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運動訓練

本研究運動訓練共進行 12 週,每週進行 3 天,在實驗室內的 IWM 系統橢圓機上進 行運動訓練(圖 13)。運動訓練採用內建 IWM 系統的橢圓機 (Houston and Orlando, Yowza Fitness, USA; Fitcrew),使用者在使用前先站在 IWM 系統橢圓機專用之無線傳輸體重計 量測體重,然後在橢圓機控制面板上輸入使用者的年齡、身高與性別,橢圓機則會依據 其所接收到的使用者體重與使用者自行輸入的年齡、身高與性別等資料,算出使用者的 標準體重(BMI<24 時的最大體重),依據目前 BMI 與標準 BMI 之間的差異,系統自動 提供使用者運動訓練處方(運動強度與運動時間),協助使用者進行體重管理與控制的運 動訓練。

受試者每次運動時間平均在 30~60 分鐘,每次運動的能量消耗平均為 135~600 kcal,運動強度為 30%~50%V‧

O2max,運動型式,為一分鐘輕負荷(輕:25~55 watt)、

一分鐘重負荷(60~110 watt)交替的間歇運動模式,踩踏頻率為 60 rpm(圖 7、圖 8、圖 9、

圖 10、圖 11、圖 12)。實驗開始的第一週至第二週依受試者的體能狀態,調升目標體重 以減少運動時間,讓受試者適應並能完成課程,第三週後則採用 IWM 系統自動設定的 目標體重(BMI<24 時的最大體重)。

受試者 A 身高 152 cm、體重 61.8 kg、女性、21 歲、目標體重 55 kg

運動時間: 40 分 09 秒、能量消耗:195 kcal、運動強度:25 watt 和 80 watt 交替 圖 7 運動訓練處方範例一

受試者 B 身高 153 cm、體重 56.5 kg、女性、32 歲、目標體重 56 kg

運動時間: 34 分 08 秒、能量消耗:138 kcal、運動強度:25 watt 和 65 watt 交替 圖 8 運動訓練處方範例二

圖 7 和圖 8 為兩位身高與目標體重接近的受試者,但因年齡上的差異因此運動強度 上則有不同的負荷,受試者 A 為 25 watt 和 80 watt 交替,受試者 B 為 25 watt 和 65 watt 交替。

受試者 C 身高 168 cm、體重 122 kg、女性、22 歲、目標體重 67 kg

運動時間: 42 分 56 秒、能量消耗:361 kcal、運動強度:25 watt 和 60 watt 交替 圖 9 運動訓練處方範例三

受試者 D 身高 169 cm、體重 90.5 kg、男性、29 歲、目標體重 68 kg

運動時間: 47 分 28 秒、能量消耗:381 kcal、運動強度:45 watt 和 100 watt 交替 圖 10 運動訓練處方範例四

圖 9 和圖 10 為兩位身高與目標體重接近的受試者,但因年齡、性別不同.且 BMI 也不同,受試者 C 為重度肥胖,在運動上屬高危險群,其運動強度為較輕的 25 watt 和 60 watt 交替,受試者 D 則為 45 watt 和 100 watt 交替。

受試者 E 身高 176 cm、體重 90.5 kg、男性、20 歲、目標體重 74 kg

運動時間: 44 分 47 秒、能量消耗:411 kcal、運動強度:55 watt 和 120 watt 交替 圖 11 運動訓練處方範例五

受試者 F 身高 180 cm、體重 115 kg、男性、20 歲、目標體重 77 kg

運動時間: 52 分 26 秒、能量消耗:574 kcal、運動強度:55 watt 和 105 watt 交替 圖 12 運動訓練處方範例六

圖 11 和圖 12 為兩位年齡、性別相同的受試者.因 BMI 不同,受試者 F 為重度肥 胖,其運動強度為 55 watt 和 105 watt 交替,受試者 E 則為 55 watt 和 120 watt 交替。

但因受試者 F 所需減少的體重需求較大,因此有較長的運動時間,以達較大的能量消耗。

圖 13 實驗室運動訓練

二、每日飲食攝取與身體活動紀錄

本研究採用鉑泰實業公司所建構之紀錄應用程式。每日飲食攝取與身體活動紀錄,

是透過雲端系統網站(圖 14)與 App 軟體(圖 15)功能,搜尋飲食與身體活動類別快 速進行每日紀錄。運動+紀錄組和紀錄組兩組受試者自行使用網站或 App 程式紀錄每天 的飲食攝取與身體活動,研究者可在網路上以”好友”身份確認受試者飲食攝取或身體活 動登錄狀況,但不給予回饋和指導。

圖 14 IWM 系統雲端資料庫網站

圖 15 IWM 系統手機 App 程式

三、身體組成檢測

有關身體組成的相關依變項檢測,包括體重、BMI、體脂肪百分比、骨骼肌肉百分 比(骨骼肌肉重/體重*100%)、腰圍、腰臀圍比(腰圍/臀圍)等 6 項。體重、BMI、骨骼肌 肉百分比((骨骼肌肉重/體重)*100%)、體脂肪百分比和腰臀圍比是採用 Inbody 720 系統 進行測量;每次皆於中午用餐前測量。

腰圍則以布尺進行人工量測,測量方式為劍突下、肚臍上方一英寸處(2.54cm)量最

小距離,當呼氣結束、正要吸氣時的皮尺量測數值,測量 2 次,取平均值;每次測量皆 於用餐前測量。

四、固定心跳率跑速變異(running speed variance by heart rate control, RSVHRC)測驗 依據 Wang et al. (2010) 發展的心肺功能測驗方式,讓受試者在跑步機上進行心跳率 控制 (heart rate control, HRC) 的運動測驗(圖 16),在心跳監測系統的協助下,將運動心 跳率控制在目標心跳 (80%最大心跳率) 與目標心跳率減五下之間。實際進行時,受試 者依據心跳率的變化,在十分鐘的檢測時間中,增加或降低跑步機的速度,讓運動心跳 率一直維持在目標心跳率範圍中(圖 17)。

記錄所有十分鐘測驗流程每 30 秒的跑步速度(跑步機面板速度)。實際進行測驗的受 試者,通常到第 3 分鐘後開始即可達目標心跳率的穩定狀態,因此計算採第 3 分鐘開始 的速度進行評量。計算時將 30 秒的跑步時間乘以跑步的速度,即可獲得受測者在不同 運動時間下的跑步距離變化,並且以跑步時間與跑步距離成正比的關係,計算線性關係 的斜率,即為受測者的 RSV。斜率的計算是以 Σ(d-Md)*(T-MT)除以 Σ(T-MT)2而來。表 2 即以每 30 秒記錄的方式,記錄下測驗流程的實際資料,並且進一步計算出兩位受測者 80%HRmax 的 RSV,並且依據 RSVHRC的評量方式進行心肺功能的評量,將計算所得之 RSV 帶入 Y=10.217X+21.99(圖 18),獲得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預測值。

圖 16 跑步機 RSVHRC測驗

低於 80%HRmax 5 次/分鐘 計算 80% HRmax=(220-年齡)*0.8

自第 1 分 30 秒

表 2 跑步機固定心跳率 RSV 測驗結果的計算表

y = 10.217x + 21.99

4.橢圓機 (Houston and Orlando, Yowza Fitness, USA)(圖 20)。

5. KORG MA-30 節拍器 (MA-30, KORG, Japan)。

圖 19 實驗檢測機台 Inbod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