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 研究 研究情境參 研究 情境參 情境參與研究人員 情境參 與研究人員 與研究人員 與研究人員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 與設計 與設計 與設計

第三節 研究 研究 研究情境參 研究 情境參 情境參與研究人員 情境參 與研究人員 與研究人員 與研究人員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 研究 研究情境參 研究 情境參 情境參與研究人員 情境參 與研究人員 與研究人員 與研究人員

壹壹

壹壹、、、、研究情境研究情境研究情境研究情境

研究者任教於新竹縣山林(化名)分校,位處於較不繁榮的地方,周邊住屋多為 鐵皮屋及水泥房,學生家長多半以務農為主,社經地位與教育程度平均並不高。

單親家庭及隔代教養的比例較高,放學後,大部分小朋友都各自走路回家,由於

目前狀況 一般概念 行動範圍 探查

討論 協調 探查機會 評估可行性

檢視限制

第一步行動 普通計畫

監控

評鑑 再思考 討論

反省 理解

再計畫 學習

修正普通計畫

監控

評鑑 再思考 討論

反省 理解

再計畫 學習

第二步行動

家長工作時間較長,回家後太過於勞累而無法指導學生課業。所以家長對於孩子 的課業並不太重視,而且對本校實施活動的配合度也較低。

本校共五班,教職人員十人,年齡在三、四十歲左右,是屬於偏遠地區的小 型學校,校風純樸和睦,教師們教學認真。 本校改制分校距今已有二十四年的歷 史,校舍老舊。目前低、中年級所使用的是舊校舍,教室空間適中,教室可佈置 多元學習角、書櫃、置物櫃讓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環境。每間班級教室中備有一台 單槍、一台 VCD 、一台個人電腦及投影幕。

本校行政業務單由分校總務主任擔任,行政工作較為吃力,不過在校教師仍 在課務之外,發揮團隊之精神協助辦理主任吩咐的行政瑣碎業務,故彼此間都能 相處融洽。至於本校校舍可分為兩層樓,一樓依序為一年級教室、辦公室、校長 室、電腦室、保健室及三年級教室;二樓依序為六年級教室、五年級教室、圖書 室、四年級教室和專科教室(原為二年級教室)。

第一階段行動研究時間為 99 年 10 月至 100 年 3 月,研究對象為四年級學生四 人,為兩男兩女,平時座位以男女間隔就坐,為的是讓有些上課不專心的學生,

坐在學習成就較高的學生旁邊,一方面除了能夠督促學習外,二來能夠使他們能 夠專心學習。以下圖 3-3-1 為行動研究第一階段四年級教室配置圖。

貳 貳 貳

貳、、、、參與研究人員參與研究人員參與研究人員參與研究人員 一一

一一、、、、研究者研究者研究者研究者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研究方法,依據陳惠邦(1998)研究指出:教師即為研 究者,意思係指教師不但執行或參與教學探究,同時教師本身與其教學實務也 是研究的焦點。

行動研究是屬於質性研究,質的研究之可信性取決於研究者的信譽,因此 研究者本身的觀察、詮釋立場和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亦 繫於研究者本身的經營理念、方法論的技巧與敏銳度 (Patton,1990),可見研究 者對於資料的分析與個人專業的可信度實為重要,綜合上述,研究者茲將研究 經驗和理念;立場與角色分述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經由原住民保送生分發 至台東縣海端鄉廣原國小任職,期間蔡老師在學校裡提倡科學遊戲,由於本 身對於科學遊戲有強烈學習的慾望,因此向蔡老師學習。到了 99 學年度調至 新竹縣山林(化名)分校任職,在此校本研究者仍繼續推行科學遊戲,在推行 過程中總是思考著教學上若能搭配著媒體設施,是否可以增進自我教學研究 的能力,於是就進入了國立台東大學教學科技所進修。為了豐富教學內容,

與建立專業形象,研究者不斷力求在教學技巧、教學資源方面,求新求變,

期使學生能夠在課程情境中,建立科學知識與技能,養成科學思考與動手做 科學,因此在教學上,希望運用科學遊戲於課堂中,讓學生透過操作快樂學 習。但是同時發現實驗中仍有其困難處,所以想進一步探討。

((((二二二))))、二、、、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蒐集科學遊戲,將科學遊戲編修成適合課程綱

要、學生需求等等。研究者除了篩選科學遊戲、編修科學遊戲的教案及材 料外,更將科學遊戲運用於課堂中。因此,研究者在這研究中的角色,乃 是一位課程設計者、資料蒐集者與行動研究的實踐者。

在研究上,研究者致力於以行動研究解決教學上的即時性問題,並將 研究做透明化的呈現。希望藉由志同道合的人士,交互批判反省,以行動 研究的情境建立研究者之專業成長,並對研究者的教學方法有所改善。因 此,研究者除了誠實、詳盡、豐富地呈現實地研究情境、教學日誌外,同 時建立研究樣本的動力歷程導向,充分掌握研究中的情境脈絡。

二二二二、、、、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本行動研究第一階段時間為民國 99 年 10 月至 100 年 3 月,研究對象是 四年級的學童:男生 2 人,女生 2 人,共 4 位學生,因其中一位女生自 100 年 3 月才調至分校就讀,故未參與科學遊戲課程。大部分的家長為國中畢業,

期望孩子能快樂學習。研究者將以學生座位採取男女間隔就座,讓學生可以適 應跟異性相處。班上學生活潑可愛,但其中一位學生,在學習上較為懶散,幾 乎都不寫功課,但經過上半學期後,雖已有改善,但是對於數學的理解能力仍 比其他兩位小朋友稍略差一點。

行動研究第二階段的時間為民國 100 年 10 月至 101 年 1 月,研究對象是二 年級的學童:男生 1 人,女生 2 人,共 3 位學生。家長為國中畢業,期盼孩子能 獨立學習。目前學生都能認真學習課業,在學習成就上,大致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