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對象的社群組織是教師們在共同心志目標的引導下,透過教師成員們無止 境的學習,激勵所有教師朝同一願景努力,達到集體的自我實現,教師在合作過程中 不斷追求教學知能、技巧與信念的精進與革新,透過個人和集體的意願和努力,逐漸 發揮教師專業成長的效能,將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凝聚關懷情感是社群不凋的要素

研究者發現安全感和信任感是社群成立必須跨出的第一步,本研究場域的校長對 社群從觀望到支持,不強制介入或干涉指導,成員回憶若是校長在社群的指導與意見 給得太多太頻繁,可能會令教師感受不被尊重,而外來壓迫易萌生退縮抗拒的防衛心 理,亦難再獲得教師的認同與信賴;若校長的領導風格能灌注精神性支持,善用走動 式管理與高關懷法則,待社群成員關係穩定磨合後適時掌握社群的動態和經營,進而 影響行政主管、全校同仁營造出溫暖、信任、認同的氛圍,行政人員能快速回應社群 意見或解決其需求,校園生態成為社群的無形正向推手,社群的成功模式才可持續下 去,而不會僅於熱潮過後迅速消失,社群方能在充滿正向肯定的環境中確切落實並持 續發揮功效,其成功模式方能遞移下去。校長回憶「從一開始新的課程規畫到設計文 本等等,還有整個教學模式和形態都改變了,從學生的反應也看到教學生態確實是改 變蠻多的,老師很密切地在作溝通,無時無刻在改進,這些都是有別傳統的,而且社 群的建立除了看到老師們更多合作之外,還能營造校園的學習文化,這是未來我們可 以來作的。」研究者發現當學校關懷氣氛愈好,社群互動就愈佳,且教師社群、校園 創變活化文化及教學效能各層面就愈好;因為形塑出利於社群成長的支持環境,如此 產生了教師間情感凝聚與歸屬,聚群體力量和思維協助社群持續發展,讓成員能在其 中更能相互激勵,共為社群經營而努力。

81

由於本社群的成立,不僅成員在教學方法、帶班策略及個人專業成長上有十足的 精進,連學生的學習和行為模式也出現轉化,亦連帶影響也校內的其他教師,同事們 因為感受到了教師在專業上的自主和成長,從社群成立起始的冷言冷語到後期給予肯 定打氣,校長亦積極營造正向支持的環境,行政主管持續為教師打氣加油,從無要求 任何形式化的紙本資料成果,對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表現及教學生態有顯著的影響 力,這樣的關懷風氣持續在學校科層組織和校園風氣中蔓延著,江師回憶道:「我想 如果沒有這樣的信任的氣氛,或讓我有安全感的互動模式,要我談教學或學生問題,

我連講都不敢講。」江師談到教學生態的改變:「以前拼命趕課的情況已經不會發生 了,我會知道如何調整時間,可以顧及進度需求,更能讓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學生 會問這節課能讓他們上台嗎?從收集資料到作成投影片,甚至主動去研讀文章,分析 文本,學生的回應都變了,我再想辦法吸引同學注意力,努力跟同學分享成果,這些 是我希望能持心以恆作下去的部份。」(江 1030320 訪)

吳師:「社群讓我們往前跨進一大步,我們在閱讀課程和教學策略之間嘗試作整 合,也看到改變了學生學習模式的成效,希望能繼續發展下去,對學校的長期經營一 定能有所啟發。」(吳 1030320 訪)

黃師:「重要的是人,是人在過程裡面成長了,而不是資料,不是得了什麼獎項 什麼酬庸,進行什麼比賽,我想我們不要把它變成一個由上而下的推動,充滿了規定 和要求,老師需要完成什麼和什麼,希望老師們能互相聯結,說出經驗,一起看見跟 被看見,集體學習,這需要長期的擴展,不斷的累積,帶出環境和文化來,像個家族 一樣關係緊密,一群人繼續往前走,必要時互相幫忙支援。」(黃 1030320 訪)

林師:「我相信把人連起來,連結成網絡,發揮基層教師的主體性,教師必須反 省才能轉化,有這層突破了才有發展空間、而舉辦研習或是觀摩其實都是一種分享,

讓老師不再孤軍作戰,作困獸之鬥,希望更多老師能走在一起,大家都是一份子,沒 有階級區隔,成為愈來愈有自主力量的行動社群。」(林 1030408 札)

82

二、時間是社群創造效益的關鍵

同質性的社群成員因有固定的領域時段,故每周少有四小時的聚會時間,教師們 能安排的分享交流、完成實務、關注學習、回饋省思的時間更顯充足,亦能將社群形 成一種例行性的教師活動;相對於本研究對象橫跨四大不同領域,每位又都是身兼導 師,課務本來就繁忙沈重,要在寥寥無幾的空檔時段中排出共同時間,以利社群活動 的進行實為不易,在本社群成立前三階段要謄出夠用時間展開實務,實在有進步的空 間,社群於起步期以至少每二週聚會一次的時間來分享教學、班級實務,再積極利用 每週四下午學生提早赴社團的時段密集商討有關教學實施並共同備課議課等事宜,到 最後一期才終於透過行政單位的排課權責,讓四位社群成員有共同空堂,便於進行社 群活動,而研究者發現頻繁活絡的對話討論能帶來即時的效益,除了解決當下的問 題,更能促進集體實踐知能匯整統一的深度廣度,並精進入班後的教學、班級策略,

因此行政主管機關的定意而長期的重視與營造,願意考慮教師工作負荷量,並減輕其 龐雜多端的事務,俾利社群時間的創造,實為社群能否成功推進與深化效能的關鍵要 素。

三、實用目的提供社群長久運作的推力

本研究對象所組成的社群是為了晨讀活動的推動,化解導師對閱讀指導的無力 感,並且有帶出學生學習成效與培養閱讀素養的迫切性,因此教師成員因著有欲解決 的難題而成立社群,正是有實用而積極的目的吸引教師願意甘之如飴地持續參與社群 中,雖然老師們從各個不同專業領域,但在帶班多年的導師經驗體系需求下,卻是有 同舟共濟般地革命情感,若在同質性的社群中開展,仍須留意社群活動對教師而言有 無真切的實用價值。實用目的是社群長久經營的背後動力,教師穫取豐碩的知能後立 即驗證嘗試,令其能立即到教育實際場域中實踐力行,並在行動中又再習得先備知 能,以實用目的支撐實踐,化為行動後再深入討論並連結己身經驗,學習效果更加穩 固牢靠,密集地從作中學、學以致用並符合知行合一的原則,方能便教師會期待下一 回的社群活動,讓自身主動成為知能的產出者。

83

四、成功的團體督導是社群成立的靈魂基石

本社群於成立初始,因成員互動仍處於拘謹狀態,雖有專業知能較強的資深教師 站出來主持會議,但仍瀰漫一種不敢強出頭的文化,老師們怯懦分享經驗體系或提出 建言,使得社群初期推動拖泥帶水,事務安排也多遇焦灼,研究者發現即使教師自身 具有專業知能和自主經驗,但要轉化為引領社群的人際領導力量,此特質仍需多所磨 礪,其專門知能是否備受肯定與認同?成員於訪談中提及「在社群組織中的初始階 段,資深教師開始無法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逐步到第二階段才創造出能讓成員安心 學習、集體放心反思的環境」,研究者觀察到成員們因期待資深教師解決問題經驗較 多,體會知覺更為深刻,資深成員卻回憶道「在和新手教師的挑戰互動中,很努力地 學習於省思批判基礎上,獲得新的能量。最後是成員彼此間透過專業而頻繁的對話溝 通,才在教學生涯中建立情誼和支持,形成緊密的成長共同體,尤其在教學觀摩活動 裡,被觀摩者有壓力,觀摩者也有不同的壓力」,研究者觀察到因著共同願景的激勵,

逐漸累積信任感,發展出課堂參與、詳實記錄和充分回饋的觀摩歷程,經由這樣的過 程磨合,各個成員都得到教學專業的改善和進步,亦促進社群在溝通效能和團隊默契 上臻至更新境界。

若能在社群成立起始,教師成員能挺身鼓勵具有專業知能及領導知能的教師擔任 社群領頭羊,校長與行政主管亦能加以器重其能,傾聽其意見,並充分授權賦責,對 其績效表現予以袞揚獎勵,主動減少社群教師的授課時數,在眾望所歸下帶領社群的 學習型組織成形,待社群成員充分磨合並穩定運作後,再進入同儕督導模式,讓領導 權責流動,以專業知能為主,更加擴大其範疇,就更能聚焦於團隊默契和合作氛圍上,

令社群能步入軌道並開花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