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節將詳細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包括事前的行政聯繫、教學模 組設計、研究工具的施測過程。

一、行政聯繫

本研究是以教學介入的方式進行,由研究者負責教授課程,採取方 便取樣、隨機指派方式,隨機選取台北市立北安國中 100 學年度九年級 四個班級為實驗組、四個班級為對照組,台北市立弘道國中 100 學年度 九年級四個班級為校外對照組,新竹市立育賢國中 100 學年度九年級四 個班級為校外對照組。

二、課程設計

研究者於 2010 年 12 月開始編製「節能減碳教學」,2011 年 4 月初稿 完成,在與指導教授幾經討論多次修改之後,6 月底完成教學設計。

三、前測

教學介入之前一週,實施前測,以下為各組實施前測時間表:

表 3-4-1 各組實施前測時間表 實驗組

(127 人)

2011.9.2

(9 年 1 班)

2011.9.6

(9 年 2 班)

2011.9.2

(9 年 3 班)

2011.9.6

(9 年 4 班)

對照組

(134 人)

2011.9.6

(9 年 5 班)

2011.9.5

(9 年 6 班)

2011.9.5

(9 年 7 班)

2011.9.6

(9 年 8 班)

校外對照組 (台北市)

(139 人)

2011.9.6

(9 年 4 班)

2011.9.6

(9 年 17 班)

2011.9.7

(9 年 14 班)

2011.9.8

(9 年 13 班)

校外對照組

(新竹市)

(119 人)

2011.9.5

(9 年 1 班)

2011.9.7

(9 年 2 班)

2011.9.7

(9 年 3 班)

2011.9.8

(9 年 4 班)

2011.9.6

(9 年 2 班)

2011.9.9

(9 年 3 班)

2011.9.6

(9 年 4 班)

第二節課 2011.9.23

(9 年 1 班)

2011.9.13

(9 年 2 班)

2011.9.23

(9 年 3 班)

2011.9.13

(9 年 4 班)

第三節課 2011.9.30

(9 年 1 班)

2011.9.20

(9 年 2 班)

2011.9.30

(9 年 3 班)

2011.9.20

(9 年 4 班)

第四節課 2011.10.7

(9 年 1 班)

2011.9.27

(9 年 2 班)

2011.10.7

(9 年 3 班)

2011.9.27

(9 年 4 班)

第五節課 2011.10.14

(9 年 1 班)

2011.10.4

(9 年 2 班)

2011.10.14

(9 年 3 班)

2011.10.4

(9 年 4 班)

第六節課 2011.10.21 2011.10.11 2011.10.21 2011.10.11

第七節課 2011.10.28

(9 年 1 班)

2011.10.18

(9 年 2 班)

2011.10.28

(9 年 3 班)

2011.10.18

(9 年 4 班)

第八節課 2011.11.4

(9 年 1 班)

2011.10.25

(9 年 2 班)

2011.11.4

(9 年 3 班)

2011.10.25

(9 年 4 班)

五、後測

表 3-4-3 各組實施後測時間表 實驗組

(125 人)

2011.11.18

(9 年 1 班)

2011.11.8

(9 年 2 班)

2011.11.18

(9 年 3 班)

2011.11.8

(9 年 4 班)

對照組

(132 人)

2011.11.15

(9 年 5 班)

2011.11.14

(9 年 6 班)

2011.11.14

(9 年 7 班)

2011.11.15

(9 年 8 班)

校外對照組

(台北市)

(136 人)

2011.11.15

(9 年 4 班)

2011.11.15

(9 年 17 班)

2011.11.16

(9 年 14 班)

2011.11.17

(9 年 13 班)

校外對照組

(新竹市)

(117 人)

2011.11.14

(9 年 1 班)

2011.11.16

(9 年 2 班)

2011.11.16

(9 年 3 班)

2011.11.17

(9 年 4 班)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擔任參與者與觀察者的角色,在進行教學時,以 DV 攝影記錄方式處理,透過影片的反覆觀察,歸納其中重要片段,進行 逐字稿的轉譯工作

(二) 學習單

由研究者配合教學單元所設計,學生於教學過程中所完成之學習單

(附錄四),可幫助得知學生之學習成效。

(三) 焦點團體

實驗教學介入及後測完成之後(11.23 午休時間),實驗組每班隨機 選取二名學生,總共八人,進行焦點團體,時間為30 分鐘,由研究者自 訂訪談大綱(焦點團體訪談大綱附錄五),除瞭解教學介入學生的影響,

也可從中獲得學生對教學之感想,並深入探究教學內容未盡之其他相關 議題,以作為日後研究之參考。

(四) 訪談記錄

除量化研究法設計問卷外,研究者亦使用質性研究法,採半結構性 訪談得知學生之學習成效。研究者利用後測完成某日午休時間(11.19),

每班挑選健康小老師為訪談對象,因為小老師平日即和研究者建立良好 關係,對於訪談問題較無所顧忌,更能暢所欲言。進行半結構性訪談

(semi- structured interview)時,每位訪談者時間為 10 分鐘,共計四 位訪談者,由研究者訂定訪談大綱(訪談大綱附錄六),根據談話進度適

當追問並同時修正問題,並以錄音方式記錄訪談內容,瞭解學生對於課 程教學的想法及心得,作為後續的資料分析。

(五) 教學回饋表

於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後,立即在課堂上將研究者自編之「教學回饋 表」(附錄七)發給同學填寫並收回。

(六) 教師省思日誌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研究者隨時紀錄與教學有關事件之感想、心得 與經驗,並於教學後立即書寫教學心得(附錄八),記錄課程中上課氣氛、

學生反應、教學活動參與度等,將實施課程期間感受到的經驗,夠過文 字表達抒發,藉以回顧教學時所遇到的困難,尋找因應對策評估教學成 效,作為下次改進教學方式之依據。

七、問卷回收與整理

問卷完成後,回收並逐一檢查,並將問卷編號,即依問卷各題譯碼 方式逐份譯碼,並輸入電腦作為資料檔,待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