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的多元飲食文化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除了臺灣本土的小吃,由於其他不同 國家文化的流入,西式、日式、東南亞料理等也同時成就了臺灣美食的美譽。國民重 視美食的習慣造就了飲食文化的蓬勃發展,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根據台 經院產經資料庫於 2015 年 5 月份發布的「TTR 臺灣趨勢研究報告之餐飲業發展趨勢」,

臺灣整體餐飲業家數呈逐年增長趨勢,且成長幅度約達 2%-4%,至 104 年時已達 12 萬家,統計資料見圖 1-1 (單位:家)。

圖 1- 1. 100 年-104 年臺灣餐飲業之營利事業家數。資料來源:“2011 年至 2015 年 7 月 我國餐飲業家數統計”。台經院產經資料庫,2015。取自

http://tie.tier.org.tw/db/reference/data_source_content.asp?sid=0F274354874562774869&key word=%c0%5c%b6%bc+%aea%bc%c6

而在餐飲產值方面,卻沒有完全跟上餐飲家數成長的速度。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 調查數據顯示,100 年至 104 年期間,整體餐飲業營業額雖呈上升趨勢,成長幅度約達 1%-3%,幅度明顯趨於平坦,統計資料見圖 1-2。

圖 1- 2. 100 年-104 年臺灣餐飲業營業額統計趨勢。資料來源:“2011 年至 2015 年 3 月 我國餐飲業營業額統計趨勢一覽”。經濟部統計處,2015。取自

http://tie.tier.org.tw/db/reference/data_source_content.asp?sid=0F149410974517018814&key word=%c0%5c%b6%bc%b7%7e%c0%e7%b7%7e%c3B

既然臺灣餐飲業的營利事業家數目如此繁多,那麼消費者要如何才能更快的尋找 到讓自己滿意的店家呢?而店家又要如何從眾多競爭對手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值得探 討的問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不斷上升,手機成為最常見的新技術傳播工具,

許多原本網路上的技術也被移植到手機上 (Gupta & Singh, 2013; Ding, IIJIMA, & Ho, 2004)。手機 APP 作為行動電子商務的一種,其重要性也日益強烈。手機 APP 效仿線 上電子商務的成功,將許多原有的線上技術應用到手機上,以提供給顧客一個更好的 消費體驗 (Gupta & Singh, 2013)。而餐旅業者也因此獲得一個以低成本高效率販售與推 廣產品的機會,並借此來保持其行業競爭性 (Connolly, Olsen & Moore, 1998; Kim, Ma

& Kim, 2006; Pernsteiner & Rauseo, 2000) 。

根據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 FIND (Foreseeing Innovation New Digiservices) 團隊結合 Mobile First 於 2014 年 12 月 29 日出爐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近半年持有智慧型行動裝置的人口增加 101 萬人次,其中 12 歲(含)以上人口達 7 成、

推估全臺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口達 1355 萬人次,扣除同時持有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

3,809

3,945

4,007

4,129

4,241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100年 101年 102年 103年 104年

的人口之外,個別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人數約達 1432 萬人次。其統計圖表如 圖 1-3 所示。

圖 1- 3. 2014 年下半年臺灣民眾持有智慧型行動裝置分布。資料來源: “2014 臺灣消費 者行動裝置暨 APP 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創新應用服務 研究所 FIND (Foreseeing Innovation New Digiservices),2014。取自

http://www.iii.org.tw/m/News-more.aspx?id=1475

另外,資策會 FIND 結合 Mobile First 的調查同時也發現,2014 年下半年相較於 2014 年上半年,臺灣民眾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增加 7 個百分點、普及率達 65.4%,

其統計圖表如圖 1-4 所示。

圖 1- 4. 2010-2018(f)臺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發展趨勢及預測。資料來源:“2014 臺灣消 費者行動裝置暨 APP 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創新應用服 務研究所 FIND (Foreseeing Innovation New Digiservices),2014。取自

http://www.iii.org.tw/m/News-more.aspx?id=1475

Vijayasarathy (2004) 指出,電子商務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障礙,接觸到更多的用 戶,通過提供豐富的產品信息、專業的諮詢、個性化服務、方便快捷的訂單處理以及

電子產品的快速交付等,增強用戶的體驗。但與此同時,在許多方面,尤其是在存儲/

界面設計、訂單履行、支付方式以及顧客個資安全等方面也面臨許多挑戰。因此,尋 找、吸引及留住顧客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先前的許多研究針對電子商務做了探討,其中最常用的基於使用意願的理論包括 理性行為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Fishbein & Ajzen, 1977),計畫行為理 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RA])(Ajzen, 1985; Ajzen, 1989) 以及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其中 TAM 的特點是簡潔且預測功能良好,因 此常在各領域被用於解釋資訊接受情形。然而,對於行動電子商務的使用與接受而言,

除了原本的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之外,還應考量其他的因素,包括:相容性,隱 私,安全,自我效能感以及規範信念等 (Vijayasarathy, 2004)。

目前在臺灣已經有許多的餐飲類 APP,例如 E*T***E,愛*記、食**便、愛***通、

巴*妖、E***e 食*、上*呷、G****I、巷*、友*等等,這些 APP 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整 合了臺灣各地的餐飲店家,消費者通過使用餐廳 APP 搜尋,即可尋找相應的餐廳。

Kimes 與 Kies (2012) 指出,消費者喜歡使用網路預訂,因為網路快捷、方便且可控,

而餐飲業者也喜歡網路預訂,因為網路可以幫他們招攬消費者,同時減少人力成本以 及其他的一些益處。回顧先前的餐旅業大部分研究大部分均為探討線上購物或線上網 站等的 TAM,鮮少有文獻探討餐廳 APP 之 TAM,因此本研究希望通過擴展性科技接 受模式,探討消費者對於餐廳 APP 使用意願之影響因素,希望藉此提供給餐廳業者之 意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