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屏地區市民日常使用中文成語合適性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屏地區市民日常使用中文成語合適性研究"

Copied!
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楊昕昕 博士. 高屏地區市民日常使用中文成語 合適性研究. 研究生:李盈穎 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01 月 14 日.

(2)

(3)

(4) 謝. 辭. 四年多來的研究所歷程終於到了尾聲,因是在職進修,過程中又成為兩 個孩子的媽,要完成研究所的課程及論文比想像中還困難,所幸有許多身邊 親朋好友無私付出與幫助,當論文一節一章形成時,我心只有感謝。在工作、 家庭及撰寫論文同時進行當下,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以致遲遲無法完成論文, 但無論如何,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深覺得自己幸運,這一路走來得到家人、 師長、同學及朋友的陪伴及幫助。 首先感謝我婆婆,她除了默默支持外,還無怨無悔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照 顧兩個精力旺盛的小可愛,感謝指導老師楊昕昕博士,無窮盡的耐心及盼望, 且適時提供專業的建言讓學生獲益良多。感謝嚴立模博士以豐富的學養及高 超的專業素養,提供具體及寶貴的意見,使得本論文更於完滿。 此外感謝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系各承辦助理,為學生因懷孕及坐月子期間 不便外出而協助辦理相關行政事務,感謝職場上同事協助工作上事務的協 助、文獻的借閱,以及許許多多不認識卻協助填寫問卷的朋友們。學習是快 樂的,也是辛苦的,但卻是美麗的成果的結晶,細數中來點點滴滴若非親身 經歷不知其中的甘與苦。 研究所同窗的激勵,讓我在學習的路上獲益良多,謝謝碧玉、佩芳、美 玲及培誠! 感謝陳鵬勇、林佳蓉及大陸友人楊春平鼎力相助,若沒有你們,我的文 獻不會如此豐富。研究期間家中兩位可愛的孩子相繼來臨,使家中充滿孩子 的歡笑聲,並感謝丈夫孫志豪先生在工作及學業之餘,不厭其煩的排版及統 計學上鼎力相助,得以完成論文撰寫順利完成自己的夢想,萬分感謝! 本論文在家庭、工作、學業及各方忙碌中倉促付梓,不才之作,尚祈師 長、學界先進及日後的學者專家不吝指教。. I.

(5)

(6) 摘. 要. 本研究探討高屏地區市民日常使用中文成語的合適性。(在不同受試者背 景自我評量結果及問卷受測成績相關性)。為能在第一時間內得知不同背景之 研究對象的資料,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174 份有效問卷),為補強問卷調查 法之不足,同時使用了訪談法。資料收集後利用 IBM SPSS 20.0 統計軟體進 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及迴歸檢定, 並佐以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進行圖表繪製,以得知各變項間是否達統 計上顯著差異及差異相關程度為何。訪談法則為了解目前使用自然教學法進 行成語教學與作文結合的教學方式。 綜合以上兩種研究方法,受試者教育程度愈高者,其日常生活中具接觸 報章雜誌之習慣,且認為學習成語困難程度較低,在本問卷所得成語成績愈 高。可推論教育程度越高者,於日常生活中所使用成語的合適性較高。同時 在此樣本內之受試者成語成績是可被變數所預測。另外透過訪談得知,自然 教學法乃是藉由遊戲與活動,在課堂上自然的將成語與作文做結合,以瞭解 成語進入作文及生活中應用的脈絡及成語在內化形成中經過的學習過程中所 造成的阻礙。 透過訪談法推估透過不同的教學法,能有效的促使學習者在生活中較為 自由的使用成語;建議此結果能應用於教學上,為加強學習者主動學習成語 的動機,並於生活中藉由閱讀以增加接觸成語的機會,再藉由對話,在不同 的情境中合適的使用成語。. 關鍵詞:成語、合適性. II.

(7)

(8)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with different self-evaluation for the suitability of Chinese Idioms used by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ity residents. This study used a method of purposive sampl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Chinese Idioms used by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ity residents. Two hundreds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have been issued in this study and 17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conduc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IBM SPSS 20.0 and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to obtain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data, student t-test and ANOVA analysi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variabl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ity resid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 ground contain reading habit in daily life. 2. The Kaohsiung and Pingtung City resid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 ground find it easy to learn Chinese Idioms and receive high score in the sample questionnaire provided. 3. Through activities, Chinese Idioms can be naturally combined with writing classes, learners would find it easier in learning Chinese Idiom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everal viewpoints were proposed to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for future reference.. Keywords:Chinese idioms, Suitability.. III.

(9)

(10) 目. 次. 辭 .................................................................................................................. I 謝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 圖 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定義與解釋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成語合適性的意涵 ......................................................................... 7 第二節 成語能力及應用 ........................................................................... 13 第三節 成語合適性概念 ........................................................................... 19 第四節 對外華語教學與成語合適性的關連 ........................................... 26 第五節 成語使用合適性之相關研究 .......................................................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3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37 第五節 統計模型假說建立、分析 ........................................................... 38 第六節 研究步驟 ....................................................................................... 39 第七節 資料處理及統計檢定方式 ...........................................................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4 第一節 基本資料統計分析 ....................................................................... 44 第二節 量化資料分析 ............................................................................... 49 第三節 綜合討論 ....................................................................................... 56 第四節 訪談資料討論 ............................................................................... 58 第五節 本章結論 .......................................................................................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4 第一節 結論 ............................................................................................... 64 第二節 建議 ............................................................................................... 65 參考文獻 ............................................................................................................... 67 附錄一.研究問卷 .................................................................................................. 72 附錄二.成語選取表 .............................................................................................. 80. IV.

(11)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次. 2- 1. 成語定義彙整表 ...................................................................................... 9 2- 2. 成語來源彙整表 .................................................................................... 13 2- 3. 性別與語言文獻探討歸納表 ................................................................ 28 2- 4. 語言使用與教育程度背景關係表 ........................................................ 28 2- 5. 語言使用現象與職業背景關係表 ........................................................ 29 4- 1. 受試者基本資料統計分佈表 ................................................................ 44 4- 2. 受試者接觸或使用成語場合情境(複選)統計分佈表 ......................... 46 4- 3. 受試者對成語熟悉度自我評量統計分佈表 ........................................ 47 4- 4. 受試者接受成語測驗成績統計分佈表 ................................................ 48 4- 5. 受試者基本資料與受測成績檢定表 .................................................... 49 4- 6. 受試者成語習慣自我評量與受測成績檢定表 .................................... 50 4- 7. 受試者基本資料與成語習慣自我評量相關性檢定 ............................ 51 4- 8. 受試者成語習慣自我評量變項相關性檢定 ........................................ 52 4- 9. 變數複迴歸檢定(選入法) ..................................................................... 54 4- 10. 變數複迴歸檢定(逐步法) ................................................................... 55. V.

(12)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次. 3- 1.研究流程圖 .............................................................................................. 31 3- 2.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組織架構圖 .................. 33 3- 3.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組織架構圖 .................................. 33 3- 4.研究架構圖 .............................................................................................. 37 4- 1.受試者接觸或使用成語場合情境人數長條圖(複選) ........................... 46 4- 2.各變項間線性迴歸分析圖 ...................................................................... 53. V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為探討高雄及屏東居民使用中文成語的合適性。本章分為四節, 第一節闡述本研究動機,第二節將探討研究目的何在,第三節說明研究方法, 第四節為擬定本研究範圍及限制,試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華人在日常生活中,相當頻繁的使用四字格成語,而且常是不假思索的 脫口而出;然而經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006 年陳水扁總統就職六周 年時擔任淨灘志工,前往臺北縣白沙灣撿垃圾,隨後以『罄竹難書』讚揚志 工奉獻精神,此言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罄竹難書』於當年五月 22 日成為立 法院教育委員會質詢的焦點。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先生於立院被質詢時保 留地表示,陳水扁總統並非國文教師,但這四個字的意思應該是「用盡所有 的紙張都寫不完」。 根據教育部成語辭典,罄竹難書指的是罪狀極多,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 竹簡拿來書寫,也難以寫盡,形容災亂異象極多,無法一一記載。既然是貶 意,即不適用於讚揚志工的付出。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先生對「罄竹難 書」提出解釋。他說,罄是「用盡」的意思,竹指的則是從前用來刻寫文字 的「竹片」,四個字連起來的意思就是「用盡所有的紙張都寫不完」,表示 事情很多。姑且不論用意為何,這番說詞顯然與教育部成語典解釋完全不同。 教育部成語典:罄,音ㄑーㄥˋ,用盡。「罄竹難書」指即使把所有竹 子做成竹簡拿來書寫,也難以寫盡。形容災亂異象極多,無法一一記載。語 本《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後世則用「罄竹難書」形容罪狀極多。 受過台灣最高學府之法學教育訓練之國家元首,使用成語時都出現使用 不當之現象,那一般受過教育的國民是否也有同樣的困擾?台灣的學生出現成 語使用不當的現象,大陸學生也有同樣的困擾。大陸河北承德第一中學聶明 慧(2001)教師表示,在其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使用成語的過程中存在著望 文生義、自相矛盾、語法搭配不當、意思重複、不分輕重、不明範圍、不看. 1.

(14) 對象等誤用情形。苗栗縣文山國小鄭紹蒸(1986)校長表示,每次批改學生的 作文時總會發現學生誤寫或誤用成語,例如:「莫名其妙」寫成「莫明其妙」; 「迫不及待」寫成「迫不急待」;然而是否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語言的使 用上就能越得心應手呢?故此研究者提出假設,隨著台灣高等教育的普及使 得我國文盲人數減少,但大部分國民對於使用成語合適性的態度不夠嚴謹, 故導致於生活使用成語的現象呈現兩極化;在生活中不使用或是使用了不合 適的口語及書面成語,對應於生活中使用且高頻率的使用合適的口語及書面 成語。 我國曾成立的國立編譯館(現為國家教育研究院)隸屬教育部,負責學術 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之編輯翻譯事務。而於民國八十六年開放民 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之前,仍為我國國中、國小教科書之唯一供應單位。民 國四十二年起,奉令編輯中學國文、公民、歷史、地理四科標準教科書。而 教育部於民國九十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其改革內容主要是在課程架構上採 用國中小九年一貫銜接;在課程目標上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 打破全國一致性標準,僅訂定基本教學內容、授課時數,各校得運用彈性與 空白課程,以配合學生性向和社區需求,各地方、教師及學校可自行規劃設 計教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發揮教師專業自主(馮永敏,2001);但自從推 動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時數明顯減少,加上其他語文 課程的擠壓,導致沒有時間練習國語文,甚至說話、作文、書法等課程幾乎 連帶的被刪除(周祝瑛,2006)。雖然九年一貫課程重視語文的聽說讀寫、能 夠自我表達、溝通與分享,加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等,但在學校國語文課 程時數大幅縮減,同時面對網路發達及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們看電視、上 網打電動及聊天的時間多於閱讀,導致學生的國文程度低落。 任教於國中的蔡純瓊教師表示,現今國中生的語文能力低落,歸咎於上 網時間增加,經常使用網路語言,導致學生閱讀即寫作創作的機會減少,加 上受網路世界中破碎及跳躍式的思考與敘述的影響,面對一篇文章時常常抓 不到重點,無法理解文意(蔡純瓊,2008);任教於國小教師黃玉洲教師於其. 2.

(15) 教學經驗中指出,學生在上國文課時所用的遣詞用字過於簡單或表達不通 順,作文的內容不是離題太遠就是過於平淡,甚至全篇找不著一個成語(黃玉 洲,2007)。上述資料不論是政府機關正式研究,或是學者發表近而身為第一 線的國中小教育工作者,發現學生受網路語言的影響,加上我國國語文發展 漸漸低落之情形,因此研究者認為這是造成成語合適性的運用上的主因之一。 為深入探討國中生在成語的學習與運用出現的問題,國中國文教師蘇靜 芳(2003) 表示,這個問題困擾她許久,與其他同事討論後仍無法瞭解,為何 學生看得懂每一個字,但卻無法理解每一個字組合起來成為成語的意思。經 過觀察後才發現,原來學生常常把成語當作注釋在背,而成語的解釋多半較 冗長,學生要花較多的時間在上面,而且還不一定能背的起來,更別說能學 以致用,如此挫折感讓學生們排斥成語,學習慾望降低,造成成語能力低下。 李嘯東於《二十四史》成語典故一書中說:記住了一個成語,便記住了 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一段歷史。這與石雨祺教師的觀點雷同,若是把學習 成語當作是一種任務,像記憶數學公式那樣背誦的話,如此不求甚解的學習 方法,只能應付學校的考試而無法活用於生活中。學習成語絕不是靠死背, 因為成語在結構形式和組織方法上有規律可尋,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學習的過 程中記住成語故事,這樣就能自然而然的記住成語本身(石雨祺,2011)。但 成語的來源廣泛,不是所有的成語都有典故或是故事;石雨祺教師及李嘯東 的論點,僅適用於史實成語、人物事蹟的成語及寓言故事的成語,不適用於 所有的成語。 根據研究者國小國文教師的教學方式,背誦乃是主流方法,若是適時的 採用李嘯東及石雨祺教師建議之教學法,加上教師清楚明白的告訴學生成語 使用的方法,學生們即能熟練並適當地用於日常生活中,學習成語將會是快 樂且有成就感的事! 綜觀以上所述,研究者認為不同背景的時空轉換之下所呈現的脈絡,突 顯了成語合適性的問題,將會在未來教學現場形成更嚴重的問題。這也是研 究者所研究的方向之一。. 3.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研究者希望瞭解成語演變的脈絡呈現及人們使用成語的情況,而非針對 成語使用對錯加以評斷,為此本研究欲探討以下變相:. (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接觸使用成語情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成語使用合適性。 (三)探討國民學習成語使用習慣與成語使用合適性相關情形。.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探討問題,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民接觸使用成語情況為何? (二)國民成語使用合適性受測成績如何? (三)國民學習成語使用習慣與成語使用合適性相關情形為何? (四)建立成語合適性預測模型。. 4.

(17) 第三節. 名詞定義與解釋. 本研究旨在探討居住於高屏地區的國民在使用成語之合適性的能力,所 涉及的關鍵名詞釋義如下:. 一、成語 符淮青教授(2008)於其著作中指出,《現代漢語辭典》對成語的定義: 「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 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竺家寧教授(1999)則認為成語具有緊密固定結構,含意大於字面,具有 簡鍊的表現形式,就詞彙層次看來相當於一個「詞」,且一般具有典故來源。 本研究之成語定義於四字格成語。問卷中第三部分所使用的成語源自於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及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所出版的國中國 文課本。. 二、成語能力 本研究所指成語能力,乃針對研究對象在研究者自編的「高屏地區市民 日常使用中文成語合適性」研究問題中對成語熟悉度、使用情境及成語測驗 上的得分。. 三、合適性 語言會隨著時代及時間變化而演化。成語亦是如此,在不同的時空背景 下與原始本意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但卻能普遍被人民所接受並使用,並非 成語對錯的問題,而是適不適合。 合適性為一抽像名詞,故在本研究中以自編成語問卷後測驗題目,使受 試者進行填答並加以評分,藉以進行可量化評估之數值。.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因資源及相關限制,茲將本研究研究範圍及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研究者居住及工作之地點為高雄市及屏東縣,故以居住於高屏地區為. 5.

(18) 限,不包含國內外其他地點。. (二)研究對象 政府自施行九年國民教育起,國民小學至國民中學採免試入學,故無考 試範本可採用。為此受試者年齡自 13 歲之國中階段開始;又依據世界衛生組 ,訂定 65 歲為問卷研究對象之 織(WHO)將 65 歲以上的長者定義為「老年人」 最高年齡。 研究對象排除小學生,故無法得知小學生在使用成語合適性上的數據及 資料。.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方法採取「問卷調查法」。而問卷調查法之問卷工具由研究者編 輯選用之成語,乃採用教育部審定通行之國文教科書課文中所出現的成語(參 見附錄二)。以四字成語居多,且問卷題目來自國中基測及大學學測的國文考 卷(參見附錄一),因此本研究僅將針對書面四字成語進行研究與分析。其他 字數的成語、口語成語、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均不包含在本次研究範圍內。 此外受試者在填寫自陳式量表時可能受到當時的認知、情緒、態度等主 觀意識影響所填答時答案,使研究結果可能受到些許誤差之影響。. 6.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成語合適性在時代演進之意涵,並試圖於文獻中找出成語 合適性的時代意涵、並思考如何能讓其價值不因時空的變遷而有所影響,反 而能適時適地的做恰當的調整與更新,且讓使用者能展現出其自由運用語言 及文字的能力,並且提昇語文涵養及充實文化內涵。 在本章將探討成語的定義、成語的來源、成語的應用、成語合適性使用 情形、對外華語教學與成語合適性的關連及如何增進成語的合適性。. 第一節. 成語合適性的意涵. 一、成語的定義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淵深,成語是歷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個時代 歷史的產物,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特點。成語的研究大約早於宋朝,始於 洪邁、陸游,清代的趙翼則在「陔餘叢考」書中,對兩百多個成語進行研究 的工作,民國之後進行成語研究的專家學者更是多如雨後春筍(林政華, 1990),但何謂成語?成語都是由四個字組成的嗎?成語的來源為何?對於成 語的定義,三民書局 1989 年出版的《語言學辭典》,對成語的釋義為:「成 語是人們在長時期的語言應用過程中,形成一些簡短有力的固定詞組,作為 句子的成份作用。…它的意義和結構都很完整,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 語言中只能作為一個詞來使用。」符淮青則贊同其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 用的、簡潔精闢的地形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 有出處。」 (2004,頁 198)。 史式(1979)在《漢語成語研究》中進一步說明:「凡在語言中長期沿用, 約定俗成,一般具有固定的結構形式與組成成份,有其特定含意,不能望文 生義,在句子中的功能相當於一個詞的定型詞組或短句,謂之成語。」程祥 徽與田小琳(1992)合編的《現代漢語》中即說明,成語的特性具備了結構的 定型性及意義的整體性。何謂結構的定型性?就是語素排列的語序是固定 的,不能隨意更換,也不能用同義或近義的語素進行更換。例如:“萬人空. 7.

(20) 巷”不能改為“千人空巷”,“人滿之患”不能換為“滿人之憂”。成語意 義整體性則表明一個成語表示一個完整的意義,且許多成語不能望文生義。 例如:“萬人空巷”,就字面看來像是街道都空的,但其實際意思是形容某 件事情轟動一時,也常形容歡迎或是慶祝的盛況。若按照字面上來解釋的話, 意思就完全相反了。根據上述之兩種特性,成語即具備了一個詞的功能。 除此之外,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 年出版的《應用漢語辭典》給予成語 的定義為:「長期習用的固定詞組,有意義完整、結構定型、表現力強等特 點;有些成語不能從字面上明白它的意思。中國成語多由四字組成。如“集 思廣益”“近水樓台”等。」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 年出版的《語文基礎知識 辭典》與夏征農(1993)主編的《教育文義辭海》中,均指明成語多為四個字 組成的,且來源不一。有的來自於神話預言;有的來自於歷史故事;有的來 自於詩文語句;有的則來自於口頭流傳的。有些成語可以從字面上進行猜測 而得知其意思,如“萬紫千紅”、“乘風破浪”;有些則需要知道來源及其背後 之典故才懂意思,如“青出於藍”出於《旬子.勸學》,“守株待兔”出於《韓 非子.五蠹》。」 不管成語的出處為何,竺家寧(1999)於《漢語詞彙學》中論述:「成語 從字面上說,就是現成的用語。一些詞組或短語,其意義不能只從字面上理 解,它有較長時間的來源,也有社會習用性,是人們所熟知的,它的形式簡 潔,意義卻深刻,人們引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是成語。」 成語具有社會習用性,人們能於生活中自然的使用成語來表達自己的意 思及想法,對於華語人士來說,成語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黃玲 玲(1993)認為,從意義上來看,成語有其完整而特定的含意,「言外之意」, 是成語的重要特色,不能單獨的解釋成語中的每一個詞,因為它們已成為成 語的一部份,已經失去了獨立的意義。對於使否每一個成語都具有「言外之 意」之特色,夏征農(1993)表示,有些成語可以從字面上進行猜測而得知其 意思,例如“萬紫千紅”、“乘風破浪”等,這與黃玲玲對成語意義的定義 有些許的不同。研究者則認為成語有其特殊性,部分的成語確實具有「言外. 8.

(21) 之意」的特色,但非大多數;有些成語可以從字面上進行猜測而得知其意思。 從修辭上來看,成語的語言精練,具有形象性,富有表現力;黃瓊慧(1999) 同意這樣的觀點。黃瓊慧認為:「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 意思精闢的、定型的片語或短句。它一般由四字構成,結構均勻整齊,含意 豐富,風格高雅,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 綜上所述,成語是經由人們長時間習用而演變而成為熟語,有語意的完 整性和結構的定型性。成語多為四字格所組成,其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意涵, 使人們能於精簡的四字中,言簡意賅的表達其想法、感受及語文造詣的層次。 表 2- 1. 成語定義彙整表 學者 宋‧洪邁 宋‧陸游 清‧趙翼. 注著. 論述. 容齋隨筆 老學庵筆記 陔餘叢考. 對成語典故來源進行研究工作。. 臺灣地區‧竺家寧. 漢語詞彙學. 臺灣地區‧黃玲玲. 當代常用四字成語研究. 臺灣地區‧黃瓊慧. 成語的語法、 修辭及角色扮演. 臺灣地區‧三民書局. 語言學辭典. 大陸地區‧北京商務印書館. 應用漢語辭典. 大陸地區‧吉林文史出版社 大陸地區‧夏征農. 建宏新編成語典 教育文義辭海. 大陸地區‧符淮青. 現代漢語詞彙. 大陸地區‧史式. 漢語成語研究. 港澳地區‧程祥徽、田小琳. 現代漢語. 1.現成的用語,詞組或短語,其意義不能只從字 面上理解 2.長時間的來源、社會習用性、人們熟知 3.形式簡潔,意義卻深刻 1.言外之意、語言精練 2.具形象性、富表現力 1.長期以來習用 2.形式簡潔而意思精闢 3.定型的片語或短句 1.長時期形成簡短有力的固定詞組,作為句子的 成份作用。 2.意義、結構完整,是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語 言中只能作為一個詞來使用。 長期習用的固定詞組,有意義完整、結構定型、 表現力強等特點;有些成語不能從字面上明白它 的意思。 成語多為四個字組成的,且來源不一 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簡潔精闢的的地形詞組或短 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 處。 凡在語言中長期沿用,約定俗成,一般具有固定 的結構形式與組成成份,有其特定含意,不能望 文生義,在句子中的功能相當於一個詞的定型詞 組或短句,謂之。 成語有其結構的定型性及意義的整體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9.

(22) 二、成語的來源 游一行及王豔於《讓你一生受用的成語智慧》的前言中說,成語大多來 自古時的典籍和文章;有的是歷史史實的概括,有的則是節錄於詩詞文章, 有的是戰爭智慧的結晶,有的則是寓言故事的精髓。成語有以四兩撥千金的 巧妙功夫及化暴戾為祥和的神奇力量,或許我們並不瞭解每一則成語的出處 及背景,但卻可以在生活中信手拈來,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成語的獨特性使其成為漢語的精華,其簡潔的表現方式及絕妙的語言形 式,並不是古人異想天開,偶然得到的產物。. (一)石雨祺觀點 石雨祺教師表示:成語和文字一樣,都是在歲月演進的過程中,在歷史 長河的沈澱裡,逐漸形成和定型的。成語的產生不為任何人刻意而為,乃是 自然的產生於各個朝代中,而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點: 1.史. 實. 這類型的成語直接取材於歷史事實,取材的方法包括把某一歷史事件概 括為成語,如完璧歸趙,及截取或更改歷史文獻的片段生成新的成語,如: 擢髮難數。 2.人物事蹟 這些成語直接來自古代人物事蹟,故事中提及的人物在歷史上大多確有 其人。此類成語均來自生動的典故,在使用上有較好的修辭效果,所以容易 被廣泛流傳,如:胸有成竹、助紂為虐。 3.古人原句 這類成語多半取自古代文獻,在所有的成語中佔大部分,如:醉翁之意 不在酒、水落石出、更上一層樓等等。 4.截取古句 此類成語乃是取部份的原文或是稍微更改了語句,為要使其符合成語的 結構形式。跟直接採用原句相比,此種成語所佔比重更大。如:一曝十寒、 近水樓台。. 10.

(23) 5.寓言傳說 此類成語大多富有強烈的幽默感和一定的教育意義,是最有魅力和流傳 最廣的群體。如:杞人憂天、掩耳盜鈴、邯鄲學步。 6.諺語俗語 這類民間創造的成語,主要來自民間百姓的口頭或是習慣用語,具有明 顯的口語化和通俗化之特點,如:亡羊補牢、敝帚自珍、囫圇吞棗。 7.外來成語 中國於魏、晉、六朝、隨、唐時期翻譯了許多西域和印度的佛經,其中 不少的語句和典故流傳成為新的成語,如:普渡眾生、六根清淨。清朝末年 後,中國受西方思想影響,許多經由翻譯的西方術語也成為成語,如達爾文 進化論中的思想:物競天擇。 漢語成語產生於各個歷史朝代,但其中很大部份在上古至秦漢時期已經 形成,成語所涵蓋的文化知識意涵豐富無比,短短數字清楚說明人生道理及 陳明眾多歷史事件。探究成語的歷史面貌,有助於人們瞭解成語含意,並於 生活及文章中正確的使用成語。韓越(1999)於其研究報告中指出,成語的來 源大約來自寓言故事、歷史事件、古書及群眾口語。. (一)徐續紅觀點 徐續紅(2003)的看法與韓越的一樣,只不過將之解釋的更詳細: 1.寓言故事 中國是世界上寓言和神話產生較早,留下較多作品的國家之一,可以與 希臘、印度媲美。預言則是用故事及或自然物的擬人化來闡明某些道理,其 方式幽默風趣,具有哲理性和藝術性。經由後人的簡要概括,就演化為成語。 例如:葉公好龍、揠苗助長、愚公移山、狐假虎威、邯鄲學步、杞人憂天等。 2.神話傳說 神話與寓言相比有許多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是,神話的情節完全是虛 構的;神話被塗上濃厚的神秘色彩,情節是稀奇古怪的,全然被神話了,在 感情上給人們開拓了廣闊的想像空間,令人好生嚮往。例如:雞犬升天、夸. 11.

(24) 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開天闢地等。 3.史實軼聞 此類成語源自中國古典史籍,是歷史事件中發展出來的,其數量不在少 數。每一句成語都跟某個歷史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例如:四面楚歌、 完璧歸趙、毛遂自薦、一鼓作氣、草木皆兵等。 4.詩文語句 中國豐富的古典作品是提取成語的重要泉源之一,現今人們大部分所使 用的成語均來自於其中。其中有的是古代詩文的原話,有的是古代詩文中一 兩句的縮寫,有的則是經過演變而成的。例如經史子集中:切磋琢磨《詩經. 衛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篳路藍縷《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逃之夭夭《詩經.周南》:逃之夭夭,灼灼其華(花)。意思是桃 樹長得茂盛。因「桃」與「逃」同音,「夭夭」與「遙遙」音近,後人改「桃」 為「逃」,意為遠遠地逃跑了。 5.外民族語言 古代來自西域的佛經和近代西洋的著作,其中的一些語句、典故,經過 廣泛的流傳,也按照漢語的結構特點而定型為成語。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佛 經,例如:曇花一現、五體投地、想入非非,等等;而天方夜譚則來自阿拉 伯民間故事。 成語從何而來?史式(1979)指出,成語的主要來源是史書經傳,其次是 民間謠諺,但是撰寫史書經傳中的文人學士所使用之成語,並非全為自撰, 當其絞盡腦汁仍想不到恰當的詞語可使用之時,就被迫借助於民間人們所使 用之言詞,其文人學士則帶著某種程度的輕視稱之為“鄙語”及“俚諺”。 既然 輕視,為何古代文人學士還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這些“鄙俗”之言?史式於其 論著中進一步解釋,在任何語言中,民間口頭熟語始終是書面成語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泉源。許多生動活潑的民間口頭熟語,常在語言中生根、發芽、 開花並結果,強迫文人加以接受,於是這些“鄙俗”之言就這樣進入了書面, 成為正式的成語。. 12.

(25) 表 2- 2. 成語來源彙整表 學者. 注著. 臺灣地區‧游一行、王豔. 讓你一生受用的成語智慧. 臺灣地區‧石雨祺. 用對成語很輕鬆. 大陸地區‧徐續紅. 中華成語探源. 論述 1.典籍文章 2.歷史史實 3.詩詞文章 4.戰爭智慧 5.寓言故事 1.史 實 2.人物事蹟 3.古人原句 4.截取古句 5.寓言傳說 6.諺語俗語 7.外來成語 1.寓言故事 2.神話傳說 3.史實軼聞 4.詩文語句 5.外民族語言.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觀點及論述,漢語成語的創造是以中華文化歷史為背景,在時間上 伴隨著整個文明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其來源可歸納於歷史事件、寓言故事、 古詩典籍、神話傳說及外民族語言。無論哪一樣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且具有明確的出處與典故,並可聯繫漢民族生活的歷史、地理條件、文化傳 統及生活習慣等。當然,不是所有的成語都有典故,但在教學的應用上,教 師利用典故的說明,加深學生記憶的助益,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管道。. 第二節. 成語能力及應用. 一、成語的能力 人們於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談話、使用手機簡訊或是撰寫書信及文章 時,常不經意的使用成語,但對於是否使用得當通常並不是那麼的在意;國 小教師黃玉洲教師認為,如果能準確的使用成語,即可藉由成語生動且富有 涵義的表現力,來提昇自己中文語言的表達能力,亦能提昇自我滿意度;由 此可見,合適的使用成語的能力是重要的。要能合適的使用成語,史式(1979) 認為以下四個問題值得探討:. 13.

(26) (一)寫文章的時候,對於成語,成語的使用原則應該是當用則 用,不當用則不用。運用成語用目的是為使文章的語言更生 動、明確、簡練。 (二)寫文章時,能夠運用那些尚未正式進入書面的諺語、熟語以 及尚未得到正式承認的新成語。 (三)寫文章時,只要有能力活用(指的是語義活用或者褒貶活用) 的作者,就可以進行活用。其目的是為了豐富我們的語言, 為了提高成語使用的效率,此法是可以提倡及鼓勵的。 (四)寫文章時,只要是有能力改造老成語或是創造新成語,就可 以如此行。因成語是由人所創造出來的,再經過反覆的修 改,最後約定俗成;若創造出大家願意接受的新成語,經過 時間的淬煉,最終即成為新的成語,如果大家的接受度不 高,推廣不開,或是無此需要則作罷。 根據上述第四點,史式認為成語不是死板板的,而是由人創造並經過不 斷的修正而用於生活中的;同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認為語言是 “活的” 且會隨著時間而不斷的演變。(星洲日報,2014.5.4)對於成語的運用,程祥徽 與田小琳(1992)認為成語的語素排列不能隨意更換,也不能用同義或近義的 語素進行更換。例如:“萬人空巷”不能改為“千人空巷”,“人滿之患” 不能換為“滿人之憂”,但符淮青教授(2008)認為,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靈 活的運用成語。有時改變成語裡的一些成分,為要使人容易理解,例如: 我們應當向人民群眾指出戰爭的勝利前途,使他們明白失敗和困難的暫 時性,只要百折不回的奮鬥下去,最後勝利必屬於我們。(毛澤東《和英 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這裡把「百折不撓」改為「百折不回」,「回」比「撓」較簡單,較容 易懂。這樣的改變乃為使人容易理解敘述情境中所使用的成語,一定的條件 下改變成語裡的一些成分是能被接受的。由於研究者深信語言是人類用來溝 通的重要工具,為使人得以透過溝通而得使需求得到滿足,又能藉此表達情. 14.

(27) 意(Hull & Dilka,1984),因此認同符淮青教授的見解。 除此之外,研究者認同成語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進化,能被彈性解釋的 論點。以罄竹難書為例,維基百科顯示此成語最早出現於 《呂氏春秋》:「亂 國所生之物,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也。」 《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 竹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這兩處的本意都是「事端繁多,書 不勝書」,在此略帶貶義;而最多為人所知“罄竹難書”的負面語義則出自 《新唐書﹒李密傳》:「隋時李密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曰:『罄南山之竹, 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意思為「煬帝的罪狀多到把南山的 竹子都砍下製成竹簡也寫不完!」研究者認為“罄竹難書”在此具有如此負 面的語義主要是因為用來形容人(煬帝)所犯的錯誤或罪刑如此之多,在《呂 氏春秋》中並無指名道姓 ,故無較為嚴厲指控之感受。 除了負面語義外,唐朝的皮日休進士所撰寫《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 元徵君書〉中的“罄竹難書”則具正面語義:「果行是道,罄南山之竹,不 足以書足下之功,窮百穀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意思是,用光南山的 竹子當竹簡,也寫不完你的功勞。同樣是“罄竹難書”但從上述之文獻出處 得知,其所代表的意義是正面或負面取決於上下文。因此,研究者認為陳前 總統前往臺北縣白沙灣參加淨灘活動後,以『罄竹難書』讚揚志工奉獻精神 並無錯誤,只是不合適。誠如以上之論述,如果陳前總統明白說明他是引用 《皮日休文集》第九卷〈移元徵君書〉中的“罄竹難書”或許爭議就沒有這 麼大,或是用“不圖名利”來形容志工們的好行為,或許即能避免如此大的 爭議,畢竟“罄竹難書”較為多人所知且具負面語義的解釋來自《呂氏春秋》 及《新唐書﹒李密傳》,故此研究者認為成語的合適性能夠包容不同時空所 代表不同的意義。. 15.

(28) 成語的運用對於說話和寫作有著極大的助益,不僅能淋漓盡致的表達自 己的想法及意念,更能達到所言不煩、畫龍點睛的絕佳效果。對於成語屬於 書面語還是口語,一些學者對於成語帶有書面語的色彩一說提出了一些看 法。徐國慶認為「成語在現代漢語的語體適用性上表現出極強的書面語色彩, 可概括為書面化特徵」(1999,頁 145)。至於成語為何帶有書面色彩,符淮青 認為,因為成語言簡意賅的特色,以致於被廣泛的被運用於書面語。另外, 成語具有古樸典雅的語素特徵,這有別於其他的熟語。 王韻雅認為成語之所以能成為雅言,是因為成語的語素具有古樸典雅的 特徵,但是古樸典雅不夠具體,對於古樸典雅的標準,容易因個人的見解不 同而產生誤差,因此王韻雅則就成語的書面語性質來訂定成語語素古樸典雅 的標準。(王韻雅,2011,頁 61)邢福義(2004)認為成語是口語也是書面語, 而其之間的界線在於口語是非正式的、無拘束的,於日常的場合進行且千變 萬化的,例如小張於中午休息時跟不同單位的李四抱怨自己的主管小氣,李 四說他的主管也是,巧的是兩位主管是好朋友,故小張就說這兩位主管真是 「一丘之貉」阿!這樣的生活對話屢見不鮮,簡短的四個字,道出人們心中 的想法及感受。 一般來說,人們會因交際的目的、談話的對象、及話語場景的不同而對 於特定的語境,對話語的使用有特定的要求,例如法庭上宣讀判決書及親朋 好友聚餐所用的語言就決然不同;科學家撰寫科學論文及國中小學生寫作文 所使用的遣詞用字上即有不同。這些不同語境類型所決定的語言風格,及稱 為語體風格。語體包含了書面語言及口頭語言這兩種形式,其中的區別在於 口頭語平易自然,常被人們使用,其中包含方言、諺語、俚語及成語,書面 語則使用較多的書面話詞語,包括成語及古語詞,主要用於書面語交際的語 境,如學術成果發表或法院判決書等。(邢福義,1991:532-541)上述的小張 及李四對於主管的抱怨,明顯的屬於口語成語。 要如何合適的使用成語?從教學的角度來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賴文英教師建議,將教學策略分為兩部份,一、教學者中心策略,目的為教. 16.

(29) 授成語典故;二、學習者中心策略,目的為再創造成語文本,即自然應用成 語於生活中。針對教學方法賴老師建議如下:因成語典故涉及到較文言的句 型,故而教學對象至少要具有聽、說、讀基本的漢語能力,且教授者需花較 多時間在文本語意的口語化翻譯,(書面語的形式並非重點),因此成語教學 一次不能教太多,或一次一句成語,讓學習者有更多時間將成語運用於文本 再創,以活用成語。(賴文英,2011:14)。 研究者相當認同賴文英教師的看法。為有效進行成語的教與學,教師需 知道如何營造成語生活化的氛圍,引導學習者在成語應用上熟練學習的技巧 及增加使用的機會。. 二、成語的應用 探討成語的定義、來源及其書面及口語性質後,接著本文將探討成語和 其他熟語的不同。 周荐(2004)將熟語分為四類,「成語」屬於雅言,「諺語」、 「歇後語」及「慣用語」則屬於俗語。. (一)成語與諺語的不同 諺語屬於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詞語,藉由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 理,例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王韻雅,2011)。符淮青(2008: 272)認為成語與諺語的的差別在於成語的書面語性較強,例如:成語「飲水 思源」,諺語用「喝水不忘掘井人」來表示;同時,成語比諺語還定型,例 如:成語「眾志成城」,諺語可用「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臭 皮匠,變成諸葛亮」或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種說法來表示;另 外成語相當於詞,諺語多數可獨立成句,例如:「聲東擊西,是造成敵人錯 覺之一法」(毛澤東《論持久戰》)(引自符淮青,2008:273),及「你要母雞 多生蛋,又不給它米吃,又要馬兒跑的快,又要馬兒不吃草,世界上哪有這 樣的道理。」(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引自符淮青,2008:273).。第一個例 子使用了成語「聲東擊西」,第二個例子使用了諺語「又要馬兒跑的快,又 要馬兒不吃草」,由此可見兩者在語言運用中的差別。 由此得知,成語與諺語的差別在於以下三點,一、成語的書面語特性較. 17.

(30) 重,諺語則以口語為主;二、成語的形式較為固定,諺語則用不同的形式來 表達相同的意思,三、成語可單獨做為詞來使用,諺語則大多獨立成句。. (二)成語與歇後語的不同 歇後語很特別,它不以傳授知識和經驗為目的,同時它的語言結構是由 前後兩部分所組成的。(徐宗才,2005:37-38)前一部份是比喻,後面的部分 是對前一部份的解釋和說明。邱美雅在其研究中指出,歇後語的特色在於表 達的過程中所產生恍悟、暫停及豁然的效果。若使用得當,可產生妙趣橫生 之效果,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符淮青認為,歇後語是一種分為上下兩半結構特別的熟語,上半是形像 的表述,下半則是對這形像的說明,這種說明往往是約定俗成的,使用材料 往往來自於日常生活、歷史故事或是虛構而成,例如:「出了窯的磚-定型 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及「王八吃秤鉈,鐵了心了」, 通常,歇後語後半的解釋不一定是歇後語的整體意義,如:「豬鼻子插蔥- 裝象」表示欺騙或是裝模作樣;又如「閨女穿娘的鞋-老樣子」意思是這個 人很老套、保守。將歇後語與成語相較得知,兩者皆為熟語,但在字數、組 成結構和運用上的趣味及韻味大不相同,能夠容易區分兩者間之差異。. (三)成語與慣用語的不同 王韻雅(2011)指出,慣用語常以口語色彩較濃的固定詞組來表達一個完 整的意思,多用比喻意義,如:「踢皮球」比喻互相推諉,把應該做的事推 給他人,符淮青(2008)表示慣用語主要是由三音節動賓關係的固定語所構 成,如:「交白卷」、「吃老本」及「走後門」;也有一些多於 3 個字的動 賓結構,如:「搖鵝毛扇」和「摸老虎屁股」。同時,慣用語在應用中結構 可以有定的變化,如:「穿小鞋」和「給他小鞋穿」中「穿小鞋」都表示受 人刁難、約束或限制(頁 277)。 若將慣用語和成語作比較,可得知成語偏向書面語,慣用語則偏向口 語;成語多為四個字所組成,慣用語則多由三個字組成;成語結構固定,慣 用語則可依使用的需求進行拆開或重組,意義不變。. 18.

(31) 第三節. 成語合適性概念. 成語的獨特在於其“現成性”和“定型性”(韓越,1999)。成語是以現成的、 固定的形式和內容相互結合,在語言中反覆的習用。成語中的每一個構成成 份都失去自己的獨立性,彼此相互結合後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表示特定的 意義,而其定型性則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產物。因此,在使用成語上除了注意 成語的語義外,還要注意成語的色彩和規範。 東吳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許錟輝先生於《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學常識》 的序 1 提及成語誤用之例子:某出版社要徵稿,其徵稿啟事如下「為提高本 刊的整體品質,為讀者奉獻更好的精神糧食,自即日起,像廣大的讀者徵集 哲理散文。請讀者們不吝賜稿,謝絕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論。」「刊」有「刊 登」的意思,又有「刊削」之意,例句的撰稿者顯然誤解「不刊之論」的「刊」 為「刊登」、「刊載」的意思,而誤用此成語。話說從前「不刊之論」原本 意指典章法規之類的文獻資料,後來應用層面漸廣,指專家學者的宏文偉論, 規格甚高,褒意強烈。 大陸學者王士吉(2003)則認為正確無誤的使用成語,有助於人們確切的 表達其思想及觀點,運用成語時應避免以下八種誤用情形: 1.望文生義 成語的含意乃是在豐富的人文背景之下,通過引伸或是比喻等抽象的分 式表現出來,若是按照字面做出牽強附會的解釋,就會與原本的意思完全不 同。例句 1.這篇文章內容平淡,語病百出,簡直是不刊之論,怎麼能在我們 的雜誌上登載呢?“不刊之論”出自於〈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 日月不刊之書也。」刊,在此義為刪改或是修訂,就是不可刪改或是修訂的 言論,例句的作者明顯的把“不刊之論”的“刊”理解為刊載。 2.褒貶不分 成語有褒義、中性和貶義之分,其情感色彩乃隨著語言環境的變化而不 同。如果無法正確分辨成語的褒貶義而胡亂使用,是很容易得罪人的。 例句:一個人打了草稿,大家來評論和修正,即使後來原稿剩不下多少. 19.

(32) 文字,始作俑者仍然功不可沒。 “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 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建宏新編成語中解釋,孔子反對用俑殉葬,他詛咒 用俑殉葬的創始者將斷子絕孫。由此看來,“始作俑者”是作壞事的人,是個 貶義成語,不適合用來誇獎及肯定例句中打了草稿的人對後來定稿所作出的 貢獻。 3.弄錯對象 成語詞義適用範圍極其廣泛,可用於男性、女性、有的指個體、有的指 群體,有的甚至指物;如果不清楚成語所表達的對象或範圍,在使用上即出 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例句: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樑刺骨者及聞雞起舞者,在歷史 上是汗牛充棟。 “汗牛充棟”出自唐代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 出則汗牛馬”,建宏新編成語中解釋,意思是用牛運輸,要牛累得出汗;用房 子放書,要放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極多。因此,汗牛充棟只能用來指物, 不能指人,在例句中用來形容古代刻苦學習的人數是不正確的。 4.輕重失當 有些成語的詞義有共同之處,但卻有輕重之分,若不留意詞義輕重而隨 意使用,必然出現誤用情形。 例句:有德之人不會以權謀私,不會貪汙受賄,雖然清貧,但活的坦蕩 蕩,沒有水落石出之慮,也沒有半夜敲門之驚。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 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水落石出的原意是指自 然景色,水退落下去,石頭露出來,但後常用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例句中 指的是壞事敗露,改為「東窗事發」較為恰當。 5.前後矛盾 使用成語時,若對於典故、語義及輕重不清楚而隨意使用,及容易出現. 20.

(33) 前後自相矛盾的情況。 例句:最近到沿海地區,雖只是浮光掠影的看看,但那裡的變化,卻給 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出自唐代朱亮《臨高臺》詩:「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 比喻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與例 句中“極深刻的印象”產生矛盾。 6.畫蛇添足 有些成語的意思在句子中與其他的詞彙重疊,造成與義重疊,畫蛇添足 的效果。 例句:一個讓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攬顧客嗎?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貽笑大方”出自《莊子・秋水》:河伯以江河之大而驕傲,後來看到浩瀚 無邊的大海,才嘆息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無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大方”在建宏新編成語中的解釋為見多識廣的人, 後泛指具有某種專長或內行的人,與例句中的“讓人”重疊。 7.生搬硬套 成語為固定短語,不能隨意將之顛倒、拆開或是重組使用,若隨變更換 成語的語素或拆散結構將之重新組合,就會造成錯誤。 例句:科技大集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開市這天,只見人流湧動,攤前 若市。 “攤前若市”是模仿“門庭若市”的成語。“門庭若市”出自《戰國策.齊策》: 「群臣晉見,門庭若市。」意思是門口和庭院裡熱鬧的像市場一樣,形容交 際來往的人很多。“門庭若市”是將不同類別的地方進行比較,而“攤前”本就 是“市”的一部分,無從比較。 8.誤用典故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其來源有歷史故事、古代寓言、神話傳奇和口頭俗 語等,若不明典故則容易造成誤用,例如某台詞這麼說:“齊宣王說「當今七 雄逐鹿中原,子言仁義,豈非望梅止渴乎?」”“望梅止渴”出自《世說新語.. 21.

(34) 假譎》,曹操的軍隊在行軍中口渴,曹操就騙士兵們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有 許多的果子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就分泌了許多唾液,就不渴了。後來則用 來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來安慰自己。例句中的人因為不清楚典故而造 成歷史顛倒的錯誤。 姜有榮(2002)通過對近年來針對全中國大陸高等考試考試卷和高考模擬 試卷中的此類試題進行整理歸類,總結出人們在使用成語時容易產生的十種 錯誤,在其研究中稱為「成語使用中的十大誤區」。這些錯誤分別是 1. 望文 生義、2. 對象誤用、 3. 輕重失度、4. 褒貶顛倒、5. 功能混亂、6. 謙敬錯 位、7. 邏輯脫節、8. 語意重複、9. 段詞取義及 10. 形近混淆。 大陸北京市第四中學教師徐東杰,也針對大陸高考成語的部份,作為學 生的複習對以下幾點進行說明,在使用成語時常出現不合適的情況:1. 色彩 不明、2.輕重失度、 3.斷詞取義、4. 對象誤用、5.謙敬錯位、6.功能混亂、 7. 不合語境、8. 望文生義、9. 形近混淆、10. 特定用法。姜有榮及徐東杰對 於人們使用成語時常見的錯誤與王士吉所提出的論點雷同,這對於人們在使 用成語時有提醒之效能,使用之前先三思,是否合適,以免貽笑大方。 台灣學者鄭培秀(2005)則認為,成語詞義用的不合適,是因為學習者不 瞭解成語的語意而導致不知道如何合適的使用成語;另外還有句法功能誤 用,這是指學習者不瞭解成語某些句法功能使用的限制而犯的各種錯誤,依 句法功能可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一)定語功能使用不當 指成語無定語功能卻誤作定語使用,如「聽到許多鶯聲燕語的歌唱。」 「鶯聲燕語」依中央研究院漢語平衡語料庫的使用例句,無定語功能,不能 作為修飾「歌(唱)」之義。. (二)狀語功能使用不當 成語無狀語功能卻誤作狀語使用,或作狀語使用時有成份缺少或多餘等 問題,如「路上的車都車水馬龍的堵在路上。」「車水馬龍」依平衡語料庫 的使用例句,無狀語功能,不可修飾「堵在路上」。. 22.

(35) (三)補語功能使用不當 成語無補語功能卻誤作補語使用,如「他初中時代寫作文以為要寫得鳳 毛麟角才能得到高分。」「鳳毛麟角」依平衡語料庫的使用例句,無補語功 能,不能在動詞「寫」後作為補語。. (四)賓語功能使用不當 將沒有賓語功能的成語做賓語使用,如「然則位高權重,居心叵測之下, 殺了一堆人。」鄭培秀考察平衡語料庫及教育部電子版成語例句,「居心叵 測」只有定語和謂語功能,無賓語的用法,故例句誤將「居心叵測」作為賓 語使用,句法功能使用錯誤。 對於成語的誤用,金錫謨(1995)於其研究中指出,成語乃藉由特定的詞 及特定的詞組來表示其特定的含義和結構形式,在書面上借由文字所表示。 用字錯誤即導致成語的意義及其結構形式造成改變,如:若將「聲情並茂」 誤寫為「生晴並茂」,聽起來一樣,但讀起來就完全不同;這樣的誤寫造成 此句語義不通。 金錫謨先生則進一步將成語運用中常見的用字錯誤,分為寫錯字和誤用 別字兩種。誤用別字就是利用字與字之間的同音關係,用同音字代替成語中 的規範用字,導致更改了成語的意義,使成語的意義不通,或者改變了成語 的結構形式。如: 1.除夕夜…當您與家人團團圍坐,看電視、包餃子、談笑風聲、共享天 倫的時候,他們依然如往常… 2.一次訓練結束,…她坐在大客廳鬆軟的沙發坐席上,與隊友們談笑風 聲,顯得特別輕鬆愉快。 以上這兩個句子均將「談笑風生」誤寫為「談笑風聲」。「生」與「聲」 的讀音相同,但意思卻完全不一樣。「聲」: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 引起聽覺的音波。換句話說,就是聲音的意思;「生」:生命、生育、成長、 滋長、活著,則有生動活潑的意思。「談笑風生」是談笑之際興致高昂,言 辭風趣,但用「聲」代替「生」就使成語的意義變得不一樣了。. 23.

(36) 1.但就舉啞鈴的重量來說,健美選手往往是甘敗下風的。 2.世界上沒有一個團隊願意甘敗下風。 以上兩個例子都將「甘拜下風」的「拜」誤用為「敗」。「甘拜下風」 於教育部成語典中的定義是:下風,風所吹向的那方。「甘拜下風」指待在 下邊,聽候吩咐。語本《左傳.僖公十五年》後用「甘拜下風」表示自認不 如,由衷佩服。用「敗」代替「拜」,不但破壞了成語結構,還扭曲了成語 的意義。 這種同音替代誤用別字的病例還有許多,鄭紹蒸教師(1986,頁 29)於其 教學生涯中,將批改學生作文時所發現學生誤寫或誤用的成語紀錄下來,經 過整理後至少點出 203 個錯誤。金錫模先生認為使用成語者會產生這樣的誤 用,主要因為在根本上沒有清楚的區分同音字意義上的差別。於是信手拈來、 隨意使用,以為差不多就隨便亂用。如何能改善這樣的問題呢?金錫模先生 建議,先瞭解成語的意義,並清楚其中每一個字的字義和作用,若有容易寫 錯的字,則要清楚瞭解同音字意義上的差別,以正確掌握成語的規範用字。 夏錦明教師則於其研究中指出,中國大陸的國中生誤解及誤寫成語的原 因有以下三種:. 24.

(37) (一)字與字之間的音相同、音近而誤用 如「鋌而走險」,中國大陸的夏錦明教師與台灣的鄭紹蒸教師均發現學 生們容易誤寫為「挺而走險」。「鋌而走險」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鋌 而走險,急何能擇?」意為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採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 為。〈教育部成語典〉。「鋌」代表快速奔走的意思,「挺」則代表撐直、 筆直的意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以上二字讀音相同意思卻不一 樣,類似的例子還有:「再接再厲」vs「再接再勵」、「漫不經心」vs「漫 不精心」等。. (二)字與字之間形近而誤用 如「草菅人命」,學生們容易將之誤寫為「草管人命」。「草菅人命」 出自《大戴禮記.保傅》,意思是把殺人看成割野草一樣,後來演變用來比 喻輕視人命,任意加以殘害。「菅」是一種植物,禾本科菅屬,多年生草本。 莖葉叢生自宿根,葉細長而尖,多毛茸。由莖稍的葉腋著生總狀花序,作圓 錐排列。根短堅韌,可做刷帚。「管」則有管理、約束、負責、辦理的意思。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由此可見,「菅」與「管」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但因為字體形狀相似,而容易被誤寫。. (三)字與字之間音、形皆近而誤用 如「趨之若鶩」,容易被誤寫為「趨之若騖」。其出處為《明史.蕭如 薰傳》:「如薰亦能詩,士趨之若鶩,賓座常滿。」,比喻很多人爭相追求, 成群的跑過去。(建宏新編成語典)「鶩」是野鴨,「騖」則是疾馳,明顯的 這兩個字義所表不同。同樣類似的例子還有「濫竽充數」之於「濫芋充數」、 「氣勢洶洶」之於「氣勢匈匈」等。 成語種類如此之多,如何能預防誤寫誤用呢?夏錦明教師的觀點與金錫 模先生之觀點雷同。誤用成語之原因主要在於使用者對於成語之本意不夠瞭 解,教師於課堂上教學時務必介紹成語之來龍去脈,清楚說明成語的典故、 構成特點及成語中每字的含意,學生印象深刻,極不容易記錯、誤用。(夏錦 明,1994:21)。. 25.

(38) 第四節. 對外華語教學與成語合適性的關連. 王鼎在其著作的前言中表示,隨著亞洲的興起及科學研究的發現,學習 中文有益大腦的開發並可以提高個人的競爭能力,故此,近年法國學習中文 的人數增多,華語課程在德國也變得相當熱門,美國也於大學內廣設華語課 程,同時也於國高中提供中文的語言課程教學。英國語言學家 David Gaddol 在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在亞洲許多國家,甚至是歐洲和美國等地, 中文已經成為人們必須學習的語言。」(王鼎、2009) 專業的華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能讓其外籍學生具備流利的華語文溝通能 力,更是在教授的過程中不著痕跡的將文化元素帶進其中。成語既然是中華 千年傳統文化的精華、歷史文化的濃縮、古文的傳承者及喚起古代文明史記 憶的音符;以下將分析漢語成語教學的教學策略及建議。 從教材面向來看,成語的書面色彩較濃厚,但許多的成語在日常生活和 文學影視中都應用得很廣泛,若是外籍人士具備運用成語的能力,即能顯示 其漢語能力的水準。中國大陸的對外漢語教學課程設計,在高級階段會加入 大量的成語教材和練習題,成語在高級漢語水準考試佔了相當的比重(陸曼, 2010,頁 1)。曾任教於文藻外語學院華語中心教師邱美雅(2009)表示,日前 華語成語學習教材多數散置於一般的華語中、高級教材中,在市面上尚無專 門為成語課程所設計的教材可供使用,因此,教授成語課程時需自編教材或 是從眾多成語教材中擷取合適的部分作為教材。 就課程的比例分配上來看,張君松(2005)針對出現成語的台灣華語教材 做了一些探討及研究,結果顯示台灣高級華語教材出現大量成語。由此推論, 成語並非一般性語言,學習者需具備一定程度之漢語程度後,較能理解並較 為順利的學習成語,故成語不是初級者的學習重點。 就外籍生學習漢語成語困難點來看,蔡智敏(2001)分析,初級學生學習 四字格成語最大的困難,在於無法清楚的理解中文的「一字多音」和「一字 多音多義」。建議教師在初期教學時及早灌輸「一字多音」和「一字多音多 義」等中文特色,且不斷加強斷詞及詞組的訓練。對於中高級的學生,學習. 26.

(39) 漢語四字詞成語的困難在於無法掌握具有言外之意的成語之正確詞義;建議 教師在教學時加強成語語境的說明、文化及歷史的知識灌輸還有認知觀念的 轉換等等,同時加強指出正確的使用情境,大量舉例說明成語在不同詞性時 的用法,指引學生瞭解成語能與其他句型結合使用的情況。 從漢語教師的角度來看,邱美雅(2009)認為教學者應該於課堂中具體說 明各個成語的用法,例如:可以作為哪種句子的成分、有何限制,或是經常 與哪些詞語搭配使用等等。邱從其教學經驗中建議,在成語課程中教學者必 須提供學習者反覆運用成語的機會,並從中肯定其學習成效或藉機進行偏誤 分析,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學習者運用成語的能力。 研究者認為邱美雅教師教授外籍人士成語課程的授課方式非常的實 際,邱師不僅介紹成語的典故及來源,更是重在告訴學習者成語的應用即使 用限制,這樣的技巧教授方式能大幅提昇學習者的中文成語能力。. 27.

(40) 第五節. 成語使用合適性之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蒐集相關實證研究文獻,進一步瞭解性別、婚姻狀態、年 齡、教育程度及職業與成語使用合適性的關係。. 一、背景變項之相關研究 (一)性別與語言的使用現象:以下為不同性別與語言使用之 實驗研究語言使用與性別背景關係表 表 2- 3. 性別與語言文獻探討歸納表 研究者. 年份. 張春興. 2007. 鄭如芳 韓亞文 姚 靜、 孫學禮、 王洪明. 2006 2004. 見解及發現 國中以後 ,女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優勢逐漸消失, 高中後男生的語文能力則一直保持優勢。 國中二年級女生語文、音樂 、空間與人際智能較佳。 女性擅長語言學習。. 2000. 男性在某些語言功能、視覺空間能力上優於女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韓亞文(2004)的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擅長語言學習。張春興(2007)的研 究結果表示女生的語言能力在國中前具有優勢,國中之後此優勢逐漸消 失,高中以後的男生語言能力則保持優勢。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男女生在成長過程中語言發展的速度不同,不 同因子造成上述差異,相關差異將於第四章討論。. (二)不同教育程度與語言的使用現象:以下為不同教育程度 與語言發展之實驗研究 表 2- 4. 語言使用與教育程度背景關係表 研究者 關世民、 吳歆嬫 邱英哲 王 玲、 徐大明. 年份. 見解及發現. 2010. 教育程度較高者,比較注意語言表達的分寸. 2008. 教育程度越高者,國語能力越強 教育程度較高者,如研究員及學生,其中文使用能力 較佳. 2009. 參考資料:研究者整理. 28.

(41) 上述研究顯示,教育程度的高低對於語言使用的能力有著顯著的差 異。教育程度越高者,國語能力越強(邱英哲,2008),教育程度較高者, 如研究員及學生,其中文使用能力較佳(王玲和徐大明,2009)。. (三)不同職業與語言的使用現象:以下為不同職業與語言使 用之實驗研究 表 2- 5. 語言使用現象與職業背景關係表 研究者 陳婉琪、 溫郁文 蔡淑鈴. 年份 2010 2001. 見解及發現 國語能力對於脫離勞動階層、取得較高地位的職業確 實有顯著正向影響 國語越流利的人職業地位就越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上述研究顯示,國語文能力與職業有直接的關係。國語能力對於取 得較高地位的職業有顯著正向影響,國語越流利的人職業地位就越高。. 29.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在進行前章文獻探討後,得知本研究針對欲探討主題採用兩方式進行交 叉分析,其中問卷內容包含四大部份,將在本章第二節中進行討論。 使用問卷調查法在進行統計分析時,將呈現量化資料,找出不同背景基 本資料之民眾,對學習成語時偏誤傾向及使用的困難,再利用訪談以瞭解成 語教學及學習者使用成語時的助益及難點。.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為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得知不同背景之研究對象的資料,以進行研究客觀 性分析,符合本研究對成語使用合適性結果,故此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為 研究方法。 根據酒井 隆所下的定義:問卷調查法是一種為掌握調查對象的意識或 行動,且在特定的期間內以各種調查方法,求得多數人的回答,並於進行統 計調查時,依一定的規則選擇調查對象,再以格式化問題的回答為基礎,進 行統計性處理(酒井 隆,2004)。 問卷調查法的優點在於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及整理一定數量的數據結 果,但是對於研究的深度及廣度有一定的限制,為增加此研究的豐富性,研 究者於第四章加入了訪談,以補強問卷調查法之不足。. 30.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故依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繪製成研究流程圖, 如圖 3-1 所示並茲說明如後。 選擇研究題目. 蒐集閱讀相關文獻. 問卷設計. 尋找願意填寫問卷的研究對象. 問卷前測及修正. 正式問卷調查實施. 資料分析歸納結果. 論文撰寫. 圖 3- 1.研究流程圖. 一、選擇研究題目 由於研究者本身在國高中求學階段時於英語系國家求學,對成語的認識 是既熟悉又陌生,總覺得能正確於言語間使用成語的人一定是飽讀四書五 經,中文能力強之又強之人也。2006 年陳水扁總統於淨灘活動中稱讚志工們 所做的好事多到罄竹難書,此言一出乃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因此與指導教 授討論題目時便延伸出一個想法:受過高等教育的國家元首於公共場合中使 用了不合適的成語,一般民眾使用成語的合適性又是如何?另外也想解由此 研究進一步的加強自己的中文能力。. 31.

(44) 二、蒐集閱讀相關文獻 為了對成語有更深的認識,以及瞭解目前台灣地區國高中生學習中文成 語的現況並兩岸地區成語教學及應用之相關研究,透過文獻的蒐集與閱讀以 瞭解成語為何物,並找出國高中生學習成語成效不佳的因素,及改善教學成 效的相關研究,做為此研究設計的理論基礎。. 三、選擇成語以設計問卷 中文成語成千上萬,如何選擇合適的成語作為問卷前測及用於正式問卷 中困擾了研究者許久,最終決定從通過教育部核定的國中及高中國文課本 中,選擇五個出現頻率最高的成語,作為瞭解受試者理解成語語意程度的測 試題。從國中及高中中文課本中選擇成語作為測試,是因為此階段所學習的 中文成語將逢機的出現於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及大學學科 能力測驗(簡稱學測)的考題當中。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是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 所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學生升學時利用成績供各高中、高職參考。 民國九十年是第一屆,民國一 O 三年舉行最後一屆國中基測後,自民國九十 年取代國中聯考近 13 年的基測考試即走入歷史,改由國中教育會考取代。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的指導委員,乃由教育部聘 任。這些委員來自教育部、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雄市 政府教育局等相關單位;推動工作委員會諮詢委員由國內國文、英語、數學、 社會、自然等學科領域之學者專家、心理測驗專家、高中、高職與五專學校 校長共同組成「諮詢委員會」。基測命題教師則來自於各國小,國中,高中, 高職現任教師。 推動工作委員會則分為五大組,分別為試題發展組、題庫發展組、資訊 組、行政組及試務組。. 32.

(45) 指導委員會.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歷測驗」 推動工作委員會. 諮詢委員會. 召集人 副召集人. 試題發展組. 題庫發展組. 資訊組. 行政組. 試務組. 圖 3- 2.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4)。取自: http://www.bctest.ntnu.edu.tw/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用於測驗高中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知識以進入台灣各 大學就讀。第一屆開始於民國八十三年,配合當時台灣的大學多元化入學方 案所實施。這測驗減低過去學科測驗分數為絕對入學標準的比例,提高高中 生在學成績和表現和其升學機會。有別於聯考,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僅定位在 台灣各大學校系檢定學生的門檻:依其特色、需要,先訂定學科能力測驗的 標準,只有通過此一標準的考生,才可以參加台灣的「大學甄選入學」或「大 學考試分發入學」。 董事會. 考 試 委 員 會 命題研究委員會 研究發展委員會. 主任 副主任. 顧問. 召集人 副召集人. 第一處. 第二處. 第三處. 會計. 圖 3- 3.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4)。取自: http://www.ceec.edu.tw/CeecIntro/CeecStructure.htm. 33. 人事.

數據

表  2- 2.  成語來源彙整表  學者  注著  論述  臺灣地區‧游一行、王豔  讓你一生受用的成語智慧  1.典籍文章 2.歷史史實 3.詩詞文章  4.戰爭智慧  5.寓言故事  臺灣地區‧石雨祺  用對成語很輕鬆  1.史        實 2.人物事蹟 3.古人原句 4.截取古句  5.寓言傳說  6.諺語俗語  7.外來成語  大陸地區‧徐續紅  中華成語探源  1.寓言故事 2.神話傳說 3.史實軼聞  4.詩文語句  5.外民族語言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觀點及論述,漢語成語
表  4- 4.  受試者接受成語測驗成績統計分佈表  測驗成績  (n=174) 高雄(n=86) 屏東(n=88)  男  女  男  女  得 1 分  1(2.78%)  0(0.00%)  1(2.44%)  0(0.00%)  得 2 分  3(8.33%)  0(0.00%)  0(0.00%)  1(2.13%)  得 3 分  1(2.78%)  2(4.00%)  0(0.00%)  1(2.13%)  得 4 分  2(5.56%)  6(12.00%)  4(9.76%)  1(2.
表  4- 6.  受試者成語習慣自我評量與受測成績檢定表  變項  組別  n(M±SD)  F/t (p)  信賴區間  (95% CI)  LL  UL  課堂上  認為無接觸  72 (6.93±2.197)  -0.281 (0.779)  -0.714  0.536  認為有接觸  102 (7.02±1.955)  辦公中  認為無接觸  141 (6.85±2.06)  -1.760 (0.080)  -1.473  0.084  認為有接觸  33 (7.55±1.954)  長輩交談
表  4- 7.  受試者基本資料與成語習慣自我評量相關性檢定  基本資料  變項  (Spearman's rho  係數)  頻繁程度  困難程度  知識程度  正確程度(合適性)  地區  .064  -.071  -.050  -.092  性別  .058  .094  .104  .155 * 年齡  .013  .077  -.017  .195**  婚姻  .080  .076  .032  .137  教育程度  -.056  .194 ** .040  .153*  職業  .098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For the next nitrogen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high-tech industry, nitrogen supp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