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解題策略研究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解題策略研究

一、前言

在正式施測測驗卷的十題試題中,其中文字符號列式(甲類)的

(1)、(2)、(3)題是選擇題,因為選擇題的作答方式不需寫出計算 過程,因此這一類題目不探討的學生的解題策略。在本節中主要是探 討一元一次式的化簡(乙類)的(4)、(5)題,解一元一次方程式(丙 類)的(6)、(7)題,以及

一元

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求解(丁類)

的(8)、(9)、(10)這三類題目的解題策略。

研究者根據許多國內外文獻(Lee & Wheeler, 1989;Kieran, 1983;Kieran, 1990;呂玉琴, 1989;南一書局, 2006;仁林出版社, 2006)

指出:

(一)、學生在一元一次式化簡(乙類)的解題策略為 4 種。

(S1)依照運算性質(交換律、分配律、結合律)來化簡或展開式子

(S2)去括號的化簡及變號運算

(S3)比照數字的運算,先乘除後加減

(S4)遇到分數時必需先化簡或通分。

(二)、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式(丙類)及應用問題(丁類)的解題策 略則分成6 種。

(S5)、代入法

(S6)、列舉評估法

(S7)、還原法

(S8)、隱藏法

(S9)、移項法則

(S10)、等量公理。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式及應用問題時,除了上述這六種解題策略 外,還需使用一元一次式化簡的四項策略。

二、逐題探討學生解題策略

(一)、一元一次式的化簡(乙類)

4、步簡(X-4)-2(X+3)

解題策略(

S1

)、依照運算性質的分配律來化簡式子

數的運算滿足分配律去括號的運算規則,如 2×(3+5)=2×3+2×5,

文字符號運算當作數時,同時也符合相同的運算規則。把X 當作數,

X+3 可以看作二個數 X 和 3 相加,利用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

甲×(乙+丙)=甲×乙+甲×丙,先計算2(X+3)=2X+6,再將 X 項相加,常數項相加。

(X-4)-2(X+3)

=X-4-2X-6

5

、步簡

6 7 3x

4 9 5x

解題策 略 (

S2

) 去括號的化簡及變號運算 解題策略(

S4

)遇到分數時必需通分。

本類的解題策略與前題最大不同地方是,使用此 種 解 題 策 略 的 學 生 對於分數的運算規則較為熟悉,因此會 先 求 最 小 公 倍 數 12,通分 12 後再化簡。

6 7 3x

4 9 5x

取分母最小公倍數

12

12 ) 7 3 ( 2 x

12 ) 9 5 ( 3 x

12 14 6x

12 27 15x

12

27 15 14

6x + x

12 41 21x

解題策 略 (

S3

依照運算性質(分配律)來化簡或展開式子

解題策略(

S4

)遇到分數時必需通分。

當 文 字 符 號 代 表 數 時,除 了 滿 足 乘 法 交 換 律、結 合 律、及 乘 法 對 加 法 的 分 配 律 等 數 的 運 算 規 則,還 必 需 滿 足 數 的 運 算 規 則 :

『 先 乘 除 後 加 減 ; 如 果 有 括 號 , 可 以 先 去 括 號 』。

24

54 30 28

12x + x

24 82 42x

12 41 21x

(三)、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求解(丙類)

6

2

1

3X

1

)+

3

1

X

2

)=

4

3

,求 X?

解題策 略 (

S1

先 依照運算性質的分配律來化簡式子 解題策 略 (

S9

)、使用移項法則。

使 用 此 種 解 題 策 略 的 學 生 會 先 使 用 分 配 律 分 式 化 簡 ,

2 3X-

2 1

3 1X-

3 2

4 3

接 著 將 X 項係數通分及常數項通分 6 11X-

6 7

4 3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將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先 化 成 aX= b 的 樣式,

6 11X-

6 7

4 3

6 11X=

12

23 ,使用移項法則,將 6

11移 項 變 為 X=12

23÷ 6

11 再將『÷』改為『×』得 X=

12 23×

11 6

X=12 23×

11 6

22 23

解題策 略 (

S4

遇到分數時必需先化簡或通分 解題策 略 (

S9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使 用 此 種 解 題 策 略 的 學 生,具 有 較 高 層 的 認 知 策 略,所 以 會 先 將 分 母 通 分 6,

2 1 3x

3

2

x

4

3

6

) 4 2 ( ) 3 9

( x + x

4 3

再 將 分 式 化 簡 後,最 後 依 照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的 計 算 規 則,將 方 程 式 化 為 aX= b 的 樣式,即可求得其解。

解題策 略 (

S10

使 用 等 量 公 理

使 用 此 種 解 題 策 略 的 學 生 會 先 用 等 量 公 理 將 分 數 化 簡 變 整 數 12×【 2

1

3X

1

)+

3

1

X

2

】 = 4 3×12

6( 3X- 1) + 4( X- 2) = 9 22X= 23

X= 22 23

7、法法法步 30-X÷7=4 能並?

解題策 略 (

S3

、 比照數字的運算

解題策 略 (

S9

、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使用此種解題策略學生,與上題最大的不同是,先將常數項移到等號 另一邊,再作分數的化簡,使用這種解題策略的學生因為先將常數項 化簡,以後的運算過程就比較不容易出錯。

30- X÷7= 4

- X÷7= 4- 30

- X÷7= - 26 同 乘 7

- X= -26×7 X= 182

解題策 略 (

S4

遇到分數時必需化簡

解題策 略 (

S9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使用此類行解題策略的學生,因為有豐富的解題經驗,因此會直接將 題目中有分數的部份予以化簡,不特別強調等量公理。

30- 7 X 4 210- X= 28

X= - 182 X= 182

解題策 略 (

S10

使 用 等 量 公 理

本題的解題策略為先將 X÷7 化簡為

7

X ,得一個新的方程式為

307

X4 依等量公理將二邊再同乘 7

(30-

7

x) ×7= 4×7

210- X= 28

將 210 移項到等號右邊 得 -X=28- 210

-X= -182

將 方 程 式 化 簡 即 可 將 答 案 算 出 X=182

以 下 二 個 實 例 , 差 別 只 在 『 × 7』呈現方式的不同,第一 位 同 學 直 接 以 『 等 量 公 理 』 計 算 , 將 『 = 』 二 邊 同 時 『× 7』

即 可 將 分 數 化 簡 變 成 整 數 , 再 化 簡 為 「X=?」即可求得解;

第 二 位 同 學 則 是 以 註 記 方 式 在 算 式 旁『 × 7』將分數化簡變成 整 數 後 , 將 常 數 移 項 到 等 號 右 邊 , 再 化 簡 為 「X=?」即可求 得 解 。

(四)、一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求解(丁類)

8、大華和小不、爸爸、媽媽能能重,已未媽媽和小不共 90 能斤,

父親和大華 共 100 能斤。若小不比大華重 3 能斤,能父親比母親重 幾能斤?

解題策略(

S2

、使用去括號的化簡及變號運算

此 類 型 的 解 題 策 略 是 假 設 大 華 為 X 公斤,再依題意小明比 大華重 3 公斤,將小明設為 X+ 3。依 題 意 媽 媽 和 小 明 共 90 公 斤,

所 以 媽 媽 的 體 重 為 90-( X+ 3),爸 爸 父 親 的 體 重 為 100- X。

本 題 求 父 親 比 母 親 重 幾 公 斤 , 因 此 將 父 親 體 重 減 去 母 親 的 體 重 , 即 可 求 出 解 答 。

100- X- ( 90- X- 3)

100- X- 90+ X+ 3

100- 90+ 3

13

解題策 略

(S9)、使用移項法則

此 類 型 的 解 題 策 略 為 假 設 父 親 比 母 親 重 X 公斤,父親減去 體 重 差 就 等 於 媽 媽 和 小 明 的 體 重 合 90 公斤再減去 3 公斤。

100- X= 90- 3 100- X= 87

- X= - 13 X= 13

解題策 略 (

S10

、 使 用 等 量 公 理

其 它 解題策 略

、 使 用 二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列 式

本 題 解 題 策 略 先 假 設 媽 媽 a 公斤,爸爸 b 公斤, 小明 X 公 斤 , 小華 Y 公斤。依題意

已知媽媽和小明共 90 公斤,父親和大 華 共 100 公斤。若小明比大華重 3 公斤

, 則 可 以 列 出 方 程 式 a+ X+ a+ Y= 177---( 1)

b+ X+ b+ Y= 203--- --( 2)

再 將( 1)-(2),並依據等量除法公理即可得到 203- 177= 26 2a- 2b= 26

2 26= 13 a- b= 13

9、小不和家人去看電影,買了 3 張中人票釋 2 張確列票,總共付 清了 530 法,已未中人票比確列票貴 10 法,假設中人票 X 法,法確 列票多少法?

解題策 略 (

S9

、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使 用 本 解 題 策 略 的 學 生,依 題 意 假 設 成 人 票 X 元,學生 X- 10 元 , 再依據

買了

3

張成人票與

2

張學生票,總共付清了

530

, 列 成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3X+ 2( X- 10)=530,再化 簡為 ax= b 之 模 式 , 即 可 求 出 成 人 票 的 票 價 。

3X+ 2X- 20= 530 5X= 550 X= 110

再 由

已知成人票比學生票貴

10

, 導 出 學 生 票 為 110- 10= 100

解題策 略 (

S9

、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其 它 解題策 略 、

二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列 式

使 用 本 類 解 題 策 略 的 學 生 , 是 先 假 設 成 人 票 X 元,學生票 Y 元,再 根 據 題 意

買了

3

張中人票釋

2

張確列票,總共付清了

530

法,

列出3X+ 2Y= 530,再依據

已未中人票比確列票貴

10

元,

列出 X- 10=Y。接著採用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解法中之代入消去 法,將 未 知 數 Y 消除,就 可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 3X+ 2( X

-10)= 530,再化簡成 aX=b 之算式,即可求解 3X+ 2X- 20= 530

5X- 20= 530 5X= 550 X= 110

將 X= 110 代 入 求 得 Y= 100

10、小健全班能週末步墾丁鵝鑾鼻郊遊,40 人共租了 17 輛協力 車,同確建建每輛只能能中人能三人,請釋 17 輛協力車,中人共騎 能有幾輛?

解題策 略 (

S2) 使用去括號的化簡及變號運算作 方 程 式 化 簡

解題策 略 (

S10)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使 用 本 策 略 的 學 生 是 先 假 設 三 人 騎 一 輛 的 有 X 人,二人騎一輛 的 有 (17- X)人,依據題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後,再使用

即 可 求 解 。

3X+ 2( 17- X) = 40 3X+ 34- 2X= 40 X= 40- 34 = 6 17- 6= 11 A: 11 輛

解題策 略 (

S6

、 使 用 列 舉 評 估 法

列舉評估法與代入法相似,列舉評估法在解題時先以數個不同 大小的數字代入方程式中,經由計算、比較,再評估正確解的大小,

反覆此過程直到找到正確的解為止,使用此種解題策略的 學 生 , 具 有 較 多 樣 化 的 解 題 策 略,如 果 遇 到 不 會 計 算 的 題 目,會 試 著 先 用 一 些 數,代 入 這 個 方 程 式 中 的 未 知 數,並 檢 驗 看 看 哪 一 個 數 符 合 答 題 目 中 意 義 。

如 以 下 之 實 例 :

其 它 解題策 略

、使 用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解 題 , 沒 有 出 現 前 六 種 策 略。解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的 關 鍵 就 是 要 想 辦 法 消 去 二 個 未 知 數 的 一 個,使 它 變 成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再 求 解。在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的 應 用 問 題 裡,有 許 多 題 目 如 果 能 先 使 用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去 解,會 比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的 解 法 更 簡 單、快 速 也 不 容 易 出 錯。但 一 般 一 年 級 學 生 在 一 年 級 上 學 其 還 不 會 使 用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會 使 用 此 種 解 題 策 略 學 生 大 多 是 因 為 補 習 班 先 行 教 授 的 緣 故 。

解 題 步 驟 :

設 二 人 一 車 有 X 輛,三人一車有 Y 輛

共 有 17 輛因此列 X+ Y= 17...( 1)

共 有 40 人乘坐因此列 2X+ 3Y= 40...( 2)

(1) ×2 得 2X+ 2Y= 34...( 3)

(2)-( 3) 得 2X+ 3Y- 2X- 2Y= 40- 34 Y= 6

代 入 (1)得 X= 11

求 出 設 二 人 一 車 有 11 輛,三人一車有 6 輛

三、 討論

統 計 在 一 元 一 次 化 簡 ( 乙 4-5),解一元一次方程式(丙 6- 7),一元一次方程式應用問題(丁 8-10)中曾出現之解題 策 略 , 如 下 表 。

第 4-10 題解題策略統計表

解 題 策 略 乙 類

( 4、 5)

丙 類 ( 6、 7)

丁 類

( 8、 9、 10)

S1 化簡式子 ˇ ˇ S2 去括號 ˇ ˇ ˇ

S3 比照數字的運算 ˇ ˇ

S4 分數必需先通分 ˇ ˇ

S5 代入法

S6 列舉法 ˇ

S7 還原法

S8 隱藏法

S9 移項法則 ˇ ˇ

S10 等量公理 ˇ ˇ

其 它 解 題 策 略 ˇ

乙 類

一 元 一 次 化 簡

4

)、(

5

二 題 的 來 看 , 學 生 在 第

4

題 的 解 題 策 略 皆 是 利 用 分 配 律 及 去 括 號 化 簡 , 在 第

5

題 則 是 以 將 分 數,化 為 同 分 母 後 再 來 化 簡 並 能 比 較 數 字 運 算 先 乘 除 後 加 減。在

丙 類

解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6

)、(

7

二 題 的 題 目 中,學 生 的 解 題 策 略 都 是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解 題,只 有 少 部 份 使 用 等 量 公 理。表 示 學 生 均 能 熟 悉 教 材 內 容,以 教 材 中 最 常 使 用 的 解 題 方 法 解 題。在

丁 類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應 用 問 題

8

) 、 (

9

) 、 (

10

三 題 的 中 , 學 生 的 解 題 策 略 為 根 據 題 目 來 列 出 數 與 量 的 關 係 , 並 將 條 列 的 敘 述 轉 化 成 算 式,再 使 用 移 項 法 則 解 題。此 類 型 的 題 的 題 目 因 題 意 複 雜,會 出 現 較 為 多 樣 化 的 解 題 策 略。因 此 曾 發 現 使 用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解 題,以 及 使 用 列 舉 評 估 法,試 著 嘗 試 解 出 答 案 。

綜 合 以 上 各 題 , 在 一 元 一 次 化 簡 ( 乙 類 ) 部 份 , 學 生 均 能 依 照 以 下 幾 種 策 略 解 題:(S1)依照運算性質(交換律、分配律、

結合律)來化簡或展開式子;(S2)去括號的化簡及變號運算;(S3)

比照數字的運算,先乘除後加減;(S4)遇到分數時必需先化簡或通 分。但在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丙 類 )及 一 元 一 次 應 用 問 題( 丁 類 ) 的 解 題 策 略 卻 以(S9)移項法則使用次數最多,偶而出現( S10)

等 量 公 理 以 及(S6)列 舉 評 估 法。( S5)代 入 法、(S7)還原法、

(S8)隱藏法等三種解題策略均 無學生 使用 ,顯 示學生 僵化的 解 題 策 略 , 只 會 使 用 自 己 最 熟 悉 的 方 式 解 題 , 缺 少 變 通 。

總 之 , 在 解 題 教 學 時 教 師 應 多 問 學 生 是 否 『 有 沒 有 別 的 解 法 ? 』, 再 鼓 勵 學 生 運 用 不 同 的 解 題 策 略 。 如 果 教 師 太 過 強 調 『 移 項 法 則 』 去 解 題 , 會 扼 殺 學 生 的 解 題 思 考 策 略 。 例 如 在 第 (10) 題 中 , 如 果 教 師 限 定 學 生 只 能 用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的 (S9) 移 項 法 則 解 題 , 可 能 許 多 程 度 較 差 的 同 學 即 無 法 依 據 題 意 解 題 。 但 是 其 實 本 題 題 目 中 出 現 的 數 字 不 大 , 如 果 教 師 能 鼓 勵 學 生 用(S5)代 入 法 及( S6)列舉評估法將數字代入 解 題 , 反 而 可 以 提 高 學 生 解 題 成 功 的 機 會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