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四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

壹、研究途徑

研究途徑(Approach)是指選擇問題相關資料的標準,主要是指作者擬從何種 角度切入去探討該主題與相關問題,也就是說要以何種觀點、標準或原則去選 擇、探討所研究之題材與問題。69本研究透過觀察在高雄縣市合併改制下,市長、

市議員選舉席次的縮減以及取消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制並改為官派區長等 制度變革,來檢視地方派系在政治資源的減少的情況下,對於其在運作上會有 何衝擊與影響。過程當中可能涉及垂直互動的恩庇侍從之權力關係變動,於水 平的社會人際關係網絡與俗民網絡上也可能因此出現斷層或是轉移。本研究欲 藉由歷史回顧與實際地探訪,希望能夠了解地方派系之垂直與水平面在縣市合 併制度變革中的轉變,因此所採行的研究途徑如下:

一、恩庇侍從主義研究途徑 (Patron-Clientelism Approach)

地方派系依賴著傳統農業社會的特質,即侍從主義,來維繫其領導地位。人 類學家 Scott(1977)提到在傳統地方社會裡,地主與佃農之間的關係是透過強力情 分所建立的,因而具有持久性的侍從關係。此侍從的概念剛開始被用以解釋傳統 農業社會地主與佃農之間的恩庇─侍從的不對等交換關係,即恩庇主(地主)提供 資源來交換侍從者(佃農)的勞動與效忠。後來侍從概念被廣泛應用在政治研究 上,用以解釋地方派系與權力運作之關係,即「統治菁英、地方派系、地方選民」

三者之間,兩兩互為「恩庇主」(patron)與「侍從者」(client)的一種上下利益交換 關係。

一般而言,侍從主義指的是恩庇主透過資源的掌握與分配,在人際關係基礎 上,對侍從者所建立的交換關係,以換取侍從者的忠誠與服務等。王振寰教授 (2001)指出,恩庇侍從之主從關係具有三項特質:第一、恩庇主通常擁有較多的

69 孫本初,2005,〈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 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財產與資源,而能夠依其所好地分配給跟隨者的侍從者。相對地,侍從者擁有較 少的資源,因此他與恩庇主之間的交換關係,就必須以私人服務來彌補交換的不 足。第二、主從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私人性質的。雖然彼此之間並無正式、法定 的契約關係,但是透過長期的私人關係,建立了隱形的契約。第三、因為主從之 間並沒有法定契約,也無正式的組織形式和內容,因此並無法律規範,兩者關係 屬自願性。70它是外在於正式制度的社會運作方式,傳統社會中地主與佃農之間 的關係就是這個侍從關係的典型,維繫著傳統社會的政治秩序71

地方派系藉由侍從主義方式從而與侍從者建立互動關係,在此互動過程中,

恩庇主是如何驅使侍從者為其效力呢?王金壽教授(2006)認為侍從主義之恩主 可以透過三種機制獲得侍從的政治支持,即「資源交換」、「文化關係」與「暴 力面向」。72資源交換機制即是以資源與恩惠(工具性、經濟性或政治性)互換來 取得派下成員的支持。而文化關係是指在社會關係之下,成員自願支持恩庇主,

彼此基於忠誠、友誼、情感等連結,相互依存。暴力面向則指出恩主與侍從的交 換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當派下成員出現不忠誠時,恩主經常使用暴力或威 脅,去繼續維持這支配關係,手段包括武力、暴力威脅、揭弊、收回侍從現有的 享受利益等。對於恩主而言,讓侍從感覺恐懼害怕,是它最主要的權力手段之一。

但卻也不是每個派系成員都會因此屈服,他們也可能選擇退出政壇或是另謀新恩 庇主,找尋更好的出路或是回過頭來與原恩庇主反目對抗。因此並非每位成員都 會受恩庇主棍子與紅蘿蔔的制約,尤其是當恩主多元化的情況之下,當彼此間出 現理念分歧、甚至是嫌隙、不滿時,「恩將仇報」的戲碼也是常見的。

台灣的地方派系大多承襲威權統治時代下以侍從主義為基礎的群體。在國民 黨政權撤遷來台後,為了維護其統治正當性,於是透過恩庇侍從之垂直從屬關係 方式對地方仕紳與菁英進行由上而下的掌握與操控,以利益交換的方式取得地方

70 王振寰,2001a,《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頁 220-221。

71 王振寰,1998b,〈地方派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國策專刊》,第 1 期,頁 6-8。

72 王金壽,2006,〈台灣的司法獨立改革與國民黨侍從主義的崩潰〉《台灣政治學刊》,第 10 卷,

第 1 期,頁 106-1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政治人物的支持,藉以鞏固統治權。73而地方政治人物同樣也會透過這樣一套機 制來換取樁腳與選民的動員與支持,並藉此掌握地方政經資源。1998 年的直轄 市長選舉,長期在高雄市穩定執政的國民黨被民進黨擊敗,揭開了政黨政治在高 雄市發展的序幕,在地方派系逐漸弱化與 2000 年以後民進黨中央與地方同步執 政的情況下,派系為了生存而出現恩主轉換的現象也不足為奇,成為民進黨得以 持續執政的因素之一。而在高雄縣,因紅、白兩派長期不合,使黑派與民進黨得 以自 1985 年執政至今長達二十餘年,西瓜效應難免帶來派系消長。在 2010 年高 雄縣市合併改制升格後,因原鄉鎮市長全面改制為官派區長,新任直轄市長將會 贏者全拿(winner-take- all),表示地方派系重要政治資源的分配權完全掌握在市長 一人手中,權力之大、影響力之深在台灣政治史上絕無僅有。本研究試圖從恩庇 侍從主義來分析大高雄市在此過程中是否會有恩主轉換的情況出現,而地方派系 之內部垂直之主從結構是否會因此有所轉化,以觀察地方派系在縣市合併之際,

內部結構的發展演變。

二、人際關係網絡研究途徑 (Relationship Networks Approach)

人際關係是指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之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的社會關 係,又稱為社交,屬於社會學的研究範疇。人際關係經常用來指親屬關係以外的 社會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關係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常見的 人際關係除了朋友關係外,尚包括同學關係、師生關係、雇傭關係、戰友關係、

同事關係與主從關係等等。在人際交往互動過程中,彼此藉由思想、感情、行為 表現的互相交流產生互動關係,因而產生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 等關係。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 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生活、情緒、工作有很大的影響,且

73 國民黨開放地方基層選舉後,為了穩固政權與籠絡地方士紳、菁英,給予地方派系獨占或寡 佔經濟事業,如農會、漁會、農田水利會、信用合作社、承包小型工程,甚至是與黑道地下經濟 的往來,來交換對國民黨政權的忠誠。簡錫堦,2008,〈解構金權鞏固民主〉《台灣民主季刊》,

第五卷第三期,頁 185~1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對於組織內部的氣氛、溝通、運作與效率,甚至是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皆有相當程 度的影響。

人情與感情一樣都是動態的概念,透過行為者之間的互動,使彼此關係更為 緊密。人情往來在社會意義上有一種時序上的持續和延長作用,因此有助於強化 人際關係網絡的穩定與持續合作的基礎。關係指的是一種個人的、特殊的、非意 識型態的人際網絡,而構成關係的基礎會因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中國文化 的認知中,關係是一種相當受到重視的社會資本,其基礎是來自於某種共同經驗 或認同的對象。認同對象可能來自先天,如血緣關係、地緣關係等,共同經驗則 來自於後天,如學緣關係與社團成員關係等。因此,建立人情與良好人際關係,

對於形成與維持政治結盟與對其所需的社會、經濟資源取得上來說,都會變得較 為容易。

人情與人際關係是形成派系其中相當重要的因素,黃光國(1990)認為人情之 所以成為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在於人情是一種社會交易的資源,是比有形 的禮品餽贈更具價值與意義的無形力量74。在黃光國教授以「人情與面子理論模 式」來探討資源支配者與請託者之間關係的研究中,發現中國社會中的個人人際 關係可分為三大類,即情感性關係75、工具性關係76與混合性關係77,混合性關係 兼具情感性與工具性成分,當混合性關係的請託者想請託支配者給予資源、協助 時,支配者就會因此陷入人情困境,若支配者不給予協助則將會對其之間的關係 造成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支配者之人緣,尤其是在請託者握有權力的情況 下,「人情」往往成為施壓、籠絡的手法,藉以獲得更大的資源。78由此可見,

74 黃光國,1990,〈人情的支配權與所有權〉《中國人的世間遊戲─人情與世故》,台北:張老師 出版社。

75 情感性關係指的是個人之所以與某一對像維持社會關係,主要是為了從此滿足其關愛、溫情、

安全感、歸屬感等情感上的需求,是長久的而穩定的社會關係,如家庭、密友、朋儕團體等人際 關係。

76 工具性關係指的是個人為獲取某種社會資源,和他人所建立的關係,用以獲取關係之外的其 他目的。而在獲取所需資源後,此關係將可能因此中止,因而較顯短暫而不穩定。

77 混合性關係混合了情感性與工具性之成分,交往之雙方彼此認識且有著一定程度的情感關 係,但又未深厚到可以隨意表現出真誠,此類關係包含親戚、鄰居、師生、同學、同事、同鄉等,

77 混合性關係混合了情感性與工具性之成分,交往之雙方彼此認識且有著一定程度的情感關 係,但又未深厚到可以隨意表現出真誠,此類關係包含親戚、鄰居、師生、同學、同事、同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