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是一種身體與心理的活動,包含了競技中的追求技能提升與個人表現,

以及心理上的自我挑戰與放鬆身心 (江中皓,2003)。而其中又以團隊運動對於 已出社會的現代人來說,更是幫助現代人在現今壓力繁重的社會中找到一群共同 努力的夥伴。團隊運動常見的包含籃球、排球、棒球、足球…等項目,其中棒球 是一項強調團隊合作、團隊精神的運動,在技術上的運用、在比賽時有攻有守,

具有相當的樂趣性與觀賞性 (張凱翔,2008)。且棒球運動在國內算是一種全民 休閒的運動之一,是從日本殖民時期傳入臺灣,在臺灣發展已有很長的一段歷史 (謝仕淵、謝佳芬,2003),因為曾經讓臺灣在被統治壓抑下,因傑出的比賽成績 振奮了全臺人民的心,而後臺灣職棒的成立,吸引了許多觀眾參與觀賞棒球賽事,

甚至被稱為了國球。

但許多人心中卻將其定義為男性所從事的球類,對女性而言卻多只能擔任觀 眾、球迷的角色,卻不知道也有許多的女性在這紅土、綠草、藍天的場地中揮汗 的練習。早期因為受到傳統的思想牽制,男子棒球的觀念深植人心,女生多只能 參與被認為速度、難度、場地都較為簡單的壘球運動。故女性參與棒球運動有著 比男性更多的干擾因素,但隨著女子棒球逐漸發展,參與隊伍與人數也越來越多,

棒球再也不是男性的專屬運動 (楊靜芬,2013)。我國女子棒球的歷史最早發展 自 1956 年的華銀金像獎棒球賽。在這賽事中邀請了當時臺灣一流的棒球隊伍與 賽、歡迎外國人士組隊比賽,更特別的是還增設了女子組的比賽。第二屆的主辦 單位為了炒熱氣氛,還特別邀請了日本的女子棒球隊來臺表演,這支「日本東京 女子業餘隊」算是全日本實力最強的女子棒球隊,其實力之佳已接近當時臺灣男

2

子棒球隊的水準 (曾文誠、盂峻瑋,2004)。

臺灣棒球史於 1960 年代曾出現過女子棒球比賽史料,而後到了 1970 年代才 又重新出現女子棒球。1974 年,第一屆全國女子少棒賽在臺中市舉行,全臺共 有八支女子少棒隊伍與賽,分別是臺中太平、彰化田中、高市鼓岩、臺東新生、

嘉義林森、彰化南郭、臺南海東、新竹東門等。比賽最終由南市海東女子少棒隊 獲得冠軍,二到三名分別是高市鼓岩、彰化南郭。但因為當時國內並無法有組織、

有系統的發展女子棒球,且無固定的女子棒球國際賽事,因此在這有限的資源,

國內的女子棒球運動尌在臺灣逐漸的消聲匿跡 (謝仕淵、謝佳芬,2003)。西元 2001 年在臺灣主辦的世界盃棒球賽,我國代表隊奪得第三名的佳績,同時又在 臺灣掀起了一股棒球旋風,而一群愛好棒球的女生開始在網路上招募同好籌組女 子棒球隊。首先,高雄木棉花女子棒球隊率先成立,隨之臺北先鋒女子棒球隊以 及臺中向日葵女子棒球隊也相繼成立。女子棒球在臺灣消失了 20 多年後,才又 有女子棒球隊的成立與出現 (汪世忠、蕭世豪,2007)。西元 2002 年臺北先鋒女 子棒球隊籌辦了港臺女子棒球交流賽,邀請香港女子棒球聯隊、木棉花女子棒球 隊以及向日葵女子棒球隊參與了賽事,使得我國再度看到了女子棒球賽事的舉辦。

在此之後,每年都由各地女子棒球隊輪流主辦全國女子棒球邀請賽,使得這項比 賽成為女子棒球每年的固定賽事之一 (彭宛宜,2013)。

隨著性別平權的倡導,女性運動逐漸開始受到重視,奧會也要納入更多的女 性運動項目。國際棒球總會(IBAF)為了鞏固其在國際運動界之競爭力,開始推展 女子棒球運動,於西元 2004 年主辦了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那時為了 遴選代表隊選手,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於 2004 年二月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女子棒球 錦標賽,成為臺灣女子棒球每年唯二的另一項固定賽事 (汪世忠、蕭世豪,

2007)。

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於 2004 年在加拿大首次舉辦,往後每兩年舉 辦一次,2006 年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在我國臺北市舉行 (李安東,2006),至 今已經歷過六屆的賽事。到了 2008 年,香港棒球總會為了推展女子棒球參與度

與實力,每年辦理了鳳凰盃香港國際女子棒球錦標賽,我國女子棒球隊也開始參 與國外的比賽,走出臺灣 (莊永隆、程紹同、李傳財,2013)。2014 年,我國女 子棒球隊受邀參與韓國 LG 盃國際女子棒球錦標賽,讓女子棒球選手除了兩年一 次的世界盃女子棒球賽與香港的鳳凰盃,有了另一項國際間的女子棒球賽事 (體 路,2014)。同年舉辦臺北市理事長盃女子棒球邀請賽,為臺灣運動史上首屆的 女子棒球學生比賽開打,也是臺灣女子棒球重要的一步 (許雅筑,2014)。

表 1-1 臺灣女子參與棒球運動重要記事表

年代 事件

1956

第一屆華銀金像獎棒球賽女子組。

1974

第一屆全國女子少棒賽。

2001

高雄木棉花、臺北先鋒、臺中向日葵陸續成軍。

2002

港臺女子棒球友誼賽,由臺北先鋒主辦,即為第一屆全國女子棒球邀請賽。

2003

第二屆全國女子棒球邀請賽,由高雄木棉花接續主辦,往後固定每年一次,由各隊

輪流舉辦。

2004

第一屆全國女子棒球錦標賽,由中華民國棒球協會主辦,為了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棒

球錦標賽的國手選拔而生,往後每年舉辦一次。

2006

第二屆世界盃女子棒球錦標賽 (Women's Baseball World Cup) 在臺灣臺北市舉辦,每 兩年舉辦一次。

2008

參與亞洲保險鳳凰盃WBSC香港國際女子棒球錦標賽

2014

參與在韓國舉辦的LG盃國際女子棒球錦標賽

2014

臺北市理事長盃女子棒球邀請賽,為臺灣史上首次舉辦學生女子棒球比賽。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目前國內參與女子棒球賽事之球隊,其球隊形式可大約分為三類:

(一) 女壘校隊

其球隊本身為各級學校之女壘校隊,因為適逢重大女子棒球賽事,臨時改練

4

棒球以參與女子棒球賽事,等到賽事結束後,又改回繼續練習壘球。以103年的 全國女子棒球錦標賽為例。如:臺灣體大、達音創研北市大、士林高商。

(二) 社團性質球隊

其球隊組成為學校內愛好棒球的學生,所共同組成的社團球隊,利用課餘時 間來從事棒球訓練活動。如:π狼 (臺大)。

(三) 社會球隊

其球隊組成為社會上一群愛好棒球運動的人士,所共同組成的球隊,類似國 內男子社會乙組球隊的形式,利用假日固定從事棒球運動。如:臺北先鋒、熾雲、

御聖 High Match 和 Norna (諾娜)、臺中向日葵和米克斯、高雄木棉花以及Titans (鈦合金)。

近年來女子棒球的發展仍持續努力發展,投入棒球運動的的女性亦有日增的 情形,多數是因為對於棒球運動懷有一份熱情與執著,是女生心中的夢想。國內 女子棒球每年的固定賽事已有六、七月的全國女子棒球錦標賽和十一、十二月的 全國女子棒球邀請賽,而國內的社會女子球隊也從初期的三支增加至八支,各地 的社會女子棒球隊相當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環境,能有這麼多的女生為著共同的夢 想努力著也是令人感動、激勵的。

然而對女性而言,女子棒球運動在臺灣仍未受到政府與多數人重視,不論是 訓練資源如場地、設備、專業防護措施,抑或是國內經常性的女子棒球賽事、民 眾關注度與社會上的曝光率…等皆顯不足,而無足夠的能量可做完整的訓練與聯 盟架構,使得女子棒球的推廣發展更顯不易而無大幅度的進步 (蕭淑妃,2014)。

目前多為有心人士在這樣的環境下,選擇參與棒球運動,排除萬難且奮力不懈的 推展和從事棒球運動。蒲逸生 (2005) 述及,社會支持與行為動機有著密切的影 響,因為它可以幫助個體在心理上對抗不協調的外在影響,當受到較多的社會支 持時,能使動機獲得維持、強化,並為促使行為的動力。相關研究也提到社會支 持對於運動認知、情感,甚至行為上,都能產生不等程度的影響,藉由有形或無 形的支持,適時的關懷及鼓勵,最終達到運動參與的目的 (方雅亭、卓國雄,2010;

楊淑怡、韓大衛,2010)。本研究希望了解女性參與棒球運動所受的社會支持因 素,藉由獲得更多資訊,能增加女性從事棒球運動的機會,提升我國女子棒球的 人口數並促進女子棒球更普遍的發展。研究將以社會支持的三個面向:家庭/重 要他人、教練、與同儕/隊友,探討女性參與棒球運動之關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