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 5 位現任教保員為對象,分別進行訪談,將所蒐集到的資料予以分 析、詮釋,藉以呈現所發現之結果。由訪談得到之資料,經由整理、歸類、分類、

分析等過程,使其成為有意義且可用之資料,本研究資料分析之步驟分述如下:

壹、資料編號

一、將訪談錄音的內容以電腦打字,謄寫成逐字稿,每份逐字稿分別以代號 「A」、「B」分別代表各受訪者,以便對受訪者的姓名保密。在每份訪談逐 字稿的開頭註明訪談日期、時間及受訪者代號、性別。於第四章呈現訪談內 容時以代號「A」、「B」、「C」代表受訪者,冒號後即受訪者回答內容,最後 加註訪談日期,例如:A:我覺得有些園主任會把一些教學工作交給教保員 去做(20120202),即 A 老師的回答內容,訪談日期是 2012 年 2 月 2 日。

二、以錄音的方式蒐集訪談對話,捕捉受訪者自己的語言,暸解他們建構世界的 方式,最好能將受訪者的話一字不漏的記錄,務求受訪者的真實原意。

三、反覆聽訪談錄音帶,校對錯誤及疏漏的部分,直到正確無誤。

四、為保障受訪者的隱私,因此將逐字稿中的職稱、人名、地名、單位名稱隱匿。

貳、資料整合

研究者將以錄音方式蒐集訪談對話,盡量使受訪者之原音重現,再反覆閱讀 逐字稿內容,逐句或小段落檢視資料的內容,並將重要的句點標記,列出資料中 所呈現的主題或概念,在概念化後以適當名詞命名。將個別概念資料予以整合,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作為例證,並加註個人的看法與見解加以詮釋。

叁、資料處理

一、轉譯訪談資料

在訪談中,將訪談者的資料及收集的錄音檔轉譯成文字,形成訪談逐字記 錄。訪談逐字記錄註明日期、受訪者、訪談地點及訪談內容等。一面進行訪

57

談,一面進行資料校正工作,核對訪談對象所提供資料是否一致。經過仔細 整理後,再進行編碼及分類整理,以分析學校行政運作與教師認同的關係。

二、訪談記錄代號說明

為方便呈現資料,研究者將訪談對象加以編號。訪談資料引用在論文時,該 資料以標楷體呈現,並加註代號,以完整說明訪談資料的來源及日期。

肆、資料分析

本研究資料分析的步驟先從閱讀原始資料開始,讓資料說話,然後將資料打 散、賦予概念和意義並予重組,接著再抽取那些能夠最有力回答研究問題的資 料,將其分類並逐一說明分析,以深入瞭解教保員對工作滿意的想法。

本研究採用(邱兆偉,1996)所建議之五項分析資料的策略來進行資料分析。

一、縮減與組織資料

以研究者預設的概念架構、研究問題,對蒐集到資料進行篩檢與摘要。在不 斷的解讀資料過程中,將資料簡化、轉化為具有意義的類型,並對類型間進行初 步的編輯。

二、逐漸形成範疇主題類型

將上述初步形成的分類架構,依「聚歛」原則找出哪些事物可以在一起以形 成同一類型,然後就所形成的類型或主題之間進行互相比較與比對,以達到同一 範疇中具「內部同質性」(internal home geneity),而不同範疇中具有「外部異質 性」(external heterogeneity);依此逐步形成新的類型系統,以便進一步以其他資 料探索此類型資料的合宜性。

三、考驗資料

此階段的資料分析,是利用三角測量法,從不同的資料來源、不同的角度來 進行資料考驗。

四、尋求變通的解釋

研究者在此階段所形成的範疇、主題、模式都不輕率地做定案,研究者再試 圖從各種角度以各種可能的解釋來詮釋資料,進而修訂原有的類型系統,或是以 反面的資料來修正已有的解釋,這種尋求反面或變通的解釋方式,使得本研究對 原案資料所做的詮釋更具正確性。

五、撰寫論文

最後階段,研究者綜合這些資料的詮釋結果撰寫成論文。

5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