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要研究發現與討論

整體而言,在2003年間,擁有同時性媒體使用的使用者比例並不高。若以描 述性統計分析,晚上時段的使用者佔全體人數10.87%,是為最巔峰時段;早上時 段的使用者則佔9.16%,居於所有時段的第二;至於中午與下午的使用者比例相 當,約為全體人數的3.42%;凌晨僅有1.06%的使用者,會同時使用多種媒體。而 不管再哪一個時段,描述性統計透露,男性、青壯年、單身、家庭月收入高、學 歷較高者,是擁有該現象的族群樣貌。

一、不同時間分段下,媒體使用者之人口統計變項,在 有無 同 時使用多項媒體上具有差異性;業界人士對此結果的態度不一 致

針對研究問題一:「不同時間分段下,媒體使用者之人口統計變項,在有無 同時使用多項媒體上是否具有差異性?另外,了解不同時間分段下有無同時使用 多項媒體,在實務上是否具有其意義?」量化結果顯示,若以每一小時為時間分 段時,發現這些使用者多是集中在早上、中午第一個小時、傍晚之際,與整個晚 上;如此與Wright(王偉譯,2002)所推論的生物時鐘概念類似:對於生物時鐘而 言,每個時段中都有人體特別活躍且擅長從事某種事物的時刻,如早晨的前半段 記憶力佳、中午的情緒最為高漲、傍晚的各感官最敏感、晚上的體力達到最高峰。

再以五個大時段進行區分,具有顯著差異的人口統計變項結果都表現一致,

如晚上時段,受測者多為男性、壯年、單身、家庭月收入高、學歷高、居住於東 部地區、製造業、專業人員;早上時段,受訪者多為男性、壯年、台北縣市、學 歷高、管理層級者;而下午時段,青年、家庭月收入高、大學畢業、居住東部者;

至於中午時段,僅顯示性別,即男性為具有顯著差異的變項。如此可以刻劃出大 致的結果,類似輪廓的受訪者,是習慣從事多樣媒體的同一群,好比晚上的時候,

這些人因為是一個人住或沒有配偶的壓力,生活比較不受限,所以有相當的時間 可以參與同時性媒體的使用。而這些人不分時段恰巧多是男性,年紀也都介於已 能熟悉媒體操作,卻又未達年老的階段;本研究結果也符合Cavallini等學者(2009)

的實驗發現,年長者雖然擁有較為專業和豐富的相關經驗,卻可能因為年紀的差 異,而在工作記憶表現不如年輕者,降低缺乏嘗試多元媒體的意願。另外,學歷 也幾乎是不分時段具有差異的因素之一,學歷較高者可能受到工作或環境的影 響,較主動於各個管道蒐集資訊,或經常保持在比他人高的警戒性(vigilance)範圍,

導致比其他學歷畢業的人更能習慣於使用多種媒體。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現象。若以居住地該變項來看,晚上與下午是擁有 顯著差異的時段,且資料顯示集中於東部地區,即花蓮與宜蘭兩個縣市。這與平 常的認知有些出入,多數人認為會發生同時性媒體使用的使用者,應該是集中於 大城市或者西部地區,因為這些地方的媒體資源比東部地區來的豐富,但資料卻 顯示了相反的回應。分析可能原因是,東部地區採集的樣本數,本來就與西部地 區有相當的落差(「東部」受測樣本為38名,與所佔比例最大之「南部其他」地區 樣本數585名、次之「北部縣市」550名懸殊),在沒有辦法預估可能造成填答認知 差異的情形下,東部擁有比西部地區還要大的風險來承擔錯誤或者不負責任的填 答。最後,研究者並非否認東部地區的顯著差異沒有被參考的價值,只是給予和 一般人認知不同的解釋方向;畢竟,根據數位落差調查報告(2006)研究顯示,城鄉 差距的存在一定會造成資訊資源的分配不均,尤其是北部地區無論是電腦擁有 率,或網際網路使用率都遠高於東部地區。

因此,量化分析的結果,對於質化研究的受訪者而言,可以詮釋的意義變得 非常有限。因為同時使用媒體的人數比例不多,導致人口統計變項都只是集中描 述了同一群的使用者。雖然如此,但對於那些認同「了解有無同時使用多項媒體,

本來就是具有正面意義」的受訪者而言,基於學者(Pilotta & Schultz, 2004; Schultz, 2006)建議的新媒體企劃原則,若有機會獲得到信度、效度更高的分析資料,幫助 了解消費者的同時性媒體使用習慣,以減少媒體暴露產生重疊之情形,那「有無 同時使用多項媒體」絕對會是他們考量的因素之ㄧ。而相較於其他提出「有無同 時使用多項媒體,其實不太具有正面意義」意見的受訪者,早在訪談開始便表明 對同時性媒體使用的負面態度,例如:目前可以參考的線上資料庫已經足夠,是 否要再花錢添購新資料庫,必須考量諸多因素才能實現;再來,不是每一個媒體 都有考量的必要,像是不受時間限制的網路與報紙媒體,就重新安排了閱聽人日 常生活的作息時間(金琛,2008),讓隨時想接觸媒體的行為都能實行。對此,研 究者認為,雖然閱聽人經常跨時間使用媒體之情形已成事實,但同時性媒體使用 的概念,更關心的是「使用者是否在某一特定時段,特別容易與其他媒體共同使 用」。

至於那些「無」使用多項媒體的大部份受測者,雖然這裡缺乏效果研究來了 解,到底同時性媒體使用之於他們,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多元任務情境,或者這群 人能接受資訊處理的總認知負荷量為何,才導致沒有同時使用的現象發生。但是,

研究者認為,如同Gardner(2008)所言,多元任務本來就經常出現在生活中,甚至 是每天的一開始,就很難錯過類似行為的產生。因此,受測者在同時使用多項媒 體的表現上不具顯著差異,但至少使用一項媒體與從事其他社交或休閒活動,卻 是時常發生的情形(Alperstein, 2005),只是不包含在本文討論的範疇中。

二、不同時間分段下,媒體使用者之人口統計變項,在同時使 用的媒體 數量 上不太具有差異性;業界人士對此結果多持反面 態度

研究問題二:「不同時間分段下,媒體使用者之人口統計變項,在同時使用 的媒體數量上是否具有差異性?另外,了解不同時間分段下的同時使用之媒體數 量,在實務上是否具有其意義?」分析資料顯示,除了家庭月收入於早上6至7時 有顯著的差異性,其他時刻並無任何差異變項的情形,甚至在唯一擁有顯著差異 的該一時刻中,也因為缺乏足夠的樣本數來進行後續的分析。可見媒體數量並未 影響人口統計變項上的差異,「同時使用兩項媒體」已經是所有同時使用者最普遍 的答覆。

而造成這項結果的原因,或許可以集合幾個認知心理學的說法,猜測可能的 解釋:第一,就感官競合的角度而言,相互搭配的媒體組合,所使用的視聽覺程 度亦有差異,相較於同時使用三種媒體可能遭遇的複雜性更高,兩種媒體已經是 各個感官在注意力分散性(split-attention)上的常見限制。第二,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會主動設起有限能力的屏障,如守門員(gatekeeper)般的規範刺激來源 (Gardner, 2008),尤其是遭遇大量的同時性刺激時,因此對於當時的受測者而言,

兩種媒體實際上是包含了比兩種更多元的刺激物,或許是工作記憶最適當的處理 個數。第三,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顯示,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 負荷和有效認知負荷彼此是相加性,三者總和為個體的總認知能力(吳瑞源,

2008),為避免總認知負荷超過可以承受的認知容量,受測者選擇了可以普遍適 應的媒體使用方式;況且調查中無法顯示,是否有其他非媒體的任務也在同時進 行。

另外,此結果產生的原因,也可能與問卷設計方式有關。本研究量化資料來 自官方(行政院,2003)的次級資料,所以關於同時性媒體使用的題項,是落在 整份問卷調查的第64題,與BIGresearch(2003)當初僅含有同一個概念的問卷方式不 同,又礙於紀錄同時使用現象之過程是非常繁複的,或許會造成受測者在回憶填 答上的困難。

最後,將量化結果回應至質化的訪談內容。多數的受訪者認為,「媒體數量」

本來就是一個無法窮近的問題,舉凡手機、戶外大小型媒體、車廂廣告等,因此 若要探討人口統計變項於同時使用的媒體數量,其實已經不太具有什麼意義。這 樣的說法,正好符合研究者(Cowan, 1999, 2001;轉引自Saults & Cowan, 2007)所認 為的,很難找到ㄧ個明確的統計數字,來說明人類擁有的什麼限制究竟為何。

三、不同時間分段下,媒體使用者之人口統計變項,在同時使 用的媒體 類型與優先順序 上不具任何差異性;實務人事對此結 果持正反兩面的態度

研究問題三:「不同時間分段下,媒體使用者之人口統計變項,在同時使用的 媒體類型與優先順序上是否具有差異性?另外,了解不同時間分段下的同時使用

之媒體類型與優先順序,在實務上是否具有其意義?」,同樣也面臨了缺乏顯著差 異的數據參考,這也證實了,在2003年的當時,國內並沒有如Schultz (2003)於美國 所發現的同時性媒體使用之現象。

但若以描述性統計來看,仍可發現不同時段下,使用者經常選擇的媒體搭配。

例如早上時段主要以報紙、電視為主副媒體的組合,報紙、廣播次之;中午也維 持與早上相同的表現,報紙、電視是最常見的組合;下午除了報紙、電視,或報 紙、廣播兩種組合,又增加了電視、網路的同時性使用;最後,晚上時段以電視、

網路的搭配方式最為常見,報紙、電視次之。如此間接說明,在感官競合的情形 下,報紙與電視,報紙與廣播,電視與網路,是三種最常見的競合結果,甚至沒 有數據顯示受測者會同時使用三樣媒體。因此,這些搭配透露著一個重要的訊息,

當時的資料顯示人們會選擇容易掌握的多元任務,避免身處於更複雜,或需要啟 動過多視聽覺處理的氛圍下。另外,這也符合本文在文獻所討論的,因為視覺仍 然是許多媒體呈現內容的主要方式,如報紙、電視、網路;如此對於其他搭配的

當時的資料顯示人們會選擇容易掌握的多元任務,避免身處於更複雜,或需要啟 動過多視聽覺處理的氛圍下。另外,這也符合本文在文獻所討論的,因為視覺仍 然是許多媒體呈現內容的主要方式,如報紙、電視、網路;如此對於其他搭配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