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如何在社群中發展教師專業成長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六節 教師如何在社群中發展教師專業成長

一、釐清難題,共同會診

社群成員深覺在當前的教學實踐當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行脫節的問題,教師們對 閱讀概念和班級經營說得頭頭是道,但是面對教學現場的實務問題時,依然沿用舊有 的模式和作法;成員提到「雖然自己在認知上能體察閱讀理論和班級經營的一些觀念 和要求,卻並不理解這樣作的道理,而只能一味模仿他人的教學外顯行為」(江 1021015 札);也感到「儘管已經參加了大量的研習、培訓活動,但是面對具體的教學、

帶班難題,仍常感到無法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能活用到日常的教學情境中」(吳 021012 札),這種觀念與行為脫節的現象,直接影響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成為社群中迫切 需要解決的關鍵性難題。而經由社群的共同願景確立、合作協商的文化、共享的機制 與建立回饋反思的氛圍,第三階段即以以實際問題獲得解決作為目標導向,成員回憶 道:「大家都很積極討論班級教學流程,透過真實教學,再回來討論,反覆驗證、嘗 試,發展出更完善的班級閱讀策略。」社群共學體不是只有交流對話,而是一起去付 諸實踐,從做中學,並且針對結果和影響結果的因素進行省思,發展新見解、嘗試新 試驗、檢驗實踐成效。所有成員只是這個社群的一員,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參與到學習

53

的落實,在參與並實踐中習得先備知能,因而其學習效果是更加牢固穩定,且是知行 合一的。教師蛻變為學習的主體,再透過學習後的力行實踐,獲得自身的專業成長,

並成為促進集體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有效途徑;對於解決當前教育場域中的知行差距 問題,無疑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並且在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際效能上,發揮更強 而有力的啟發和意義。

江師:「在團隊中,彼此之間都很有想法,但也會有很多疑慮,需要大家來討論 和交流,所以在第一學期的時候大概都會是我來召集開會,可以幫助大家釐清一些觀 念」(江 1021020 訪)

林師:「我來之前有一些作出來不太對,教起來不順手的問題,還有一些電腦的 技巧,原本不知道這個要怎麼使用,然後製作了這些文本後,看你們在平台上丟一些 相關的網站互通有無,我可以節省搜尋的時間,也對軟體的使用更了解,知道的和作 出來的愈來愈 match!」(江 1030514 會)

吳師:「為了能更有效學會製作文本,我必須靠著向學有專長的老師學習,從沒 有經驗,到能順利進行教學流程,我覺得…花了一些時間摸索,也因為這樣的課程設 計,我的資訊能力變好了,操作不會啊或什麼,就馬上去問,如果可以就自己回來試,

不行的話就叫他們過來教我一下這樣,還有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不然之前都沒有研 習這種…就比較不道怎麼教閱讀。」(吳 1030523 訪)。

吳師:像以前我知道的這套功能,就只是看圖的軟體,不知道它能剪輯圖片,修 圖、加說明文字,甚至還能剪接成影片,因為常常使用的關係,我對它的功能好像更 嫺熟,就說是資訊能力變強了吧!用這軟體去處理教學上的各種媒材,教起來感覺 到…課程更容易普及化,也比較好運用(吳 1030620 訪)

林師:推動之後,我開始比較常看到他們,會講看到什麼類似的東西,會聯想一 些其他看過的,比如說在哪裡看到什麼,跟這個有相關的,但是不太會用…現在我看 到他們對內容的統整,就是那種很完整的感受,就能很快的有想法,會運用得很好,

54

不是只有腦袋的更新!(林 1030108 訪)。

二、打破界限,建立新平等關係

研究者觀察到本社群是個追求創變與成長的學習共同體,打破了以往教導者與學 習者之間的界限,以學習型組織的形式將教師們聚集在一起,也為教師之間的專業交 流提供了平台,成員們基於日常教學帶班或問題解決的需求而團結理念,改變了以往 教師研習「專家講,教師聽」的慣例或者「專家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處於從屬地位」

的教師專業成長偏狹之局面,吳師省思札記中回憶起「在社群裡,信任建立起來後,

我們不但可以根據自身背景和經驗況貌,很有安全感地分享自己獨特而隱密的經驗,

而且在學習共同體當中,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好像重頭當起學生,一切從零開 始一樣。」社群中無位階高低之區分差別,只有參與角度、任務成就的不同,從而有 利於形成一種真實平等、合作無間的對話關係,而建立起如此溝通順暢而活絡的對話 關係,對於後期促進社群結構的穩固緊密度是至關重要的。社群到了第三階段即以同 儕督導作為行動發展體系,試圖展開更深層的合作夥伴關係,對社群教學計晝的執 行、班級經營創新實務的推廣,還有激發轉化思維的提升,均發揮極大的裨益。

黃師在過程中深信「一定要透過提供像我們這種舞台,讓老師不再單打獨鬥或是 閉門造車,卻能大膽分享、平等對話,這樣才能培養更多教師,漸漸去影響整個教育 環境,讓教師社群在各個地區開花結果。」(黃 1030310 訪)

林師:我覺得聯繫真的變好了,以前雖然是同個辦公室,但感覺上就是不夠緊密,

只有在行政他們要開會時才討論嘛,不像現在,是我們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自己學自 已當專家,也可以隨時都在 run(林 1030322 會)

江師:如果照以往來看,教授來,都是為了要作亮點,要提東西上去,有臨檢的 感覺,很多東西是為了行政的要求,而去勉強生出來,我會覺得,大家好像有被迫捲 入,被強迫要參加什麼的感覺,去開會就是台上一直講,底下一直罵,但是兩個是不 交流的,所以永遠都在敷衍啊,有人不認同,就不想按計晝去作,反正很消極啦!現

55

在這個團隊就是在打破這個,我們自己要的,認同感就不一樣了,所有的問題都可以 講,打破你講我聽,你帶我跟的方式,這樣才有成效啊!(江 1030409 會)

吳師:以前老師覺得專家講一套,我們去聽還佔用我們原本的時間,雖然後面的 工作,行政是會給支援啦,但是老師就是對這種很抱怨,花更多時間,作一些無聊,

沒效果的事情。而且 你教學成效出不來,又一直要為了應付上面,作表面功夫,大 家都很心虛,根本沒辦法作有效的東西嘛!(吳 1030409 會)

黃師:行政在推很多事情都有很趕的感覺,像之前那個補救計晝不是要提補考 嗎,就要你一個月內想出來,你執行的時間只有 3 個月,這麼緊促之下要怎麼好好規 晝?現在我們在作這套課程,除了有初步的輪廓,這還只是開始哦,你要不要規晝題 本?還有很多前置作業,下去執行教學還要修正,大家要討論啊,到確定教學模式要 秏掉多少時間哪,不可能像以前專家講一講,我們就要給東西出來,完全沒有討論的 餘地,又那麼倉促,而且這次我們愈作愈上手,大家收穫都不錯的樣子,甚至還提到 不再持續下去,好像蠻可惜的,讓社群的這些經驗再運作下去,也許能讓整個設計更 完整,更符合孩子的需要。(黃 1030503 會)

三、協商磨合促進共同願景的確定

社群的共同需求使教師們願意集聚一堂,投入時間和心力並發揮合作協商的效能,為 師生利益與教學目標共同努力。社群所懷抱的六大願景,是一種對未來的特定結果、

一種期待的圖像意念,在討論協商的過程中,社群教師擬定它必須是具體的、持續的、

易描述、易達成的,其中包含了教師個人的目標和團隊的願景,而共同願景的形成,

正是建立在教師個人願景的不斷商議和協調的基礎上,它們受到了內在、情境和個別 性條件的影響,因此參與成員在第一階段受制於這三個變化因素,而對願景的期待有 著相迥的反應。而第一階段末了終究確定了共同願景,就是這種不斷磨合、進行協商 的結果,而共同願景的存在意義,不但成為社群存在的基礎,更成為社群成員們教師 致力精進成長的目標。

56

黃師:從計畫一開始裡的那個選定文本、教材,到計畫的執行上都是們自己形成 的共識。(黃 1020922 訪)

江師:跟所有老師討論過總計畫這邊後,我們每一季的工作目標啊,和主軸啊,

大綱啊,其實很明確,要很清楚,這樣大家都有方向感了,那我想大概執行起來,就 是集中火力是在解決問題,比較不像是製造問題,大家已經抽出時間來了,還造成大 家的困擾(江 1031110 訪)

吳師:我現在認為自己有設計創意課程的能力了,以前的內容是廠商編好給我 們,教就是這樣教而己,但是變成自己在設計時,是經過大家在現場實際去驗證,一 邊教,一邊修,我們的目標就很明確,主體轉變是學生自己,這是我最大的改變,從 他們的需求來出發,來產生課程,又符合自己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有意義太多了,

學生也很有興趣。(吳 1030409 訪)

吳師:我們現在還在努力啊,我們就變成…現在是朝著自己的目標了。以前是主 任或是校長希望我們的目標,現在是我們想要孩子達到的目標,我覺得我們有變,像 延伸教材也是我們自己想做,大家就動起來了,不然其實我們本來可以不用做啊,是 自己想做的,才會這麼心甘情願啊(吳 1030310 訪)!

四、協商文化為運作機制

協商文化是本社群運作的一個要素,對於研究對象而言,所有的教師專業成長都 是在實踐、回饋和對話交流的過程中產生,歸因於一種相互合作、彼此活絡的實踐活 動基礎,成員從札記中回憶「透過積極分享資源、對話溝通,深化了情感,亦交流了 經驗觀念,一步步完成規劃班級經營策略、改善學生學習與創造課程設計之種種任 務」,感性方面建立起信任和依賴,促進成員間的人際聯繫,進而培養出了對社群本 體的深厚認同感與歸屬感。而社群運作所流動的協商文化,是開放式的、民主的、打 破權威的;非封閉式、上級主導式的,並且是建立於社群成員的共同願景和成長需求 的基礎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