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9-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貨物運輸之經營者或主管所在意的經營策略問題,應該是本身成本控管,及 其它經營策略的改變。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當國家的運 輸系統發生問題,這個國家的經濟基礎也就不會良好,所有產業也就不會迅速發 展。國家對於運輸產業,以目前的業者來說,並未感受到重視,也很少對貨物運 輸業界提出相對的優惠方案,就如 SARS 其間來說,運輸業界受傷也深,可是政 府單位就對貨物運輸業界的關心不如一般以人為主的公路運輸。

就訪談之港口貨物運輸業者經營策略面來看:

一、 差異化的運輸策略,可以達到不管是顧客需求,或者是自身運輸的競爭力,

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顧客端看自身給顧客多少與其它業者不同的地方,

能夠提供多少附加的額外服務,這都是競爭勝出最基礎的要件。

二、 客戶滿意度的策略:客戶關係的維持也是貨運業者的生存要件,運輸經營幾 乎都很長久,在過往的運輸業者經驗當中,客戶關係的維持一般都很長久,除 非運輸業者出很大的問題才會被取代。這是貨運業者的危機也是轉機,經營自 身的客戶關係,是運輸業者應該要學習的課題。

三、 資訊化的策略:客戶資訊日漸開放,所以客戶與業者關係漸不對等,除非客 戶端的貨物特殊,且現有之運輸業者不能出現問題,否則容易被取代,故運輸 業者本身應該要透過資訊化的管理,來增進自身的競爭力。

四、 面對產業外移,現有之經營成本應該要降低,這是現有訪談對象一致的做法,

強迫降低成本。但除砂石運送業者因為經營方式的不同,對成本的做法是已經 與操作人員(司機)共同分擔,這是屬於比較特殊的經營模式。

五、 現有客戶的運價策略:訪談對象一致的想法就是國際油價與國內油價的連動 關係,因為遭遇國際油價起伏過大與運費成本中油價佔非常高之比例,所以客

戶會以國內之油價基礎與業者議價,運輸業者可控制成本越高者,其利基也較 其它運輸業者為佳。

現今成本變動的國際環境當中,經濟環境重大衰退,原物料與車輛相關的維 修零件價格,也同時變成業界的越來越沉重的負擔,但就此同時,客戶是否會對 運輸業界所面臨的困擾產生同理心,可否讓運輸業界在迎接國際經濟環境重大衰 退的同時,也讓貨運業界有喘息的空間。但就現實的大環境來說,這個說法有些 樂觀,因為同時客戶應該也是承受許多流失業績的壓力,客戶端與供應鏈端都有 不可承受的原物料波動的困難,因此改善貨運運輸本身的經營策略已是運輸業界 必須要注重的課題。

因國內運輸在以往極大競爭的環境下,客戶可以選擇對價格方面最有利的運 輸業者。但是有部分客戶因為本身貨品特殊性的關係,不會任意更換運輸業者。

客戶在成本不願意提高的情況之下,如何將貨運運輸的績效與成本控管發揮到極 致。用油成本固定,所佔之比率水漲船高,但相對的運費營收並不會隨著油價隨 時做浮動,客戶端的成本控管也是一個問題。車輛用油是運輸業最重要的支出項 目,因此運輸經營者對國內油價之波動;及其他與石油相關之運輸成本相當注重,

故燃料費用是運輸業者營業成本相當重要的項目。

台灣位居亞太地區的運輸中心,但是台灣如果要成為亞太地區的轉運中心,

必須要與中國大陸的港口競爭。現今運輸量就單指海運而言,台灣已經慢慢失去 競爭的能力,但是政府相關單位如果能夠秉持開放服務業的態度與世界競爭,同 時這也是本國人民的強項。不需要擔憂競爭,這種與世界接軌的態度,才是未來 本國競爭力的希望所在,同時也可以成為大中華地區的樞紐。在加入 WTO 之後服 務業的開放已經成為定局,而內陸運輸方面如果要有更多的與世界競爭的能力,

經營方向的掌握與經營績效的控制,更需要精準與導入更有效率的管理。運輸能 力是企業經營績效中重要的一環,而運輸成本占其比重也相當高,運輸經營成效 攸關本身的生存,不論是擴大經營或者是因應日益高漲的成本問題,如何評估運

輸本業的經濟效益,或者是在營運成本日益高漲的情況之下,要如何達成更高的 經營效率,也是貨運運輸業者所要注重的課題。

依據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趨勢來看,台灣產業變化程度與原油價格產生重大衝 擊之事件,對運輸業之直接影響最大的是原油價格之變動,因原油價格變化影響 運輸產業比重甚大。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總裁 Rato 在 2004 年指出,

當國際油價每上漲 5 美元,全球經濟成長約會下降 0.3%左右,因此原油價格的變 動,不論對運輸業者或者原物料相關業者之重要性不可言喻。而近來國際原油反 應在國內油價上,在 2000 年到 2008 年間的運輸用柴油價格浮動程度,影響到運 輸產業的經營策略改變,也足以影響運輸產業之生存。在 1990 年間到現在 2008 年,這 20 年間產業變化快速,與國內用油價格增加幅度驚人的情況下,如何調整 運輸業的經營策略,讓運輸業能夠繼續生存。

根據洛桑管理學院公布 2007 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在企業效能(Business efficiency)排名滑落至十七名,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台灣在這項指標上的表 現在全球中名列前茅。2005 年時在全球受評鑑的五十五個國家中,排名第六…而 在企業效能的幾個分項指標中,台灣表現最差的項目是態度與價值觀,(Attitudes and value)單是 2007 年就倒退十三名。

態度與價值觀是組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所以凸顯很大問題就是,台灣企 業缺乏良好企業文化,面對衝擊無法維持既有競爭力。根據同一份報告,台灣企 業在生產力效率與經營管理方面都還有一定的優勢,但在資金、資訊、與人才快 速流動同時,策略可以模仿。單靠傳統的長處,對於未來的經營績效與優勢會被 逐步取代。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經驗,台灣公司很注重領導協調及外部導向這 幾個方面,尤其著重營運與財務面。但是也發現台灣企業在方向、環境、與價值 跟創新、激勵、與能力這幾個企業文化的項目上比較不重視。以思考方式來看台 灣企業家,比較不會用條理分明的方式來傳達公司的方向,所以每個員工不見得 能夠明白自身的任務與角色,及在公司所扮演的份量。

台灣企業缺乏長期價值導向的激勵,比較重視金錢報酬,向心力也就難以凝 聚。台灣企業也喜歡速成員工,知道如何贏得正常薪資以外的獎金,卻不明白這 些工作對他專業能力與未來生涯有沒有幫助?使得員工對於企業認同變得短線,

不容易凝聚向心力。台灣企業也往往忽略工作環境的重要性,要能夠營造出一個 開放合作與凝聚向心力的空間,台灣企業家比較喜歡掌控,故綜合以上現象;另 外麥肯錫顧問公司報告指出,台灣企業應該努力建立高效能的企業文化,喚醒企 業潛在能量。如此對與公司的經營績效與成長,都會產生正面性的影響,並加強 產業的競爭能力。

台灣的運輸產業很少相關的研究,問題中除了談及資訊科技的改善效率之 外,或者探討運輸相關產業比較可以量化的部分,很少研究運輸產業當中態度與 價值觀的部分,在本篇研究當中比較偏重於管理階層與管理方式的改善與協調,

運輸產業的型態與其他產業或許有所不同,但本篇研究發現,在管理階層與執行 階層的態度與價值觀上,如果能夠取得一個溝通良好且相互間可以互助合作的方 式,讓產業文化與勞工階層能夠產生更好的共識,那所謂的經營策略與績效衡量 的指標都會呈現更客觀的數據與運作方式,與讓人驚艷的實效證明,這也是在所 謂的績效衡量指標之外,另一個讓人驚奇的發現。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9-8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