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 輪短 期華語 課教學 實驗

本章論述 2013 年第二次 在班達 亞齊舉 辦 的短期華 語課實 驗,教學場 域 在亞齊大 學秘書 系 , 自 8/19 至 9/6, 課時 共三週 , 學生共 51 名 , 根據是 否參與過 第一次 短期 班分為 零起點 班和基 礎班二類 , 零起 點班共 3 班 , 基 礎班共 2 班 。

由於參與 第一次 教學 實驗之 教師皆 無印尼 語為母語 之人士 , 在 教學策 略方面僅 能實行 表面 看似直 接 , 但 實際內 容間接的 策略 。 而首 次的教 學實 驗在評量 學生學 前與 學後成 效的設 計亦無 完全落實 , 導致 教材 內容與 教學 整體目標 達成有 所落 差 , 因 此第二 次的教 學實驗首 先由 研 究者 重 建短 期華 語課教材 , 接著 設計 前後測 內容以 掌握成 效與相關 因素分 析 , 並提出 第二 次教學實 驗的總 結 。

本章分為 四小節 , 第 一節為 教學策 略的選 擇與實施 ; 第二 節為 短期華 語課之教 材重建 ; 第 三節為 短期華 語課之 教學評鑑 規準化 ; 第 四節為 第二 輪短期華 語課教 學實 驗之總 結評鑑 。

一、 教 學策 略 的選 擇 與實 施

一般而言 教學策 略分 為直接 教學策 略和間 接教學策 略兩種 : (一) 直 接 教 學 策 略 :

此策略主 要是為 了有 效達成 教導事 實 、 規 則與行動 順序的 過 程。大部份 用於 認知、技 能和情 意三目 標 中較低層 次的教 學目 標 , 一般而言 是以教 師為 中心 , 且相信 學習知 識是經由 教 師傳 達至 學 生的成果 , 學生 為被 動角色 , 教學 的好壞 則和教師 能否妥 善規 劃 和運用策 略有關 。

直接教學 策略又 可細 分為三 類 : 1. 講述教學

此種教學 並非大 量語 言解釋 而已 , 亦包含 師生提問 、 回 答 、 複習 與練習 、 校 正學生 錯誤等 形式 。

2. 示範教學

示範教學 中,教師 應能清 楚且 循序漸 進地 呈現目標 和教學

內容,且教師 態度須 明確 和具體,並 能檢 視學 生 的 理 解 程 度 。 3. 作業活動

直接教學 策略重 視學 生的練 習 、 複 習活動 。 (二) 間 接 教 學 策 略 :

間接教學 意指不 直接 跟學生 說明問 題的解 決方法和 結論,以引 導的方是 讓學生 從教 師給予 的材料 中自行 找尋 答案 。 此策 略多 以 培養學生 分析內 容 、 概括化 通則或 發現內 容彼此關 係等型 態 。

相對於直 接教學 策略 的以教 師為中 心,間 接策略則 是以學 生為 中心,教師 做為 協助引 導的角 色,教學 好 壞則視學 生的主 動 與 否 。

間接教學 策略可 細分 四類 : 1. 運用前導 組織 策略 :

例如以問 題為中 心 、 讓學生 做決定 與網路 法三種 。 2. 應用歸納 和演 繹策略 :

歸納和演 繹多用 於抽 象概念 思考的 內容 。 3. 運用正反 例策 略 :

教師舉例 是重要 策略 , 透過 正反例 子 , 學 生從而建 構概 念 , 產生 新的想 法和 解決問 題的能 力 。

4. 運用團體 討論 策略 :

團體討論 可增進 學生 批判思 考的 能 力 , 主 要可分大 團體 、 小團體 、 同儕或 協同 等形式 。

第二次短 期華語 課的 教師可 分兩類 : 其一 是從臺灣 過去服 務的 華 語教師 , 但無法 以印 尼語協 助學生 解決學 習問題 ; 另一則 是亞 齊當地 於臺灣留 學過的 華語 教師 , 能夠以 印尼語 協助學生 。

研究者 藉 由觀察 此二 類教師 在教學 策略的 不同 , 歸 納以下 幾點 : 1. 教學形式 直接 , 但教 學內容 間接的 策 略 :

使用此策 略的教 師為 無法使 用印尼 語者,由於教師 和學生 僅能 以有限的 英語或 簡單 的華語 彼此溝 通 , 在 教學形式 上極為 受限 , 主要以教 師為中 心來 教學 , 學生居 於被動 接收的角 色 。 但 即使 形 式上看起 來是直 接的 策略 , 在學 生 理解教 學內容的 部份 , 卻是 以 間接策略 為主 , 教師 雖然行 以講述 、 互動 提問和示 範 , 但 傳達 內

容時極多 是讓學 生歸 納或演 繹 , 這 是由於 共通語的 影響 。

自己為例 , 請學 生問 而教師 回答的 內容 , 問答之間 學生可 理解 如何使 用 。 這是 兩類教 師的 共通之 處 。

但直接的 策 略對 學生 而言若 無母語 輔助 , 還是有猜 的成分 。 因 此 為求確切 結果的 學生 通常需 要教師 以母語 說明 , 這 只有具 備印 尼語溝 通能力的 教師才 辦得 到 。 另 外若內 容是較 難透過問 答即理 解的 語法或 詞彙,像 是「 了 表示完 成 」或「 描述物 體 情狀的詞 語 ─ 很 SV 的、SV SV 的 」 對於 非母語 教師 亦是難 度較大 的挑戰 , 而母語 教師則 能確 切讓學 生了解 。

教學策略 的應用 不只 影響成 效 , 亦 影響學 生對教師 的看法 。 研 究 者 發現 , 並非所 有學 生皆能 接受全 中文教 學的策略 , 不少 學生 對於教 師的安全 感是來 自於 是否能 以母語 溝通 , 讓教師協 助解決 學習 問題 。 而全中文 教學若 是教 師在華 語的語 速 、 語 音和程度 表達不 當 , 都將使 學生認為 學習華 語是 困難的 。

以目前的 情況而 言 , 學生最 理想的 教師是 既會印尼 語 , 也 具有 華 語教學專 業之教 師 , 非母語 教師須 先解決 如何讓學 生對自 己具 有安全 感 。

二、 短 期華 語 課之 教 材重 建

第二版教 材的修 訂是 根據國 內資深 專家評 估 、 第一 次短期 班教 師 使用回饋 , 與行 政人 員梁春 霞彙整 學生對 於教材的 意見回 饋等 三個面 向而訂的 , 彙整 的內 容可分 為兩個 項目 :

(一) 教 材 內 容 :

由於第一 版教材 內容 較為簡 略,往往依 靠 教師補充 相關內 容 , 而學生亦 認為前 後課 文情節 較難連 結 , 因 此第二版 修正著 重內 容 的連貫性 , 包含 更詳 述 各課 情境 、 前後情 節連貫以 幫助思 考 , 以 及使功能 更為明 顯和 相關的 語法呈 現等內 容 。 而第 一版的 在地 性 較弱 , 所 以第二 版加 入了亞 齊常見 的朝拜 、 咖啡等 生活與 物品 在 課文 、 例 句和詞 彙之 中 , 使 學習者 能藉由 更明顯的 在地特 色幫 助 華語的認 知學習 。

除了華語 的內容,印尼語 的內容 翻譯亦 有 所修正,少 部分學 生

幫忙指出 第一版 教材 翻譯的 問題之 處 , 此 方面已由 編輯成 員之 一 的梁春霞 老師更 正 。

(二) 教 材 版 面 :

許多學生 反應第 一版 的教材 版面稍 嫌雜亂 擁擠和感 覺生硬,非 標楷的字 體容易 阻礙 學生的 漢字認 讀和學 寫 , 字體 大小也 不足 , 有些筆畫 多的漢 字呈 現出擠 在一起 的樣貌 , 教材給 學生的 感覺 並 非舒適的 , 第一 版教 材版面 範例如 下圖 7。

圖 7 初 版 教 材 版 面 範 例

因此第二 版的色 彩簡 化許多,字體 改為標 楷體並放 大,版 面1範 例如下圖 8。

1 第 二 版 教 材 版 面 修 正 由 梁 春 霞 老 師 負 責 。

圖 8 第 二 版 教 材 版 面 範 例

以下再就 專家評 估第 一版的 修正建 議詳細 說明各課 修正內 容 。

(三) 專 家 評 估 的 修 正 建 議

課文分段 標題 :

課文分段 內容 :

第四

句 : 什麼

2. 往 … 走

目標為檢 視參與 過的 學生是 否記得 還記得 漢語拼音 , 並不 限定 書 寫順序 。

2. 第二大題 是請 學生用 漢語拼 音寫出 聽 到的詞,共 25 個。此 題藉由 研 究者 口 述各 小題詞 彙 , 請 學生寫 出該詞彙 包含聲 調在 內 的漢語拼 音 , 用 以檢 視學生 是否能 連結華 語讀 音與 包含聲 調在 內 拼音書寫 。

3. 第三大題 則是 研究者 一對一 口頭問 答,共 10 小題,其 範圍 為初版教 材 1 至 5 課的各課 重點 , 用以檢 視學生對 於去年 上課 範 圍的應答 程度。研究 者 設定 口頭問 答的各 題評分為 1 至 3 分:1 分 為學生完 全無法 理解 與回答 問題;2 分 為 學生雖能 理解問 題,但表 達斷斷續 續 , 且 思考 較久 , 無法以 順暢的 句法 、 語 音表達 , 僅 能 簡短回答 題目重 點 ; 3 分為 學生能 完全 理 解且順暢 回答問 題 , 句 法 、 語音 並不太 偏離 標準 。

前測的時 間距離 第一 次短期 班結束 約有 1 年,參與 過的學 生不 一定持續 複習 , 其程 度必定 高低不 齊 , 因 此前測的 目的主 要在 於 依據測 驗 結果選 擇程 度相近 的學生 以分班 。

(二) 前 測 設 計 與 結 果

前測題目 敘述採 以印 尼語翻 譯,而 下方 圖 9 所列為中文 版之前 測內容 :

圖 9 2013 中 文 版 前 測 內 容

前 測測驗 原訂 14 名學生 參與 , 實際受 測 為 9 名 。 受測者 第一 大題平均 數為 23, 有 4 名學生 低於 平均數 。 第二大 題平均 數四 捨 五入至整 數為 9,有 4 名學生低 於平 均數。此外,研 究者 從 第二 大 題聽寫拼 音發現 , 學 生對於 送氣不 送氣, 如 b、 p、 d、 t 等, 以及 j、q、x 等舌面前 音 較容易 混淆,與第 一次 短期班結 果相同。第 三 大題 研究 者 採各 小題 與所對 應之 1 至 3 標準審視 , 發現學 生較 能 回答前 5 小題, 第 6 至第 10 題則表示 完全 不了解或 困難, 應答情 況與標準 如下表 10:

表 10 2013 前 測 口 語 應 答 統 計 表

標 準

題數

3 分 2 分 1 分

第一小題 9 人 0 人 0 人

第二小題 9 人 0 人 0 人

第三小題 7 人 2 人 0 人

第四小題 1 人 4 人 4 人

第五小題 5 人 0 人 4 人

第六小題 0 人 3 人 6 人

第七小題 0 人 0 人 9 人

第八小題 0 人 5 人 4 人

第九小題 0 人 3 人 6 人

第十小題 0 人 0 人 9 人

綜合三個 大題的 測驗 結果與 教師人 數分配,研究者 規劃參 與過 的學生分 為 A、 B 兩個班 , A 班自新 版教材 第二課開 始複習 , 之 後 第三課為 新教學 之內 容;B 班則自 新版 教 材第一課 開始複 習,第二 課為新教 學之內 容。9 位受測 學生有 6 位編 入 A 班,3 位編入 B 班。

測驗分班 後 , 研 究者 再簡略 以第三 大題測 驗當天因 故無法 受測 的 學生,而後確 定 A 班為 7 人,B 班為 6 人,兩班教師 肯定編 班後 學 生程度較 為一致 。

(三) 後 測 目 標

第二次短 期班的 後測 分為基 礎班與 零起點 班兩類,基礎班 是參 與過第一 次的學 生 , 由於兩 類程度 與起始 點不同 , 測驗內 容亦 須 不同 。

此次教師 們依自 己所 屬班級 的類別 共同備 課,平時 進度測 驗仍 是交由各 班自訂 , 而 檢視三 週學習 成效的 期末測驗 則是 研 究者 設 計 , 以下 分類說 明 :

1. 零起點班 :

此次零起 點班授 課進 度以新 版第 1 至第 3 課為主,測 驗內 容即以此 設計,分為 5 大 題,分別是:聽 寫 聲 母 、聽 寫 韻 母 、 聽寫聲調 、 唸讀 句子 與口頭 問答等 項目 。

由於錄放 音設備 的關 係 , 研 究者 無 法以錄 音測試聽 寫項

由於錄放 音設備 的關 係 , 研 究者 無 法以錄 音測試聽 寫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