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故依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繪製成研究流程圖,

如圖 3-1 所示並茲說明如後。

選擇研究題目

正式問卷調查實施 問卷前測及修正 尋找願意填寫問卷的研究對象

問卷設計 蒐集閱讀相關文獻

資料分析歸納結果

論文撰寫

圖 3- 1.研究流程圖

一、選擇研究題目

由於研究者本身在國高中求學階段時於英語系國家求學,對成語的認識 是既熟悉又陌生,總覺得能正確於言語間使用成語的人一定是飽讀四書五 經,中文能力強之又強之人也。2006 年陳水扁總統於淨灘活動中稱讚志工們 所做的好事多到罄竹難書,此言一出乃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因此與指導教 授討論題目時便延伸出一個想法:受過高等教育的國家元首於公共場合中使 用了不合適的成語,一般民眾使用成語的合適性又是如何?另外也想解由此 研究進一步的加強自己的中文能力。

二、蒐集閱讀相關文獻

為了對成語有更深的認識,以及瞭解目前台灣地區國高中生學習中文成 語的現況並兩岸地區成語教學及應用之相關研究,透過文獻的蒐集與閱讀以 瞭解成語為何物,並找出國高中生學習成語成效不佳的因素,及改善教學成 效的相關研究,做為此研究設計的理論基礎。

三、選擇成語以設計問卷

中文成語成千上萬,如何選擇合適的成語作為問卷前測及用於正式問卷 中困擾了研究者許久,最終決定從通過教育部核定的國中及高中國文課本 中,選擇五個出現頻率最高的成語,作為瞭解受試者理解成語語意程度的測 試題。從國中及高中中文課本中選擇成語作為測試,是因為此階段所學習的 中文成語將逢機的出現於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及大學學科 能力測驗(簡稱學測)的考題當中。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是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 所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學生升學時利用成績供各高中、高職參考。

民國九十年是第一屆,民國一 O 三年舉行最後一屆國中基測後,自民國九十 年取代國中聯考近 13 年的基測考試即走入歷史,改由國中教育會考取代。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的指導委員,乃由教育部聘 任。這些委員來自教育部、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雄市 政府教育局等相關單位;推動工作委員會諮詢委員由國內國文、英語、數學、

社會、自然等學科領域之學者專家、心理測驗專家、高中、高職與五專學校 校長共同組成「諮詢委員會」。基測命題教師則來自於各國小,國中,高中,

高職現任教師。

推動工作委員會則分為五大組,分別為試題發展組、題庫發展組、資訊 組、行政組及試務組。

指導委員會

http://www.bctest.ntnu.edu.tw/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用於測驗高中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知識以進入台灣各

http://www.ceec.edu.tw/CeecIntro/CeecStructure.htm

在問卷設計選用成語題庫篩選方式為國中、高中成語篩選原因依施行九 年國民教育之基礎。我國施行六年國民教育為民國三十二年(1943 年),當時 僅為國民基礎教育,至民國五十七年教育部改為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國民 教育水準提升至研究者所設定之研究範圍。為此研究者所選立之成語選擇題 符合所設定之研究對象。

民國四十九年台灣僅有四所大學院校,六十二年行政院曾下令禁止私立 學校成立,七十四年後才又重新開放,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及時空背景改變,

八十三年由台灣地區數個民間團體發起「四一〇教改遊行」其中一項訴求為

「廣設高中大學」,直到一 O 一年,台灣的大專院校已達 162 所。由於高等 教育入學方式改變與普及,學生曾受高中職教育基礎,故在成語題庫篩選時,

滿足研究者所設定之高中職成語程度之要求。

四、尋找願意填寫問卷受測對象

在決定研究方法時,針對本次研究所探討之對象加以定義。受試者基本 人口學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婚姻、教育程度、職業等五大項,為建立受 試者背景資料進行交叉分析。

因研究者居住於高雄市,現於屏東市任職,故將研究對象設定為高雄市 及屏東市居民。本次預估發放 200 份問卷,高雄及屏東各 100 份。所有的研 究對象分成三類,(一)13-18 歲的國高中生(二)19-22 歲的大專生(三)23-60 歲 的社會人士。

因研究者時間、經濟之因素之考量,取樣方式採用立意取樣法。正式實 施測驗時間在民國 103 年 05 月 01 日至 103 年 05 月 31 日。本問卷不限定作 答的時間和地點,研究者將於非上班上課時間至百貨公司廣場、郵局、學校 操場及銀行門口尋找上述各類之研究對象,以進行前測及問卷調查,故無寄 送或等待回覆之困擾。

五、問卷前測及修正後並實施正式調查

本研究問卷的題型,參考了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90-102 學年度學科能力測 驗,及 90-102 學年度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所提供的國文新聞用試題 本,並採用試題裡的成語題目。之所以將上述之測驗卷作為參考依據,乃因 該模擬試題是專為測驗本國學習者國文能力而設計之考題類型的題目,同時 參考 C. Frankford Nachmias 〈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十一章〈問卷的設 計〉,以開放性問題來設計問卷的第三部份,使受試者能自由、自發的運用 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其想法。

(一)測試與修正

正式問卷完成及實施之前,本研究者先挑選十位生活周遭所認識的友人 進行前測。其目的是為了測試問卷題目是否合適,以及每題所使用之成語的 適切性,以作為正式研究時的修正參考意見。進行前測之前,先請三位學術 界教育人士針對問卷的公信度進行審查及評估,之後再針對 5 位高雄市民及 5 位屏東市民進行測試。測試後再針對結果進行檢視,確定檢測題目的適切 性並進行修正,以製作正式的施測問卷。

(二)問卷修正

前測結果顯示,第一次所挑選的成語其使用性普遍性偏低,無法系統 化,故接受回應後進行修正並正式的施測。

(三)問卷內容效度

為求問卷內容切合實用性和專業性,邀請三位專家學者提供修正意見,

這三位學者為屏東大學中文系和英語系的專任老師,將審後意見進行彙整,

建立專家內容效度。

六、資料分析歸納結果

問卷發放回收後,研究者會於當日結束前將資料輸入 IBM SPSS 20.0 統 計軟體中建立資料庫,並於完整收集所有的問卷後,統一進行資料分析檢定。

七、論文撰寫

筆者將所蒐集的文獻資料加以整理,並將統計分析結果加以製作圖表,

提出研究發現與結果並撰寫成論文。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資料蒐集由問卷取得受試者基本資料、使用成語習慣、成語語意 理解及成語應用選擇,將受試者所填寫建立資料庫,配合前節設定基本人口 學變項,所得數據分析採用社會科統計專用軟體 IBM SPSS 20 版進行統計分 析及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版繪圖,其統計圖表於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 論將予以詳述。做統計論述的同時,亦訪問培培作文教室的齊培誠教師,針 對成語教學及學習者使用成語時的助益及難點進行討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