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雷峰塔的象徵意義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貢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 論

本章擬總結前述,分為二節,分別說明本文的研究發與貢獻,以及在白蛇傳 故事研究上的侷限以及未來的展望。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貢獻

筆者因自小對於白蛇傳故事情有獨鍾,也有著和一般人對於白蛇的同情與對 法海感到厭惡的相同感受。於是在選擇論文題目時,首選自然是白蛇傳。白蛇傳 故事不只改編的多,研究論著也相當的可觀,不過,由於個人就讀的是宗教所,

幾經考量後,決意在論文中呈現白蛇傳的宗教意涵。

由於宗教的意涵相當廣泛,其中亦包含原始信仰,更與各地的社會風俗、習 慣、制度有關,以及世界宗教的信仰。以白蛇傳故事來說,要探討它的宗教意涵,

勢必從它的源頭:白蛇來探討,因此本文即從白蛇文化的宗涵著手,進而從不同 的白蛇傳故事和流變之中,引證討論異類的修煉和人的修行;再者是由白娘子因 在端午喝雄黃,而出現原形所呈現的民俗意義加以分析,接著從道士、法海所象 徵的道教、佛教如何收妖的方式與成果,加以論述。最後以鎮壓白蛇的「雷峰塔」

的宗教、文化、時代意義,加以分析其多元的象徵意涵,期能提供出白蛇傳故事 宗教意涵的脈絡。茲簡述如下:

一、 白蛇的文化與宗教意涵

蛇圖騰崇拜之所以發生,來自先民對蛇的崇敬和恐懼的混合心理。在遠古洪 荒之中,人類的生存條件極為惡劣,蛇是兇敵之一,因為蛇常出其不意的攻擊人,

危及人類的生命。可是,蛇沒有四肢,卻能飛快地爬行,不論是水中還是陸地都 能生存,適應性強,經由蛇蛻之後,週而復始的再生能力,帶給人們不可理解的 怪異印象。

蛇和龍之間,自古就難以劃分,對於蛇神的崇拜,則與後來龍的信仰有關。

龍是以蛇為主體演化而來的。從龍蛇信仰崇拜之中,蘊含人類起源與發展的深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化意涵,更透顯出漢民族對「根源」的重視,以及祖先崇拜的根深柢固,從而 也發展出風水的概念。

從蛇圖騰崇拜的原始信仰,發展到國民宗教、世界宗教中時,蛇又代表了不 同的象徵。在基督教的原始教義中,蛇是身分的認同,也是魔鬼的記號,牠更是

《舊約》中誘使亞當、夏娃犯罪的原凶。在佛經中,常以蛇形表示瞋恚、執著,

做為提醒世人修行的負面表徵。在道教中,蛇象徵已漸轉向為正向的意涵,如道 教的神祗玄天真武上帝,其形象即是身側有龜和蛇,或是腳踏龜蛇,掌管諸天神 將,並保祐蒼生、為民除害。此外,人們也利用蛇長壽的特性,透過神靈化的崇 拜,來祈求福祐。

結合蛇的圖騰崇拜、民間傳說、宗教意涵,使得白蛇故事漸漸成形。白蛇傳 故事的發展可略分為三個時期:(一)靈怪故事時期:最早的白蛇故事,可推源 至《太平廣記》收錄《博異志》中的〈李黃〉、〈李琯〉,之後則有宋元話本〈孫 知縣妻〉、〈西湖三塔記〉。(二)白蛇傳故事的原型:明代馮夢龍〈白娘子永鎮雷 峰塔〉。〈西湖三塔記〉是〈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前身,而早在南宋民間的說書 的底本,已有《雙魚墜記》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與青魚成精,與許宣相戀,盜 官銀、開藥鋪,都已具備後來白蛇傳的故事基礎。清代黃圖珌《雷峰塔傳奇》承 襲馮本而來,強調警世教化的作用,並帶有宣傳佛教的意味。(三)白蛇傳故事 的盛行:清代方成培《雷峰塔傳奇》因有乾隆御覽的保證,使民間趨之若鶩。方 本使白娘子的人性與妖性得以平衡,在「付鉢」、「歸真」、「塔敘」、「佛圓」的情 節中,沿續著黃圖珌《雷峰塔傳奇》中的「宿命」思想,帶有濃厚的佛理意味。

二、 精怪修煉與人的修行

在精怪修煉的方面,則是以「萬物有靈論」、「謫凡說」、「輪迴、宿緣說」來 作為論述的依據。(一)萬物有靈論:白娘子和青青的本質、原形都是精怪,或 統稱為異類。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物老成精,認為精怪、鬼魅可以千變萬化,

成妖之後,卻極欲幻化人形,回到人間來體驗人情世故及世間情愛。在白蛇傳故 事中,白娘子化為美女,勾起許宣男性的慾望,之後順利成婚,由於白娘子有修 煉千年的法力,因此能施法術盜物,幫許宣開藥鋪,且生意興隆,讓生活有所改 善。最後以「常與非常」的結構來說,因為人與異類無法共存在人界之中,因而 有道士、法海出來降伏妖物,目的在於使人間秩序得以恢復平衡。(二)謫凡、

宿緣說:蛇修煉千年化為美人,來到人間與許宣展開一段情緣。生命的輪迴來詮 釋白娘子和許宣糾葛難斷的情緣,也符合了人們的期待。而「宿緣」原是融合中 國本有的命定說與佛教東來的因緣說,成為一種通俗化的教義,用以解說萬物之 間的神秘關係與男女之間的遇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人的修行方面,是以白蛇傳故事中的角色:法海、許宣、白娘子,並採用 不同白蛇傳文本中所呈現的佛教義理做說明。(一)以法海的身分來說,他是佛 教的出家修行者,是個和尚,或稱比丘,在歷史上真有其人,他的出身來歷極為 顯赫,是唐宣宗時的名相裴休的兒子,世稱「裴頭陀」。後來法海和尚在不同版 本的白蛇傳故事裡,展現出能感受妖異的神通力,以及近乎神人的鎮妖能力。因 此,有學者提出法海能持咒以鉢盂鎮妖,一個和尚能驅邪,反倒更接近書符召將、

授劍斬妖的道士形象。(二)許宣:馮夢龍筆下的許宣,最後「情願出家,禮拜 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並證悟「色即是空 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的色空之理。「因為有變化才曉得它的存在,這就是 色,就是現象有而自性無。所以實證『色即是空』,能夠解脫苦惱,實證『空即 是色』,成就佛道。許宣以「色」的意念來對人生價值展開省察,得到「色」、「空」、

「生」、「死」全部歸於「無我」,因而不再對生命執著,自然而然覺悟生死輪迴 的道理,最後解脫現實的所有限制,而歸於「涅槃」的境界。而「涅槃」即是坐 化、圓寂,即是佛教修行者的死亡方式。(三)白素貞:由妖變人,由人成佛。

由妖幻化成人的白素貞,歷經人間情愛的得失,與法海進行一場大鬥法後,被鎮 壓在雷峰塔下。在塔裡找到存藏的八萬四千餘卷的佛經,經由閱藏修持,悟得真 理,最後得究竟相空,究竟相無」證得覺有情的菩薩果位,這是李喬《情天無恨

──白蛇新傳》給予白素貞這個角色最大的禮讚。李本中強調泯除人妖界限,展 現眾生平等的大乘佛教的正確觀念。對比於菩薩完成解脫,許宣變成一個猜忌、

浪蕩凡夫,法海只是一個執著於戒律教條的僵化佛徒。不過,當白素貞證果之後,

不忘自利而利他,第一個引渡的人,即是化成巨石站在雷峰塔前的法海和尚。

三、 白蛇現形與道士、法海收妖

白蛇傳中的情節,運用了端午民間喝雄黃的習俗,使白蛇現出了原形。從白 蛇現形,也能進一步探討端午民俗活動。端午的傳統非常悠久,是華人世界最重 要的節日之一,在端午節當天,民眾進行許多具有特色的民俗傳統,如包粽子、

劃龍舟、掛菖蒲、艾草,具有避邪除疫的特殊意義。換言之,在端午節民俗活動 之中,可以發現人們透過儀式,目的在於祈求福佑與驅邪祛瘟,隨著這些民俗活 動的演變,即形成所謂的「厭勝文化」。厭勝源自古代的巫術信仰,帶有強制性。

厭勝文化,簡單來說就是辟邪文化,它象徵兩種意義:其一,強力鎮壓、逼迫、

排除某種東西,使之屈服的取勝。其二,可解釋為平安、順利的克服困難,心滿 意足、順遂勝利。

另外,道士和法海在白蛇傳故事中,皆具有異於常人的能力,且能為人驅惡 避凶,因而扮演消除異類的救援角色。如在〈西湖三塔記〉文中的奚真人,他「道 貌堂堂,威儀凜凜」,有仙風道骨、著道袍的既定形象。因為他的出現,才得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使被妖怪纏身的奚宣贊得以解脫,而奚真人經過書道符、持咒召喚神將,順利捉 回三怪物,並由奚真人用符將三怪安在潭中心,而後經化緣,造三個石塔,將三 怪鎮於西湖中,維持人、妖兩界的平衡。

白蛇傳故事中的法海,角色類似民間故事中的「智慧老人」形象,能感受到 妖異,並且透過神通力就能知曉白蛇的來歷。關於法海的收妖,所運用的法器,

本節是以張恨水白蛇傳和電影《法海:白蛇傳說》來詮釋。(一)在張恨水《白 蛇傳》,禪杖、袈裟、法鉢都成為法海自由運用的法器,對凡人只要用手一指,

即能定住對方;對異類可以持咒遣神兵將,以法器當武器進行數次大戰,他高超 近乎神技的法力,可真令人嘆為觀止。(二)《法海:白蛇傳說》是今年2011 年 的新片,依然取材於白蛇傳,以法海為主角所打造的東方魔幻神話。劇中的法海 飛天遁地、無所不能,運用多達九種法器來降妖除魔,計有擎天禪杖、無妄佛珠、

降妖鉢、伏魔印、金剛杵、青蛇牙、法音金鈸、木杖等,最後回歸純靜,是以一 顆佛心再度走入塵世之中。使用法器之後,收伏了法海心目中的妖蛇,最後一道 程序即是「造塔鎮邪」。早在〈西湖三塔記〉中的奚真人用符咒將三怪鎮在西湖 中央,再化緣造三塔,壓制怪物於其中,提出了造塔可以用來鎮邪。自馮夢龍明 確的將鎮壓白蛇的地點定在「雷峰塔」後,其後的白蛇故事皆以「雷峰塔」做為 壓伏白娘子之處。

四、 雷峰塔的象徵意義

(一)宗教、文化意涵

雷峰塔的性質是佛塔,有關造塔之起源,可遠溯至佛陀時代。可知一開始佛 塔所供養的是髮、爪,還不是舍利。佛陀入滅後,遺體經火葬所留下的舍利被分

雷峰塔的性質是佛塔,有關造塔之起源,可遠溯至佛陀時代。可知一開始佛 塔所供養的是髮、爪,還不是舍利。佛陀入滅後,遺體經火葬所留下的舍利被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