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第一章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包括第一節研究背景及研究重要性,第二節研 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操作型定義,第五節研究限制,

分別詳述如下。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在雅加達宣言(Jakarta Statement )中提到人口結構 老化是目前全球人口最重要的趨勢,除了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同時 發展中國家也面臨快速老化的社會。據統計 2000 年全球 60 歲以上之 人口為六億人( 600 million),在 2025 年之前 60 歲以上之人口將達到 12 億人口( 1.2 billion),到 2050 年前更將高達 20 億人(2 billion),占 全球人口數 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1996;2007)。

人口老化和都市化是全球趨勢,台灣地區人口結構老化更是不爭 的事實,依據內政部統計,102年5月底我國戶籍登記人口65歲以上之 高齡者計有2,636,157人,占總人口之11.29%(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

2013)。經建會推估206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將大幅增加為2012年 之2.9倍,其中,又以85歲以上老年人口增加最多。推估80歲以上人 口占老年人口的比率,將由2012年25.4%,大幅上升為41.4%。(行政 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隨著高齡者人口的增加,家庭人口數卻 從民國50年平均5.57人/戶逐漸減少,截至民國102年5月底已降至2.8 人/戶,民國101年底扶養比為35,即指每一百個有工作能力人口應扶 養35個依賴人口(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2013)。顯示我國除面臨人口 老化的問題外,家庭支持亦日漸薄弱,相對將會使得家庭照護之負擔 愈顯沉重,因此對於高齡者照護資源之需求亦會隨之增加。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65 歲以上的高齡 者每人平均醫療支出,約為65 歲以下者的四倍(引自丁金江,2007;

2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2009)。台灣地區根據民國96年全民健康保險 之資料顯示,60歲以上的高齡者醫療費用支出大約占全部醫療支出的 35.54%(蔡飴倫,2009)。可以預見未來之醫療與照護支出勢必只增不 減,但是健康是基本人權,健康照護亦是一種人權,因此如何降低醫 療成本與照護之支出,又能達到健康的老年生活是我們要努力之方 向。

國外文獻顯示,透過高齡者友善環境營造適於老年居住之友好 社區(Livable and Elder-Friendly Communities) (Feldman & Oberlink, 2003;Morissette, 2009)可以促進老年生活之品質。國內多項研究亦顯 示居住型態、社會資源、社會支持、社會參與,對高齡者之生理、心 理健康、生活滿意度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毛政賢,2006;石泱、2009;

呂寶靜,2000;李依芹,2010;林淑敏、李宗派,2005;林美玲、翁 註重、李昀儒、邱文科,2009;傅嘉瑜,2005)。

「高齡者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ies),最早是由美國the AdvantAge Initiativ 提 出 的 高 齡 者 友 善 社 區 模 式 (elder-friendly, or

"AdvantAged," community) 肇始於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 (Age Boom),年齡85歲以上的高齡者更是發展最迅速的老年人口群,

而這些高齡人口大多數依然居住在他們自己的家和社區中。65-85歲 的民眾比其他年齡層不太可能會搬離自己住的地方。社區必須為虛弱 和失能的高齡者提供服務,內容包括了醫療保健、住房、交通運輸及 其他的服務,以符合居住在社區高齡者之需求,包括住屋和安全基本 需要、身心健康的維護、居家的失能及體弱的人維持其獨立性、以及 社會與公民參與的機會(The AdvantAge Initiative, nd)。

我國人口結構快速老化,但是近年來,家庭人數卻逐漸減少,使 得家庭照護負擔愈顯沉重,因此對於高齡者之健康與生活亟需整個社 會國家共同支持。根據內政部民國91年辦理之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中,

3

有關健康、經濟及福利需求部分之調查結果,高齡者對生活安排的主 觀看法上,約有七成的人「不願意使用安養護機構」;對生活的期望 上,以「身體健康的生活」最高、其次為「與家人團圓和樂的生活」

(蘇麗瓊、黃雅玲,2005)。內政部於民國97年進行之中老年狀況調查 分析結果,中高齡者其目前居住方式以「與晚輩同住」者最多;未 來養老最理想之居住方式,仍以希望「與晚輩同住」者居多(行政院 內政部主計處,2009)。經濟決策權則是影響臺灣地區高 齡 者 選 擇 居 住 安 排 與 居 住 偏 好 之 主 要 原 因 (張 桂 霖 、 張 金 鶚 , 2010)。

因此,即使老年人口增加,家庭結構改變,家庭照顧人力減少,

高齡者仍希望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對於機構式之照護模式接受度 不高,要如何設計一個友善的生活環境讓所有高齡者可不需考慮生理 功能狀況及經濟情況,以達到健康之公平性,讓所有高齡者能實現一 個安心、舒適、安全及自主自立的無障礙生活環境是非常重要。

我國的高齡者照護政策也應朝向「在地老化」之方向思考,避免 重蹈工業化國家大量發展機構服務所導致之過度機構化之缺點,讓有 照護需求的高齡者能保有其尊嚴且獨立自主的生活。

The AdvantAge Initiative 發 展 高 齡 者 友 善 社 區 (elder-friendly community )四大測量面向,包括:基本需求,最佳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與安適狀態,加強失能和體弱者之獨立性,促進社會及市民之承諾。

爾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

政策架構,包括提供獲得健康、參與以及安全等三大面向之適當機會,

以提昇高齡者之生活品質(WHO, 2002)。並於 2005 年展開高齡者 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ies)之計畫研究,進一步發展出高齡者友善 城市(Age- friendly cities)所需之條件及指標,做為各國在建立高齡者 友善城市之參考(WHO, 2007)。

4

國內過去在高齡者照護與健康議題上之研究,多著重在長期照顧 的照護服務之研究(呂慧芬、趙美敬,2009;林詩淳、蔡坤維、江瑞 坤、辜美安,2010;陳惠姿,2008 ),或針對高齡者健康單一議題討 論,如安全、獨居、失能、生理、心理健康或社會支持等 (洪佳蓮、

胡蓉,2008;陳正芬,2009;陳亮汝、吳淑瓊,2008 ),未探討社會 環境與物理環境對高齡者健康之影響。

而國際之研究,如世界衛生組織為因應快速老化與膨脹之老年人 口,積極推行高齡者友善環境計劃(The Age-friendly Environments Programme),期望經由國際的努力,解決環境和社會中的障礙因素,

來幫助形成積極活躍和健康的高齡者社會。希望藉由環境的改善,更 促進高齡者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 (WHO, 2007)。因此高齡者友善城 市計畫,提出以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住所、社會參與、尊老和社 會包容、社區參與和就業、信息交流、社區支持和健康服務等八個面 向,以促進各國高齡者活躍老化(WHO, 2008)。

人口老化牽涉的問題複雜廣泛,由個人的食、衣、住、行、心理 層面,到家庭結構、社會制度、財政經濟、國家政策等無不相關,高 齡者需要自發性的去實踐健康促進的行為,也需要國家社會建構高齡 友善的環境,相輔相成來解決迅速老化與膨脹之高齡人口所帶來的問 題。

國內已累積相當多有關高齡者生活的相關研究,但仍缺乏可以做 為行動策略的指南;也沒有一個城市或社區能一次做到世界衛生組織 所建構的高齡友善城市所有的面向和指標標準,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 建構出高齡友善環境指標及相對權重重要性,社區高齡者或政策執行 者可依此重要性決定計畫之優先次序。

因此本研究擬以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之「高齡者友善城市指南」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為基礎,透過德懷術及分析層

5

級程序法,發展出符合我國現況及需求之高齡者友善環境的面向與指 標,並經由分析層級法,建構出各面向與次面向之相對權重及序位,

提供我國未來城市或社區環境營造時,能依其現有資源及未來之發展 性,選擇重要之指標來建構「高齡者友善環境」,以使高齡者能維持 獨立、自尊的老年生活,改善生活環境及維持良好之生活品質。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