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貢獻與建議

本研究採用設計、發放問卷以進行實證分析之研究方式,以計畫行為理論為研 究架構來探討「已創業者」與「未創業者」間所存在之認知差異。本節根據前節 之研究結論希冀能賦予管理上之實務意涵,也期許本研究之努力具有以下幾點之 貢獻:

一、研究貢獻

(一) 試圖將「創業意願」以量表方式呈現予以比較

本研究根據計畫行為理論三變項之定義以及彙整國內外學者相關文獻,將「創 業意願」以「態度、主觀規範以及知覺行為控制」三變項之認知重要性程度予以 衡量,此量表期許可判別出某人在某特定時點之創業意願有無與程度高低,並將 之與「已創業者」相較,希冀能據此診斷出某人尚無創業行為之主因,並對症下 藥協助其產生具體之創業行為。

(二) 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已創業者、未創業者」間認知差異之先例

在創業相關研究中,多半都將研究焦點聚焦於「創業家」本身,著墨於「有、

無創業行為產生」兩群組間之相關比較研究者甚少。本研究有鑑於此,率先以計 畫行為理論做為研究主架構,探討此兩群體在創業行為上之認知差異。

(三) 本研究最初之研究目的可獲得部分解答

本研究最初之研究目的乃在找出產生具體創業行為之「關鍵因素」,而研究結 果發現無論是以「創業行為」進行區分的「已創業者、未創業者」或是以「創業

意願」進行區分的「有、無創業意願群組」其「主觀規範變項」都與「已創業者」

有顯著的重要性認知差異。意即在其他條件相同下,此變項是決定某人有無可能 產生具體創業行為較關鍵的原因。研究也發現「已創業者」對此變項的重要性認 知分數甚低,隱含此變項的平均分數值越低,此人則越有可能產生具體之創業行 為。

二、研究建議

(一) 針對輔導創業之相關機構:

1. 可加強協助有創業意願者克服外界壓力

國內有相關研究指出參與此機構的人數非常多,但最後實際產生創業行為的比 例卻非常低,而參與此機構之對象大部分屬於具有創業意願之群組,若根據本研 究之結果推論,此類群組與已創業群組最顯著之差異即在「主觀規範」變項上,

白話說法即此類群組「較在意他人眼光」。所以在輔導此類群組產生創業行為的 課程中,可將增加其「決策自主性」為主軸,方法例如請資深創業家談述當時如 何突破種種外界壓力而最終創業成功的自身經歷,或是藉由一系列有系統的提升 自主性教育課程來增益其決策自主性,旨在降低此群組在意他人眼光的程度,協 助其及早產生具體之創業行為。

2. 針對不同類型的創業意願予以對症下藥

似時,則可判斷此人較有可能產生具體之創業行為。此說明輔導創業機構可根據 此量表來診斷出「未創業者」當下與「已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分數相異之處,並 據此對症下藥,縮小其間差異,減少輔導創業過程的資源耗損。

(二) 針對具有創業意願者:

1. 太過在意他人眼光為至今尚無創業行為產生之主因

本研究結果顯示具有創業意願群組遲遲未能產生具體創業行為的主要原因即 在此群組「相當重視他人眼光」所致,使得決策行為受限而始終無法產生創業行 為,突破此困境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三種:

(1) 設法讓自己減低在意他人眼光的程度

此法意味著必須與外界環境進行某種程度的抗衡而非妥協,在他人想法不變下 改變自己的想法,從原先的妥協他人想法轉化為抗衡他人想法,甚至有時可能必 須做出某種程度的反抗或變革才能解決。在改變他人想法相當困難的情境下,此 法較為適用。

(2) 設法讓他人的眼光從「不支持創業」轉化為「支持創業」

此法隱含必須使用各種方式來改變他人的想法,讓自身所在意的對象也能瞭解 創業的風險與報酬,有系統的減低他人對創業的抗拒,從原來的「抗拒」轉為「支 持」,也讓自己能因此突破瓶頸產生具體的創業行為。此法在改變他人想法無須 花費太多精力、時間等成本時較為適用。

(3) 尋求外界協助克服障礙

在自己沒有能力做到以上兩種方法來突破障礙時,及早認清現實並尋求外界協 助,如洽詢輔導創業之相關機構或尋求自身親友中經歷過此種問題者,將所面臨 之問題清楚傳達即能更迅速有效的突破此瓶頸,催生具體之創業行為。

(三) 針對暫時無創業意願但將來會考慮創業者:

1. 未曾想過創業的無創業意願者:

若將其各變項之平均分數情形與「已創業者」相較 ( 表 5- 4 ),可發現需增強 在「態度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上之認知重要性,建議可先從「態度變項」著 手改善,試著多瞭解創業所能帶來之利益或許能提早誘發將來創業行為之產生。

表 5- 4 未曾想過創業者與已創業者平均數分佈差異表

態度 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

未曾想過創業 最低 次低 最低

已創業者 普通 最低 高

2. 曾經有想過創業的無創業意願者:

若將其各變項之平均分數情形與「已創業者」相較 ( 表 5- 5 ),可發現需增強 在「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上之認知重要性,以及減少在「主觀規範」變項上之認 知重要性,減少「主觀規範」之方式與「有創業意願群組」雷同,此不再贅述;

而增強「知覺行為控制」平均分數之部分,具體方法如多涉略創業相關資訊及研 究報告、多聽取有創業經驗者之建言、洽詢創業相關機構或課程…等,較能使自 身產生與「已創業者」相似之創業認知,繼而成為下一個創業家。

表 5- 5 曾經想過創業者與已創業者平均數分佈差異表

態度 主觀規範信念 知覺行為控制

曾經有想過創業 高 普通 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