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由於人力與時間的限制,使研究無法達到盡善盡美,

因此,提出下列幾點說明與建議:

壹、施測對象

本研究紙筆診斷測驗人數為 341 人、正式施測人數為 68 人,因研究者人力與時間 有限,故以研究者所在學校為主,將來可增加不同地區的受試者與人數,如此,可使 學生知識結構更精準,在電腦適性診斷測驗上,節省更多試題與時間,實驗結果也會 更精確,將能擴大研究推論。

貳、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之指導教材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指導教材,因是實驗階段,補救教材尚未加入多媒體動畫的部 份,完整的實驗教材多媒體部分亦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之一。

参、實驗設計規劃

本研究因人力與時間的限制,只能一個班級為實驗組,一個班級為對照組進行實 驗,若能增加實驗人數,可使實驗結果更加精確;另外,實驗組人數增加時,對照組 便可不必使用電腦化適性測驗,以排除其他實驗變因,避免影響實驗結果。

另外,研究後發問卷調查,了解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實驗的看法,確認是否如推 測一般。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尤彥喬(2004)。國小三年級學童除法文字題解題情形及策略轉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艾如昀(1994)。國小學生處理小數的歷程與困難。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市。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育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俊儀(2005)。以貝式網路為基礎的電腦化適性測驗選題策略─以國小數學科診斷測 驗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何政翰(2004)。國小數學領域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系統之建製。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測 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名詞解釋-補救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16。

林軍治(1986)。兒童數學學習之心理基礎。台灣省教育廳。

周倩(1998)。電腦輔助測驗與評量─發展趨勢與研究方法。第十四屆科學教育研討會 論文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原宏(1994)。國小高年級學生解決乘除文字題之研究─以列式策略與試題分析為探 討基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煊昕(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的適性測驗電腦化的可行性評估─以國小數學科診 斷測驗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筱亭(1990)。電子計算器對於國民小學小數運算學習之影響(Ⅰ)。臺北縣:台灣 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林碧珍(1991)。國小兒童對於乘除法應用問題之認知結構。新竹師院學報,5,211-288。

邱瑤瑢(2005)。國小四年級學生對除法概念與其擬題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2006)。國民小學數學科教學指引第十一、二册 六上、下。台南市。

洪清一(1993)。學習障礙者之學業補救教學原則。特教園丁,8(3),32-36。

施淑娟(2006)。應用貝氏網路認知診斷模式進行國小五年級小數單元學習診斷之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祝淑梅(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小數概念階層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國立台中教 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榮昭、劉明洲(1996)。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高健智(2007)。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學生分數概念診斷系統。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 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天威(1986)。學習障礙者之教育。台北市:五南書局。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修定版)。台北:精華。

陳永峰(1998)。國小六年級學童小數知識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郭伯臣(2003)。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報告(NSC-91-2520-S-142-001)。

郭伯臣(2004)。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報告(NSC-92-2521-S-142-003)。

郭伯臣(2005)。國小數學科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報告(NSC-93-2521-S-142-004)。

郭伯臣、李俊儀、許雅菱、林文質(2005)。以證據為中心的數學評量設計─以貝氏網 路為例。全國科學教育年會。

教育部(2003)。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數學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許志毅(2004)。國小數學領域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之內容開發及試用

─以「扇形」單元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中市。

陳怡如、吳慧珉和黃碧雲(2004)。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 12 輯,

61,81-85。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陳長春(1992)。「加強補救教學的意義」,中縣文教,第 13 期。

郭為藩(1993)。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康軒文教事業(2005)(2006)。國民小學數學科教學指引第十一、二册六上、下。台 北市。

陳啟明(2000)。不同題目表徵型式及相關因素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解題表現之影響。國 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許雅菱(2005)。貝氏網路在教育測驗分析上的應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測驗統計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漢洲(2007)。利用線上診斷評量提升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實務研究─以「一元一次 方程式」單元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中市。

陳麗珍(2003)。國小四年級學童小數概念學習的偵測。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 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雅鳳(2006)。以貝氏網路為基礎之能力指標測驗編製及補救教學動畫製作─六年級 數學領域之「分數小數」相關指標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中縣。

黃碧雲(2005)。以能力指標結構為基礎的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補救教學之應用─

以國小數學領域四年級能力指標代數、統計與機率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智為(2007)。以 SVM 結合多重貝氏網路在教育測驗上的應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

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趙琬津(2007)。數位個別指導模式與教材之研發—以「三角形」單元為例。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昆穎(2004)。國小數學科電腦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之開發及應用─以「擴分、

約分」單元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市。

劉曼麗(1998a)。小數教材的處理。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臺北縣: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曼麗(1998b)。師院生小學數學知識現況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 畫報告(NSC85-2513-S-153-001)。

劉曼麗(2001)。國小學童的小數知識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823-858。

劉湘川、許天維、林原宏(1995)。國小高年級學生乘除問題的解題策略及理解層次之 分析研究。八十四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盧炎成(2006)。國小數學領域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題庫及補救教學數位內容開發─以

「小數的除法」單元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中市。

謝典佑(2006)。多重貝氏網路在教育測驗上的應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蕭顯勝、黃啟彥、游光昭(2006)。網路化科技素養適性測驗系統之建置。理工研究學 報,40(1),台南大學。

簡茂發、劉湘川(1993)。八十一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國小組試 題編製及抽測結果報告。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鐘世帆(2005)。國小學童整數乘除概念知識結構與認知型式相關之探討─以六年級為 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俊和(2002)。貝氏網路的建構與學習機制之研究─以航太產業績效管理為例。東海

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楣雅、林紀慧(2003)。電腦輔助補救教學法和學生個人特質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 學習的作用研究。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暨中華民國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

二、英文部分

Almond R. G., Mislevy R. J.(1999). Graphical models and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3(3), 223-237.

Appleby, J., Samnels, P., & Treasure-Jones, T.(1997).Diagnosys a

knowledge-based diagnostic test of basic mathematical skills.Computer Education,Vol.28,No.2,pp.113-131.

Airasian, P. W., & Bart, W. M.(1973).Ordering Theory:A new and useful Measurement model.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Vol.5..56-60.

Bunderson, C. V., Inouye, D. K., & Olson, J. B.(1989).The Four Generation Computerize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n R.L.Linn(Eds.),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pp.367-407.).NJ: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Brown,J.S., & Burton,R.R.(1978).Diagnostic models for procedural bugs in basic mathematical skills.Cognitive Science,1,155-191.

Bell, A., Fischbein, E., & Greer, B.(1984). Choice of operation in verbal arithmetic problems: the effects of number size, problem structure and contex.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5, 129-147.

Bell, A., Swan, M. & Taylor, G.(1981).Choice of operation in verbal problems With decimal numbers.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12,399-420.

Chang, K. E., LiuS. H., & Chen, S. W.(1998).A testing system for diagnosting misconceptions in DC eletric circuits.Computer&Education,31,195-210.

Chien, C. (1998). Sixth Grade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of Decimals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Georgia.

Carpenter, T. P., Corbitt, M. K., Kepner, H. S., Jr., Lindquist, M. M., & Reys, R.(1981). Decimal: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rom national

assessment.Arithmetic Teacher, 28(8), 34-37.

D'Entremont, Y. M.(1991).The reconstruction of decimal knowledge in young adult.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Yniversity of Alberta.

Fischbein, E., Deri, M., Nello, M. s.(1985).The role of implicit models in solving verbal problems i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16(4),3-17.

Greer, B. (1987). Nonconservation of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Involving Decimal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8, 37-45.

Hiebert, J. & Wearne D.(1983).Students'conceptions of decimal numbe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30415)

Mislevy, R. J., Almond, R. G., Lukas, J. F. (200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vidence-centered design, 8-19.

VanLehn, K.(1998).Student modeling.In M.C.Polson and J.J.Richardson

(Eds),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Law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New Jersey.

Wainer, H.(2000).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a primer(2 nd ed).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New Jersey.

Wanger, E.(1987).A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utoring systems:Computational and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knowledge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California.

附 錄

2-2-1-1,2-2-2-1 能解 決整數除以整數,商為 有限小數的計算問題

(S5)2-2-2 能解決整數 除以整數,商為有限小 數的應用問題

(S4)2-1-1,2-2-1 能解 決小數(三位以內)除

附錄一(續):專家知識結構

(S10)3-1-1-1-1-1,

3-2-1-1-1-1,3-2-2-1-1-1,

3-2-2-2-1-1,3-2-2-2-2-1 能 解決整數除以一位小數,商為

3-2-2-2-1-1,3-2-2-2-2-1 能 解決整數除以一位小數,商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