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資料收集

本文以量性研究方法為主,質性研究方法為輔。因資源與時間的限制,採 取前實驗法(Pre-experiment)(Nunan,1992),只有一組實驗組,沒有對照組。

在實驗中對受試者施予前測(Pre-test),教學結束後再對受試者施予後測

(Post-test),最後收集前測與後測的結果並使用 SPSS 第 23 版做成對樣本 t 檢 定(Paired-sample t-test),檢測在實驗前後受試者的英文口語能力是否有顯著的 差異。教學實驗過後也請受試者做問卷調查,詢問受試者在教學中對於各種翻 譯練習的感受。最後再使用半結構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訪問受試 者。另外在實驗的過程中,研究者身為教師同時觀察受試者在課堂上的表現,

作為參與式的觀察者(observer as participant)(Gold, 1958),製作研究日誌。此 研究中融合了量性與質性的方法,並以多種資料來源建立三角檢定

(triangulation)以提升研究資料的完整性與信效度。

二、實驗設計

一般成人美語機構的課程時間為 1.5-2 小時,會話課為 1.5 小時,其他文 法、聽讀課程為 2 小時,每週一次,一期有 12 週。若以會話課時數標準來計 算,一期總時數為 18 小時;若以文法課時數來計算,一期總時數則為 24 小 時。不過此實驗班為了縮短實驗時間並融合翻譯練習以及口語表達,因此課程 時間訂為每次 2 小時,為期 6 週,每週 4 小時,實驗課程總時數為 24 小時。另

外,由於實驗對象是社會人士,平時週一到週五忙於工作,因此實驗課程的安 排都在週六及週日。

三、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皆為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共 18 位。起初有 22 位表示願意參 與實驗課程,在實驗之前告知所有受試者此教學實驗為學術研究,並請他們簽 署研究知情同意書(附錄 A)。實驗進行過程中有 4 位受試者因私人因素無法 繼續參與,實驗最後的受試者共 18 位。這 18 位受試者年齡範圍從 20 歲到 41 歲以上(見圖 1),受試者大部分為大專畢業(見圖 2)。其中有 11 位受試者 在實驗課程進行的同時也有在修習其他英語課程,而在工作上也需要使用到英 文。

圖 1: 受試者年齡分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圖 2:受試者學歷分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四、前測與後測

前測與後測的題目是由臺灣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Taiwan)官方網 站所下載的雅思學術組準備模擬試題(IELTS Academic Practice Test),(請見 附錄 B 跟 C)。受試者在前測與後測之前,只知道口試會有三大部分以及題型,

並不知道是以雅思口試模擬考的形式呈現,也不知道口試內容或是主題為何。前 測與後測之測驗均由研究者擔任考官唸出題目,並將口試內容錄音,每位受試者 口試時間大概 10 分鐘左右,最後研究者再依據雅思考試給分標準(請見附錄 D)

來給予評分,考試成績是採用 1-9 分的評分制,分數皆以整級分( 如 6 分)、或 0.5 級分( 如 6.5 分) 呈現。評分者雖由研究者擔任,但為提升評分者信度,評 分者於前後測當下先給一次成績(前測實施日期為 2018/06/16,後測實施日期為 2018/08/05),再於 2019/01/02 將前後測音檔順序打亂重新給分,兩次給分時間 間隔 4 到 5 個月,再將兩次結果平均,以期達到評分者內信度(intra-rater reliability)。

五、問卷設計

此問卷是為了調查受試者在上完實驗課程之後的感想,並做為日後訪談題 目的依據以及供其他老師參考學生對課程活動的反饋。問卷形式是以 Google Spreadsheet 製成的線上問卷,內容針對實驗課程中的 3 個翻譯練習活動以及 2 個課後練習進行意見調查。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五個練習活 動來評分喜好程度以及幫助英文口語能力的程度,以五點李克特式量表(5-point Likert scale)評分;第三部分為受試者對本實驗課程的敘述,評分的認同 程度,以五點李克特式量表評分;最後是四題開放式問題。此問卷先請 4 位受 試者做預試(pilot test),由於此實驗課程性質與課程設計與一般英文課程不 同,因此請 4 位中途退出實驗的受試者先看問卷內容,檢視問卷題目是否易 懂,表達方式是否恰當;同時也請論文指導教授檢視問卷內容、表達是否合 宜,以確保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完整問卷內容請看附錄 E。

六、訪談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4(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抽樣方法則使用 最大變異數抽樣(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Dörnyei,2007),此法主要著 重樣本的異質性,藉由少數的樣本看出母體中呈現的共同性。本實驗對象為成 人學習者,主要以職業別作為抽樣基準,挑選 6 位不同職業的受試者接受訪 談。訪談進行之前受試者皆先簽署訪談同意書(附錄 F),每次訪談時間大約 1 至 1.5 小時,因為時間的限制,有些訪談是一對一,有些則訪談採一對二的方

4 半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研究者僅設計問題綱要,讓受訪者在綱要之下 自由發揮看法,而研究者可就受訪者所提出的意見在訪談現場提出新的問題。

式。訪談目的除了詢問受試者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是否有提升,亦詢問受試者對 整個實驗課程各項教學活動的感受,希望能夠提供給其他英文老師在未來教學 時作為參考。全程以中文訪談,並將訪談內容錄音,以便日後分析使用,完整 訪談稿請見附錄 G。訪談主要問題如下:

1. 你認為英文口說的哪一個部分最困難?上完實驗課程後你覺得有幫助解 決不足之處嗎?

2. 你覺得上完實驗課程之後,自己的英文能力有提升嗎?若有,哪一個部 分有進步?

3. 最喜歡實驗課程的哪一部分?為什麼?

4. 對你而言最有幫助的課程活動是哪一個?為什麼?

5. 平常課後有使用哪些線上輔助學習工具?如何使用?

6. 對於整個實驗課程中的任何活動有什麼建議改進之處?

七、觀察

在整個實驗課程中,研究者也作為參與式的觀察者(observer as

participant)(Gold, 1958)收集質性的資料並製作成觀察日誌。主要觀察學生 課堂表現是否達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與同學之間的討論過程、每個課堂活動 的反應,以及是否需要調整課堂進度或是課堂實施的方式。觀察日誌主要記錄 每個課堂練習花費的時間、課堂進度、活動調整之處、學生對不同活動進行方 式的反應,以及學生表現符合教學目標的實例,或是學生表現出在教學設計中 沒有預想到的行為。

八、資料分析

待實驗課程結束之後,研究者將受試者的前測與後測成績整理並使用 SPSS 第 23 版執行成對樣本 t 檢定(Paired- sample t test),檢視受試者的前測與後測 成績在統計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課程結束之後請每位受試者填寫問卷調查 表,並分析受試者的背景、計算問卷每項的平均數(mean)以及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分析討論平均數最高跟最低的項目可能的原因。訪談的 部分使用最大變異數抽樣(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挑選 6 位受試者進行 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將每位受訪者的訪談內容錄音,並 且歸納出受訪者的想法以及分析受訪者提出的特殊的觀點。由觀察收集到的質 性資料則可以當作課程實施的反思,以及輔助說明問卷或是訪談中受試者的觀 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