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為 亞齊短 期華 語課的 教學設 計與實 驗 , 共經 歷兩次 的教 學實 施,透過首 輪前 導實驗( pilot study)的結 果做為第 二次教 學修 正的參 考。

前導實驗 的本質 屬於 行動研 究 , 第 二次教 學則偏重 觀察研 究 , 相關資 料與 文獻的蒐 集分析 則使 用內容 分析法 。 然而 本研究受 到教學 次數 與時程 的限 制 , 只能 進行兩 次教 學 , 與 行動研 究的反 覆螺旋進 行有著 頻率 及次數 的差 異 , 因此 以教學 實驗 稱之 。 本章共 分三個 章節 , 第 一節說 明研 究方法 的選 擇 , 第二 節為研 究流 程與架 構 , 第 三節為 研究對象 與蒐集 資料 方法 。

一、 研 究方 法 的選 擇

研究方法 的選擇 , 研 究者 近 可能 針 對不同 現象選擇 適合的 研究 方 法,力求 研究的 客觀( 潘 淑滿,2003)。研 究方法的 選擇除 了前 述因素 之外 , 亦 須考量 到 「 考慮研 究方法 的目的 性 」、「考 慮研究 方法 的可行 性 」 與 「 考慮 研 究者 本身的 研究能 力 」 三 個面向 ( 吳明清 , 2004)。

本論文的 研究目 標在 於亞齊 短期華 語課教 學內容的 發展 , 經由 兩 次的教學 以挑選 出共 同的內 容及需 求要素 , 研究者 希望完 成研 究後能 提供亞齊 短期華 語課 合適且 具共通 性的教 學內容 。

( 一 ) 行動 研究 法

本論文在 前導實 驗 欲 採以行 動研究 法,意 指透過實 際行動 找到 改進 、 解 決研究 問題 的方法 。 但 研 究者 因 為規劃能 執行的 次數 前 後共兩次 , 較無 法符 合行動 研究多 次循環 的過程 , 因此本 論文 以 實驗為名 , 佐以 行動 研究實 際參與 的精神 。

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常被視為 應 用研究的 類型之 一 , 主要 參與 者 為教 師 、 行政人 員或其 他教育 專業人員 , 用以 解決 地 方特定的 問題 , 並且 提供為 做決定 的依據 , 亦稱為 實務工 作者 的 研究 、 教 師研究 、 局 內人的 研究或 自我學 習的研究 。 行動 研究 的 目的 , 在 於 研究 者 自 我反省 、 改善 問題及 尋找更好 的解決 之道 ,

最重要的 , 更有 利理 論與實 際教學 互相結 合 , 使之 成為以 理論 支 撐教學 , 以實驗 印證 理論的 機制 。

本研究透 過實際 行動,安 排前導 實驗,找 到改進、解決 短期班 問題的方 法 。 研 究者 於 2012 年首次進 行 短期華語 課的教 學實 驗 , 為持續發 展適合 用於 亞齊短 期華語 課的內 容 、 教材 以及標 準測 驗 , 遂根 據前導 實驗 的結果 做為第 二輪教 學修訂的 依據 。 行動 研 究需要數 次反覆 螺旋 地進行 , 本研 究因時 程影響僅 能進行 兩次 教 學 , 在此 稱為教 學實 驗 。

研究者 的 行動研 究過 程參考 勒溫 ( Lewin) 所提出 的行動 研究 基本架構 , 融入 本研 究後呈 現如下 圖 3:

圖 3 應 用 勒 溫 之 行 動 研 究 架 構 於 本 研 究 示 意

( 二 ) 觀察 研究 法

觀察研究 法可避 免訪 談或問 卷容易 產生的 偏見,以 及做為 此兩 種資料的 佐證 。 研究 者 若要 在 某個 特定的 情境或機 構深入 研究 其 中的現象 , 觀察 研究 法是較 為適當 的選擇 。

發現研究 問題

蒐集資料 與文獻 以檢 視研究 問題

教學實踐 與驗證 研究 方向

評鑑執行 結果 , 反省 與修正

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

本研究使 用觀察 法的 時機在 兩次的 教學實 驗有所不 同:在 前導 實驗中主 要為 研 究者 每日的 課室教 學 , 並 於課後記 錄學生 的學 習 情況 , 為 教師日 誌的 內容 , 性質上 屬於自 然情境中 的非結 構性 觀 察 , 身分 屬完全 參與 者的角 色 , 與 行動研 究同步進 行 。 而 第二 輪 的教學中 , 觀察 研究 為主要 核心 , 研究者 雖與授課 教師及 學生 有 部分的互 動 , 但 身分 屬於觀 察者的 參與

( observer-as-participant),而 觀察情 境可能因 為 研究 者 的 參 與 , 相較 於前導 實驗 的自然 行為而 言 , 將 有所刻意 地轉變 。

( 三 ) 內容 分析 法

內容分析 又可稱 為文 獻分析( documentary analysis)或 資訊 分析 ( informational analysis),由 名稱 可知是針 對文件 、 文 獻 或研究資 料深入 探討 的方法 , 此法 在許多 領域的研 究中是 不可 或 缺的 , 因 此內容 分析 有其價 值與採 用的必 要 。 而此 法主要 在闡 述 某特定時 空背景 下某 種現象 的狀態 、 內涵 與發展情 形 ( 王 文科 、 王智弘 , 2010: 459)。

在本研究 中,研 究者 首 先針對 透過 訪談關 於亞齊當 地資訊 與學 習者資訊 等所得 來的 資料進 行分析 , 再根 據分析後 所得當 地短 期 華語課發 展所需 的系 統化教 學設計 、 短期 語言課型 及在地 化教 學 內容對學 習的影 響三 部分 , 進行相 關文獻 的蒐集並 探討 , 再進 一 步就當地 學習需 求分 析當前 兩岸主 要的幾 套華語教 材 , 做 為教 學 資源發展 的依據 。 待 前導實 驗後 , 研究者 再根據教 學回饋 所得 的 資料進行 分析與 歸納 , 做為 第二輪 教學修 正 、 改良 的依據 。

二、 研 究對 象 與研 究 時程

本研究共 安排兩 次短 期班教 學 , 分 別為第 一輪教學 ─ 前導 實驗 及 第二輪教 學 。

( 一 ) 前導 研究

前導實驗 的教學 實施 之地點 共分二 處 , 一 為亞齊大 學秘書 系

( Universitas Syiah Kuala, ProgramDiploma 3 Sekretaris ),

一為伊斯 蘭大學 ( Universitas Agama Islam Negeri

Ar-Raniry ),後者 為 研究 者 所 任教的 地點,所分配 到的班 級人數 6 人 , 下表 3-1 為 研究者 任 教班級 的學 生 資料表 :

表 2 2012 年 研 究 者 任 教 班 級 的 學 生 資 料 表

學生代號 性別 國籍 母語

AN 女 印尼 印尼語

N 女 印尼 印尼語

M 男 印尼 印尼語

MA 女 印尼 印尼語

AZ 男 馬來西亞 馬來語

W 男 印尼 印尼語

第一屆短 期班整 體學 生共有 70 人 , 教 師 共有 9 人 , 包含 研究 者 在內共 3 人已 有對 外華語 教學經 驗 。 班 級總共分 有 9 班 , 為 小 班制教學。教 學時程為 2012/7/2 至 2012/8/10,課時共 100 小時。

此次教學 對象為 班達 亞齊的 大學生 , 全部 並未學習 過華語 , 對 於 華語相當 陌生 , 研究 者 也希 望透過 短期華 語課 , 在 100 小時的 課 時中將參 與的學 習者 打好基 礎級1的華語能 力 。

( 二 ) 第二 輪教 學實驗

第二輪教 學的實 施地 點則在 亞齊大 學秘書 系一處,教學時 程為 2013/8/19 至 2013/9/6,課時共 90 小時。 此次教學 對象仍 為當 地 的大學生 ,背景 基本相 同,整 體學 生 共有 51 人,教 師包含 研究者 在內共有 8 人。 學生的 華語 程度大 體為零 基礎,但 其中 14 位則是 2012 年短期班的 學生 , 屬於零 基礎 至初級 之間 。 在 第二輪 教學 的

1此 項 指 標 主 要 參 考 歐 洲 共 同 語 文 參 考 架 構 CEFR 與 臺 灣 華 語 文 能 力 測 驗 TOCFL 對 於 基 礎 級 能 力 應 具 備 的 學 習 內 容 所 做 的 敘 述 而 定 , 在 CEFR 中 的 基 礎 級 則 稱 為 A1 至 A2。

工作分配 中,零 基礎共 3 班,其中 2 個大 班、1 個小班。零基 礎至 初級的則 為基礎 班 , 分有 2 個小班 , 全部 共 5 個班級 。 大 班為 兩 位老師一 班,班級 學生人 數約 15 人左右;小班則是 一位老 師一 班,

班級人數 約 7 人左右 。

三、 研 究流 程 與架 構

本研究所 計畫並 執行 的流程 如圖 4:

圖 4 本 研 究 流 程 架 構

( 一 ) 現況 調查 與分析

此階段內 容為針 對學 習者背 景、學習者 需 求、教 學內 容與相 關 文獻進行 分析 , 是研 究首先 進行的 步驟 , 亦是設計 與發展 前導 實 驗的教學 資源重 要的 根據 。 針對前 導實驗 的零基礎 學生 , 蒐集 其 需求與分 析合適 的教 學內容 。 由於 資料中 顯示學生 希望以 在地 化 的教材和 教學內 容達 到訓練 聽說技 能的目 的 , 因此 文獻的 分析 包 含了在地 化與短 期班 課型的 研究 , 做為內 容設計與 教學資 源安 排 的準備 。

( 二 ) 設計 與發 展教學 所需資 源

此階段內 容包含 有設 計與發 展教學 大綱 、 教材 ( 示 例參見 附 錄 )、教學策 略與標 準參照 測驗 等。根 據分 析 階段所 得的需 求要 素 首先確定 具體的 學習 目標 , 並進一 步組織 課程大綱 、 教材 大綱 與 相應的教 學策略 方法 。 整體 教學主 要以短 期在地化

( Localization )教材《 當我 們在亞 齊 》為發 展來 源。王 文 科 、 王智弘 ( 2010) 提及 課程以 教材為 基準的 概念 , 是 因學習 者在 興 趣的表現 或受到 其程 度 、 學 習順序 影響之 故 , 選擇 適合該 群體 的 教材 , 並 設計與 實施 是當的 教學方 法 。

此階段未 盡之責 在於 研究者 身為團 隊負責 人並未將 所構想 之 標準參照 測驗做 為本 短期班 所有班 級在測 驗評量方 面的依 據 , 而 後影響各 班以不 同方 式評量 學習成 效 , 未 有統一的 規範 。

( 三 ) 第一 輪教 學:前 導實驗

在前導實 驗的部 份,研 究者 以 自己 任教的 班級為主 進行課 室觀 察紀錄 , 並針對 學習 者的部 份則設 有每周 進度測驗 及期中 開放 式 問卷回饋 , 以上 述做 為前導 實驗形 成性評 鑑的來源 , 提供 教師 在 教學時即 時修正 與溝 通之參 考 。

( 四 ) 檢討 與分 析前導 實驗之 要點

此階段屬 於前導 實驗 的總結 性評鑑。在本 階段所實 施總評 之目 的在於了 解短期 華語 課整體 教學成 效 、 教 學方式及 教材的 適用 性 。 教學 成效的 部份 分兩類 : 紙筆 測驗主 要針對學 生的聽 力技 能 設計 ; 口 語測驗 則設 計問題 大綱 , 以回應 指令及兩 人小組 溝通 形 式進行 。

在教學方 式及教 材適 用性的 部份 則 同時施 以開放性、封閉 性問 卷 , 搭配 教師所 回饋 之教學 、 教材 使用心 得及教學 日誌 , 以多 元 管道形成 本次教 學設 計之總 結性評 鑑 。

前導實驗 的研究 步驟 以系統 化教學 設計流 程呈現如 圖 3-3 所 示 :

圖 5 本 研 究 前 導 設 計 之 系 統 化 教 學 設 計 流 程

( 五 ) 依前 導實 驗結果 修正與 發展課 程 教學

前導實驗 的目的 在於 了解根 據訪談 所得的 資訊所設 計的內 容 與教材是 否合適 , 以 及實際 教學的 情況 , 因此後續 必須以 前導 實 驗所蒐集 的資訊 進一 步改進 相關內 容與資 源 , 這些 資訊為 第二 輪

教學的基 礎 , 針 對教 學的內 容 、 教 材編修 、 教學成 效與測 驗評 量 做更完善 的改良 。

( 六 ) 第二 輪教 學

根據前導 實驗改 良教 學資源 以後 , 研究者 於 2013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6 日於亞齊 大學秘 書系進 行第二 輪教學 。 教學對 象與 前 導實驗的 對象在 華語 程度上 大體為 零程度,僅有少 部分為 2012 年

根據前導 實驗改 良教 學資源 以後 , 研究者 於 2013 年 8 月 19 日至 9 月 6 日於亞齊 大學秘 書系進 行第二 輪教學 。 教學對 象與 前 導實驗的 對象在 華語 程度上 大體為 零程度,僅有少 部分為 2012 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