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七節 研究的效度與信度

質化訪談是研究者與受訪者的一個互動過程,是不斷在互動的過程中創造新 的意義或感受。在社會科學領域中,沒有一位質性研究者,不會被質問研究的信 度與效度問題。信度是指測量程序的可重複性;效度則是獲得的正確答案的程 度。認為控制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的方法有確實性、可轉換性、可靠性(胡幼 慧,1998)及驗證性(高敬文,2002),茲分述如下:

壹、確實性(credibility)

確實性就是內在效度,指質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即是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 希望觀察的。有五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真實性(胡幼慧,1998):

一、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方法包括研究情境控制、資料一致性的確定及資料來 源多元化。

二、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

三、相異個案資料的蒐集。

四、資料蒐集上有足夠的輔助工具。

五、資料的再驗證。

研究者與受訪談者進行深度訪談過程中,都以同理心、誠懇的態度認真用心 的去傾聽,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談者都能忠實且毫無保留的表達自己本身的經驗,

且徵得受訪者同意予以錄音,因此,本次訪談皆全程錄音,並確保訪談時的原音 可重覆傾聽,加深訪談內容的確實性。避免因時間耽擱造成資料遺錯漏,完成逐 字稿的騰寫工作,真實反映研究者對所建構的事實,增加資料的真實性。

貳、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可轉換性就是外在效度,係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能有效的做資 料性描述與轉換成文字陳述,謹慎的將資料的脈絡、意圖、意義、行動轉換成文 字資料。研究者除忠實紀錄訪談情境與內容,並力求逐字稿完整重建訪談過程,

使本研究過程能嚴謹及透明化,以幫助能自行判斷研究結果與自身情境脈絡的適 用性。

参、可靠性(dependability)

可靠性就是內在信度,係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如何取得可靠性的 資料,乃研究過程中延用資料的重點,研究者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 明,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本研究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透過眼神、肢體動作 及言語來表達對受訪者之專注與傾聽,並對受訪者的疑點加以澄清,確實掌握資 料的可靠性,同時,反覆思考在訪談中所得到的資料,予以檢討改進。

肆、驗證性(confirmability)

不盲信理性派研究者所強調的置身於外,排除研究者本身先見與觀點的所 謂「客觀」態度。強調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交互影響,而強調資料的中立性之考 驗。亦即要提高研究的信賴度,研究者必須採用各種方法來考驗它們所蒐集的資 料是可以檢證的(高敬文,1996 )。本研究在訪談過程中,除將研究者的偏好與偏 見摒除外,在訪談進行中以三角校正,實施反省,訪談結束後對所得資料進行稽 核,使本研究具有驗證性。

三角檢定為常用有效的可信度檢定方法,其係指研究過程中採用多種且不同 形式的方法、資料、觀察者與理論,以查核與確定資料來源、資料蒐集策略、時 間與理論架構等的效度,亦可以多個分析者檢驗研究發現或使用多元理論觀點來 詮釋資料。本研究採用下列方式進行三角檢定:

一、資料來源三角測定

本研究利用來源有訪談資料、實地札記、次級資料等,在取得前述資料後,

與指導教授或同儕進行資料分析及討論,並比較檢驗對同一事物評價的一致性,

及不同觀點者看法,以增強相互間的效度。

二、理論三角檢測

61

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詮釋時,應用多元理論觀點來詮釋,將本研究之結果 與多種理論及過去研究做比較與詮釋,使獲得客觀且具信度與效度。

第八節 研究倫理

壹、在深度訪談的部分

一、尊重受訪者的權益

依受訪者的時間安排為優先,選定適當的時間且在受訪者同意之情況下才進 行訪談。再者,研究者事先告知,若受訪者在研究過程中有不舒服的感受時,可 隨時提出或中斷訪談之權利。

二、受訪者充分被告知的權利

研究者先自我介紹本身現況、本研究目的、進行方式、時間等,並在徵得受 訪者同易情況下錄音。

貳、撰寫論文部分

為顧及研究對象之隱私及權益,本研究對於研究場域及研究對象均以化名及 編號方式呈現,以做好保密工作。在研究場域及研究對象的身份描述方面,亦謹 慎處理,避免使人於報告中窺得研究對象的身分,造成當事人的困擾。

叁、研究者與受訪者角色部分

本項研究訪談前,研究者先與受訪者充分溝通,說明研究目的及動機,並請 受訪者能無私的說出自己對於教保員工作的現況及滿意度;訪談過程中,研究者 依訪談情況適時調整訪談大綱,導引受訪者深入剖析內心世界;訪談結束後,訪 談內容也能由受訪者確認檢核訪談資料的真實性。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針對訪談台東縣偏遠地區公立幼兒園 5 位教保員後,透過每位受訪者的 內容撰寫成為逐字搞,以便獲得整體性瞭解,再做結果之討論及分析。為協助本 研究更能清楚掌握五位研究對象自修讀幼教學程至今,整個與幼教工作相關的心 路歷程,本章首先在第一節先對五位教保員其背景做簡單敘述,之後並就各研究 目的逐一討論各項研究結果。

為因應研究需求,並同時協助研究者便於將研究對象進行有效的統整分類,

分別以 A 師、B 師、C 師、D 師、E 師來代表本研究所描述的五位研究對象。

本章共分以下幾節:第一節為公立幼兒園教保員之幼教歷程,第二節為公立 幼兒園教保員工作滿意的現況,第三節提升台東縣偏遠地區公立幼兒園教保員工 作滿意的看法與需求,第四節研究者省思。

第一節 公立幼兒園教保員之幼教歷程

本節將逐一針對五位研究對象從修讀幼教學程開始,以至進入職場的生涯過 程,進行訪談後敘述,藉以了解研究對象其背景資料,並整理製表後分析協助研 究的進行。

壹、研究對象修讀幼教學程的歷程

為了因應社會邁向多元發展的潮流,培養國家未來的競爭力,教育改革成為 必然的趨勢。台灣要朝向已開發國家的行列,不論在教育者或是被教育者各方 面,皆需要轉變,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師資培育也成為改革的重要事項。

原本師範教育法所明訂的法規項目,已經不符合社會的需求,師資培育辦法必須 以新的面貌出現,並以開放多元做為政策的方向。

為了促進教育的多元化與專業化,民國 83 年原「師範教育法」修正後改名 為「師資培育法」。新法師資培育由計畫式培育改為儲備式培育,由一元化轉為 多元化,培育機構由原師範校院擴大為各大學校院經實核准可以開設教育學程及 學士後教育學分班,共同參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師資的培育。學生由全

公費式改為以自費為主,公費及助學為輔之培育方式,自費生不再分發,並於同 年 2 月正式頒布實施,從一元、計畫制的師範教育,邁向多元、儲備制的師資培 育,個人自費為主、甄選制的師資培育取代政府公費、分發制的師資培育。於 91 年 7 月再修正公布「師資培育法」,調整修業時間、實習及教師檢定制度及方 式,由形式(書面文件檢覈) ,轉向實質的資格檢定,於 94 年首度辦理第一次教 師資格檢定考試,多元化的師資培育,為教育注入了一股新潮流。因此,以下 5 位受訪者皆因此而修習了幼教學程。

A–1:那時候我是兒童福利系嘛,我們學校就是有一組是社工、然後一組是 幼兒教育,因實習課我是選幼兒教育,就覺得這個有興趣,剛好學校有學程,我 就去考,那我對社工真的沒有興趣、所以我選擇了幼教,我大四修幼教學程。

(10203271935)

B–1:我大學讀國際貿易系,大三時發現那不是自己想要從事的工作,又因 本身對幼兒的喜愛,故大四準備考試,畢業後考上台東師範學院幼教師資班,修 完一年學分後再實習一年,才拿到幼教師證。(10204081700)

C–1:我大學是讀嘉南藥劑大學幼保系,我為了要修學程就延畢了,幼保系 畢業只能去私立幼兒園任教,因為沒有教師證。 (10204111700)

D–1:我是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系, 大五半年實習, 然後再經過教檢,就拿

到幼教師證, 所以我是有教師證的教保員. (10203311500)

E–1:大學時因參加服務性社團而對教育有興趣,但卻一直沒有考教育學 程,直到結婚後,搬到台東來居住,才有機會報考台東師範學院學士後幼教學程,

才能修教育學分。(10204041600)

訪談後發現五位受訪者皆因「師資培育法」的成立及不斷的修法下,才得以 修讀幼教學程,並經過實習一年或實習半年再經過教師檢定,才得以取得幼教師 證。而這期間 A 師、B 師修完幼教學分後,自己去找一所幼稚園實習,實習一年 中領取微薄的實習費用,在省吃儉用的情況下才取得幼教師證書;C 師、D 師、

65

E 師則更辛苦,因他們是在 91 年 7 月再修正公布「師資培育法」後修完學分,

所以,他們不但沒有實習費用可領取,實習半年還要再繳實習學分費,半年後,

也要用功讀書,通過教師檢定,才能取得幼教師證。這一路的辛苦,無非是希望 取得合格幼教師證照,才算是有希望可以進入公立幼兒園的第一道門檻。

貳、畢業後的方向

五位受訪者在取得幼教師證後,在求職路上並非一帆風順,有些也是經過一 番摸索後,慢慢的才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A–2:我拿到幼教師證的時候並沒有馬上從事幼教的工作,我有那時候可能

找工作吧!因為,那時候其實還不是那麼真正的確定自己的志向吧!所以,我去 安親班工作,然後工作了半年,然後發現幼兒還是比較可愛的、所以我就覺得我 還是要從事幼教工作。(10203271935)

B–2:修完學分後,我先在私立托兒所當助理教師半年,後來在屏東縣公立 幼稚園當代理教師一年,接下來,在台東縣公立幼稚園當代理教師兼園長一年,

B–2:修完學分後,我先在私立托兒所當助理教師半年,後來在屏東縣公立 幼稚園當代理教師一年,接下來,在台東縣公立幼稚園當代理教師兼園長一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