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是各國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課程是教育的內容,世界主要教育先進國 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近年來皆不斷有中小學課程改革之 措施。1980年代以後,中國逐漸走向經濟改革開放後,與世界各國的接觸頻繁,

有感於自身社會遲滯不前、人才闕如、國家競爭力不足,認為其問題根本來源在 於「教育」,於是1986年以後有多次課程與教學方面改革。近幾年來,中國經濟 實力越來越強,面對全球化與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為了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人才,以及受到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潮流、提升基礎教育的素質」等因素影響,

又推動新的一波課程改革。1至於我國,83年3月「民間教改聯盟」發起四一○教 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落實小班小校、制定教育基本法、推動教育現代 化等教育改革四大訴求,揭開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在這一片的教育改革聲浪之 中,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推動教育改革工作,該委員會並於1996 年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揭櫫教育改革五大方向:教育鬆綁、帶好每 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教育部也為回應教 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教改的方向與訴求,於是規劃九年一貫課程,其課程設計 理念在於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2

大體上,各國中小學課程發展與修訂是從過去由知識導向轉為能力取向,強 調課程的人性化、生活化、樂趣化、彈性化、個別化,學生從教學的客體變成主 體,所有的教學設計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協助學生培養能力,進而實現自 我。在這波課程改革之後,中小學歷史教育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從近二十 年來英、美、加拿大、澳洲等國歷史教育的改革當中,可以看出中小學的歷史教

1 中國教育部於 2001 年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希望改變過 去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缺乏整合的情況。課程結構在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包 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 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

2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2001。

育的本質與目的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由過去教導學生大量的歷史知識,並形塑 國家、民族以及文化的認同感,轉變為「為什麼要學歷史」、「如何學習歷史」

等。

近年來,因高中98歷史課綱中臺灣史編排問題,引起學界、課綱小組內部的 爭論。然而,「95歷史暫綱」與「98歷史課綱」的核心理念與基本架構是相同的,

只是內容做部分調整。我國現行高中歷史課程乃依據「95歷史暫綱」,於95年9月 開始實施,其設計理念與目標以培養歷史思維(historical thinking)(也可以稱為 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sciousness))為核心能力,3這樣的課綱內容相當符合英 美先進國家歷史教育改革的趨勢。創新的高中95、98歷史課綱課程理念與架構,對 我國的歷史教育、甚至師資培育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本應由史學界、教育界與社會 大眾廣泛討論之,但這些改革要點都還是不及帶有意識型態的爭議引人注目。此外,

為因應未來十二年國教與十二年一貫課程之實施,中小學的歷史課程需要有一個完 整的課程規畫與課程銜接,不應有太大分歧的課程目標,是故「歷史思維」之學 習與訓練也應該列入未來國中歷史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

課程的內涵包含了教育情境中的許許多多學習活動與經驗,具體的呈現為教 科書,教科書又依據課程標準、課程綱要或課程指導為基礎來編寫。教師利用教 科書安排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教學,除傳授學生知識外,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 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部好的教科書可以有系統地呈現給教師合乎課程標準的 內容,教師藉以完成所欲達成的教學目標,也間接地完成社會對學校教育功能的 角色期盼。世界各國由於國情不同,從事教育現場的第一線中小學教師對教科書 的運用方式並不一致。我國受到諸多因素之影響,至今中小學教科書仍在國民中 小學教育活動中擁有重要的地位,是目前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及實施評量的主要媒 介或重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

自從85 年中小學教科書開放民編以來,已經超過十年。今日的中小學教科 書是集各方成人精英之心力而產生,但是除了開放初期教科書的版式與編輯令人 有一新耳目之感受外,經過十年市場機制的運行之後,這多元創意如曇花一現,

各版本教科書愈來愈趨同一、保守,多元觀點與多樣選擇性成為假象,品質也不

3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2005。

見提升。4然而,這種情形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輯卻漸漸地有不一樣的面貌:三 民、南一、康熙、龍騰等出版社的高中歷史課本為了配合95課綱中歷史思維的教 育目標,已做了新的編排,增加許多史料、問題與討論、課外活動參考,希望使 學生更能了解歷史。反觀國中歷史教科書的編輯變動不大,一方面是因為課綱的 內容修訂幅度甚少,一方面因為出版社以教師、升學需求為主要考量,所以教科 書內容鮮有創新的編排。

由於九年一貫課程將學科改為領域教學,對國中社會科影響甚大,統整課 程、合科教學的問題不斷,在教學現場進行有其困難度,於是教育部決定做部分 調整,研擬將社會科學習領域由「統合教學」,恢復為「分科教學」,最快於105 學年度正式實施。屆時新的課綱實施之後,歷史科教科書又將隨之修訂。我國目 前高中歷史課綱的「核心能力」內容設計取擷自英、美國歷史教育的改革理念與 實踐,亦參酌英、美歷史課程綱要的相關概念,其中英國歷史課程的影響更大。

教育當局為強化中小學課程連貫與統整,規劃暨發展十二年一貫課程,而「歷史 核心能力」的概念與方法將向下延伸至國中階段的歷史教學與學習。因此,透過 英國歷史課程發展之研究,將有助於我國中學歷史教師瞭解歷史教育改革的取 向。此外,歷史教師的教學活動大多依據歷史教科書而來,故瞭識歷史教科書的 編輯自然十分重要。歷史教科書為歷史教育和課程中的一環,除了呈現編輯者對 課程綱要之理解,教材內容與教材詮釋也隱含著編輯者的理念、歷史思維與歷史 理解。未來十二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是否應有新的設計方式 呢?除了傳授歷史知識之外,我們還應該在歷史教科書中告訴學生什麼呢?因 此,本研究乃在以英國中學教科書為研究範本,欲瞭解教科書編輯者如何在教科 書中呈現英國「新歷史科」的本質與目的,希望從英國中學教科書的編輯獲得啟 示,未來我國的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能夠更超越政治性、社會性的目的,回歸歷 史學、心理學的本質與方法,在臺灣也有一本「為學習而設計」的國中歷史教科 書可供歷史教師選擇。

4 陳麗華,〈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教科書 研究》,第1 卷第 2 期,2008 年 12 月,1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