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 、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 與設計 與設計 與設計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 、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 、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整理與分析

壹壹

壹壹、、、、資料的蒐集資料的蒐集資料的蒐集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在 99 年 4 月份擬定研究方向之前,本研究者之原學校(廣原國小)為發 展科學遊戲,並著手蒐集教學科學遊戲,將科學遊戲分年段來做為教學。研究者 以文獻中科學遊戲的標準(詳見文獻探討第三節),根據教室裡的科學遊戲書籍內的 課程內容,並參閱幾年來蒐集的科學遊戲或科學實驗相關文獻,99 學年針對四年 某班的學生,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三個單元的科學遊戲(見第五節),100 學年針對 二年某班的學生,並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二個單元的科學遊戲。第一階段實施於 99 年 10 月進行行動研究, 100 年 3 月底退出研究現場。第二階段實施於 100 年 10 月進行行動研究,101 年 1 月底退出研究現場。

根據陳惠邦(1998)針對各專家學者之行動研究採用的資料蒐集方式,進行資料 的蒐集方式如下:

1.敘述性紀錄(narrative records) :指教學問題現場的教學札記之資料蒐集。

2.協同觀察討論之紀錄。

3.相關文件:學生完成學習單,與學習單內的學習或教學評鑑資料的蒐集。

4.訪談導引法與非正式訪談。

5.視聽與科技器材;錄音、照相、錄影分析。

本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教學札記教學札記教學札記教學札記::::

本研究者省思方式的實地札記,亦稱之為「教學札記」。在行動研究中,教 學日記或札記是比較被鼓勵與常用的蒐集資料方式。根據陳惠邦(2001)指出教學 札記或日誌內容包括;個人之思考與啟發、對個人思考結果的反覆思考、對現 象的觀察詮釋、對行動結果的評價與反省、跟行動研究有關或影響行動研究 的非預期事件,和所遭遇的困難和解決方式(過程)等等。故研究者將對教學 活動所遭遇的困難以及跟研究有相關的事件、人物、思考,都加以記錄成札記。

二二二二、、、、參觀者的隨手記錄參觀者的隨手記錄參觀者的隨手記錄參觀者的隨手記錄::::

參觀者的隨手記錄是研究者邀請學校同事,一位高年級導師及擔任中年級 的教師,在他們方便的時侯,實地進行觀察研究者教學或僅針對蒐集的資料(教 學光碟)進行討論,由於參觀者也有自己的工作時間與限制,無法對每一次的教 學進行觀察,所以本研究者會將教學現場做錄影紀錄,以提供給無法到場的觀

察教師觀看,然後讓他們在隨手紀錄單上給予建議與回饋。參觀者的隨手記錄 主要包含對教學者的建議以及參觀者對於參觀後的教學心得。

三三三三、、、、學生學習單和學習回饋學生學習單和學習回饋學生學習單和學習回饋學生學習單和學習回饋::::

研究者依據文獻資料設計之科學遊戲,配合教學活動過程,研究者另外設 計活動學習單,以利教學評量。學習單的內容方面,除了有教學活動為主要架 構之外,納入了學習心得,以利成為研究者的資料蒐集。

四四四四、、、、訪談訪談訪談訪談資料資料資料資料::::

為了使本研究公開及透明化呈現,因此,本研究訪談分為兩部分:其一為 訪談導引法,另一為非正式訪談。訪談導引法乃依據科學遊戲融入課程之教案 實施之後,是否達成單元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而設計。因此,研究者以設計之 教案配合引用的書籍,其內的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擬定訪談架構,在每一教 學單元後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 · 除此之外,非正式的訪談則是在教學情境

下,研究者能迅速地洞察並提出問題,藉以了解研究對象對於正在發生之事的 想法,進一步做內部觀察,藉由現場錄影,進行資料的搜集。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在遊戲中以一人表現優異的與另一人表現較差的小朋 友作正式訪談。同時在教學活動觀察學生學習情形,隨機進行非正式訪談,了 解學生當下的想法及感受。下表 3-5-1 為正式訪談大綱

表 3-5-1 正式訪談大綱

五五五五、、、、現場教室現場教室現場教室現場教室錄影資料錄影資料錄影資料錄影資料

為了瞭解研究者的教學情況,特將自行架設攝影機於教室後收錄教學實 況,將觀察的重點放在教學者所呈現的教學的流暢性和學生的反應,以作為改 進教學與資料分析的依據。

六六六六、、、、學生學生學生學生實作實作實作實作評量表評量表評量表評量表

利用實作評量表來評估自己對於科學遊戲的實作能力、科學原理認知以及 實驗中的感受程度如何。

貳貳

貳貳、、、、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欲從大量資料的蒐集中,解決研究的問題 · 為使得理解所蒐集得到的資料,

尋找組型,將某些所呈現的資料與另一些相似資料做歸納或分析,且統整個別非 正式訪談的資料,研究者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適當的整理與編碼。

一一一一、、、、資料的整理資料的整理資料的整理資料的整理 ((((一一一))))資料收集類別一資料收集類別資料收集類別資料收集類別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分別有:「教學札記」、「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參 觀者的隨手紀錄」、「學習單與學習回饋」、「訪談資料」、「學生實作評量表」

等六個部分。上述所有的資料,皆存入電腦中,並列印成三份,一份給指導 教授,另一份存檔備用,另一份用來處理分析學習單與回饋則影印成兩份,

原稿加以分類後,放置於文件夾中,影印本用來研究分析之用。

((((二二二))))資料類別代碼二資料類別代碼資料類別代碼資料類別代碼

本研究中,研究者將蒐集到的「教學札記」、「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參 觀者的隨手紀錄」、「學習單與學習回饋」、「訪談資料」、「學生實作評量表」

等六部分資料,分別統一編號,如下表 3-5-2 資料分類類別代碼。

表 3-5-2 資料分類類別代碼

資料類別 類別代碼 處理方式

教學札記 教學札記 word

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 錄影轉錄 word

參觀者的隨手紀錄 參觀者隨手紀錄 word

學習單與學習回饋 學習單 word

訪談資料 訪談轉錄 word

學生實作評量表 實作評量表 word

((((三三三))))編碼規格三編碼規格編碼規格編碼規格

資料類別 教學札記

日期 990913

例如:99 年 9 月 13 日教學札記為:教學札記 990913。

99 年 9 月 13 日訪談資料為:訪談轉錄 990913。

((((四四四))))「四「「「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視現場教室錄影資料」」」」和和和和「「「「訪談資料訪談資料訪談資料訪談資料」」」轉錄時的意義代碼」轉錄時的意義代碼轉錄時的意義代碼轉錄時的意義代碼如下表 3-5-3 資料轉錄的意義代碼。

表 3-5-3 資料轉錄的意義代碼

符號 意義 說明範例

研 研究者 科學遊戲的設計者即是教學者

AS 所有學生 研:懂嗎?

AS:了解。

S1 座號 1 號的學生 研:你會嗎?

S1:不會。

\\ 插話 研:請問 S1 會操作嗎?

\\ S2:老師,S3 在玩!

…? 說不清楚的話 S1:我不知道…?

… 省略的話 研:…請將它旋轉起來。

<<< 停頓語氣 研:你覺得哪裡難操作?

S1:<<<發射出去時。

[] 動作描述 AS:[搖頭]

( ) 現場說明 研:(拿出瓶子)小朋友,你們覺得會發 生什麼事情?

~ 語氣拉長 研:了解嗎?

AS:了解~

二二二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

根據國內學者李奉儒和吳芝儀(1999)認為:研究者在展開分析時,要有兩個 主要依據:(一)在研究的概念形成階段中提出,而在研究最後分析前欲澄清的問 題。(二)在資料蒐集過程中,形成的分析性洞察和詮釋。因此,研究者對於資料 處理的程序是:由文獻整理與處理之後的研究資料,經過適當方式形成分析方 案,再對資料進行理論分析。研究期間,研究者不斷地針對研究問題做檢核,

期望充分掌握研究重點與主題,並能中立的揭示研究結果。除此之外,研究者 從分析資料中,找出具有重要意義的資料,進行解釋,得出結果,進行推理 … 等等,將資料作全面性的詮釋。

Patton(1955)指出在質的分析之檢驗和證實過程中發生作用的三角校正,基本 有四種形式:

(一)資料三角校正:以不同的來源資料,檢驗研究發現的一致性。

(二)研究者三角校正:用不同研究人員或評鑑人員。

(三)理論三角校正:使用多種角度去詮釋一組資料。

(四)方法論三角校正:以多種方法去研究一個問題或一個方案。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主要是以質性進行,為了要求客觀,資料分析會使用不同 的資料來源作三角校正,以最貼近實境方式描述,增進本研究的信效度。下圖 3-5-1 為研究者進行三角校正之流程圖。

圖 3-5-1 研究者三角校正圖

((((一一一))))資料蒐集與資料來源的一致性一資料蒐集與資料來源的一致性資料蒐集與資料來源的一致性資料蒐集與資料來源的一致性

由學生學習檔案、錄影轉錄、訪談轉錄、研究者札記…等,在眾多的資 料中找出與研究方向任何相關的關鍵點,以檢驗不同資料來源的一致性,將 研究者主觀因素降到最低,提高研究結果的信、效度。

((((二二二))))教案檢核者和參與觀察意見二教案檢核者和參與觀察意見教案檢核者和參與觀察意見教案檢核者和參與觀察意見

以教案檢核者給予研究者在設計教學活動的修正及參與觀察意見的老師 們給予回饋及建議在課堂上的問題,以利下次在設計教學及實施教學活動時

研究者的省思 (依據專家批判與

建議作為研究者 省思)

教案檢核者和參 與觀察意見 (5位教案檢核 者、2 位觀察者) 資料蒐集與資料

來源(錄影轉錄、

學習單、檢核表、

訪談轉錄)

研究信效度

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成長並且能提供研究者歸納或推論研究結果時重要的支

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成長並且能提供研究者歸納或推論研究結果時重要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