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是質性研究並探討台灣影音出版產業的發展策略,對於產業的概況主 要以文獻探討的方式來進行,輔以深度訪談(產、官、學)菁英,所得之第一手 資料作為佐證。訪談資料的架構與分析方法,採用Porter 的「鑽石模型」作為訪 問大綱題目,進而了解各個主要因素對我國影音(唱片)出版產業的影響。最後經 由「SWOT 分析」來了解目前台灣影音出版產業的優勢、劣勢與機會以及威脅。

如圖5。

圖 5 研究架構圖

結論與建議

台灣影音出版產業優劣勢以及發展策略 SWOT 分析

鑽石理論分析 深入訪談 次級資料蒐集分析

23

一、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在各種非量化的研究方法中具舉足輕重,「深度訪談」也屬應用最為廣泛者。

「訪談」,簡單說「面對面的言辭溝通,其目的在其中的一方企圖了解他方的想 法與感觸等」。因此「有一定目的,且集中於某特定主題上的」對話(Mishler,1986),

當然「受」與「訪」雙方間的互動,並不限於言語往來,同時包括非語言的交流 (non-verbal communications)。而「訪談」雖以一般對話形式進行,但起碼在以下 兩方面,是有別於「一般日常對話」(conversation)。

首先,「訪談」是有明確的目的因此內容與歷程,均應有意識的安排與控制﹐

此類安排、控制的目標便在「訊息的汲取」。其次,進行「訪談」的過程中,「訪 問者」與「受訪者」的關係通常是不對等的,主要是前者向後者取得訊息,而且 雙方的角色關係,是雙方均默認接受的(Kadushin, 1990)。換言之,「訪談」屬於

「研究行為」(research acts),而「對話」則不是。(耿曙,2002)

Malhotra(1993)認為深度訪談法,是由面談者使用非結構性、直接的方式 與受訪者接觸,即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動方式,常用來發覺受訪者基本的動 機、信念、態度等。在於深度訪談的過程中,訪談者應儘量使用最少的提示和引 導問題,鼓勵受訪者在一個沒有限制的環境裡,針對訪談主題,儘可能談論自己 的意見。(黃秀雅,1999)作為「質的研究」的「深度訪談」,往往將訪談過程 視為「交談事件」(speech events),強調「訪問者」與「受訪者」雙方,共同進 行意義建構(joint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的過程(Mishler, 1986)。

換言之,「深度訪談」並非「訪問者」去挖掘「受訪者」而是已經存在於其個人

深度訪談能有助於取得較深入、複雜的資料及意見(李天仁、藍莘,1997)。

三、訪談設計

本研究訪談根據下列的六大構面,設計出訪談大綱。(機會之構面不列入)。

1. 生產要素:

如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建設等。

2. 需求條件:

如國內需求特色、國內市場規模、轉化為國際市場需求的能力。

3. 企業策略、企業結構、同業競爭

企業的民族色彩、世界觀、企業目標、個人事業目標、忠誠度、競爭強化本地優 勢,促進出口、區域特色、商業模式等。

4. 相關與支援產業

如果國內相關產業國際競爭力、及相關產業間彼此的拉拔效應(Pull Through Effect)等。

5. 機會

如科技發明、傳統技術、生產成本、全球金融、區域市場、外國政策、戰爭等的 環境改變,使國內產業得以發展茁壯。

6. 政府

如補貼、教育、資金市場、政府採購、標準訂定、匯率等政府政策或行為,也可 以影響國內產業的發展。

而訪談大綱有了既定的方向與問題,為了確保訪談內容與研究主題之縝密性,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半結構式的優點在於不僅可使研究者獲得 一些原本並未意想到的重要訊息,還可以提供關於此研究議題更深入的資訊,兼 顧了研究焦點以及受訪者的訴說空間。透過受訪者的經驗和觀點,為本研究之研

26

究問題提供豐富的解答。而為了確保訪談資料記錄時的正確性與完整性,在獲得 受訪者同意的前提之下,將會於訪談過程中錄音,訪談結束後將錄音資料逐字謄 稿並且進行校對,回傳給受訪者確認無誤後,再進行整理分析訪談所得資料。

訪談問卷提供了一個架構,在這個架構中,研究者可以發展問題、賦予問題 順序,並決定以何種資訊可以更深入去探求(吳芝儀、李奉儒,1995)。透過本 研究之觀念架構、研究目的以及問題,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後,擬定本研究訪 談大綱,如表9所示。

27

表 9 訪談大綱

第二節 歷史文獻回顧

一、歷史文獻回顧法

歷史文獻回顧法是一種間接佐證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歷史 過去、 解釋現況、以及推測將來發展等等。本研究也期許在研究過程中能具有 綜合 (synthesize)、分析(analyze)、或是能夠進一步批判 (criticize)先前研究而建 立新的論述基礎觀點。本研究之文獻回顧含相關的學術論文、著作、期刊、年報、

政府單位之公告、成果報告、以及網路資訊搜尋整理等。綜合上述資料加以歸納,

以力求客觀與完整。

回顧台灣音樂產業的發展歷史,一直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響,早期發展的階 段,跨國唱片公司並沒有正式介入台灣的唱片市場,但內容物的產出多半是跟隨 著國外唱片的流行。直到1980年代之後,台灣唱片產業大環境的條件慢慢健全,

音樂人才的培養,製作模式、音樂類型甚至聽眾市場的成熟,誘使跨國公司朝向 台灣發展。

談及目前的台灣流行音樂唱片產業的發展過程,何東洪與張釗維將戰後台灣 的唱片工業發展史區分為:民歌運動之前時期、民歌運動、1980年代的主流商業 運作,以及跨國公司入侵時代的來臨等四個時間區塊(何東洪與張釗維,2002)。

流行音樂台灣流行音樂傳統的工業價值鏈是以線性的方式來傳遞,唱片公司集製 作、企宣、發行三角色於一身,唱片公司主導了價值鏈中的權利核心。價值鏈中 的每個階段成本會因為音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絕大部分的費用是花費在行銷 發行上,販賣實體唱片為主要獲利來源,而獲利多少是取決於行銷費用的多寡。

如圖6。

29

圖 6 唱片及影音生產流程(本研究整理)

吳佳珍(2003)認為新價值鏈對音樂產業結構的影響,使得唱片公司、創作者、 銷售 通路、以及消費者的相互關係有了些微的改變。流行音樂產業價值鏈與新價值鏈。

如圖7及圖8。

圖 7 流行音樂產業價值鏈

資料來源:施韻茹(2004)

藝人 唱片 公司

經紀 公司

唱片 製作

MV 製作

宣傳 發行

通路 販售

30

圖 8 新產業價值鏈

資料來源:音樂工業傳統式、混合式、以及數位式的價值活動吳佳珍(2003)

Caywood、Don E. Schultz 和 Wang(1991)對整合行銷做了定義,他們認為:「整合行 銷傳播是一種行銷傳播規劃的概念,這種概念體認到一個全方位計劃的附加價值。

所謂全方位計劃是指該計畫會評估各種專業傳播領域,如廣告、公關、促銷、直效 行銷等策略性角色,並將這些專業領域結合在一起,以便提供明確性、一致性以及 最大的傳播影響力。此定義包括四種基本傳播的型態,即廣告、公關、促銷、直效 行銷」 (許安琪,2001) 。

第三節 鑽石模型與 SWOT 分析

本研究首先進行相關文獻的蒐集與整理,以了解影音出版產業的現況。再以台灣 影音出版產業的相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並且以Porter(1996)所提出的鑽石模 型,從「需求條件」、「生產因素」、「企業策略、結構和同業競爭」、「相關 與支援產業」及「政府政策」等五項環境因素,作為產業分析的主架構。最後以 SWOT 分析來探討台灣影音出版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以及威脅,構思出影 音出版產業的未來發展策略與創造國際競爭優勢。

31

一、鑽石模型

鑽石模型在1990年出版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中被提出,而其中的六大要 素,具有普遍解釋能力的理論架構,本研究應用在影音產業的競爭優勢分析架構 中。依循鑽石理論模型架構,可為某一種特定產業何以在某特定國家中擁有競爭 優勢,而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產業所構成,所需條件互異。鑽石理 論模型所針對的競爭優勢主體即為「產業」。

二、SWOT 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由Albert Humphrey在1960年代所提出,是評估企業策略位置 的有力工具,可分析產業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四個要素。詳細的分析法已經在本研究第二章之第三節介紹過,

請參閱。

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