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架構

依循上述之文獻探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下(參見圖 1-1):

圖 1-1 研究架構圖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基本之運作流程為:接案 → 處理 → 結案;上圖之橫向流 程即清楚地展現此一運作方式。各項新接案件可分為財稅案件、健保案件、罰鍰案 件與其他案件等四大類型。

另一方面,誠如前述,一般多認為影響此運作過程之外在因素則包括「組織文 化」與「績效獎金制度」等。「組織文化」隸屬於「政策執行」層面,而「績效獎金 制度」則隸屬於「政策工具」的範疇。政策執行與政策工具面向,分述如下:

財稅案件

法務部 行政執行署 健保案件

罰鍰案件

費用案件

行政績效 表現

政策執行

政策工具

法規性政策工具 行政性政策工具 經濟性政策工具 意識型態性政策工具 績效獎金制度

組織文化 人力 物力

政策執行:一般而言,政策執行層面包含了組織文化、人力與物力等項目。

組織文化已是本研究既定之主題,於此不再贅述。而於人力部分,筆者認 為,所謂的「人力」因素應注重「生產力」,且需放置於比較的脈絡下,才能凸 顯人力因素所扮演的角色。然公家單位類別繁多,彼此業務項目亦大相逕庭,

若刻意將其進行比較,容易陷入蘋果比香蕉的謬誤。例如,國防部其職責為抵 抗外侮、保國衛民,本身並非營利事業單位。在承平毫無戰事之狀態下,根本 毫無「業績」可言,更不可能創造營業收入。於此情況下,我們又將如何比較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與國防部的績效?如果總體績效評估比較,我們又如何能討 論、比較「人力」因素於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份量呢?

最後關於「物力」因素部分。事實上在公家行政單位的脈絡中,其與「人 力」因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就是說,此依舊為難以進行比較並詳述之因素。

因此,綜合上述,於「政策執行」層面部分,較為值得探討的因素僅「組織文 化」因素。

政策工具:政策性工具可分為 1、法規性政策工具;2、績效獎金制度工具;3、

行政性政策工具;4、經濟性政策工具;5、意識型態性政策工具。

法規性政策工具部分,行政執行法的修訂即為明證;行政性政策工具則表 現為政府對行政執行事務的關注;經濟性政策工具通常為透過政策、創造經濟 性的誘因或嚇阻機制,藉以鼓勵或阻止某些特定行為的出現。例如,交通罰鍰 的目的就是要減少交通違規事件的出現。由於行政執行於某種程度上而言,亦 可被視為「經濟性政策工具」的一種。9因此,若要討論經濟性政策工具對行政 執行績效的影響,於邏輯上顯有因果互換之虞。而意識型態性政策工具,又與 前述「組織文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於政策工具層面部分,我們將會 關注「績效獎金制度工具」此因素。

9 嚴格而言,「國家債權」的出現,即是經濟性政策工具所導致的結果。行政執行的目的為實現國家 債權,即經濟性政策工具的落實。因此,行政執行可被視為經濟性政策的一環。

「績效獎金制度」假說認為,因績效獎金產生的誘因,將能提高組織人員辦案 之士氣與效率。「組織文化」假說則認為,組織文化作為組織全體成員之黏著劑,提 供組織成員共同的價值觀與使命感,順暢組織成員間的上下互動與整體組織的運 作,進而提高其行政績效表現。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針對本研究之特殊性,以及研究者自身之工作環境,本研究將採取「參與觀察 法」與「深度訪談法」。相關研究方法之特性分述如下:

一、文獻研究與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文獻研究的目的在於,儘可能地蒐集所以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資料。透過相關 資料之彙整、研讀與分析,以明瞭其他論著之優點與值得細探之處。

本研究於相關文獻資料之搜尋範圍除學術專著外,同時涵蓋政府之施政報告 書、研究考察報告、統計資料、期刊論文,以及博碩士論文等。

二、參與觀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

參與觀察法是指,研究者 深入瞭解某些特定情況,直接加入到某一社會群體 之中,以內部成員的角色參與他們的各種活動,在共同生活中進行觀察,收集和分 析有關的資料。

就實證主義的觀點而言,探索性及描述性科學研究於研究初期非常適合採用參 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法適用各項與人類行為相關之社會科學研究。它的重點是作為 圈內人(insider)的研究者自身針對研究主題在日常生活的情境和環境中觀察其研 究客體的互動行為和意義。它的目標是要找出實用及理論性的事實,進而形成釋義 性理論(Jorgensen 1989)。

一般而言,參與觀察法是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實施。研究個案可能是文化、社會、

社區、次文化、組織、族群或是特定的社會現象,以及人類存在活動的其他範疇。

研究者則針對特定的研究議題進行深入與徹底的觀察及描述。

參與是一種策略,讓觀察者得以進入其它方式均無法進入的人類生活和經驗的 範疇。例如,紀慧文為研究國內色情行業從業女性工作者的生活與工作觀,因此透 過管道,選擇了一家位於台中的小型 KTV 酒店擔任公主的工作。其後,她又跟著 一位熟識的姊妹轉往一家理容院工作。透過與研究觀察對象的朝夕相處,紀慧文與 諸多色情行業工作者建立了信任感與親密情誼,進而得以掌握到他們的身世、經歷 與諸多不為人道的背後故事(紀慧文 1998)。特種營業場所因其遊走法律邊緣之特 殊性,造成其從業人員自身的隱蔽性。紀慧文採用參與觀察法,隱蔽其最為研究者 的身份、或刻意壓低其研究性格,致使受訪者鬆懈其防禦機制,因而得以挖掘其所 希冀的研究事實。

三、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深度訪談特徵在於其較不具結構性,而讓受訪者有更大的自由與空間用以,研 究者則能可以引導訪問方向的訪談方式(Babbie 2004)。深度訪談法最大的優點在 於,它可以提供豐富且詳盡的研究資料,並能促使受訪者願意針對較為敏感的問題,

提供精闢且翔實的答案。

所謂的訪談可以區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式」及「結構式」訪談。非結構 式的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的方式進行,過程較為鬆散,訪問者亦不刻意限定 討論主題。半結構式訪談則是以「訪談大網(discussion guide)」來規範訪談的進行,

適用的對象可以是個人或團體,訪談時不需隱藏研究目的。結構式訪談則有累積分 類(pile sort)、排序法(rank order)等進一步澄清認知或決策活動的研究技術。

筆者本身即任職於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每日於工作時間,即能充分進行田野參 與觀察工作,以廣泛的蒐集所需要的資料,同時選取合適之訪談對象。而於訪談工 作部分,本研究將採用「非結構式」與「半結構式訪談」。於「非結構式訪談」部分,

筆者將利用工作閒暇、用餐與休息時間等,就幾個大方向任意提出問題,採用閒聊 方式以蒐集資料。待相關資料蒐集至一定程度後,將進行初步之整理分析,詳列值 得繼續探勘之課題,並彙整為「訪談大綱」,以利「半結構式訪談」之進行。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則如下頁圖 1-2 所述: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之確立

相關文獻資料分析

研究設計

參與觀察 深度訪談 研究執行

訪談問卷 之檢討 與 修 正

資料分析

論文撰寫與提呈

圖 1-2 研究流程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