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與 假說;第四節、名詞解釋;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籃球運動是一項受到多數人喜愛的熱門項目,在國內休閒與運動中一直佔有極重的 份量,也是國內從事這項運動人口排名數一數二,相較於其他運動項目,籃球的場地是 較普遍能見到,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地區不可或缺的一項運動場地。籃球運動自 1891 年 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於它是空間與地面雙線抗爭性的活動,不僅富有對 抗性、拼鬥性、集體性的團體活動,而且更具有健身性、娛樂性、趣味性及觀賞性之個 人活動,具有雙重性質,現已成為世界最風行的運動項目之一 (孫民治,1996)。大專籃 球運動聯賽(Univers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 UBA),前身為全國大專盃籃球錦 標賽,現是中華民國大專院校最高級別的籃球聯賽,由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主辦,

也是國內學生籃球競技的最高殿堂,於76 學年度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開始辦理,88 學年 度後由大專體總主辦。初期只有男籃賽事,直到 81 學年度,場上出現女籃身影並且競 賽至今。歷經20 多年的發展與仰賴各界努力,如今 UBA 也是媒體最關注、人氣最高的 項目,目前分級為公開組第一級、公開組第二級與一般組3 個級別,其中公開一級與二 級存在升降關係,公開組第一級共有12 支球隊,由上一年度之第 1 名至第 10 名之球隊 與公開組第二級第1 名及第 2 名之球隊所組成。公開組第二級由上一年度之公開組第一 級第11 名及第 12 名之球隊、公開組第二級第 3 名至第 5 名之球隊及招收運動績優生或 一般組自願升級之球隊組成。

在籃球場上,當我們面對到一場艱困的比賽時,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對手的長處或

2

自己的短處上,而是盡量專心展現出自己優點,做自己擅長做的動作,而不要做平常不 會做的事情,專注於眼前的事物,不受任何的負面想法、環境以及外界聲音干擾,除此 之外,也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比賽的重點不在於輸贏,而在於球賽中的內容,不管分數 落差多少,都應該要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一場球賽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所有人的焦 點和攝影機的鏡頭,總是聚集在選手得分或是得利時的畫面,為了在球場上追求卓越的 表現,運動員必定會面臨到許多挑戰,為了達到巔峰的運動表現,必須每天經歷數小時 的訓練,受傷後艱難的復健過程,失敗後的挫折與淚水,以及在比賽中面臨的龐大壓力。

當運動員面臨到上述種種挑戰時,不僅需要身體條件上的素質,心理素質也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中對心理韌性的定義有處理壓力、緊張、和困境的能力;克服失敗,立即回 復的能力;堅持或絕不放棄的能力;擁有過人的心理技能等,而心理韌性強的運動員也 擁有一些行為的特徵,包括有高度的樂觀、有自信心、自我信念、自尊心,堅持完成、

渴望、毅力、承諾、專注、意志力、動機和勇氣。

心理韌性 (mental toughness) 即努力堅持、忍受痛苦及絕不放棄之概念,意旨求 勝意志的強弱、拼戰到底的精神、和忍受生理痛苦的能力。Clough, Earle 和 Sewell (2002)

指出,精神上堅韌的人“有高度的自信和不可動搖的信念,他們控制自己的命運,這些 人可以保持相對不受競爭和逆境的影響”;Jones 等人 (2002) 認為,心理韌性的定義 如下:擁有自然的心理優勢,通常可以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應對競爭、訓練、生活方式等 多種需求,特別是在保持堅定、專注、自信和控制壓力的情況下,比對手更好。而黃崇 儒 (2004) 定義為個體在運動情境中知覺遭受威脅時,心理上不容易被擊敗之特性,於 何種運動情境之下,皆能保持高度的專注,能忍受生理的傷痛,不斷地追求完美與既定 目標,保持高度的自信心,且自我有因應壓力的能力。Jones, Hanton and Connaughton (2002) 指出,心理韌性能夠讓人有較佳的能力去面對運動情境,像是在堅持決心、專心、

專注上,及在面臨壓力時的自我控制與因應上會比對手來的更佳。以當時的「林來瘋」

3

熱潮為例,林書豪在美國職籃 (NBA) 競爭激烈的環境,除了靠先天的體型、後天的體 能和技術苦練之外,一顆比別人更為「強韌」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英國運動心理學家 Graham Jones 形容心理素質強韌的運動員,除了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 之外,他們內心有一種永遠無法滿足的渴望和內化動機,想追求成功,而且比賽壓力越 強時,表現反而更突出,即使面臨訓練和比賽的壓力,仍然能保持技術發揮、努力與專 注。這樣的特質,觀察林書豪就能清楚看出,往往對手愈強或是愈困難的環境,更能激 發他的求勝鬥志。

壓力是我們因為應付困難和挑戰所產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反應,壓力可以是我們日常生

活一部份,也可以是因為適應不到新環境或挑戰而引起。壓力的定義就是:「當周遭的環 境,或者是周遭的事情發生改變,個體感覺受到威脅,導致我們需要做一些改變來適應,

這時壓力就產生了。」當需要改變或調整的程度越大,個體感受到的壓力也越大。運動 員常常面臨一連串的立即壓力,例如,自己的表現失常、判斷錯誤、教練的責罵、隊友 的批評、對手居於上風、受傷、裁判的判決、觀眾的負面反應等等,這些在競賽時立即 的狀況造成運動員的心理壓力,負面的影響生、心理過程,如專注、努力、覺醒,進而 影響運動表現 (Smith 1980)。有些運動員在面臨運動競賽中的壓力時,將壓力視為一種 挑戰,運動表現將能維持一定的水平,不受影響;但有些選手面臨到競技壓力時,會感 覺焦慮而無法因應,進而使表現一蹶不振 (陳建瑋、季力康,2009)。換句話說,運動員 如果能展現出有效的壓力因應策略,運動競賽將成為一種挑戰。壓力因應策略是指在特 定時刻下的一種心理思想與反應,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下持續地改變認知行為和努力,

而這個情境是處理超越個人能力所面臨的內外壓力與問題 (林彥志,2008)。Smith (1980) 指出運動員很快地發展出有效的因應策略,對他們而言,運動競賽是具挑戰且令人愉快 的活動,而對那些沒有因應策略的運動員來說,運動競賽是充滿威脅性且令人討厭的情 境。由此可見,因應策略對運動員競賽壓力的重要性。

4

過去有關壓力因應的文獻中顯示,個體面臨壓力情境時會使用的多種策略來因應所 面臨的壓力 (Carver & Scheier,1994)。這些種種策略主要可以歸類成兩種:問題焦點與 情緒焦點的因應型態 (Lazarus and Folkman,1984)。不過國內學者,黃清如 (2000) 以國 內大專選手為對象,探討大專選手的壓力因應策略型態,發現除了上述兩個因應型態外,

尚有「逃避因應」。當個體評估沒有辦法去改變壓力情況,且不再努力嘗試,甚至否認壓 力的存在時,常會使用逃避的因應型態。Madden, Summers 與 Brown (1990) 的研究,以 133 位同等級並參與固定賽事的籃球運動員為對象,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包括籃球壓 力情境問卷 (A Stressful Situations in Basketball Questionnaire, SSBQ),以及運動壓力因 應模式量表 (The Ways of Coping with Sport, WOCS),評估在籃球比賽中選手因應知覺 到壓力的策略運用,研究將參與者在籃球壓力情境問卷的平均得分,劃分為高、中、低 三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高壓力的運動員表現衰退時比低壓力的運動員,會頻繁使用較 多的努力和解決問題、普遍的問題焦點因應方式、尋求社會支持,並且有較多期望想法。

綜合上述得知,運動心理韌性與選手運動壓力因應策略亦均影響其運動成績,研究 者發現運動心理韌性、壓力因應策略這兩個變項是息息相關的,個體之心理韌性會影響 個體在面臨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心理訓練和技術、身體、戰術及智力訓練等構成 了運動訓練的基本內容,隨著現代運動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運動競賽日趨激烈,尤其 是高水平運動員間,身體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差異愈來愈小,而比賽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運 動員心理能力的強弱。因此,本研究欲針對大專女子籃球選手進行研究,並探討其運動 心理韌性與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現況,以分析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選手對運動心理韌性 與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研究結果可了解國內大專女子籃球甲級選手之現況與 情形,並提供國內大專籃球教練與選手在訓練時適時的引導與協助,並提供後續研究者 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依據。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問題背景,本研究欲針對大專女子籃球選手進行研究,並探討其運動心理 韌性與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現況,以分析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選手對運動心理韌性與競 賽壓力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其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運動心理韌性及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間的關係。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女子籃球選手的運動心理韌性與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差異情 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女子籃球選手,其運動心理韌性對競賽壓力因應策略之影響情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