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説明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闡述具體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再界 定本研究之研究變項之定義與操作型定義,以及其研究範圍與限制。本章節共 分四個部分,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 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無可否認的是,臺灣少子化的現象、幼教師工作量大、工作時間 長、職務的多樣化、不同幼兒特性的挑戰等等,都無形中造成幼教師的工作壓 力越來越大。面對這些高度變化的工作環境與幼兒多變化的需求,幼教師為了 因應高複雜性的工作內容,必須擁有「十八般武藝」,才能應付不同狀況的應 變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等。此外,幼教師也必須持續塑造新方法,學習 如何在具挑戰性的工作環境中,找到其工作對自己的意義與滿意度,否則就會 對此工作感到倦怠、緊繃且有壓力,進而無法產生對工作的熱忱與意義。

當然,大多數幼教師都會透過講座、參與研習、參與課程來充實與提升自 己的專業成長。但幼教師往往常遇到的問題在於,因現場環境與幼兒的多變而 無法有效地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現場中。相對的,從文獻中也發現幼教師使 用行動實踐的方式來提升專業成長則少之又少(劉淑娟,2012)。行動實踐的 方式如此的重要,因為幼教師即研究者,靠「對話」喚起個人或群體自我意識 的覺醒,重視實務工作者在行動中認知、在行動中反省(陳惠邦,1998)。由 上可看到,自我反省思考與辨證即成為行動實踐中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進步的 主要關鍵。當幼教師所學的提升專業成長之方式無法運用在實際工作現場時,

那其方式也無法有效提升幼教師的專業成長。那既然如此,研究者好奇的是,

幼教師又該如何在這樣的狀況下,真正把所習得的專業成長內涵,實際運用在 幼教現場呢?

這讓研究者想到自己國家的幼教現況。研究者本身來自馬來西亞東馬詩 巫,屬於小地區,比起吉隆坡,相對的落後許多。研究者在高中畢業後,就到 一所學院就讀幼兒教育文憑(Diploma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也以半 工半讀的方式到一所私立幼兒園當幼教老師。在教學的兩年半,除了有機會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能運用在實務經驗上,也亦然發現許多幼教師都沒有相關的 證書,大多都屬於經驗較多但資歷較低的幼教師,所以在教學理念上就有些差 異,在提升其專業成長上的想法也大不相同。當時研究者就有個疑問,對於經 驗多但資歷低,以及經驗少但資歷高的兩組幼教師,在其教學效能上是否有差 異?當然,園所都會提供幼教師參與研習的機會來提升專業成長,那這兩組幼 教師又該如何把習得專業成長之方式,實際運用在幼教現場,有效的提升其專 業成長呢?

就這樣,帶著其疑問來到臺灣修讀幼兒教育學士班。也因爲有機會來到臺 灣進修,才發現臺灣的幼教領域非常强調幼教師的師資培育與專業成長。每一 位幼教師都需要具備相關的證書之外,更需要通過教檢取得教師証,才算是合 格的幼教師。此外,所有的幼教工作者每年都需要修習至少 18 小時的研習時數 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成長。對於這政策的實施,研究者覺得讚歎不已,因爲那時 候的馬來西亞還沒實施這政策。

當然,很開心的是,在 2016 年的時候,馬來西亞教育部開始宣佈所有幼教 工作者在 2020 年都至少取得文憑或文憑以上的學分證書,方能在園所擔任幼教 師(Mahdzir,2016)。由此可見,雖然馬來西亞的幼兒教育政策走得比台灣 慢,但這兩個國家對於幼教師的師資是多麽關注的。而相對的,在取得專業資 格後,幼教師的專業成長仍然是需要持續提升且被重視的議題,因爲幼教師是 教室中重要且關鍵的人物,幼教師的專業能力將會是決定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 成效的關鍵之一。

再者,因爲對台灣幼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所讚歎與興趣,研究者透過臺灣博 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搜尋後,發現臺灣對於幼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相關研 究頗多,研究主題也相當多元,包括:探討幼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現況、幼師專 業成長與教學效能、教學創新、教學省思、專業能力、家長滿意度、工作壓 力、教師領導、課程、專業成長評鑑的關係,以及幼教師專業成長歷程等。由 此可見,幼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也因爲如此,幼教師的專業 成長在至今始終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於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最後階段是將所學落實在教學現場,因此教師 如何落實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活動的成效,是需要被關注的。某天,研究者從 指導教授的課堂中,無意間學到了工作塑造(Job Crafting)這一詞的理論與概 念。工作塑造係指員工以自己的自主性與彈性,並採取行動形塑、調整、重新 定義自己的工作内容,為一動態的工作過程(Wrzesniewski & Dutton,2001)。

工作塑造不只依循傳統由上(經理人)而下(員工)的工作方式,而是可以由 下(員工)而上(經理人),從員工的使命感出發來重塑工作樣貌,使得自己 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為企業帶來創新。這時,研究者頓時有感而發,覺得幼 教師雖然處在壓力大且工作量大的狀況,但還是可以運用所學與創意,主動形 塑自己的工作樣態,進而提升其專業成長,而其途徑也就是結合工作塑造的觀 念與實務。

所以,幼教師要怎麼運用所學與創意,主動形塑自己工作樣態,有創意地 檢視自己、工作與組織的關係,才是值得被探討的,而其途徑之一將會是從事 工作塑造!工作塑造如此的重要,因為真正的學習並非只透過課程、研討會等 等,亦可以透過那些非正式的學習,像是個人的工作經驗、工作任務、以及與 他人的關係來幫助自己提升專業成長(Ferguson,2016)。當幼教師從他們工 作上的挑戰性任務和工作經驗中去改變職責疆界、改變認知疆界、改變關係疆 界時,他們就可以改變其工作設計與工作社交環境,進而改變對其工作的意義 與身份。當幼教師一旦對自己的工作覺得有意義且有身份時,就會進而提升他 們的專業成長內涵,像是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能、專業精神與一般知能。

綜合以上所有的論點,皆顯示落實工作上的學習與改變,是專業成長的主 要途徑。工作塑造將會是幼教師提升自己專業成長的途徑之一,因為工作塑造 就是將所學主動應用在工作上,是落實專業成長的最重要一步(或稱最後一哩 路,The Last Mile)。依據上述的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先從現任於臺北市立案 之公立幼兒園,探討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與參與行動研究的兩類幼教師從事 工作塑造與專業成長的樣貌,以及比較他們在工作塑造與專業成長樣貌上的差 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