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14-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3

114

方針。

因多數居民已達退休或不適合工作的年齡,其自身並不渴望獲得工作機會,

但迫切期盼的是,觀光發展能為家中第二代與年輕人提供適當的就業機會,停止 人口外流現象,並吸引年輕人重回聚落。因此建議相關單位進一步與居民溝通,

並將方針放在青年人口結構上,善用猴硐出身的人才,規劃適切的發展策略協助 外移的人口回鄉就業。

(三) 設置遊園車

目前許多受訪者認為人潮過度集中於貓村及車站附近,光復里的內店仔聚 落、猴硐里的九坑聚落都蘊含了產業遺跡等觀光資源與景點,卻鮮少有遊客駐 足,由於園區內腹地面積甚廣,各景點或設施需以步行方式到達,但經過觀察,

多數遊客不會涉足步行距離 10 分鐘以上的景點。因此建議規劃單位以設置遊園 車的方式,定時不定點載送遊客遊園,適當的將遊客導入其它尚未活要的區域,

擴大利益的分配,避免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居民之間情感分裂。

(四) 深度導覽人員的培訓

導覽解說是幫助遊客認識觀光地區主要方式之一。透過深度的導覽可以增進 遊憩體驗,亦可培養遊客對地方的情感,進而尊重居民生活,更可以在導覽的過 程中加強對遊客的環境教育,刺激遊客對觀光地環境保護的意識,減少干擾與破 壞行為,因此擔任深度導覽的導覽人員可說是永續觀光發展的重要媒介。

目前猴硐地區在導覽方面,主要是由地方文史工作者,提供給私人團體的個 人性服務,或是「猴洞地方永續發展協會」所舉辦的活動,透過社區媽媽提供導 覽,能夠提供深度導覽服務的居民仍屬少數。其實猴硐地區有許多資深退休礦 工,對猴硐當地,不論是聚落發展過程或礦業文化都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也願意 對地方有所貢獻,但因地方上尚無一套完整的培訓系統,居民即使有心卻受限於 缺乏訓練,而不知該如何擔任導覽人員。

115

建議公部門擬定相關培訓計畫,其中應包含導覽人員培訓課程,針對地方居 民培訓專業導覽人員,使居民能夠將原本對礦業歷史(如聚落形成脈絡、採礦過 程、機械設備等)與自然景觀的瞭解對遊客加以推廣,使更多居民能夠投入社區 觀光服務、擔負解說猴硐地方文化的責任,加強猴硐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對觀光的 內涵,根據此內涵所延伸的觀光活動才具知性與深度,也才能提供遊客屬於當地 的文化體驗。

二、對猴硐觀光發展模式建議

(一) 經濟利益於居民當中平均分配

隨著觀光發展進入成熟階段,經濟利益勢必會逐漸提升,負面的經濟衝擊必 會增加,為確保消費產生的收入能夠留在居民當中,應避免外地勞工就業、外來 商業的投資與商家進駐所造成物價上漲的情況產生。另外,利益分配不均不僅會 影響未獲利居民對觀光發展的支持度,亦可能引起不公平的感受,而破壞原本居 民之間的情感。目前因遊客人潮多集中在貓村,建議貓村居民在與遊客互動之 餘,主動成為導遊,帶領遊客遊園,將人潮分散至園區內其他區域。

(二) 推廣觀光的概念提升民眾參與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有多位居民不清楚觀光發展對地方產生的各種影響,對 觀光發展的規劃也沒有任何想法或看法,處於被動、消極的局勢。此現象不僅存 在於觀光衝擊影響較低的區域,而是在四個區域的居民當中都能觀察到,代表居 民對觀光發展的議題漠不關心或毫無概念。

Cole(1997)認為,對於「觀光發展」概念沒有深入瞭解的居民,容易對觀光 發展產生「困惑」或「負面」的態度與情緒。而要提升居民的正面態度,最有效 率的方式就是於社區內推廣「觀光發展」的概念(Andrew Lepp,2008),讓居民深 入瞭解到底什麼是「觀光」以及「觀光活動」。本研究建議,由社區發展協會定

116

期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協助開辦推廣觀光概念的社區課程,提升民眾參與誘因。

(三) 由內發起觀光活動提升地方凝聚力

一個地方的觀光發展不應只是仰賴「由上至下」的公共規劃決策模式,而朝 向「由下往上」的地方參與型模式,使地方居民認同自己是觀光發展中的重要個 體。(葉倩怡,2009)本研究田野調查期間,曾參與由「猴洞地方永續發展協會」

所發起的「鐘萼木賞花趣」活動,在協助佈置場地的過程中,觀察到居民意識透 過對共同目的的付出與努力而有所提升。

本研究建議,可由地方所屬的社區團體,廣加推行、發展觀光活動,發掘可 能的觀光資源,避免外來商業進駐壟斷經濟利益,加強居民之間的凝聚力。同時 更能夠增進不同族群文化上的交流,將猴硐聚落特有的礦產歷史背景、礦工曾經 的辛勞廣為傳承,使原有的記憶能夠延續;由內部提升居民情感及社區凝聚力,

增加居民對觀光發展與觀光衝擊的認知。

(四) 將觀光發展導回礦業觀光

目前仍有許多遊客真對猴硐區內的貓村而來,對猴硐富含豐富的礦業文化資 源與聚落景觀沒有深度的興趣。現有貓志工替貓村內的貓咪進行節育手術,未來 貓村的貓有減少或是消失的可能性,因此貓村並不是永續發展的經營之道,居民 應透過對礦業文化的深度導覽,推廣整體煤礦博物園區的特色,將猴硐區內的觀 光導向多元且全面的發展,使遊客不再只是因為區內的「貓」而來,而是因為受 到猴硐當地特有的「礦業遺址」吸引而來。

三、後續研究建議

(一) 長期追蹤居民態度

居民對觀光發展與遊客的態度會隨著時間、個人或整體利益的改變而轉換,

117

一個對熱情好客的地區有可能因為長期與遊客產生摩擦,而成為對遊客趕到厭煩 的商業地區,換言之,若欲瞭解一地區居民對觀光發展的態度變化趨勢,則須針 對該地區進行長時間的研究,以追蹤不同階段居民態度的轉換模式,如此才能夠 得到最適切的結論與建議。

然而本研究因受限於研究時間,僅能以橫斷面的方式,調查現階段觀光發展 對猴硐聚落的影響及居民的態度與認知,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以縱貫式的方式,

長時間且全面性的對猴硐觀光發展進行追蹤,並探討後續各發展階段居民可能展 現的態度。

(二) 觀光衝擊測量

根據文獻回顧可知道觀光衝擊所涉及的議題是相當廣泛的,可由第二章觀光 衝擊的三個層面發現,本研究僅以現階段觀光衝擊所引伸的議題作為居民對觀光 發展認知的測量,例如針對經濟層面,僅測量居民對「就業機會」與「收入」影 響的認知,未來隨著觀光發展進入發展期,各層面的衝擊也會擴大廣及更多層 面,建議後續研究可由觀光衝擊各層面影響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 量化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居 民對觀光發展的認知與態度,其視野必定有所不足,須有更多元的研究方法來繪 製猴硐的觀光發展全貌,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量化的方式,增加調查範圍的人 數,收集更全面性的資料。

(四) 承載量分析

隨著觀光發展逐漸成熟,進入園區的人潮也會增多,各類的設施也會逐漸傾 向飽和,設施的不足容易造成遊客與居民之間產生摩擦,產生遊憩衝突,設施的 公平分配,是減低遊憩衝突最重要的關鍵,一地區的觀光與設施均有其承載量的

118

極限,建議後續研究從猴硐觀光發展的承載量進行研究,探討猴硐可容納的最高 遊客上限為多少人,並如何詳細規劃遊客人數承載管制。

11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碩、博士論文

1.顏慧琪,2010,《水流庄聚落空間形成與變遷之研究─聚落記憶空間的再現》,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許紋綺,2010,《觀光發展對地方居民認知與態度之社會經濟影響─「海角七 號」現象探討》,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3.朱婉莉,2010,《東山河地區觀光發展對當地文化景觀及居民地方依附影響之 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4.葉倩怡,2009,《礦業轉型觀光產業發展之策略研究─以猴硐地區為例》,中 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碩士論文。

5.謝靜琪,2008,《猴硐地區曠工文化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 研究所

6.陳文淵,2008,《傳統聚落居民在觀光發展下之環境知覺與景觀偏好─以北埔 傳統聚落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7.謝錦萍,2008,《瑞芳金礦的開採與聚落社會,1889-1971》國立中央大學歷 史研究所。

8.李佳樺,2008,《王功地區觀光發展與居民態度關係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 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9.彭美娟,2007,《觀光發展下居民認知之研究─以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地區為個 案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論文

10.林美景,2006,《北埔傳統聚落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與態度》,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1.林美景,2006,《碩士論文北埔傳統聚落居民對觀光衝擊的知覺與態度》,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12.劉佳勳,2005,《地方產業結構的變遷對當地居民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南投

120

縣鹿谷鄉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13.林彥旻,2004,《觀光之眼:觀光對九份空間所產生的衝擊》,私立淡江大 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4.何秉燦,2004,《觀光衝擊認知與觀光衝擊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 為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劉曄穎,2002,《現居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七星潭社 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16.陳冠允 2002,《觀光發展衝擊對居民社區意識、生活態度影響之研究》,中 華大學研究所。

17.游仁君,2000,《北埔傳統聚落觀光發展與空間行為》,東海大學景觀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18.林詩傑,1994,《侯硐之地方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二、期刊論文

1.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行遠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猴硐煤礦生活園 區,建築師,2009/05(民 98/05),P68-74。

三、書籍

1. 王昀,2010,《向世界聚落學習》,積木文化出版公司。

2. 周章琳,2009,《黑金的故鄉─猴硐》,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3. 黃清連,1995,《黑金與黃金─基隆河上中游地區礦業的發展與聚落的變 遷》,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4. 胡振宗,1993《聚落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5. 瑞三爌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瑞三爌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五十週年特 刊》。

6. 夏鑄九等,1992,《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行政院文建會。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14-1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