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位機會中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數位服務。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就是分屬於教育部「創造偏鄉 數位機會推動計畫」:「智慧台灣」中公平數位機會分項子計畫。

第二節 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 壹、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

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分屬於教育部「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 動計畫」:「智慧台灣」公平數位機會分項子計畫,其中教育部從基礎建設、社區 發展、服務學習、e 化政府服務、文化與創意典藏及產業發展等方向,集合經濟 部、內政部、研考會、原民會、經建會、國貿局部會資源,從中擔任協調的角色,

希望可以彌平成相之間的數位落差,並均等數位機會(吳齊殷,2007:61-108)。

台灣數位機會中心的目標與定位其實可以從美國學者卡爾門(Andy Carvin)指 出數位落差的五大面向來歸納(轉引自曾壬保,2010:6)。這五大面向分別為存取 (access)、內容、素養、教育與社群。

存取相關方面,主要是針對數位落差中資訊的存取關係到硬體設備的使用機 會,也是關係著人們使用網路的機會,這也是數位機會中心最基礎的服務:資訊 近用基礎建設,主要的實施方向為「補助照顧弱勢家戶有國中小學學生家戶擁有 國民電腦」,至目前教育部在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此一工作已使 1.07 萬戶 學童擁有國民電腦連網。

內容、素養與教育相關方面,主要是透過網路所提供內容的價值,讓能夠知 道如何篩選眾多的資訊,進行有效率且更多樣化的學習,提供個人豐富的學習與 成長機會,並且將網路線上資訊的使用模式套用進一般的教學中,此即為教育性 的延伸服務。主要的發展目標為:「新增數位機會中心」及「持續營運鄉(鎮)數 位機會中心」,目前在這一方面的成果為完成 168 偏鄉數位機會中心設置,達到 各偏鄉有公平數位機會。持續輔導營運偏鄉數位機會中心,提供偏鄉弱勢民眾與 學生數位應用,讓偏遠地區民眾上網比每年提升 2%。以及接受數位機會中心各 種課程的民眾人數每年累計達 25,000 人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最後一個也是台灣數位機會中心的一個重要面向為:社群相關面向。網路是 促進社群的發展的最好工具,不僅可以發展出新的社群,更可以藉由網路社群的 號召,帶動實際社群的運作。以台灣數位機會中心來說,這即為文化性延伸服務、

經濟性延伸服務、照護性延伸服務與社會性延伸服務。主要的發展目標為:「數 位機會中心輔導特色發展」、「建立跨部會推動機制、推動民間團體參與協助偏鄉 的發展」、「建立資訊志工服務與管理體系,落實長期數位服務關懷機制」、「數位 機會中心成效考核、建立典範,促進經驗交流」、及「數位應用宣導與辦理展示 觀摩」。

而在這一方面的具體成果則為:

(一)學童接受數位機會中心課後照護和志工服務課後照護人數,每年累計約 100,000 人次。

(二)推動資訊志工每年 150 隊協助偏鄉地區、學校等推動數位應用,每年累計達 8,000 小時,服務志工約 6,500 人次。

(三)累計招募 1,000 名志工透過資訊科技與網路,製作線上學習輔助教材,提供 線上課後輔導服務弱勢學童。

(四)勸募民間或大專校院等資源贊助或認養數位機會中心,使至本計畫結束後各 數位機會中心不再需要本計畫援助輔導營運。數位機會中心的功能與定位簡 介則可以參考以下圖示6

圖二、圖三 :數位機會中心功能展示圖

也從以上數位機會中心的營運目標與面向,其實是以「社區」來做為一個發

6 圖片資料來源為數位機會中心網站(http://itaiwan.moe.gov.t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展的單位,而「社區」的概念,最早則是來自於民國 83 年 10 月 4 日開始的「社 區總體營造」計畫7

貳、數位機會中心相關研究

關於國內碩博士論文對於數位中心相關研究,根據台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 的查詢結果,一共有 41 篇碩士論文。而其中的研究面向包含:經營成效:如服 務品質、服務滿意度、彌平數位落差成效、整體執行成效等。運作與管理:如志 工參與、組織效率與績效評估、經營管理、非營利組織、發展策略、經營成功關 鍵要素。數位學習與數位機會:如學習動機、成人數位學習、DOC 擴散管道、

資訊素養與社會資本、民眾接受行為、資訊能力評估等。數位典藏:如在地人文 的電子書數位典藏。數位落差政策與數位機會中心:如族群數位落差、地方政府 e 化程度等。DOC 網路相關:如 DOC 課程的網路行銷、DOC 中心入口網站的使 用行為等。其他面向:如普世商務價值與 DOC、社區意識與觀光產業等。其中 與本研究最具相關性的,是主題經營成效與運作、管理二個的部分。另外在其他 方面,普世商務價值與 DOC 等主題則與 DOC 經濟面發展有關。

張奕國於 2011 年針對苗栗縣偏鄉數位機會中心的研究指出,苗栗縣偏鄉 DOC 居民數位落差現況,學習成效層面算是不錯但在資訊應用層面仍需強化;

並且在 DOC 實施數位機會政策成效的各層面中,以居民的「學習成效」層面較 能解釋並預測數位機會政策的成敗。

楊士慶於 2009 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採多元投入與多元產出的角度,以 經濟學效率的定義來衡量數位機會中心的相對效率,依效率值的不同作比較後,

再對於相對效率不佳的數位機會中心做出改善建議。其研究結果顯示,17 家數 位機會中心有 11 家(65%)具總體效率值,15 家(88%)具純技術效率、11 家(65%) 具規模效率,11 家(65%)為規模報酬固定狀態、6 家(35%)為規模報酬遞增狀態。

因此若是規模效率遞增,表示當組織適度擴大經營規模時,可使長期平均成本隨

7 關於社區營造文獻整理自文建會 2004 年出版的文化白皮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著產量增加而降低,此外他發現 DOC 之整體無效率大部分來自於規模效率不 佳,而非純技術效率問題。

巫美采於 2009 提出「普世商務」(Buddhistic Commerce;BC)來描述偏遠數位 落差之社區民眾如何透過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 DOC)來提昇其 自身教育、社會、經濟、文化各面向能力的過程。社區民眾透過數位機會中心,

提升的方面有能力提昇、文化感受、互動交流、友善關係、社會交際、效率提昇、

促進經濟。

王調榮於 2009 針對高雄縣民族數位中心,以 ICDT 模型建構一個社區數位機 會中心入口網站,提供社區民眾一個學習與教育的機會為主要訴求,並以本網站 所形成之虛擬社群融合社區文化和產業資源,作為提升社區資訊化生活之基礎。

也可利用電子商務的相關技術協助地方增加其產業與觀光的行銷機會,使資訊化 的應用替偏遠地方的社區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提升數位機會。

張晶萍於 2011 針對旗山 DOC 的研究則指出,人際互動是影響旗山 DOC 學 員資訊使用成效的重要因素。並且許順清於 2009 針對台南縣偏鄉地區 DOC 的研 究也發現經濟問題是民眾無法擁有資訊科技的重要因素,民眾對數位機會中心之 熟悉度有待提升。

張勛堯則於 2009 年針對目前國內對於「數位機會中心運用網路做為行銷工 具」,使用 ICDT 模型的四個虛擬構面:虛擬資訊空間、虛擬溝通空間、虛擬配 銷空間與虛擬交易空間,分析數位機會中心對網路行銷運用的情形。研究結果發 現東區及離島、高偏鄉的數位機會中心對於網路行銷的運用程度是偏低的。

從以上 DOC 成效的研究,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以居民的「學習成效」層面較能解釋並預測數位機會政策的成敗。

(二)透過 DOC 居民想提升的方面有「促進經濟」這一項。

(三)DOC 之整體無效率大部分來自於規模效率不佳,而非純技術效率問題。

(四)經濟問題是民眾無法擁有資訊科技的重要因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五)東區及離島、高偏鄉的數位機會中心對於網路行銷的運用程度是偏低的。

學習成效對於 DOC 的政策成敗有著關鍵性的影響,當然也就影響著「一 DOC 一特色」政策,「一 DOC 一特色」政策所關係的在地經濟問題,成為在地數位落 差的障礙。又 DOC 效率不佳,其實來自於規模效率不佳。並且本研究的對象東 區 DOC 在網路行銷的運用程度是偏低的。

換句話說,整個影響的循環是「在地經濟-數位落差-經營效率」。「一 DOC 一特色」政策所關係的在地經濟發展的問題,其實是與 DOC 經營效率有很重大 的關係。「一 DOC 一特色」政策協助「在地經濟發展」的場所,就發生在「社區」。 第三節 「一 DOC 一特色」與社區產業

壹、數位機會與社區營造的交點:社區

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第一期於民國 83 年 10 月 4 日開始,由當時文建會主委 申學庸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從第一階段民國 83 年至民國 89 年此階段的 重點在於經營管理的策略開始,經歷第二階段民國 90 年創造「一鄉一物一特產,

一村一品一藝文」,建構「社區文化,形象風貌;鄉土特產,文化品牌」。以及第 三階段中民國 91 年的文建會在「2004 年文化白皮書」中提到「新故鄉社區總體 營造」工作重點在於提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民國 94 年至 97 年則為第四階段「台 灣健康六星計畫」,以新故鄉社區營造為基礎,促進社區健全與多元發展。緊接 著第二期計畫(2008 年~2013 年)推動的重點更是以提升社區文化生活及自治品 質,推出藝文參與的社區營造方式為目標。

以上社區營造透過整合研發、永續經營與創新育成等手段,達成該計畫的四 大目標:強化地方「自助互助」、促進社區生活與文化融合、激發在地認同情感 以及開創在地特色的文化觀光內涵。從其目標與手段中,就可以了解數位機會中 心的發展單位只有在以社區為主體,才能達成永續經營與發展在地特色的目標,

可以說「網路資訊」在社區發展中的扮演角色,其實只是地方的一個工具與媒介。

可以說「網路資訊」在社區發展中的扮演角色,其實只是地方的一個工具與媒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