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國中歷史教科書分析

第四章 英國與臺灣中學歷史教科書內容之探討

第二節 臺灣國中歷史教科書分析

壹、翰林版國中歷史教科書介紹

一、翰林版國中社會科教科書系列產品

九年一貫課程以「學習領域」取代過去的「學科」,以「能力指標」取代過去的 課程標準的「教材綱要」,教育部希望透過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賦予「教師」與「教 科書編者」在教材設計上有更多的專業自主空間。受到這些理念的影響,原本國中 的歷史、地理、公民的教科書是「分科」編書,變成「學習領域」編書,強調領域

內統整,不再分科獨立。然而,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合科統整與協同教學,實施多年 下來效果不彰,也產生了許多教學問題;因此,目前國內大部分國中社會學習領域 恢復歷史、地理及公民分科教學;關於教科書的設計與編輯,民編教科書編輯皆趨 向分科撰寫,其中國中歷史教材以臺灣、中國和世界三大範疇編寫之。

翰林出版社所出版的國中社會科教科書(學生用)共有六冊,每學期一冊,每 冊分為地理、歷史、公民三篇,提供國民中學七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使用。

翰林版的編撰教科書人員包括了大學教授、國中教師、高中教師等,每人依照其專 長編寫教材內容。翰林版國中社會科教科書系列產品與歷史科相關者,可分為學生 用、教師用、教學科技等三類產品,46其中學生用產品包括學生用教科書、習作、

歷史隨堂輕鬆考、歷史彈性課程大補帖、歷史課後精華錄、歷史評量圖集、歷史大 哉問等;教師用產品包括教師手冊、歷史文畫之旅、題庫手冊等;教學科技產品包 括教學配套電子檔、教學電子書、歷史教學VCD、題庫光碟、社會學習領域專屬網 頁等。

關於翰林版教科書中的歷史篇之教材架構,第一、二冊歷史篇的內容為臺灣歷 史,第三、四冊歷史篇的內容為中國歷史,第五、六冊歷史篇的內容為世界歷史。

本研究為臺灣與英國的國中歷史教材之比較,故在此以翰林版的世界歷史教材為探 討核心較為適當。翰林版第五冊世界歷史的教材共有六章(見表 4-2-1),介紹上古 時代至近代的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其內容包含西亞古文明、埃及古文明、印 度古文明、希臘古文明、羅馬古文明、中古歐洲的封建制度與基督教文化、拜占庭 帝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國議會政治之 發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崛起的過程和對歐洲政局的 影響等;第六冊世界歷史的教材共有四章(見表 4-2-1),介紹近代至現代的重要事 件、發展與成就,其內容包含拉丁美洲與巴爾幹半島獨立運動、德國與義大利統一、

近代日本的崛起、十九世紀的文化發展(如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派)、新帝國 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20 世紀初期的社會文化發展與成就、亞洲的民 族復興運動、極權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國成立、冷戰局勢及其影響、區域 衝突(如韓戰、越戰、以阿衝突)、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共產政權的解體(如蘇聯、

東歐國家)、區域統合(如歐盟、東南亞國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大眾文化及全

46 林碧雲,《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之研究》,200-201。

球化的趨勢等。

47 教育部,〈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

而究竟「能力指標」、「基本內容」哪一個才是編輯教科書最主要的依歸?書商教科 書編纂可否只符合能力指標,不必符合學習領域基本內容?48又社會領域課綱提到

:「使用者參酌基本內容進行課程設計與實施教學時,應積極落實課程綱要中的課程 目標和能力指標。」由此可知,基本內容原本是為達成能力指標而增訂的,以利教 科書編輯、師生教學、學測命題之參酌。49此外,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國文、英語、

數學、社會、自然五科皆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能力指標為命題依據,並非 依據教材內容(引用的素材)命題,故教材是否編寫完成,並不影響命題。然而,

教育部所制定的基本內容與83 版「國民中學歷史課程標準」中的教材綱要差異性不 大,教育部企圖將教科書教材內容作統一的規範,又出版商為通過審核選擇依照基 本內容編書,是故反而更不利「一綱多本」,已違背「教科書多元化」的初衷。

再者,由於能力指標的敘述抽象,教科書的編者須將能力指標轉化教學目標與 教材內容,但在「基本內容」的框架之下,編者幾乎是依照基本內容編寫教材。能 力指標是每一學習階段所要達成的課程目標,可是社會領域課綱制定者並沒有說明 教師如何教能力指標的內涵、學生如何學能力指標的內涵,課綱中僅提供概念、原 理,沒有融入各學科重視的技能、方法,使得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改變,教 科書的教材內容也不變;若將社會領域課綱和以前地理、歷史、公民等科目課程標 準相互比較,可以瞭解社會領域課綱陷入「換湯不換藥」的窘境。

社會領域教科書的編者深知上述這種情形,他們也避談能力指標,所以我們在 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的教師手冊都看不到編者自身對能力指標的解讀及其如何 轉換為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所以很難全面瞭解其編輯教科書的理念。基本內容是 具體的,反而成為編寫教科書最主要的參考依據,其中翰林版在教科書封面的背面 提到:「本教材依據民國九十四年教育部發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編輯而成」,至於編者如何將能力指標轉化為教材,在教科 書系列產品中之說明皆付之闕如。

關於翰林版世界歷史的教材,編者即是依據九年級「人與時間」主題軸的基本 內容(參考表 3-2-2),但若將翰林版世界歷史的教材大綱對照於部編版第三、四冊

social-1.doc。2010 年 12 月 1 日下載。

48 黃志宏,〈『七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之研訂』公聽會側記〉,2005 年 3 月 7 日。取自 http://www.tta.tp.edu.tw/1_news/detail.asp?titleid=533

49 教育部,〈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6/

social-1.doc。2010 年 12 月 1 日下載。

歷史教科書內容大綱(見表 4-2-2),可發現兩者差異不大,翰林版的章節教材幾乎 是依照部編版的單元內容而設計。此外,在九上及九下教科書第一頁〈給同學的話〉

中提到:「這本社會課本,將引領我們一起超越時間與浩瀚空間,介紹人類的社會生 活....本學期,我們將認識世界的環境、歷史,以及全球議題。」這段話相當籠統,

雖然編者將世界歷史的教學目標放在幫助學生「認識世界的歷史」, 但是如何認識?

學習「歷史」與「世界歷史」有什麼關聯?除了歷史基礎知識之外,九年級學生需 要學會的歷史技能是什麼?因為這些議題就是社會領域課綱所忽視的問題,當然出 版商也不願意創新設計教材,各版本的編者仍是依循國編版的模式編寫,類似一本 故事書陳述一連串的歷史事件,但因授課時數不足,編者為配合時數而將課文寫得 很簡略,使得課文敘述經常是含糊不清。

4-2-2 部編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三、四冊之教材內容大綱

單元主題名稱 單元內容

1、導論

2、上古文明的起源 (1)西亞古文明(2)埃及古文明(3)希臘城邦的發展(5)羅馬 帝國的形成

3、中古歐洲的發展 (1)從民族遷徙到封建制度的建立(2)莊園經濟與城市興起(3)

宗教思想與藝術成就(4)東羅馬帝國及其文化 4、亞洲文化的昌盛 (1)印度文化的演變(2)回教勢力的擴張(3)東西文化的交流 5、近代歐洲的興起 (1)文藝復興(2)宗教改革(3)地理大發現(4)科學革命 6、從專制到民主 (1)民族國家的興起與(2)專制政治的盛行(3)啟蒙運動(4)

英國議會政治與美國獨立

7、兩大革命與西方的巨變 (1)工業革命(2)法國大革命(3)十九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政治 與文化

8、民族主義的流行與帝國主義的 橫行

(1)日耳曼和義大利的統一(2)拉丁美洲和巴爾幹的獨立運動(3)

日本的明治維新(4)新帝國主義

9、第一次世界大戰 (1)結盟、危機與戰爭(2)和會、和約與國際聯盟

10、戰間期 (1)亞非國家的獨立運動(2)歐美國家的轉變(3)經濟大恐慌

和軍國主義猖獗(4)文化與思想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1)戰爭的始末(4)戰時的國際關係

12、東西冷戰下的國際局勢 (1)亞非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2)聯合國與區域統合(3)冷 戰與區域性戰爭(4)德國統一與蘇聯解體

13、新時代的來臨 (1)高科技與大眾文化(2)時代新挑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三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9 年 8 月初版以及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 年 1 月初版。

三、翰林版國中社會科教科書的教材結構

翰林公司所發行的社會科教科書採用章節系統,分成冊、篇、章、節等四個階 層。以下就九下社會教科書第二篇世界歷史的第3 章〈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及其篇、章、節之結構加以說明之。

(一)篇的結構

為了引導學生進入不同「篇」的學習,編者在每一篇(地理篇、歷史篇、公民 篇)的開頭部分,以扉頁的方式呈現,50此扉頁包含篇名、跨頁圖片及其說明、導 文等四項(如圖 4-2-1);透過導文之介紹,學生可以認識本篇學習的範圍與內容之 概要。

4-2-1 翰林版國中三下社會教科書世界歷史篇的內頁

資料來源:于珊珊等編寫,《國民中學三下社會課本》,臺南:翰林,2010 年 2 月初版,54-55。

(二)章的結構

每一章以一頁的方式呈現,此頁包含章名、我在本章將學到、圖片及其說明、

每一章以一頁的方式呈現,此頁包含章名、我在本章將學到、圖片及其說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