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緒論

1.3 研究方法

1.3.1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EMBA學員都“很忙"的前提下,設計簡單且題目不多的 問卷,以求在十分鐘內能填完。 誘導填寫者回顧當時的情境並在無壓力的情況下 做答。

1.3.2 依每個學員上EMBA前自我認知的事業狀況匯總分類,將學員分成兩組,停滯撞牆組 與順風精進組,依此來分析不同事業成就認知下的學員,同樣是打破原有的領域,

刻意進入EMBA重當學生,修完課程後,所發生的變化,其自我認知又為何。

1.3.3. 評分方式以,將答案依非常有幫助得五分,有幫助的得三分,略有幫助的得一分,

無幫助的得0分,將每題總得分除以人數得出平均分數,之後將兩組對每個議題的平 均的得分,依其特性用不同的圖示,分析其趨勢與效能。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習慣領域理論

8

習慣領域理論特別強調人的兩個要點:一為人腦的潛能,另一為人類行為的八大通性。

在了解前述兩項之後,再探討擴張習慣領域的方法,最後教導如何獲得深度智慧的方法。

本章將上述各項逐一歸納解說。

2.1人腦的探討

人類之所以自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的大腦的儲存與運作功能,為萬物之冠,

其特點宗歸如下:

2.1.1 電網的構想:想法、概念和訊息是用腦細胞明暗的電網變化來表示。使用越多,

電網越多,越強,也越容易取出來使用,佔有我們的注意力。電網是可以快速變化的,

如同電腦的運作。由電網的變化,大腦就可以處理訊息,每一個電網變化,就相對應我 們的一個想法或行為。

2.1.2 無限腦力的構造: 正常人對想法,概念和訊息,有無限編譯和儲存的能力。大腦 有一千億個細胞,可以創造、編輯、和儲存幾乎是無限的念頭、思路、想法、訊息和概念。

認識活用大腦的無限潛能,使我們的大腦成為最豐富的創作家,最偉大的發明家,我們的 腦像永不枯竭的泉源,不斷的湧出思想的活水。

2.1.3 有效重新結構的構想:隨注意力的調度,大腦有效地重整我們的思想、概念和訊 息,使有關的訊息能有效的被提出使用。當我們的生活中碰到不愉快,害怕緊張的 時後,試著去想一些正面、快樂的經驗,讓大腦的電網能有效的重新結構,將實際 領域轉到正面、快樂的電網,心平氣和的面對挑戰。

2.1.4 類推聯想的構想:當新事物到達時,大腦先依其特徵、屬性與既存的記憶建立關

8游伯龍,習慣領域,時報出版,初版,台北,民國八十七年

係;關係建立後,所有的記憶便自動地被用來解說新事物。我們的記憶存在過去對 事件的主觀感受,了解大腦類推聯想的構想之後,多多了解自己的感受,建立客觀 分析的電網,由複雜紛亂的情境中,看出事件的本質,避免因貪念掉入別人的陷井 中。

2.2 人類行為的八大通性

2.2 .1 同類互比:人在還沒成形的時後已經有互相比較的行為,數十億的精子中,只有 最強壯的一顆能與卵子結合,比較是人類的通性。人們為了達到其理想的生活目標,

隨時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現況,尤其都需要了解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當缺乏判斷信 息的標準和有效方法時,就常常透過與他自認為同類的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現狀、

社會位置及應採取的行動。

2.2.2 印象概推:在社會上人們喜歡用外表、教育程度、背景等來判斷人的好壞。是人以 點代面、以偏概全的感認方法。只知道一點點,就把它推演到所有的個性上,這是 一種過於簡單化的缺點。我們在做比較重要的事件上,要認知到印象概推可能會出 現不周全的缺陷,下決定或判斷前,小心求証,不要草率下結論,以避免印象概推 所造成的錯誤。

2.2.3 投射效應:人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喜好、經驗與特性[投射]給別人,期望別人也 有相同的想法、喜好、經驗與特性。事實上我們的行為、目標、個性、經驗、背景 都大為不同,卻也存在著些許的共通性,若能以他人的立場來想,經過揣摩來印證 其行為表現,才不會己所欲強加於人。

2.2.4 近而親:不論人類或動物,都有近而親的行為,與我們時常接觸的部們同事、朋友、

鄰居等因距離的遠近而影響感情的深淺。兩人時常接觸,電網就會很強,需和每天 見面的人保持良好關係,讓友好的電網逐漸加強,當有需要時,你會幫他,他會幫 你。此外更要昇華至整個社會的人都要敦親睦鄰,國界已由實線轉變為虛線,網路

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遠端的人可以在網路上即時溝通與討論,地域限制消失 了,地球上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親密的朋友。

2.2.5

相互回報:在人際關係上,有種非常普遍的情形,假如某人知道你對他好,他也會

對你好,他認為你不喜歡他,他也不會喜歡你,他知道你關心他,他也會關心你,

他知道你陷害他,他也會向你報復等等。這是一種[相互回報]的行為。

2.3 擴張習慣領域的基本方法

2.3.1 [虛心的積極學習]:唯有不斷的積極學習,大腦的無限潛能才會被激發出來,多 看好書,多聽好的音樂,多聽好的演講,積極的做事,只要用心,大腦皆有能力 編存新知。此外要強調虛心學習,將原有的想法暫時拋開,讓新的想法、看法容 易佔有我們的注意力,否則學習的效率就很低。此外若能從日常的工作中觀察其 他人的做事方法,看到比自己目前處理的方式更好更有效率時,能虛心的學習,

向資深的同事請教不懂的地方,看看別的部門工作內容與所處部門的不同之處,

都能讓自己能力的觸角延伸,習慣領域擴大。

2.3.2 [升高察思]:面對問題或現象時,不要只停留在原來的位置觀察我們所看到的問 題表象或現象,要從更高的一層的位置來觀察這些問題與現象和尋求解答。如此才 能更清楚的掌握了解事情發生的真正原因,試著去了解上司,各部門主管,老闆,

所需負責的工作範圍,然後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答案。

2.3.3 [事物的聯想]:任何事情都可以互相聯想,找出彼此的共同關係或不同之處。透 過事物異同之處的歸納比較使我們對事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甚且有不同的啟發。

這些深層的體認及新的啟發,很可能就是解決問題或事情的答案,更有可能是一項 新的發明。

2.3.4 [改變有關的參數]:每一件事,每一樣柬西都有它的參數,把參數變大或縮小,

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與概念。因人、事、時、地、物的不同參數亦有不同。每個決策

也都有它的參數,換個角度思考,改變一下參數,就可達到不同的決策結果。

2.3.5 [改變環境]:當工作過到困難或瓶頸時,離開現場,改變一下情境,將注意力移 開停滯的主題,當你在一個新環境時,會接收到一些新的信息,外來信息的進入,

你的實際領域隨著轉化,可達領域也可轉化擴大,潛在領域甚至也可得到擴展。

如何改變環境呢? 搬家、讀書、旅遊、換工作都是很好的選擇,除此之外可以變 換家裏的佈置、參加新的社團、讓生活圈擴大、擔任義工讓工作圈擴大、學習新 的才藝讓能力範圍擴大,都可達到擴大習慣領域的效果。當你將新的信息吸收內 化之後,你就可突破困境,接受新的挑戰了。

2.3.6 [腦力激盪]:方法是人想出來的,一個人可以獨自靠想像力與過去累積的經驗處 理所面對的問題或困難,只要用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困難。但若能透過一群 相關的人為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問題,聚集在一起,自由的發表看法,記錄下來,

重新組合再收斂整合,定出目標或方法,達到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對事不對人,屏除批評與打壓別人,腦力共同激盪,好的產品或策略於焉產生。

2.3.7 [以退為進]: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現象,有時愈想要了解的東西,愈是無法理解。

等到不去想時,答案卻意外發現。其原因在我們退出原來的問題時,便可離開原來 的領域,到另一個領域裏,新的實際領域與可達領域中也許就可能找到答案。當我 們無法突破時,先退出僵住的問題,暫時離開,讓大腦休息,好的策略是需要時間 化育的。

2.3.8 [靜坐禱告]:人有兩隻敏銳的眼睛,一隻觀照自己內心世界的習慣領域,另一隻 觀照外在的習慣領域。前面所談都是觀照外在習慣領域,如何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

當我們靜坐禱告時,因壓力降低,許多潛在領域中的念頭和思路便會有更多機會獲 得我們的注意力,讓心靜下來,這樣才能培育心力的凝聚與放鬆,因此會有靈光一 閃的頓悟或恍然大悟的體會。

2.4 獲取深度智慧的九個方法

2.4.1 [低深原理]:有兩個心念,第一個心念就是耍放下慾望,降低壓力,慾望是驅動人 們行動的壓力,當你放下慾望時壓力就降低, 可以讓更多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思考 進入腦裏,原來看不到想不到的東西就可以想到看到。第二個心念就是要有謙卑的 態度,不管地位有多高,財富有多雄厚,時時都耍知道,相對於這個世界的影響力,

我們所擁有的是藐小的,[滿招損、謙受益],我們要用謙卑的態度處事待人,[求知 若饑,虛心若愚],如此才能心如大海,廣納百川,生生不息。

2.4.2 交換原理]:要把與事件相關的假設、前題、可能的後果,拿掉、換上去或合併,

會產生千變萬化的假設與看法。如果把眼前的現象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探究其背後 所含假設的真正意義,面對一些不合理信條時,只知道遵從,卻不思考原因。相反 的使用交換原理,易位而處,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喜好,明白他的習慣領域,使用得 當者會固守道德,可以有效地解除自己和別人的壓力或痛苦。

2.4.3 [對立與互補原理]:大凡智者,都明白自己所知的貧乏。如果不知道或不察覺有什

2.4.3 [對立與互補原理]:大凡智者,都明白自己所知的貧乏。如果不知道或不察覺有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