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以地域社會概念瞭解來自不同地方的糖業移民,如何形成具有一定 空間範圍的聚落,並瞭解聚落居民在此空間範圍中是透過何種媒介連繫彼此,並 進一步與其他聚落產生互動。

為了瞭解糖業移民聚落發展過程中的人與地、人與人、地與地的關係,本研 究運用生活方式為指標討論糖業移民聚落的發展。人地關係為居民透過維生方式 與土地產生的互動關係,將以「居民的維生方式」和「土地利用」為指標討論;

人人關係為聚落居民的互動關係,以「甘蔗(果樹)種植的勞力互動」與「祭祀 圈」為指標討論;地地關係為聚落之間互動關係,以「維生方式衍生的跨聚落社 會網絡」和「通婚圈」為指標討論。因此,本節首先確定研究對象的選取,其次 為研究時間的確立,最後介紹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詳細內容分述如下:

壹壹

壹壹、、、、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對象的選取

吳育臻(2000)對糖業移民聚落所下定義為「指受糖業運作的影響,而引起 居民移居所形成的新聚落」。(吳育臻,2000:44)由於日治時期所形成的移民聚 落又因移民原居地的不同,可分成本島移民聚落與內地移民聚落。本研究僅針對 日治時期在林邊溪沖積扇上,因臺灣製糖株式會社開墾與經營萬隆農場的影響,

而引起臺灣本島居民移居所形成的糖業移民聚落作討論,並未討論到內地移民聚 落的部分。

綜合上述,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即為屏東平原東南側的林邊溪沖積扇上赤山寮、

海豐寮、萬隆、保水泉、新開寮、明發等六個聚落。(圖 1-2)以各聚落所隸屬的 行政區而言,赤山寮、海豐寮、萬隆與保水泉四個聚落位在屏東縣新埤鄉、新開 寮位於屏東縣潮州鎮、明發位在屏東縣萬巒鄉。(圖 1-3)

9

圖 1-2、研究對象的地形分布圖

資料來源:航空測量及搖感探測學會,〈十萬分之一地形圖〉,1984;臺灣總督府陸軍測量部,〈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1926。

圖 1-3、研究對象的行政區域分布圖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陸軍測量部,〈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1926;中華民國內政部行政區域圖,

http://taiwanarmap.moi.gov.tw/moi/。瀏覽日期:2012 年 07 月 10 日。

10

由於日治時期的萬隆農場於戰後臺糖公司接收後,分割成萬巒的新厝農場、

潮州的林後農場和四林農場、與新埤的萬隆農場、南岸農場和部分的建功農場等 幾個農場。本文為了行文方便,將日治時期的萬隆農場,於戰後仍統稱為萬隆農 場。

貳貳

貳貳、、、、研究時間的確立研究時間的確立研究時間的確立研究時間的確立

本文的研究時間以萬隆農場的開墾─大正 10 年(1921)為起點,至民國 100 年(2011)為止。由於植蔗過程中最需要勞力的部分為採收部分,故本研究以民 國 59 年(1970)臺灣開始實施機械採收的這一年為分界點,(臺糖公司,1996:

98)分成 1921 年至 1970 年與 1971 年至 2011 年兩個時期,探討兩時期中林邊溪 沖積扇上糖業移民聚落的發展。

参参

参参、、、、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各個研究主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可分為下述四個部分:

一 一 一

一、、、、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與原因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與原因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與原因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與原因

日治時期在臺灣總督府頒布一連串鼓勵現代製糖業發展的政策,促使臺灣 製糖會社進入林邊溪沖積扇,並導致本島糖業移民移入萬隆農場旁,形成新的聚 落。故針對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與原因,將蒐集相關文獻資料與田野調查瞭解 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相關資料如下述:

1. 國家政策與糖業發展方面:日治時期為《臺灣總督府府報》、《總督府統計書》

與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帝國主義下帝國主義下之帝國主義下之之之臺灣臺灣臺灣 》等文獻。戰臺灣 後為涂照彥(1992)《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糖公司相關出版品《臺糖 五十》、《臺糖六十周年慶紀念專刊─臺灣糖業之演進與再生》等文獻。

2. 糖業移民聚落形成過程:首先瞭解日治初期林邊溪沖積扇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以分析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此開墾自營農場的原因,此部分參考相關學者論 述和官方資料,如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潮州》

與《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枋寮》、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氣候年報(地 面部分)》、楊萬全(1997)〈高屏溪流域屏東平原的水資源〉等;其次,瞭

11

解糖業移民聚落移入過程,藉由蒐集相關文獻,如《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

《臺灣總督府府報》、平野久美子的《臺日水的牽絆 識水柔情:鳥居信平 的故事》等,並搭配新埤鄉戶政事務所的戶籍資料,再以田野調查補足文獻 不足之處。

二二

二二、、、、人地關係人地關係人地關係人地關係:::糖業移民聚落人與地的互動:糖業移民聚落人與地的互動糖業移民聚落人與地的互動 糖業移民聚落人與地的互動

人們透過維生方式與土地產生互動,故人地關係的部分主從「聚落居民維生 方式」與「土地利用」兩個方面去探討。首先蒐集相關的官方統計資料(如:行 政院主計處農林漁牧普查)或臺灣製糖會社與臺糖相關出版品7來瞭解當地土地 利用情形與聚落居民的維生方式。其次藉由民國 42 年(1953)160 磅地籍藍曬 圖、民國民國民國民國 74 年年年年(((1985)( ))經建一版地形圖與民國 95 年(2006)內政部國土測繪中) 心國土利用調查圖等三種版本的地圖還原各時期的土地利用。最後,再經由田野 調查訪問居民的職業、生活收入與土地利用方式等問題,補足文獻不足之處。

二 二 二

二、、、、人人關係人人關係人人關係人人關係:::糖業移民聚落居民的互動:糖業移民聚落居民的互動糖業移民聚落居民的互動 糖業移民聚落居民的互動

人人關係即為聚落內部居民的互動關係,主要以「甘蔗(果樹)種植勞力互 動」與「祭祀圈」為指標討論。甘蔗(果樹)種植過程中的勞力互動,會透過田 野調查訪問當地居民雇工時間、方式與情形來瞭解;祭祀圈的部分,會透過田野 調查訪問各聚落庄廟的管理委員會與當地居民,瞭解庄廟收丁口錢的模式與範圍、

祭祀活動的進行時間與形式,並以抄寫廟碑或廟誌靜態文物等的方式,瞭解聚落 中寺廟建立時間與過程。

三 三 三

三、、、、地地關係地地關係地地關係地地關係:::糖業移民聚落與其他聚落的互動:糖業移民聚落與其他聚落的互動糖業移民聚落與其他聚落的互動 糖業移民聚落與其他聚落的互動

聚落之間的地地關係則分為「維生方式衍生的跨聚落社會網絡」與「通婚範 圍」兩個方面討論。維生方式衍生的跨聚落社會網絡主要以田野調查訪問當地各 聚落間居民互動情形;居民通婚範圍的部分,主要透過分析大正 10 年(1921)

至民國 85 年(1996)間新埤鄉萬隆村戶籍資料。

7 臺糖出版品又著重在萬巒的新厝農場、潮州的林後農場和四林農場、與新埤的萬隆農場、南岸 農場和建功農場等部分。

12

1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