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大武 DOC 與北源 DOC 的經濟面經營時,學習成效、人際互動、文化感受力就提 升了,隨著以上這些面向的提升,規模效率自然就會提升。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壹、大武 DOC 與北源 DOC 經營方面的討論與建議

大武 DOC 與北源 DOC 學習成效是不錯的,但需要將 DOC 課程服務的部分 擴展到其他鄰近的地方,因此北源 DOC 與大武 DOC 都需要發展行動 DOC 的資 源如筆電等。建議這方面可多與不同但相關非營利組織合作,以爭取更多筆電與 硬體設備資源。

在人際互動也因為推動課程的關係而增加,這個人際互動包含駐點員與學員 互動、學員與講師的互動、以及學員間的互動。同時增進家人間的情感,彌平代 間數位落差。因此建議可以透過家人帶家人的方式,提升 DOC 的人際互動與學 習成效(F6)。

北源 DOC 和大武 DOC 的發展之中文化感受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弱的。但可透 過產業課程與行銷地方特色產業過程的摸索當中,藉由營造社區特色的過程,逐 漸了解感受當地的傳統文化(包含風土民情的和在地產業的)( F6)。

在促進經濟的面向,大武DOC與北源DOC經濟面發展電子商務的可能性是有 的,但是DOC經營的經濟面需要時間,才能完成產業整合,並透過差異化來塑造 地方特色產業的品牌。

在這個過程當中,大武DOC與北源DOC面臨以下問題:一、農產品產量控制 的問題:大武、北源因天氣變化太大影響農產品產量,而不易規劃農產品銷售。

二、地方特色產業整合的問題:大武DOC與北源DOC皆面臨地方特色產業整合問 題,其中包含產品品質和價格的管理、相關政府、非營利組織資源的專案整合。

三、參與者的問題:大武DOC、北源DOC的產業面發展的參與者年輕人較少,並 且參與人數不多。 四、對新科技、新觀念的恐懼:居民對新科技恐懼會影響居 民接受網路行銷與電子商務平台的建立。五、 族群文化差異隔閡:台東DOC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數位落差除了新觀念需要溝通外,族群文化差異隔閡的部分需要克服。六、DOC 產業面的產品宣傳:產品宣傳部分需要更完善的整體規劃與行銷(F5、F6)。

實際上教育部的專員們也已經開始協助DOC的農特產品行銷,因此在偏鄉數 位關懷計畫的網頁上,有一個「DOC柑仔店」,在行政院的相關會議上,透過團 購精神,協助偏鄉銷售農特產品(F5、F6)。然而根據王調榮的研究(2009)40,DOC 導入電子商務經驗是十分繁瑣的一個過程,其中將經歷招開電子商城行銷講座、

商家訪談與實地探訪、商家基本資料收集與建檔、產品資料的收集建檔、輔導商 家申請行號及商品條碼申請、商品宣傳文宣撰寫、商品包裝設計、商品標籤設計、

商家及商品宣傳行銷活動、輔導商家進行商品上網建檔、結合這類網路商城或社 區入口網站、管理及維護商家部落格、系統操作手冊製作、網站及商家管理員訓 練等繁瑣的過程,對於大武DOC與北源DOC來說,幾乎沒有這樣的人力來做這件 事(2009:52-55)。

但以上對 DOC 經營管理績效以及網路行銷的研究當中,研究者們認為 DOC 之整體經營規模效率不佳、並且東區及離島、高偏鄉的數位機會中心對於網路行 銷的運用程度是偏低的。也就是說要在台東執行「一 DOC 一特色」政策網路行 銷的部分,再加上以其他研究整理出的影響循環「在地經濟-數位落差-經營效 率」。「一 DOC 一特色」政策在台東縣首先要克服的問題是拉高規模效率不佳、

聚集平台人氣。

經營平台人氣需要消耗很多的時間成本和 DOC 的社會資源,因此以下本研 究將藉由對社會企業、策略聯盟的理論與運行架構,找出讓「一 DOC 一特色」

政策營運更有效的方法。

在規模效率的部分也需要加強的部分,只要透過「在地經濟-數位落差-經營 效率」的循環,提升整體的營運效率,規模效率自然會提升。此外規模效率在與 外部案子整合時,可以考慮政府不同輔導單位,對於不同的特色產業也有不同的

40 請參考本文第二章第二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關注如下,來強化 DOC 的規模效率: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具有消費性,並 具有歷史性或獨特性可發展為鄉、鎮、區地方特色的產業。二、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具有文化特色的產業。三、經濟部工業局:具有獨特性、精緻性、高品 質的重點新興產品及產業。四、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地區具代表性、獨特性 的產業,如紙傘等。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具地區特色之休閒農業、農特產、

料理餐飲及創意農特產品。六、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觀光、部落特色產 業、及工藝產業(王素灣等,2005:7-21)。這些都是大武 DOC、北源 DOC 經營 時可考量申請的資源。

貳、與社會企業策略聯盟的討論與建議

Dees 和 Economy(2001)指出社會企業的功能包括:強調創新、機會導向,

富資源與創造價值的機會;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乃是內化社會使命事業;社會 企業的成功評估是依照所創造的社會價值而非利潤;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具有 社會目標,且同時運用社會和商業方法;非營利組織投入社會企業的開發,是因 為傳統、慈善、政府資金來源的減少;新的社會企業精神為非營利組織創造了新 的機會和挑戰;社會企業光譜範圍從純慈善式到純營利式之間(轉引自許素英,

2011:62)。這些功能都可以在誠食社會企業與新光部落小農的策略聯盟看見成 效(M3)。

從誠食社會企業與新光部落小農的策略聯盟來看,合作成功的關鍵因素為溝 通行為、聯盟管理方式、創新價值與市場導向。其中最基礎也最關鍵的,在誠食 社會企業經營社區型社會企業、大武、北源學習型 DOC 經營、與教育部執行 DOC 過程中,是「溝通行為」這個因素(M1,F1,F2,M2,F3,F4,F5,F6,M3)。

黃葳威將台東 DOC 彌平數位落差的過程,以「疑慮消除」理論,探討部落 人士、外來人士推動數位機會中心的疑慮消除過程。其研究指出台東縣數位機會 中心的設置,對於境內部落建立特色與賦權(empower)部落人士,有相當的意 義,也的確創造了一些部落的機會。但溝通失調反而導致彼此無法信任的後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不僅無法達到加成的協助效果,反而因內耗致使部落社區駐點代表離開。部落外 部人士前往部落推動所謂數位機會,相對缺乏跨文化素養,建議日後外部人士及 公部門,宜避免以都會績效指標,套用於原住民部落,提供貼近部落真實需求的 步驟與方式,從部落觀點出發,可達到雙贏的平衡(黃葳威,2012:10-15)。

從誠食社會企業與新竹新光部落的合作過程中,因為逐步解決溝通的問題,

所以部落有些人已經可以漸漸接受品牌價值的概念,因此目前已經有找到部落人 士協助生產水蜜桃果醬,且因為溝通問題逐漸解決,因此由新光部落的地方人士 生產水蜜桃果醬,誠食社會企業全數收購的聯盟管理方式逐漸成形。同時藉由誠 食社會企業的品牌,原本部落必須丟棄的水蜜桃,逐漸發展出其特殊價值。同時 誠食社會企業的網路通路經營,也成為新光部落水蜜桃新的市場導向。社會企業 與數位機會中心的可能模式如下圖:

圖五 社會企業與數位機會中心可能的策略聯模式

在社會企業合作的部分,除可考量如誠食社會企業以商業模式為主的組織,

有可以考量以社區經濟模式為主,如另一個社區發展協會或 DOC 的組織。因大 武 DOC、北源 DOC 相關人士皆指出,大武 DOC、北源 DOC 發展的方向除電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商務平台外,還有社區的觀光產業,這兩者是可以同時進行不相違背的。

社會企業與學習型 DOC 的策略聯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溝通行為。再來是 聯盟的管理方式如何回饋社區以及雨露均霑,最後的導向是藉由創新價值、市場 導向的動力在社區中永續經營下去,幫助學習型 DOC 整合地方產業與相關資 源,以及行銷地方特色產業。

Dennis 等人的研究探討品牌零售商與製造商品牌聯盟的影響力,擁有一個強 大的品牌對於零售商來說非常重要。並且其指出品牌聯盟的成功是基於該聯盟的 能力,有利於雙方合作(Dennis B. Arnett, Debra A. Laverie, James B. Wilcox,2010:

5-27)。在社會企業與學習型 DOC 的策略聯盟創新價值、市場導向的動力,就必 須要發展出一個品牌,無論這個品牌是屬於 DOC 還是社會企業,抑或是共同擁 有。

參、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一、關於台東 DOC 方面

本研究因人力物力有限,因此無法全盤研究台東 DOC 十個駐點的情況。因 此選擇大武 DOC、北源 DOC 來做為 DOC 經濟面發展中以農產品為主要商品的 範本與參考。但同時台東 DOC 其他八個駐點,如鹿野 DOC、金鋒 DOC 等都各 有不同的特色商品與發展階段,DOC 每個發展階段的樣貌和經營都不一樣。因 此建議後續研究可以陸續針對不同類型與執行階段的 DOC,做不同階段的個案 分析。

二、關於偏鄉農產品行銷與社會企業策略聯盟方面

本文因篇幅與主題的限制,無法著墨太多社會企業策略聯盟,因此建議後續 研究者除可擴大研究台東 DOC 外,也可考慮因應台東 DOC 不同階段的需求,探 討 DOC 與不同形式的社會企業的策略聯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參考書目

壹、英文參考書目

Aleknaviëiûtè, G., & Maëerinskienè, I. (2011).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Capital Benefits Enterprise Level.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9(1), 109-126.

Arnett, D. B., Laverie, D. A., & Wilcox, J. B. (2010).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Retailer–Manufacturer Brand Alliances: The Role of Perceived Fit.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6 (1-2), 5-27.

Boris, M. B. (2009). Starting On The Road To Regional Power: Community Labor United And The Greater Boston Labor Council. The Journal of Labor and Society, 12, 1-15.

Bray, J., Johns, N., & Kilburn, D. (2011).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o the Factors Impeding

Bray, J., Johns, N., & Kilburn, D. (2011).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o the Factors Impeding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