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天津市製造業產業結構的發展現況

第三章 天津市的產業結構發展、現況與政策

第二節 天津市製造業產業結構的發展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第二節 天津市製造業產業結構的發展現況

2008 年天津的第二產業比重達到 55.2%,生產總值為 12128.65 億元,

其中六大優勢產業: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 醫藥的工業總產值為 8323.89 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 68.6%。雖然第二 級產業與第三級產業的比值比起來有明顯下降,但天津第二級產業的比例 仍是較許多大城市高。天津製造業的產業結構也一直不斷再改變,從食品 加工業、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轉向電器機械、電子、醫藥、通訊 設備製造等技術密集型工業轉移。從北京的功能定位來看、資源稟賦以及 對環境要求的角度來看,冶金、石化、食品、化工等水土能資源消耗大、

環境污染嚴重以及技術成熟的傳統產業將逐步退出北京的產業,天津對北 京產業的擴散、轉移和延伸產業鏈提供了空間和條件,為北京重點發展“高 端、高效、高輻射”的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機遇12

從文獻回顧中關於衡量製造業的產業結構升級方法,筆者採用

Chenery(1960)與 Hoffman (1958)的概念,以天津資本財產業與消費 財產業的總產值比例來衡量。而 Chenery 與 Hoffman 的指數差異是在於 Chenery 除了區分消費財與資本財產業時,在兩者之間多了中間財產業。

並且為了研究時觀察的方便,黃智聰、潘俊男(2002)又再取 Hoffman 指 數的倒數,簡稱 C-H 指數,如此在觀察工業化程度時,此數值愈高,表示 工業化程度越高,C-H 指數即為本研究的應變數。其數學式為式(1):

(1)

GDP

cap為資本財產業生產總值,GDPcon為消費財生產總值。根據中國大 陸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中國大陸的製 造業屬於第二級產業,共計有 30 種產業。將這些產業分類成消費財、中

12詳見祝爾娟(2010),《天津濱海新區與北京產業對接的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根據黃智聰、潘俊男(2002)指出,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在 1981 年初期是 主要以消費財產業為主,自 1981 年到 1992 年製造業產業結構則是有朝資 本財產業發展的趨勢,但是在 1993 至 1999 年間卻是先抑制了資本財的發 展而後繼續提升,中國大陸的產業結構的發展經驗是與大部分已開發國家 的經驗相異的。而天津市的 C-H 值變動情形如圖 7 可見,也並非是一直往 上成長,在 1993 年明顯有被抑制發展的情況出現,原因可能為當時景氣 過熱而使得政府採取「宏觀調控」,之後在 2007 年也有被抑制的跡象。與 工業化的情形比較,天津在 1998 年製造業有開始明顯發生產業升級的現 象,而天津改革開放後的反工業化現象也是自這一年開始停滯,在 1998 年至 2007 年產業升級是不斷地提升,而天津工業化則是上升到了 2006 年 後才有下降的趨勢,之後於 2007 年至 2010 年兩者皆出現反工業化的情形。

從圖 7 可觀察到 1980-2010 年天津與中國大陸的 C-H 值比較圖,天津 的產業升級水準除了 1980 年,大致上是略高於全大陸的,1993-1995 年皆

C

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有出現先大幅發展後抑制的情形。而 1998 年至 2007 天津資本財產業比重 的劇烈成長拉開與全國的差距,2007 年兩者的 C-H 值達到了 3 倍的差距,

2007 年後天津的產業升級才逐漸下降,縮短了與全大陸的差距,與天津相 比,全國的 C-H 值較穩定,僅小幅上升。

C

H

(1976-1980),自 1978 年加劇了基本建設投資規模,而後中央提出「調整、

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自 1979 年起利用 3 年時間進行調整,將過 第九個五年計劃時期(1996-2000)將目標訂為消除貧困、14使人民生活富 裕以完成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天津市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大陸的重要工業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上海浦東之後的中國大陸第三經濟特區,直至現在已有 128 家世界 500 強 跨國企業進駐濱海新區。2005 年濱海新區被寫入「十一五規劃」並納入國 家發展戰略接著 2006 年 4 月濱海新區成為繼浦東新區後全國第二個綜合 配套改革試驗區。

濱海新區對天津 GDP 的重要性可以從表 5 中清楚瞭解,1993 年僅占 天津全市 GDP 的 20%,三級產業結構為 2.2:65.9:31.9,第二級產業的 比重高於全市的 56.4%,而發展至 2009 年,濱海新區的 GDP 為 3810.67 億元人民幣,已占天津全市的 50.66%,三級產業結構為 0.2:67.4:32.4。

即使是在 2008 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下,北京、上海的工業均出現負成長,

而天津的工業仍保持穩定成長,可知濱海新區大大地帶動了天津的工業 化。但從表 7 來看濱海新區的第二級產業比重在 2008-2009 年間也從最高 的 72.4%降為 67.4%,出現了下降情形。

中國大陸政府亦試圖去引導外資幫助大陸走向技術升級,1995 年 6 月 頒布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即 企圖引導外資進入基礎建設、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國有企業技術改 造等項目。1997 年 12 月亦公布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及《外商 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中國大陸亦在 2000 年 9 月審議《中 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法》、以及《外資企業法》,2001 年 4 月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進行了修改,取消了內、外銷比例,

使得外資有更大的誘因進入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 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 「十一五」期間推進產業結 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任務和關鍵。指出:「發展先進製造業、提高服務業比 重和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關鍵是全 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增強科技成果轉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表 7:濱海新區的三級產級結構與對天津的經濟貢獻度(1993~2009)

年代 GDP 貢獻度 第一級產業 第二級產業 第三級產業

1993 20 2.20 65.90 31.90

1994 23.3 -- -- --

1995 26.3 -- -- --

1996 29.1 1.50 70.20 28.30

1997 30.8 1.30 68.76 29.94

1998 31.1 1.29 63.33 35.38

1999 32 1.05 64.40 34.55

2000 34.3 0.93 67.94 31.13

2001 36.5 0.86 67.79 31.35

2002 40.2 0.76 69.07 30.17

2003 40.9 0.74 69.33 29.93

2004 42.65 0.64 69.81 29.55

2005 43.9 0.48 68.48 31.04

2006 45 0.40 69.90 29.70

2007 47.1 0.30 71.70 28.00

2008 46 0.20 72.40 27.40

2009 50.7 0.20 67.40 32.40

資料來源:天津市檔案館(2009),《天津濱海新區經濟發展實錄》。

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2005 年 12 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 過發布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及未來的產業 結構調整目標、原則、方向和重點,對於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 善宏觀調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保持國民經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07 年在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朝興 的介紹下,確立了「項目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成」的產業 結構調整方向,提出了打造標誌性產業聚集區及具有特色的產業集群和配 套基地,從這些政令中可以看出即使 2000 年後天津藉工業取得經濟成長 上的成功,但政府仍積極協調三級產業與產業升級的綜合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四節 本章小結

天津在改革開放前即具備了良好的工業基礎,改革開放後,由於產業 政策的改變,逐漸扭轉了改革開放前的積極工業化,而試圖將三級產業結 構調整至合理分布,是故自 1980 年至 1997 年面對了反工業化的情形。本 章在探討產業升級使用 C-H 指數來進行觀察,其計算方式為製造業資本財 與消費財產業產值的比值,天津的 C-H 值在 1985 年至 1997 年這段期間也 較無明顯起伏,數值大小多維持在 3.1~3.6,從 Hoffman 的指數的意義來看 早已進入產業升級的第四階段。除了 1993 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量 招商以吸收外資造成了 C-H 值在該年成長了 40%,但在隔年也迅速下降低 於 1992 年的水平,可看出政府亦有在調控天津的產業升級發展情形,並 非任由資本財產業在製造業的比重中無限向上成長。

但隨著 1994 年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確立,以及其日漸重要的經濟特 區地位,天津在 1998 年至 2006 年在這幾年工業化不僅停止下降反而啟動 上升的趨勢,產業升級亦在這段時間亦大幅展開。2006 年以後政府似乎才 在此熱潮重新握緊調整產業結構的舵,而「十一五」規劃將天津濱海新區 納入國家的重點開發區,故「十一五」的五年期間對濱海新區產業結構的 影響亦可能是重要的政策。至於除了從政策與歷史背景瞭解外,實際對工 業化與產業升級有影響的變數,需經由第四章與第五章的實證模型檢驗才 能獲得解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第四章 實證模型與變數說明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範圍

研究資料依據型態的不同可區分為橫斷面分析(cross-section analysis)

與時間序列分析(time-series analysis)兩種。本研究因研究目的是針對天 津的產業結構,包括探討其工業化與產業升級的影響因素兩個方面,實證 模型所選用數據為中國大陸直轄市-天津市全市的各種統計資料,故資料蒐 集上為單一地區而蒐集該地區的時間序列資料,所要蒐集的數據包含天津 各級產業產值、製造業分行產值、直接利用外資金額、進口與出口商品總 額、財政支出、物價、匯率等等。

時間起始點為 1978 年,該年中國共產黨於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對 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而扭轉了自 1949 年以來的對外封閉的 情形,得以引入大量外資與提升貿易交流,也實現了中國大陸將計劃經濟 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研究中國大陸近代經濟也往往由這一年當成里程碑。

而本文終至 2010 年,原因為 2011 年的數據往往需至 2012 年才能整理完 成,故本研究時間點較不易掌握 2011 年數據。工業化與產業升級部分所 需的 1978 年至 2010 年共計 33 年的年資料,可由中國統計局與天津統計 局所公布在年鑑與相關網站搜尋而得,屬於次級資料。

二、資料來源

本研究在天津工業化與產業升級兩個方向上所選用的依變數與自變 數都各有差異,擬採用天津市統計局所編撰的《天津統計年鑑》、《天津五 十年 1949-1999》等統計出版品的統計資料,不足之處尚參考相關統計網 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天津統計信息網、中國經濟社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