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研究一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研究一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為回答本論文的四大重點的第一二點,研究一的目的是檢視接近動機、逃避 動機是否能夠預測對親密伴侶的正、負向情緒與親密關係滿意度(假設 1a、1b,

假設 2a、2b),此外,更進一步檢視拒絕感度是否可以調節上述的預測關係(假 設 3a、3b,假設 4a、4b)。

研究一選用調節焦點動機量表,來測量參與者的動機程度,調節焦點動機為 學者 Higgins (1998) 所提出,屬於接近動機與逃避動機的構念之一 (Elliot, 2008)。

本論文從兩種動機的理論切入,分別採用問卷法(研究一)與實驗法(研究二),

以增加結果的聚斂效度,使推論更穩定。過往相關的研究是在研究室操弄動機對 參與者的影響 (Downey et al., 2004),缺乏外在效度;或者只偏重追蹤單一類型 的動機預測一段時間後的情緒反應 (London et al., 2007;Patterson ,Cohn &

Kao,1989),研究一則可以補足過去研究在這方面的限制。研究一以一個月為間 隔,檢驗參與者在時間點一的動機能否預測時間點二對親密伴侶的正負向情緒與 親密關係滿意度,並檢驗拒絕敏感度是否能夠調節上述的預測關係。

一、研究參與者

研究一使用便利樣本,以臉書社群、PTT 男女版(Boy-Girl)為招募平台,

第一階段共招募 1336 位交往中的異性戀參與者填答,而一個月後共有 276 位參 與者繼續參與第二階段的研究,問卷回收率大約兩成(21%)。刪除無效樣本,

包括以盒型圖找出答題有極端傾向者 8 人(1%),非異性戀者 12 人(1%),

在一個月內分手者 8 人(1%),伴侶間兩人都有填寫者,刪去其中後填寫者共 3 人後(1%),為 245 人 (男生 128 人,女生 117 人) 進入分析階段,年齡介 於 17 到 40 歲之間 (M = 24.67、SD = 4.23),學歷多為大學大專(64%)。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與者與伴侶交往時間以三年以上的人數最多(34%),其次為一年到兩年之間

(22%),顯示大部分的參與者與親密伴侶都有一定的情感基礎。

二、研究設計與流程

研究採用網路問卷施測,為避免參與者猜到研究目的,問卷以「親密關係的 長期互動研究」為題。參與者完成問卷後,可以參加抽獎,有機會得到隨身硬碟 或隨身碟當作參與研究的回饋。在時間點一填寫完問卷後,於一個月後的時間點 二會再填寫一份類似的問卷(除了測量拒絕敏感度外,其餘題項皆相同),用以 檢測時間點一的動機表現能否預測一個月後對伴侶的正負向情緒、親密關係滿意 度,並檢視拒絕敏感度是否能夠調節上述的關係。

三、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包含調節焦點量表中文版(Regulatory focus Questionnaire, RFQ,姚 琦,樂國安,伍承聰,李燕飛,陳晨,2008)、拒絕敏感度量表中文版 (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 RSQ,Downey & Feldman, 1996;陳思帆,2008)、親密 關係滿意度量表中文版 (Hendrick, 1988;曾由佳,2013)、情緒量表以及基本背 景資料。完整的問卷見附錄。

(一)調節焦點量表

為研究一的獨變項,選用姚琦,樂國安,伍承聰,李燕飛,陳晨等人在 2008 年改編自 Higgins 等人所發展出來的問卷 (Higgins, Friedman, Harlow et al., 2001),在研究一中用來測量參與者的接近動機與逃避動機。題目共 10 題,包 括兩個部分,前六題測量的是促進焦點動機,例題為:「感覺以朝成功邁進了」、

「成功讓我更努力」,後四題測量逃避動機,例題為:「讓父母無法忍受」、「以 父母認為不對的方式行事」,做答形式為 5 點量尺,1 為非常不同意,5 為非 常同意。以主成分分析與 Promax 轉軸法做因素分析後,其中五題聚合為一個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素(Eigenvalue = 3.98,因素負荷量 > .66),將之合併為接近動機,信度 Chonbach’s α = .80;三題逃避動機的題項聚合為一個因素(Eigenvalue = 1.6,

因素負荷量 > .86),將之合併為逃避動機,信度 Chonbach’s α = .88,兩者的 信度皆良好,相關為r(245) = -.44。

(二)情緒量表

為研究一的依變項,用來檢測參與者對親密伴侶的情緒感受,共 12 題,包 括敵意、憂鬱、焦慮與忌妒等等的負向情緒反應,也有快樂、感受被關懷與愉悅 等正向情緒反應,雖然本論文的假設著重在探討負向情緒的影響,但測量正向情 緒可以增加推論的效果以及範圍。作答皆採 6 點量尺,從1 表示非常不符合到 6 表示非常符合。以主成分分析與 Promax 轉軸法做因素分析後,主要有兩個因素,

其中一個是正向情緒(Eigenvalue = 1.56, 因素負荷量 > .81),全部正向情緒的 題項合併為正向情緒,Chonbach’s α = .88;負向情緒的部分,僅焦慮、傷心難 過、生氣憤怒、憂鬱和不快樂這五道題目合併為負向情緒(Eigenvalue = 6.01, 因 素負荷量 > .74),Chonbach’s α = .90。兩者的信度皆為良好,相關為 r(245) = -.57。

(三)親密關係滿意度量表

為研究一的依變項,選用曾由佳在 2008 年取自 Hendrick 等人 (1988) 所 發展的量表翻譯的中文版,測量參與者對於其異性戀親密關係的滿意程度,共 7 題。其中題目包括:「一般來說,你對你的親密關係很滿意?」、「你很常想自 己要是不用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就好了?」,以 5 點量尺作答,1 表示程度非常 少,5 表示程度非常多(量尺的名目依題目變化)。關係滿意度量表用來檢測參與 者對於目前關係品質的滿意程度,信度良好,Chonbach’s α = .8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四)拒絕敏感度量表中文版

為研究一的調節變項。選用陳思帆於 2008 年因應台灣文化,改編自 Downey 和 Feldman (1996) 的拒絕敏感度量表中文版。其中的題目共 16 題,

包括:「詢問一位不認識的同學肯不肯借你筆記」、「小組報告分工時,請你的 學弟妹多做一點」,對每個情境陳述,參與者都需要回答兩個子問題量表,分別 是測量參與者對該情境的焦慮程度,以及參與者評估情境中的對方會答應自己請 求的程度,用來測量參與者主觀感受被拒絕的程度。作答方式皆採 5 點量尺,

從 1(非常不擔心/非常不可能)到 5(非常擔心/非常可能)分數越高表示非 常焦慮/對方較有可能答應自己。焦慮程度的子量表 Chonbach’s α = .80,同意 請求的子量表 Chonbach’s α = .76。最後再反向計算同意請求的子量表,與焦慮 程度的子量表共同計算出拒絕敏感度的分數1

(五)基本背景資料

基本背景資料包含參與者的生理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次序變項)和與親 密伴侶的交往時間(次序變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