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地方政黨政治網絡概況

第三章 高雄縣市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

第三節 高雄地方政黨政治網絡概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高雄地方政黨政治網絡概況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殖民政府為了能夠有效掌控地方行政與治安體系,因而 對台灣舊社會之領導階層採取攏絡與利用政策。45台灣光復後,這些地方士紳、

富賈以及社會菁英便成為主導地方政壇的重要勢力。國民政府在初來乍到之下,

為了鞏固其統治正當性,乃藉由黨國體制下的政經利益(獨占或寡佔性)來統合本 土菁英階層,以將地方力量納入組織之中。這些地方大家族、凝聚力極強的同鄉 會組織以及士紳們等,自然成為國民黨亟欲整合的對象。

高雄市早期的地方派系有以大家族勢力為主體的在地派四大家族(陳家、林 家、王家及朱家),以及以同鄉會勢力為主體的三大外來派(台南派、澎湖派及嘉 義派)。在地派主要是透過生意往來、家族人脈與企業內部員工所形成的動員網 路來運作,其黨性皆屬國民黨;而外來派則主要透過血緣、地緣等初級網絡關係 來對同鄉會、宗親會等組織進行關係動員,黨性則是各黨派兼而有之,顯示出出 外人相互扶持的精神。然而在 1986 年民進黨成立以及 2000 年政黨輪替下,新政 黨快速出現,尤其是北、高兩都市化程度較高的直轄市,政黨政治迅速發酵,使 得地方派系的勢力逐漸衰弱,高雄市因此進入以政黨主導為核心的競爭時代。國 民黨雖然長期在高雄市執政,但是由於長期重北輕南,導致市民對於國民黨信心 漸失,因而在直轄市長改由民選後,國民黨僅贏過第一屆,其餘皆由民進黨所包 辦。在民進黨執政後,高雄市民因較能感受到城市建設的用心與光榮感,長期以 來國家重南輕北的感受稍微得到舒緩,長此以往,使得民進黨得以在高雄扎根,

勢力得以迅速、穩定地發展,存蓄能量並逐漸取代國民黨在高雄市的地位。尤其 是在 2009 年陳菊成功帶領高雄市民完成世界運動會的舉辦後,更奠定其與民進 黨在高雄的政治地位。

高雄縣早期的地方派系主要以因選舉恩怨而產生的三大派系(紅派、白派及 黑派)為主。其中屬國民黨的紅派及白派的動員管道主要是來自於區域性獨占政

45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頁 48-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經事業,如農會、農田水利會等,而黑派的崛起則來自於紅、白兩派的相互鬥爭 以及黨外勢力的凝聚,在民進黨成立以前黑派常處於弱勢,自從 1985 年第十屆 縣長選舉余陳月瑛擊敗國民黨白派蔡明耀後,黑派更進一步結合民進黨,聲勢因 而扶搖直上,使民進黨得以長期在高雄執政。然而時過境遷,現在大高雄地區派 系勢力皆已逐漸式微,民眾因都市化程度、知識水平的普遍提升,開始轉為注重 候選人特質與能力,以往藉由樁腳動員的選舉方式已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 政黨政治。

壹、各政黨在高雄之勢力概況

目前台灣各主要政黨勢力在高雄之分佈除了有國民黨、民進黨之外,尚包括 新黨、親民黨、台灣團結聯盟與無黨籍等。

新黨本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之新國民黨連線,於民國八十二年脫離國民黨成 立,其主張為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1994 年新黨以制衡 兩大黨為號召,與社民黨、勞動黨、工黨等左派政黨結盟。新黨成立初期擴張相 當迅速,但是其在高雄之發展不如在北台灣般順利,發展範圍不若預期、相當有 限。以歷屆新黨在高雄縣市的參選情況來看,除了創黨前三年在高雄縣市之立委 與市議員、國大代表席位上有所斬獲外,於 1996 年以後在各項選舉中則每下愈 況,得票率更是逐年降至 3%以下,除了眷村老一輩的死忠支持者外,在本土意 識較為強烈的高雄縣市,新黨的發展顯得較不受青睞。因而在 2000 年親民黨成 立以後,便旋即取代新黨在高雄的地位,並且在宋楚瑜的號召下逐步發展,初期 其力量雖不足以與國民黨互別苗頭,但也令急待整合的泛藍出現內部矛盾,除了 增加團結難度外,更令「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戲碼的上演次數增加,使綠營每 每得以掠城奪池。從 2000 年總統選舉來看,當時共有 5 組參選人馬,為歷年總 統選舉之最,除了國、民兩黨外,另三組人馬則分別自藍綠分裂而出,若以此選 舉政黨在高雄的得票率來分析:國民黨候選人(連戰、蕭萬長)在高雄所得票數各 為:高雄市 23.97%、高雄縣 23.95%,以及若將當時無黨籍候選人宋楚瑜與張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雄之得票率以親民黨視之,其在高雄所得票數各為:高雄市 29.78、高雄縣 28.43%,

而當時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陳水扁與呂秀蓮在高雄所得的票數各為:高雄市 45.79%、高雄縣 47.14%。顯而易見,若當時國親合作對抗民進黨的話,憑藉泛 藍的力量拿下高雄仍相當有勝算。46有了這次教訓後,自 2004 年總統大選國、

親合作後,泛藍勢力逐步集結,親民黨得到穩定發展,目前在高雄縣市擁有約一 成左右的穩定支持率。相對於民進黨在高雄的支持率勝於國民黨,泛藍為了勝選 必須有所整合,而此整合的情況在 2008 年的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中更趨明朗化,

泛藍陣營以協調合作取代競爭,使兩黨對決的政治態勢在高雄逐漸確立。

台灣團結聯盟成立於 2001 年 8 月,係由國民黨內本土派所分裂出來,其創 黨理念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以台灣本土意識為發 展主軸,強調深綠與獨派路線,發展初期與民進黨結盟,於縣市議員與立委席次 上多有斬獲,但至 2004 年立委選舉後台聯聲勢在高雄有滑落趨勢,並從此後與 民進黨之間產生分化47,得票率逐漸從 10%以上降至 5%以下。2006 年高雄市長 選舉,因台聯與民進黨新系理念不合,表態支持葉菊蘭而不願支持陳菊,後來毅 然派出羅志明參選,但得票率僅 0.86%,顯示台聯在高雄市政壇已然被邊緣化。

而在 2008 年立委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台聯更是一席難求,雖將重點放 在不分區上,但仍難逃被民進黨併吞的命運。

無黨籍勢力在高雄絕對是除了藍綠之外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由【表 3-26】可 以看出在縣市議員層級,無黨籍始終都能保有一定的支持度(約二至三成),顯示 出無黨籍議員在地方基層上的經營長期受到市民肯定,而在高雄兩黨政治的趨勢 下,無黨籍時常因此成為藍綠陣營爭相拉攏的對象,無黨籍議員的支持動向也時 常成為議事議決之關鍵。

46 2000 年當時參選總統的組合除了代表國民黨的連戰與蕭萬長、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與呂秀蓮、

無黨籍的宋楚瑜與張昭雄,尚包括新黨的李敖與馮滬祥、無黨籍的許信良與朱惠良,然而其在高 雄的得票率總和尚不及 0.5%。

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凋零,加上眷村紛紛改建,動搖了眷村以往強烈的地域、政治情感凝聚力。另外 在政治思想開放與多黨化競爭之下,眷村老榮民的第二、三代也不再視國民黨為 唯一歸宿,對於政治有自己的想法,使得藍營逐漸在鐵票眷村失去優勢。

而若從近兩屆立法委員選舉得票情況加以分析,見【表 3-27】、【表 3-28】

與【表 3-29】,可以發現民進黨在南高雄擁有較為穩固的支持群,尤其是在前鎮、

小港一帶,主要是因為此地緊鄰第二港口、前鎮加工出口區以及臨海工業區,勞 工人口較為密集,加上民進黨長期以爭取勞工福利為目標,提出了許多勞工與弱 勢族群照顧政策,因而能在此區獲得廣泛的支持。另外旗津區之就業人口也多以 漁業與觀光業為主,勞工同樣占有不小比例,綠營在此區也有相當扎實的根基。

三民區的人口數與人口結構最為龐大複雜,高雄市的客家族群主要分布於此,

國、民兩黨皆以此區做為發展中心分別向南北拓展版圖,兩黨在此區可說是勢均 力敵,但仍以民進黨較具優勢。此外,新興區與前金區為市內主要商業地帶,區 內有許多商圈與銀行機構。苓雅區是高雄市重要的文教區,政府機關與學校大多 聚集於此區。然而大致而言,若從近兩屆高雄市區域立委政黨得票率來看,泛藍 在北高雄地區,如左營、楠梓、鼓山、苓雅等區,發展較為穩定。而泛綠則在南 高雄,如三民、新興、前鎮、小港等區,獲得較為穩定的支持。

【表 3-27】第六屆高雄市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各政黨候選人得票率概況(%) 選區 行政區 國民黨 民進黨 親民黨 台聯 無黨籍 其他

一 鹽埕區 23.3 42.5 11 13.89 7.1 0.54 鼓山區 24.0 40.3 16.08 10.59 8.6 0.41 旗津區 23.3 48.1 7.76 12.37 8.1 0.28 左營區 26.9 33.6 22.47 8.84 7.6 0.67 楠梓區 24.8 41.6 16.34 9.99 6.9 0.35 三民區 21.9 43.6 11.59 12.49 9.3 1.12 政黨票比例 23.76 41.0 15.11 11.09 8.28 0.56 二 新興區 15.56 40.5 15.79 14.34 13.51 0.26 前金區 15.21 39.9 15.8 15.14 13.67 0.25 苓雅區 15.98 38.7 16.77 14.17 14.0 0.39 前鎮區 13.74 44.8 14.54 11.31 14.57 1.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苓雅區 46.53 41.98 前鎮區 43.56 46.41 小港區 44.24 45.55

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經筆者整理後繪製。

參、高雄縣政黨勢力分布概況

而在高雄縣方面,傳統上高雄縣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區域,即所謂的三山:鳳 山區、岡山區與旗山區,見【表 3-30】。早期岡山區為全縣人口最多、發展較為 蓬勃的地區,但在 1957 年後鳳山區的發展逐漸超越岡山,隨著岡山人口逐漸外 移,發展漸不如鳳山,目前岡山地區的產業以漁業以及工業為主、鳳山地區的產 業則以工商業為主。而旗山區因地理位置較為內陸且群山環繞,發展自然不如其 他兩區便利,產業以農林、觀光事業為主。早期的高雄縣擁有強烈的地區意識,

此也是高雄縣地方派系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9,候選人在其出身地往往能夠得到 穩定的支持度,如余登發長期經營橋頭,使橋頭成為黑派余家以及後來民進黨的

此也是高雄縣地方派系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9,候選人在其出身地往往能夠得到 穩定的支持度,如余登發長期經營橋頭,使橋頭成為黑派余家以及後來民進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