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

二、《輪迴》作品分析:研究此樂曲創作之背景、歌詞來源,並針對作品中三首歌 曲之旋律、節拍與節奏、力度、調性與和聲等,分段逐一剖析音樂特色。

三、《輪迴》音樂詮釋:將三首歌曲之歌詞、旋律、速度、節奏與語韻、力度等五個部份 綜合整理,並提供音樂詮釋之想法。最後則為研究者本身對於此組作品之結論,

並提供三首樂曲的差異比較。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

研究者為理解樂曲之內涵,以下列方法進行研究:

一、閱讀文獻瞭解巴伯之生平,理解生長背景與創作環境。

二、蒐集詩詞相關文獻資料,瞭解《輪迴》之詩詞來源與創作背景。

三、透過樂曲分析,瞭解巴伯樂曲的創作手法,分析其音樂風格。

四、聆賞有聲資料版本,依詩詞內容與樂曲分析,提出最適宜的詮釋指標。

五、實際參與樂曲演唱及演出,親身體驗排練時的詮釋過程。

參考文獻方面,巴伯生平以《新葛羅夫音樂辭典》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 學院(Brooklyn College)教授海門(Barbara B. Heyman)所撰寫之生平作為依據,創作背景也 同樣參考其著作《撒姆爾.巴伯:作曲家與他的音樂》(Samuel Barber: 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關於其他作曲家對巴伯的看法,參考狄更森(Peter Dickson)編輯的《世紀巨

獻:撒姆爾.巴伯回憶錄》(A Century Tribute: Samuel Barber Remembered)。創作年代的 環境部分參考烏利胥(Homer Ulrich)的《合唱音樂概論》(A Survey of Choral Music)、史

5

翠波(Nick Striple)《二十世紀合唱音樂》(Choral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關於《輪迴》的詩詞來源與創作背景參考史蒂芬斯詩集《輪迴》、摩菲(Maureen

O’Rourke Murphy) 的《愛爾蘭文學讀本:散文與戲劇》(An Irish Literature Reader:Prose, Drama)

樂曲分析參考德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博士論文:蓋士特貝力 (David H. Castleberry)於 1992 年發表的《指揮指南:撒姆爾.巴伯合唱音樂》(The Choral

Music of Samuel Barber:A Conductor’s Guide)、同年北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史固格(William M. Skoog)的《霍華.韓森與撒姆爾.巴伯的晚期合唱 音樂》(The Late Choral Music of Howard Hanson and Samuel Barber)、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貝爾格(Michael W. Berg)於 2008 發表的《撒姆爾.巴伯合唱音樂探討》(A Discussion of the Choral Music of Samuel Barber)。

合唱演練技巧與聲音方面參考迪馬第與摩賽斯(Robert W. Demaree, Don V Moses) 的《完全指揮》(The Complete Conductor)、 康美鳳《人聲的奧妙》、康樂伯(Barbara Conable) 的《歌唱家的氣息維他命》(The Structures and Movement of Breathing)。

除了書籍論文,另參考有聲版本:十六人合唱團(Sixteen Singers) 的《巴伯羔羊經》

(Barber Agnus Dei, 1992)、新阿姆斯特丹歌手(New Amsterdam Singers)的《美國之旅》

(American Journey, 1997) 、堪薩斯市合唱團(Kansas City Chorale)的《美國合唱音樂》

(American Chorale Music, 1998)、劍橋大學室內合唱團(Cambridge University Chamber Choir)的《撒姆爾.巴伯:合唱與管風琴作品》(Samuel Barber:Choral and Organ Works,

6

1998)、普林斯頓歌手(The Princeton Singers)的《輪迴》(Reincarnation, 1999) 、達爾瓦蘭 歌手 (Dale Warland Singers)的《輪迴》(Reincarnation, 2007)、洛杉磯室內合唱團 (Los

Angeles Chamber Singers)的《山南度》(Shenandoah, 2007)、沙士克哈納合唱團(Susqu ehanna Chorale)的《美國珍藏》(American Treasures, 2007)、南加大牧歌合唱團(UCLA Madrigal Singers) 的《20 世紀美國音樂》(Music of Twentieth Century, 2009)、和諧合唱 團(Conspirare)的《撒姆爾.巴伯:美國的浪漫主義》 (Samuel Barber:An American Romantic,

2011) ,以及奧秘合唱團(Esoterics) 的《撒姆爾.巴伯的合唱作品》(Samuel Barber’s Collected Choral Works, 2012) 。

7 曲。薛莫出版公司(G. Schirmer Inc.)的前副總蘇珊.費德 (Susan Feder,1947- )曾說:「巴 伯的作品是最被廣為演奏的美國作曲家之一。」直到今日亦然8

8 Barbara B. Heyman, Samuel Barber: 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ii.

9 Ibid., 7.

8

情…他也會跟青年夥伴們去運動,但他對音樂的事物更感興趣…你可以稱他是個充滿藝 術氣息的人。」10除了母親,家中的愛爾蘭廚師布蘿斯(Annie S. Brosius)也對巴伯產生重 要的影響。她會唱愛爾蘭歌曲、用手風琴彈奏吉格舞曲、講述愛爾蘭傳說故事給巴伯聽。

巴伯在 1958 年採訪中回憶道:「布蘿斯是祖母從愛爾蘭請來的…她總有唱不完的愛爾 蘭歌曲。」11巴伯十歲創作第一部輕歌劇《玫瑰樹》(The Rose Tree, 1920)的歌詞即是布 蘿斯所提供。巴伯的阿姨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著名的女低音霍墨(Louise Homer, 1871-

1947)。每當她回到西徹斯特時,就會和巴伯合作小型的演出:阿姨演唱她所喜愛的歌

10 Peter Dickinson, A century tribute: Samuel Barber Remembered, (New Yor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10), 5.

11 Ibid., 6.

12 Ibid., 4.

9

1924 年巴伯進入剛成立的寇蒂斯音樂院(Curtis Institution Of Music),跟隨義大利籍 作曲家史卡雷洛學習作曲,巴伯對調性語言及曲式的使用及富有表現力的旋律性,與史 卡雷洛的嚴苛訓練有很大的關聯。史卡雷洛師承十九世紀烏克蘭著名音樂學家曼第協斯 基,一脈相承而來的德奧傳統浪漫主義對巴伯的影響相當深遠。史卡雷洛的教育傳統且 嚴格,練習寫作各種種類、大小的曲式的訓練在巴伯的曲風中留下深刻的痕跡,從十六

13 Peter Dickinson, A century tribute: Samuel Barber Remembered, (New Yor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10), 6.

14 Ibid., 6.

10

世紀的音樂開始,史卡雷洛的學生要學習對位、賦格、經文歌、再逐漸到十八世紀十九 世紀的音樂。課程中並分析帕勒斯提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拉 索(Orlando di Lasso, 1532-1594)和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1596-1643)的作品。巴 伯的好友梅諾悌15(Gian Carlo Menotti, 1911-2007)形容史卡雷洛:「他不太教和聲,他相 信和聲來自好的對位」16。史卡雷洛給學生一個很重要的”呼吸”理論: 「舉起你的腳,並

16 Barbara B. Heyman, Samuel Barber: 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5.

17 Ibid., 36.

18 Ibid., 37.

11

去參與音樂會,在費城住宿的學生還可以去參加周六晚間的音樂會,較便宜的看台座位 坐滿已讀過譜的學生,巴伯與他的表弟也會在音樂會前先彈過鋼琴版本再帶著總譜去聽 演出。當時費城管弦樂團聘請史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1, 1882-1977)19來帶領,

他的熱情給了費城管弦樂團表演與曲目的靈感。當巴伯開始聽費城管弦樂團時,史托科 夫斯基開始引進俄國與法國音樂。從巴伯所保留的節目單可以知道他在 1924 年 2 月 29 日聽到的曲目有雷斯匹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及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的曲目。1925 年 2 月 30 日在史特拉 汶斯基第一次客席費城管弦樂團並指揮全場自己的作品時,巴伯也是其中的觀眾。藉由

20 Barbara B.Heyman, Samuel Barber: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2.

12

1928 年暑假巴伯第一次到歐洲,他與梅諾悌結伴要去作曲教授史卡雷洛位於義大利 葛瑞梭尼(gressoney)的家上課及旅遊,而在巴伯與父母的通信中,經常透露對歐洲的社 會與浪漫主義的欣賞。在法國巴伯聆聽很多場音樂會演出,在巴黎喜歌劇院看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875)的《卡門》(Carmen, 1875),戴雅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 1872-1929)帶領的俄羅斯芭蕾舞團 (Ballets Russes)演出《火鳥》(L ‘Oiseau de feu, 1905)、

史特拉汶斯基親自指揮的芭蕾《阿波羅》(Apollon musagete, 1927),在薩爾茲堡聽《魔 笛》(the Magic Flute)和《費貸里奧》(Fidelio)、《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帕西 法》(Parsifal)與《紐倫堡名歌手》(Meistersinger)...豐富的演出讓巴伯沉浸在歐洲的音樂

21 Barbara B. Heyman, Samuel Barber: 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61.

13

三、得獎與成名

巴伯的作品獲得多種獎項,包括 1929 與 1933 年分別以一首已佚失的小提琴奏鳴曲,

與《醜聞學校序曲》(Overture to “ The School for Scandal”, Op. 5, 1931) 兩度贏得哥倫比 亞大學的伯恩斯獎 (Bearns Prize of Columbia University),讓他以作曲家身分嶄露頭角。

1935 年於寇蒂斯學院畢業後,再以《醜聞學校序曲》榮獲羅馬大獎與普立茲旅行獎學金 (Pulitzer Travel Scholarship)。他的傑出得到學院創辦人寇蒂斯(Mary Louise Curtis Bok, 1876-1970)的讚賞,不僅買了車與平台鋼琴給巴伯,也支付他早期作品在薛莫的出版費 用,更協助魔羯宮(Capricorn22)的購買,是巴伯音樂生涯的重要推手。

畢業後巴伯在紐約全國廣播公司的音樂協會系列節目(NBC Music Guild Series)中擔 任男中音,並於 1935 年時取得該節目每周歌曲廣播的合約。巴伯錄製自己寫給男中音 與弦樂四重奏的作品《多佛海灘》(Dover Beach, Op.3, 1993),他的歌聲迷人,美麗又自 然。在巴伯留下的歌唱作品中,我們可以發覺,因為有親身的歌手經驗,讓他創作時能 夠尋求人聲的各種表現力。

榮獲羅馬大獎後,該獎資助他前往羅馬的美國藝術學校(American Academy in Rome) 進修兩年。每次的歐洲旅行都更堅定他對歐洲浪漫文化的喜愛。1938 年,當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帶領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樂團(NBC Symphony Orchestra)演 出他的《弦樂隨筆》(Essay for orchestra, op.12, 1937 )和改編自《弦樂慢板》第二樂章的 弦樂四重奏時,巴伯在國際上的地位就此確立,往後幾乎所有作品,都是受卓越的演奏

22 巴伯與梅諾悌 1943-1973 年的居所,位於紐約州的基斯寇山(Mt.Kisco)。

14

家及樂團所委託創作。

四、寇蒂斯牧歌團(

1939-1941)

1939 年,巴伯應湯普森23(Randall Thompson, 1899-1984)的邀請回到寇蒂斯音樂院指 導剛成立的牧歌團,在這段期間完成了幾首精彩的合唱作品,包括本論文的主題《輪迴》。 他每個星期一要從紐約通車到寇蒂斯學院,每次練習為兩個小時。牧歌團由二十五位歌 手組成,總共上了二十二次課、兩場錄音音樂會,一場為寇蒂斯的古樂音樂會(Historical

Series)演出,而從【表 2-1】巴伯為演唱會編排曲目的清單手稿上,可得知他對文藝復 興牧歌的偏愛,這樣的喜好也影響到巴伯的合唱曲風格:無伴奏、主複音織體運用、音 樂傳遞歌詞的特性。

23 湯普森為美國作曲家與教育家,以合唱作品而知名,因為在羅馬的美國學院受到文藝復興偉大作

品的感召,深深影響他的合唱作品風格。最知名的是頌歌《哈雷路亞》(Alleluia, 1940)。湯普森任教於寇 蒂斯音樂學院、維吉尼亞大學與哈佛大學。著名的學生有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阿德 勒(Samuel Hans Adler, 1928- )、博登(David Borden, 1938- )等。

15

【表 2- 1】 巴伯手稿:編排曲目的清單手稿24

莫利:現在是五朔節(Thomas Morley: Now is the month of Maying)

德普瑞:聖母頌(Josquin des Prez: Ave Maria)

威爾拜:再見了! 親愛的阿瑪莉利(John Wilbye: Adieu, Sweet Amarillis)

帕賽羅:我有一個好丈夫(Pierre Passereau: Il est bel et bon)

菲利普斯:夜鶯(Peter Philips: Nightingale)

蒙特威爾第:我的靈魂(Claudio Monteverdi: Era l’anima mia)

巴伯為寇蒂斯牧歌團寫作了《輪迴》的第二、第三首、改編自德普瑞的《聖母頌》

(Ave Maria, 1940)、男聲合唱《跑錶與地形測量圖》(A Stopwatch and an Ordnance Map,

op.15, 1942)25皆由薛莫出版社出版。這個合唱團在巴伯對自己的作曲家生涯感到疑惑時,

給了他在藝術與創造上的挑戰。在他寫給義大利劇作家艾米寇(Suso Cecchi d’Amico,

1914-2010)26的信中說到:

24 Barbara B. Heyman, Samuel Barber: The composer and his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81.

25 《跑錶與地形測量圖》完成於 1940 年 1 月,此曲是巴伯為寇蒂斯牧歌團寫作的男聲合唱曲,歌詞 選用英國詩人史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 1909-1995)的詩,於 1940 年 4 月 23 日於費城首演。

26 艾米寇是義大利電影劇作家、女演員。1994 年獲頒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金獅獎(Golden Lion)終身成就獎,協力創作的劇本超過一百部,包括電影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1953)。

16 音樂節製作的第一齣美國歌劇。1958 年亨利.哈德利獎(Henry Hadley Medal)表彰巴伯 對美國音樂的卓越貢獻。

五、高峰期與晚年(1962-1981)

在巴伯的生涯高峰期,因林肯中心(Lincoln Canter)的開幕而被委託創作三首作品:

第一首愛樂廳(Philharmonic Hall)的《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38,

1962),此曲同時為他贏得第二座普立茲獎;第二首為女高音及管弦樂團的《安卓瑪希 的訣別》(Andromache's Farewell, 1962) ;第三首為大都會歌劇院開幕的歌劇《安東尼與 埃及豔后》(Anthony and Cleopatra, 1966),但他與導演對劇本的理念不合,導致作品的 失敗,雖然巴伯有非常棒的音樂傑作隱身其中,可惜的是不理想的回應使得他將往後的

1962),此曲同時為他贏得第二座普立茲獎;第二首為女高音及管弦樂團的《安卓瑪希 的訣別》(Andromache's Farewell, 1962) ;第三首為大都會歌劇院開幕的歌劇《安東尼與 埃及豔后》(Anthony and Cleopatra, 1966),但他與導演對劇本的理念不合,導致作品的 失敗,雖然巴伯有非常棒的音樂傑作隱身其中,可惜的是不理想的回應使得他將往後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