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分為五小節說明,第一節:研究架構與實驗設計、第二節:研 究參與者、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第五節:資料分析 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採實驗設計,而活動內容採跳繩運動為主,因考量學生的學 習動機與興趣,故採用趣味性的活動進行教學,同時亦期待在各項活動 中可增進學生體適能方面的表現,教學活動以每節課 50 分鐘為例,其教 學活動的課程規劃如表 3-1-1。

表 3-1-1

教學活動課程時間規劃表

活動時間(分) 活動名稱 教學活動內容

10 分 準備活動 熱身體操、跑操場 10 分 課程教學 跳繩活動介紹 25 分 主要活動 跳繩活動

5 分 結束活動 收操

以每週二次,每節 50 分鐘的活動過程,共計進行十二周,總計為 24 次的活動課程,參考教育部(2004)體育教學媒體系列之「跳繩運動介 紹」,進行跳繩活動的設計,並期待從中能維持學生學習動機與持續力,

因此在課程活動設計的原則上:

壹、 樂趣化原則:以各項跳繩活動的介紹與實作,由簡而繁的依序進 行,以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貳、 個別需求原則:活動期間考量學生的個別狀況,若有身體不適的 狀況,則暫時中止活動之進行,使其充分休息恢復後,才重新開始。

參、 漸進式原則:活動進行期間,務必考量學生的狀態,並且採取由 簡而繁,由易而難的漸進式原則進行,除能協助學生建立其在體能 運動上的自信感,亦能透過此過程協助學生完成各項運動內容。

肆、 活動易執行原則:本研究所設計之活動內容,期待學生能夠持續 進行的自我訓練,故此活動內容採取易執行的原則,希望學生在課 程活動結束後,亦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訓練,並保持自我體能狀 態。

本研究指在比較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在接受跳繩運動訓練後,對 其健康體適能之成效。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

圖 3-1-1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以國立北斗家商綜合職能科二年級學生,共八名學生,以下就研究個 案之個別基本能力(H:高功能;M:中功能;L:低功能)表現簡述內容,請

控制變項

教學者、研究者、教學時間、地 點、教學實施、研究對象流失

自變項 跳繩運動

研究對象 8 位高職綜合

職能科學生

依變項 1.身體組成 2.心肺耐力 3.肌耐力 4.柔軟度

表 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表

姓名 性別 年齡 功能組 障礙類別 學生基本能力簡述

O 達 男 17 H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佳,學習吸收快,須提供明確指示,

並且給予適時的口頭戒令;體力佳,會有衝動 行為,需要給予明確的動作指令與肯定,以減 緩其衝動之行為。

O 維 男 16 L 智能障礙

認知功能尚可,易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而無 法接受任何的指導,須待該生情緒緩和穩定 後,才能夠繼續課程教學。

O 智 男 17 M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中等,須輔以具體說明才瞭解。

體力表現尚可,容易口頭抱怨累了,但經適時 之口頭正增強,大多能完成動作要 求,仍須 留意該生之體能狀況。

O 儒 男 16 M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佳,須輔以正向增強提升該生自信 心;體能表現佳,但缺乏自信心,無法相信自 己所學,容易發生失誤。

O 銜 男 17 M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中等,輔以動作示範教學建立其正確 之動作技能;體能表現佳,能夠獨立完成各項 任務之要求,但情緒易受同儕影響,一旦情緒 有狀況,表現會失常。

O 萱 女 16 H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佳,學習吸收快,能獨立站立。

情緒易過 high,容易對某些事物感到厭煩 O 蓁 女 16 L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佳,學習吸收能力佳,但容易感到疲

累,對動態的學習缺乏興趣與動力,

O 貞 女 16 M 智能障礙

認知能力佳,學習吸收能力佳,但容易感到疲 累,對動態的學習缺乏興趣與動力,同儕影響 力大,能帶動班級學習氣氛。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分為量化資料蒐集與質性資料蒐集,

在量化部份主要以學生身體組成部份之蒐集與體適能表現之蒐集為主;

另在質性資料部份,則以學生針對課堂所學的吸收與想法、感受之蒐集。

壹、 跳繩工具:

採實心、單人跳繩為主,長度約 270 公分,研究對象一人一條進 行活動操作與執行,並視需要微調長度,進行雙人跳繩活動。

貳、 量化資料蒐集:

一、健康體適能表現之記錄:

1.身體組成分析儀︰此儀器是利用 BIA(生物電阻法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的方法測量阻抗,並且須輸入個人資料(身 高、年齡、性別、體重)然後得到各種分析之結果本研究擷取該 機器所測得之 BMI 數值進行分析。

圖 3-3-1 身體組成分析儀

2.心肺適能:進行跑走測驗,請學生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完成跑 走,並協助學生紀錄秒數,以便瞭解受試者的心肺適能表現。

3.肌力與肌耐力:進行由坐到站的動作,限時兩分鐘,測試受試 者下肢肌力的表現,紀錄其餘時間內的動作次數,以瞭解其下 肢肌力的動作能力與最大表現。

4.柔軟度:進行坐姿體前彎動作,測試學生的柔軟度表現,根據 受試者所能彎曲的最大長度作紀錄,作為柔軟度測驗的結果紀 錄與分析。

圖 3-3-2 箭頭型坐姿體前彎測定器

參、 質性資料蒐集:

一、學生課程回饋:

於每次課程結束後,請學生針對當天所學習之現況,做心情 反應與課程內容學習吸收狀況的陳述,並請學生針對自己當天的 體能狀況,做適當的描述與回應,藉以瞭解學生在參與課程活動 的過程中,是否因課程活動之動作感到壓力而影響其本身的身心 狀態。

第四節 研究流程規劃

本研究流程分為三大階段,各階段分別進行各項工作,請參閱圖 3-4-1。

圖 3-4-1 跳繩運動對改善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表現 之研究研究圖

準 備 階 段

1. 確定研究主題 2. 確定研究對象 3. 撰寫前三章 4. 擬定家長同意書 5. 進行論文計劃口試

研 究 階 段

1. 簽屬家長同意書(詳見附錄 1) 2. 進行體適能活動檢測

3. 實施體適能課程活動 4. 進行體適能活動檢測

5. 進行課程活動內容的課後回饋紀錄

1. 針對體適能檢測的結果進行分析 2. 於一年後進行體適能維持狀況檢視 3. 進行體適能成績檢測紀錄分析與討論 4. 針對課程回饋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 資料整

理與結 論撰寫 階段

另亦針對每節課程活動規劃包括各項活動進行、體適能檢測項目及

2014.10 月 份 第 二 周

2014.10 至 2015.01

體適能狀況成

2015.1.14

體適能維持狀

2016.12.23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壹、 量化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之量化資料,包括︰身體組成、心肺耐力、肌耐力、柔軟 度四項目。

一、 身體組成︰根據身體組成分析儀所測量的資料。

二、 心肺耐力︰記錄 800/1600M 跑走運動之秒數。

三、 肌耐力︰記錄 2 分鐘坐到站測驗,受測對象所完成之次數。

四、 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之表現,以公分計算。

將研究結果分別做前後兩次相異的數據做比較,採用 SPSS for windows 22 版進行統計,先將數據進行常態分配檢定,若為常 態分配則採相依樣本 T 檢定之統計方法;若非常態分配則採無母 數相關樣本之檢定,藉以瞭解為期 12 週的課程活動對綜合職能科 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改善情形。

貳、 質性資料整理:

在每週課程結束後,請學生填寫回饋資料,學生課程回饋表請見 附錄 4,包括對課程內容的感受與自身體能狀況的負荷…等,並將資 料採以單位分次整理。根據個別受試者的回饋,做適度的調整,並 將其記錄於結果中。

表 3-5-1

資料蒐集對照表

資料類型 蒐集對象

學生課程參與回饋表 S1:O 達 S2:O 維 S3:O 智 S4:O 儒

S5:O 銜 S6:O 萱 S7:O 花 S8:O 貞

【備註】紀錄方式說明:學生年月日,例如:S1141115,則為第一 名學生於 2014 年 11 月 15 日之紀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