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進行臺灣福佬、客家、原住民語系歌曲於職校音樂教科書之內容 分析,以根據 97 課綱、通過教育部審定,並於 100 學年度發行之教科書為對象進 行探討。本章共分四節,將對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

研究範圍與限制分別敘述說明,以釐清研究方向。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鄉土教育即為落實此理念 之重要方式。鄉土是人類生活的空間,是自我、親友、家庭、鄰里之愛的延伸;

也是社會、國家、世界和人類之愛的基礎(單文經,1997;黃政傑,1995)。鄉土 教育使學生認識自己生長與長期居住的土地,使其認同鄉土並願意加以改善。學 生能在學習鄉土語言、歷史、地理、環境與文化中肯定自己、認同鄉土,愛家、

愛鄉、進而愛國;發展多元文化觀與世界觀,擁有國際胸襟、視野,最終能尊重 每個人、每種文化和每個國家(林瑞榮,2000)。

美國教育學者 Bigham(1991)、Graham(1991)、Patrick(1992)認為教育學 生認識本土文化,激發學生願意發揚與保存鄉土文化的意念,是學校教育的職責。

學生藉由鄉土教育習得的技能與知識,能進一步作為學習世界史的基礎,也對於 學習地方或全國文化有所助益。鄉土文化的教學是讓學生欣賞並認識鄉土與美國 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共同文化規範、維繫群體團結的重要方式之一(引自 單文經,2000)。鄉土教學的課程活動包括鄉土語言、鄉土歷史、鄉土地理、鄉土 自然、鄉土藝術,其中鄉土藝術包括家鄉傳統戲曲、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 美術等(教育部,2001)。

簡上仁(2001)曾將臺灣鄉土音樂予以分類,依發聲體的不同,可歸類為歌樂、.

器樂;依語系族群之不同,可分類為福佬系傳統音樂、客家系傳統音樂、原住民

傳統音樂;依產生及流傳地區可分為福佬地區、客家地區、原住民地區;依用途 不同,可分民歌類、說唱音樂類、戲曲音樂類、舞蹈音樂類、祭祀音樂類。本研 究以臺灣歌曲為主,依語系的不同,分成福佬、客家、原住民三大類及創作歌曲、

傳統民歌兩部份。研究者期望以鄉土教材為出發點,瞭解職校音樂教科書中臺灣 歌曲教材的運用情形,是否能真正發揮鄉土教育的功能,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教育領域裡,課程的涵義為有目的、有計劃並經組織的教學內容,為一整體、

大範圍的教學設計(吳雅玲,2005)。教育部依據各級學校教育目標,訂定各學科 課程標準、教材綱要、實施通則,作為編選教材、進行教學的依據。無論是教材 的編撰、教學活動的進行、教育理念的實踐,都與課程標準息息相關(王家通,

1997)。根據教育部(2009 年 12 月)編印發行《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 準-一般科目》一書,職業學校音樂科目課程大要如下:

透過音樂基本知識與概念的學習及各種形式或風格的樂曲鑑賞,培養學生藝 術思辨、音樂展演、審美能力。主要內容包含音樂基本知能學習、各種類型 的樂曲鑑賞、歌曲與樂器介紹及展演、音樂創作練習等。教學重點以音樂鑑 賞與表現的學習為主,並注意學習之趣味性及生活化;教學內容具多元性、

通識化。採鑑賞、展演觀摩、專題報告、參與音樂活動等多樣化學習活動及 多元評量方式,以顧及學生的學習意願與興趣,藉以涵養適性化之音樂終身 活動與建構整合性之音樂文化理念。

職業學校音樂科目課程目標中,明訂教材大綱有基本練習、音樂知識、歌曲、

樂器、音樂創作、音樂欣賞等六大類。課程的編排通常依循課程綱要,研究者想 探索臺灣各語系歌曲是如何被編排進目前高職教學現場所使用的音樂教科書;福 佬、客家、原住民語系歌曲是否在各類教材大綱都有被妥善處理與運用?各教材 大綱之編排狀況為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根據美國 EPIE(Educational Products Information Exchange, 1976)教育資訊交

流協會研究指出,教室內教學有九成時間集中在教材的使用;教科書為教材種類 之一,為教師建構教學的主要基礎。其在學校教育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代表 經認可的官方知識,透過特殊的文本權威形式傳遞給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 主要依據和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莊明貞、潘志煌,2012)。

教科書傳遞文化的精華、塑造社會的價值,對個人知識發展和國家文化水準 提升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鄭世仁,1992)。”課程的下一步就在教科書的下一頁"

(Woodward & Elliott, 1990)、”今日的教科書,明日的心靈”(Chambliss, J. M. &

Calfee, R. C., 1998),這些都具體描繪出教科書在課程內的地位。教科書是教材的 組成部分,用來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也是教師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媒介。其 內容的編排與運用,將影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Ball & Cohen, 1996)。

黃政傑(2003)、歐用生(2006)、藍順德(2010)等皆倡議深入研究教科書之 必要,認為理想的教科書需能掌握課程設計理念、引發學生興趣、適合學生能力,

用來呈現教育資源、記載教育內容、促進學習。設計良好的教科書能幫助學習,

並引起學習興趣,教科書雖非師生教學活動的全部,卻是最重要的一環(何福田,

1996;劉昭宏,1993)。現今自由市場競爭下,教科書開始有各式版本,內容編排 多元各具特色。研究者認為需以高職音樂課程之教學需求,瞭解各版本教科書在 臺灣福佬、客家、原住民語系歌曲教材編排的適切性,是否有足夠的介紹?分配 比例、呈現方式為何?有否編排適當的文字內容、歌曲譜例、圖片、圖說?現行 共七個版本的教科書能否足以引導學生深入認識臺灣本土音樂及各版本的共通性 與差異性為何?此乃研究動機之三。

研究者任教於桃園縣一所公立高職迄今七年,有感於高職學生家庭、社經背 景普遍較弱勢,文化刺激亦不若都市來得多元,藝術領域的學習多依賴教師指引。

若能把握高職僅一年的校內音樂課程,在課堂內傳達民族認同、認識臺灣文化進 而引導學生珍惜、愛護、尊重自己的文化,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且對高職夜校 生來說,多數學生畢業後是直接進入職場,高職很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段在校學習

的過程。如何善用這一年,接續國中普遍以直笛吹奏、西洋古典音樂介紹為主的 學習內容,在高職階段回歸本土教材,藉由福佬、客家、原住民歌曲認識臺灣文 化,發現其珍貴美好之處,進而內化於心,能做個有文化意識的好公民。這是筆 者想研究此主題的動機四。

於是研究者利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搜尋近十年(2002-2012)完成 的中文碩博士論文,輸入論文名稱為鄉土與歌謠相關搜尋,得到 36 筆資料;其中 對象為文學類共 11 篇、語言教學類 11 篇、鄉土教育情懷類 6 篇、藝術與人文或音 樂類 7 篇。論文名稱以臺灣戲曲的歌仔戲的論文較多,檢索結果共 91 筆。輸入論 文名稱高職與後期中等教育相關得到 59 筆資料,其中與教學內容、科目領域、教 材相關共有 15 筆,與教師或學生的價值觀、態度相關共有 16 筆,與招生及競爭或 現狀與問題改善轉型相關共有 19 筆,與教育政策相關共有 9 筆。搜尋論文名稱為 教科書與藝術與人文共 38 筆資料,名稱為教科書與音樂的論文共 19 筆資料,其中 以國小為研究對象者有 10 篇;以國中為研究對象有 8 篇;以高中為研究對象有 1 篇。論文題目為教科書與高職得到 8 筆資料,研究科目為英文 4 篇、會計 2 篇、國 文與餐旅各 1 篇。名稱搜尋高職與音樂共得 4 篇結果,分別為:非藝術學群高職 學生在藝術領域課程音樂科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某高職為例

(丁永煌,2010)、結合專題導向學習之部落格多媒體專題寫作之歷程分析-以高職 音樂課程為例(梁燕琳,2010)、日劇《交響情人夢》運用於高職音樂素材分析與 相關熱潮之研究(陳其欣,2009)、檔案評量應用於高職學生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 研究(林秀惠,2006)。根據上述,得知目前高職音樂教科書相關內容之研究確實 較少。

基於以上各研究動機,研究者對現行職校音樂教科書進行福佬、客家、原住 民語系歌曲之內容分析。探討各版本教科書中福佬、客家、原住民歌曲的語系分 類、歌曲分類、呈現形式、教材分類、歌曲內容等編排狀況;最後提出結論與建 議,提供教科書未來修編者、高職音樂教師、後續研究者參考之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