六 像愈小(Goldberg & McDermott,

1986)。

一 無法通過透鏡時,則無法描繪出成 像,即表示無法成像(尤建捷,2007)。

二、學習教材 (一)POE教學設計

本研究運用POE教學策略,並藉此研究學生關於光學迷思概念改 變的情形。因此,所有的教學活動由研究者自編,其編製是參考南一 版教科書內容、高中國立編譯館物理實驗手冊第三冊和光學迷思概念 相關文獻後,依據POE教學策略設計而成。教學活動包含十六個實驗、

即實驗1-1、1-2、2-1、2-2、3-1、3-2、4-1、4-2、4-3、4-4、5-1、5-2、

5-3、6-1、6-2、6-3。每個實驗均由老師說明與示範,學生在一旁參 與預測和觀察的活動。

實驗1-1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能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藉由巨觀的 觀察乒乓球反射途徑來類化抽象的光的反射定律;實驗1-2的教學目 標為:知道光與視覺的關係,透過模擬一個真實的環境來讓學生了解 視覺產生的原因。實驗2-1、2-2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能知道反射現象 的種類;實驗3-1、3-2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能知道反射面的性質與成 像的關係,藉由這四個實驗讓學生了解愈光滑的表面,反射光線的方 向愈一致,是鏡像反射,能像平面鏡一樣成像。反之,愈粗糙的表面,

反射光線的方向會向四面八方散開,是漫反射,無法清楚成像。實驗

都可以反射光線,藉由這四個實驗讓學生知道透明的物質也可以反射

任何物體的。 成的視覺。

霧面玻璃片,以單束雷射光射

度變暗。

教師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請學生寫下預測的想法,詳細記 錄觀察到的情況。教學活動結束後,蒐集學生所寫的學習單,從這些 文字裡可以清楚地瞭解學生教學前、教學後的差異;可以探討學生概 念改變的發展過程;可以知道學生其他的另有概念;而教師也可以從 學生的學習狀況來修正自己的教學,讓學生能更有效率地獲得知識。

三、增加師生互動

實施POE教學活動時,每位學生都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以 開放的心胸來聆聽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的教 學策略可以刺激學生思考與學習,而學生也更嘗試說出自己的概念,

增加師生之間互動。

為配合POE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研究者根據POE教學策略的原則 自編POE實驗活動學習單,每個實驗活動學習單的內容皆包含預測、

觀察、解釋三個部份。教師依照此順序進行教學,以實驗3-2的教學 為例,說明如下:

實驗 3-2

器材:平面鏡、米老鼠玩偶、捏皺的鋁箔紙

<

<

<

<預測活動預測活動預測活動預測活動>>>>

 在桌上放置一平面鏡,於鏡前放置一個米老鼠玩偶,觀察者調 整視線的高度,使其於鏡前平視米老鼠玩偶,並能在鏡中看見

清楚的米老鼠玩偶的成像。

(1)若移去平面鏡,改放置光滑的鋁箔紙,你認為光滑的鋁箔紙是 不是也有類似平面鏡的作用,可以反射出米老鼠玩偶的成像呢 (2)你的理由是:

<

<

<

<觀察活動觀察活動觀察活動觀察活動>>>>

 請詳細寫出做完實驗後,你觀察到的結果:

<

<

<

<解釋活動解釋活動解釋活動解釋活動>>>>

 比較你所預測的結果和觀察到的實驗結果,兩者是否相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如果不符合,你的解釋是什麼?請寫在下面。

圖3-2 實驗3-2學習單

圖3-2,實驗3-2學習單,教師依據POE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步驟 如下:

1.預測活動:

在預測活動中,教師會放置好學習單所描述的真實情境:在桌上

放置一平面鏡,於鏡前放置一個米老鼠玩偶,觀察者調整視線的高 度,使其於鏡前平視米老鼠玩偶,並能在鏡中看見清楚的米老鼠玩偶 的成像。接著,教師示範問題情境:移去平面鏡,改放置光滑的鋁箔 紙,示範完畢並解說問題,確定學生了解後,請學生在學習單上回答 預測活動的問題,寫上答案及理由。

2.觀察活動:

學生回答完預測活動的問題後,教師示範觀察活動的實驗,並請 學生寫下觀察到的結果。

3.解釋:

觀察後部分學生會發現其預測與觀察到的結果不符合,這其中可 能就會產生認知衝突,學生需在解釋活動中寫下協調衝突的過程,教 師則在過程中扮演引導的角色,鼓勵學生思考各種可能並加以解釋。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