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

31

研究方式進行。故本研究的資料蒐集方式以質性研究與敘說探究常用的方式為主,首 先以研究者在學校實務工作中觀察教師社群的運作,以及與研究參與者進行會議召開 與訪談活動,並對研究相關的問題和事件書寫反思札記。

32

研究者利用較開放的研究問題作為訪談的依據,並導引訪談的進行。通常在訪談 開始前就設計出來訪談指引(interviewguide)或訪談表以此做為訪談的基本架構,但進 行訪談時則不侷限其用字遣詞及拍泥於發問順序,唯主要內容必須與研究問題相符,

問題的型式則採較彈性開放的方式進行,故研究的可比較性因此降低,但優點是它可 以提供受訪者認知感受較真實的面貌呈現。

訪談較其他的調查方法而言,其回覆率可能較高,但研究過程的信度效度卻經常 被質疑,研究者靠著與受訪者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進行溝通,但有時過於親近的關係

,對研究的客觀性也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所以如何建立中立客觀者的角色,對研究 者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正式訪談主要內容包含有:1.研究對象背景的了解 2.研究對象原有的教學理念 3.實施教學時面臨的困難 4.研究對象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看法 5.加入社群運作後自 己的轉變 6.加入社群後和其他成員的互動情形 7.教師專業成長有何改變 8.教學省 思等。以事先約定的方式,擬定訪談大綱,並聚焦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實務面 上。

3. 團體訪談

主要意義為研究者設法使一群受訪者聚集在一起為共同的研究主題而彼此對話 討論。焦點團體訪談法通常是小群體的模式,研究者扮演討論的引導者或開場者,負 責介紹討論的主題,指引討論方向及掌握討論過程,並鼓勵受訪者參與討論。其優點 是能快速獲得研究所需資料,比單獨訪談更具實際效益,而且能觀察到每一位受訪者 對研究問題的反應,並對其他成員的反應也能有所回饋等,尤其是當研究者期望評估 成員的整體互動狀貌和過程,此方式皆可呈現。其缺點為: 1.在團體中個人的反應 並不是完全自主的,可能受到其他成員的牽制或影響。 2.個人表達出來的意見或看 法可能受到主要成員的影響。3.成員的反應可能受到討論地點或環境氛圍的影響。

本研究採團體訪談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在會議中觀察並評估成員的互動情形,討論 內容則以教育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及教學的實施、教法的創變、目標的執行為要。團體

33

訪談共4次(期初及期末各1次),每次約30~60分鐘。

(二)反思札記(reflective notes)

在經過自然情境觀察與非正式訪談後,研究者以敘說的方式,將當日於訪談和觀 察事件中的所見所聞加以整理,並且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反身性批判思考。(卯靜儒譯

,2003:p723)。

本研究除了利用訪談來了解教師對社群的運作情形及模式及對教師專業成長的 影響,也利用札記資料來佐證教師訪談內容的真實性。研究者在觀察後,將觀察的札 記做分析與省思,包括感想、疑問等等,使自己清楚研究歷程,像是確認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的延伸等(莊明貞、陳怡如譯,2005)。

由於質性研究本來就是一個動態歷程,透過省思札記的書寫,可以使自己深入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脈絡,亦可從中確認與發展出研究問題。在社群運作期間,研 究者觀察其社群運作方式、會議進行、成員互動、交流情形之後,慣再輔以個人心得

、想法及反省。除此之外,研究者在非聚會與聚會時間,思考到有關本研究的進行,

或是對某些狀況的反省,或研究進行的困難以及困難解決之道,為了怕記憶不及,也 將心得內容記錄於研究札記中;藉由省思札記期能幫助了解受訪者的內在狀態及轉變 歷程。

如同Clanddinin和Connelly(蔡敏玲等譯,2003:150)提出以一個敘說探究的新手 而言,書寫日記記錄是一種十分耗時的、令人分心的事,有時會覺得每日所記下的日 記是許多無意義的片段,並沒有為研究帶來太大的助益。然而透過非正式訪談及反思 性札記等現場文本的蒐集,這些小小片段交織成研究文本,便非常有意義。

二、研究資料分析

內容分析是指對資料內部的主要組型進行確認、編碼和分類的歷程(吳芝儀、李 奉儒, 1995譯)

(一)主要組型進行確認

34

本研究的主要資料來源包含訪談、資料,訪談主要採半結構方式進行;資料包含 會議紀錄。

(二)資料的編碼

由於研究的資料包含有訪談後的文字稿及會議紀錄、反思札記等文件資料。資料 的種類及來源十分廣泛,必須妥善管理,將各項資料編碼,以便進行資料的收集、分 析及整理。本研究使用的原始資料編碼示例如下:

(三)資料的分類

質性研究所收集到的資料種類繁複龐雜,需要經過反覆的閱讀、分析與整理,將 編碼過的資料過濾,專注於與研究主題有關的內容。本研究做資料分析時分成二個層 面來進行,首先是社群模式建立的歷程,再來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如何促進教師專業 成長的部份。

因此先從訪談及會議紀錄中針對「社群模式建立」的內容及資料以整理歸納。研 究者在訪談結束後,仔細並反覆聆聽訪談內容的錄音檔,輔以隨手記錄的札記,加以 謄寫成逐字稿,除詳實記錄訪談內容外,受訪者的語氣、表情、手勢等亦可加註,以 期更貼近受訪者的主觀經驗,讓資料的呈現更符合真實情況。再者,是將焦點放在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觀察成員互動的情形、分析各個研 究資料等方式,找出發展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至終將所有研究資料完整備妥,加以 組織建構,發現教師在知能、態度、精神及信念上的改變,得到社群確實令成員獲得 教師專業成長的結論。

S030401札 研究者103年4月1日省思札記 吳030402札 研究對象吳師103年4月2日省思札記 江030411訪 研究者對研究對象江師103年4月11日訪談記錄 林030430會 研究對象林師103年4月30日會議記錄

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