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將根據研究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

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 辦理校長專業領導訓練課程,充實校長授能領導知能

教育主管機關可辦理校長領導專業課程,使其具有授能領導的概念。可先於校 長儲訓時將授能領導的概念納入課程,建立授能領導的觀念;平時則可辦理授能 領導的相關研習,不斷增強校長授能領導的能力,使其在校之中能運用得宜,達 成領導的功效;最後,提供檢視的機會,透過省思的方式,檢討執行授能領導的 成效,持續檢討改進,務使整體授能領導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二) 倡導授能領導,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

從本研究結果得知,校長授能領導與兼任行政教師工作滿意度呈現正相關,校 長授能領導行為愈多,兼任行政教師之工作滿意程度愈高。因此,倡導校長授能 領導行為,必然有助於兼任行政教師工作滿意度之提升。在執行層面之具體作為,

可以校長師傅經驗傳承的方式,實際指導校長授能領導行為;或是建置校長溝通 平台,讓校長有經驗交流、疑問解惑的地方。如此,校長不斷增長授能領導的能 力,實施授能領導行為,學校組織分層管理、分層負責,並增進行政教師之工作 能力,凝聚行政教師工作之向心力,則學校績效必能日漸累積,終能建立優質的 學校品牌形象。

(三) 落實學校本位自主,建立校長授能領導機制

自教育改革以來,學校本位一直是推動改革的要項之一,但究其施行現況,多 淪為口號,未能充分施行。若要拓展校長授能領導,則要賦予校長更多權力,運

112

用於學校之人事、經費及課程。校長一方面仰賴個人專業能力,發展行政人員的 工作知能,另一方面也徹底執行授能領導的理念,充分授權給行政人員推動業務 工作,建立起授能領導的機制,進而形塑行政團隊氣氛。

二、對校長的建議

(一)採用授能領導,促進學校行政效能

本研究發現,校長授能領導與兼任行政教師在工作滿意度之整體與各層面大都 呈現正相關,校長應多採用授能領導方式,如此兼任行政教師有權可執行任務,

並且能夠增加自己的能力,工作滿意度也大為提升,其對學校具認同感且願意留 在學校努力奉獻。

(二)共設目標,凝聚行政教師之共識

本研究發現,校長授能領導的目標設定層面與兼任行政教師的工作滿意度之校 長領導層面,呈現高度正相關。因此,校長如能建立與兼任行政教師溝通的平台,

充分讓行政教師表達意見,共同討論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凝聚行政團隊工作的 共識,則行政教師必能更努力於工作之中,為教育目標及學校願景戮力以赴。

(三)善用激勵方式,強化行政教師之向心力

研究發現,在兼任行政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工作報酬」層面,其得分最低,除 了是行政教師多為自願付出,不計較工作所獲得的報酬外,這也是一項校長應特 別重視的項目。校長應具備「激勵」與「保健」的觀念,對行政人員辛苦工作的 付出,要不斷的關心、協助與支持,以實際的行動加深行政人員的印象,並增加 互動的機會,讓行政人員有心動的感覺,進而化為感動,最終能轉為行動,努力 為學校盡心盡力。

113

(四)建立檢視授能領導機制,不斷檢討改進

「評鑑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校長授能的過程當中,也必須不斷反覆 檢視,從授權的傳達,轉為執行層面時,其結果是否適當;校長本身是否能發揮 個人的專業能力,引領行政人員,增強工作能力,執行任務。唯有不斷的檢視,

處處發覺問題,時時改進,最終才能建立完善的授能領導機制。

(五)善用人力資源管理,適才適所

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其影響層面卻是整個「組織」。學校擁有優 質的人力資源,校長須用長遠的眼光,在遴選人才、培育人才、運用人才和留住 人才方面,審慎評估,以提高組織整體績效、符合組織目的。學校若能將對的人 安排在對的位置做對的事,則能充分地運用人力資源,提升學校的競爭力,進而 促進校務的發展。

三、對兼任行政教師的建議

(一) 體認校長授能領導方式,堅守權責分明的份際

行政教師應具備行政觀念,堅持行政倫理,本於校長的授權範圍,意識到 擁有能力、權力及肩負的責任,盡力執行任務,進而提高行政品質、改善學校效 能。事實上,權責分明是行政教師對授能知覺的基本認知,權利與責任必須能相 稱,享受權力與被賦予權利、能量,仍須反求自己,思考如何增進行政作為,善 盡行政教師應當盡的義務與責任。

(二) 積極充實行政專業知能,發揮行政應有的作為

行政教師首先要對學校行政有基本的認知,以支援學校事務,作系統化的管 理與作為,並求有效而經濟地達成教育的目標。因此行政教師應具備和善的行政 態度、積極主動的服務熱忱、運用創新經營的理念以及持續學習的精神,勇於任

114

事,以協助學校教育的進步與發展為己任,最終方能不負校長所託,達成學校教 育的目標。

(三) 傳達校長授能領導的理念,營造堅固的組織氣氛

對於校長授能領導的行為,行政人員有責任將之傳達給學校同仁及家長知 悉,可透過公開會議、非正式會議、學校集會等活動,宣揚校長行政處理原則,

亦可透過學校文宣、網站、公佈欄等傳達給家長瞭解。努力營造校長授能領導的 學校氛圍,建立學校行政運作模式,以經濟效益為原則,順利推展行政業務。

(四) 重視行政經驗的傳承,促進和善的行政關係

從研究結果可知,兼任行政教師在工作滿意度各層面的分數,以「人際關係」

得分為最高,可見人際關係是行政教師最為重視的層面。因此,行政教師應以自 身之感受為出發點,在行政團隊之中,表現個人優質的特性,提供寶貴的工作經 驗及意見,並發揮互助合作之精神,協助行政同仁,共同完成學校交辦業務。一 個真正成功的行政經驗,是靠不斷的傳承與永續的學習來鍛鍊,所以,所有的行 政教師應秉持謙虛的態度,適時發揮自己的功能,將己身的經驗傳給行政同仁,

以促進和善的行政關係。

11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國浩(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

173-199。

田靜婷、徐克成、呂佩紋、呂岱倚(2004 年 10 月)。探討授權賦能在領導行為與組 織承諾關係間之中介效果。發表於 2004 管理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中央大 學。

吳正成(1999)。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授能行為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怡靜(1998 年 2 月)。教導型組織–發動領導高能量。天下雜誌,201,114-117。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五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三刷)。臺北:五南。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

1-7。

吳清山(2003)。當前學校組織變革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3,4-16。

吳清山、林天祐(2002)。學校組織再造。教育研究月刊,96,115。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解釋-增權益能。教育研究,113,160。

吳清山、林天祐 (2004)。教育新辭書。臺北: 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名詞。教育資料與研究,95,149-150。

吳清基(1990)。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116

呂重毅(2010)。花蓮地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成就動機、情緒智力與工作滿意 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李明堂(2006)。學校組織變革歷程及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明融(2005)。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新民(1995)。國小校長授權行為。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8,299-326。

林天祐(1998)。教導型組織─創造教育永續成功的發動機。教育資料與研究,23,

61-63。

林秀聰(1998)。賦能策略應用於機關組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臺北市。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 (2),11-18。

林新發、張瑞真(2004)。國小組織變革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試辦組織再造學 校為例。刊載於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舉辦之「第三屆教育領導與 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75。

林志成(1998)。授權增能導向的學校行政。學校行政理念,107-123。

林義豐(2005)。台南縣國小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周昌柏(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凃泰安(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春明(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熾文(2001)。學校行政革新—領導、課程與教學。臺北:商鼎。

孫國華、施宏斌、林乃慧(編著)(2006)。教育學導論。高雄:麗文文化。

徐曉輝(2011)。組織變革過程中的領導風格分析。取自

http://big.hi138.com/zhengzhi/minzhuzhidu/201107/324741.asp

117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 (5 版)。臺北:五南。

教育部統計處(2013)。國民小學校別資料。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2/102_basec.xls

張心怡(2001)。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明輝(1997)。催化領導與學校行政,輯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印:塑造 21 世 紀全方位主任,44-48。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菁媛(2009)。屏東縣國小校長授能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德銳(2000)。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輯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

新世紀的教育展望,407-426。高雄:麗文文化。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2 年 11 月)。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組織變革的知與行。發表於 2002 九

張慶勳(2002 年 11 月)。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組織變革的知與行。發表於 2002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