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在結果推論及運用之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壹、 文獻的限制

本研究以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為研究對象,國內關於自閉症大專生 之相關研究僅有質性研究,無相關調查研究可以參考,因此在研究結果 的討論多以其他階段自閉症學生或一般大專生之現象進行探討。

貳、 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大學階段的自閉症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因此在研究結 果的推論上,未必可推論到其他階段的自閉症學生。

參、 研究變項的限制

本研究所採用的問卷,為研究者所自編之「大學生學校適應調查問 卷」,在分數解釋上以五個分量表之得分情形及總量表得分情形加以解 釋,故研究結果僅適合解釋大學階段自閉症學生在「生活適應」、「學 習適應」、「社會適應」、「生涯展望」、「自我決策」這五個分量表 的學校適應情形。

肆、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不同背景變項進行差異分析,本研究僅能 說明自變項與依變項的差異情形,而無法解釋因果。

第三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壹、 對教育實務之建議

(一) 培養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能力

由於大學生態環境的特殊性,一般學生面臨社會網絡改變、多元的 人際關係與社交活動,會有新的挑戰,對自閉症學生而言,受限於核心 症狀,更需要發展適切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結果發現大專校院自閉症學 生的社會適應表現最不理想,探究各題項發現,雖然情緒表現漸趨穩定,

但人際互動、性別互動仍不理想。因此建議學校規劃提供相關課程,培 養自閉症學生發展友誼、維持關係、衝突處理、戀愛關係等正式和非正 式社會技巧。

(二) 加強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不理想的技能

本研究發現自閉症學生在大學階段面臨的挑戰,建議針對這些困難,

在中學階段即開始培養這些適應技能,包括網路使用自我管理能力、時 間管理能力、分組技巧、口頭報告能力、如何在課堂參與討論的技能,

以及社交生活、戀愛關係處理的技能。

另外探究自我決策各題項發現,自閉症學生在做選擇、自主行為較 理想,但是在尋求協助、反應需求或意見以及悅納自己方面最不理想。

因此建議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可從生活經驗中引導自閉症學生正視自己 的優點並接納缺點,協助學生自我認同,對生命歷程更滿意,能與自己 坦率相處,必能對其適應有所幫助。

(三) 鼓勵自閉症學生拓展生活經驗

本研究發現有社團經驗者之學習適應優於無社團經驗者;有戀愛經 驗者之自我決策表現優於無戀愛經驗者。大專階段多元豐富的社交生活,

提供了寶貴的社會化經驗,建議學校和家長可多安排自閉症學生與一般 同儕交流互動的經驗,例如與志工團體一同舉辦團體活動;最重要的是

鼓勵學生勇於走出舒適圈,拓展生活體驗。新的經驗的確可能帶來各種 挫折,但此時也是協助學生發展適當因應策略或應對進退的最佳時機。

(四) 對外宿經驗抱持正面態度並協助支援

自閉症學生外宿所面臨的挑戰更大,面對新環境可能引發強烈的焦 慮,與來自不同背景生活習慣迥異的室友共同生活、獨自處理生活事務、

自我控制與管理等,這些挑戰令我們非常擔心。但本研究結果發現,外 宿生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自我決策情形皆優於居住 家中的自閉症學生,本研究結果在於提醒學校和家長可將焦慮擔心轉化 為正面期待。

另外「放手」並非直接將自閉症學生帶到全然獨立的環境,建議給 予必要支援後再逐漸褪除支持,在開始嶄新的外宿生活之前,可先提供 適當的訓練,例如自我照顧、自我管理、危機處理或問題解決等;當發 生挫折或衝突時,提供機會教育,協助自閉症學生處理適應問題。

(五) 提供學業輔導機制及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成效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業成就表現在學校適應有顯著差異,學業成 就表現落後同儕者在整體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生涯展望、

自我決策皆不理想,可見得協助學業低成就自閉症學生之重要性。建議 學校提供學業輔導機制,可靈活運用課輔志工或工讀生進行同儕教學,

並提供各種學習輔導策略,例如時間管理技巧、組織策略、如何準備大 範圍考試之讀書技巧等,提升自閉症學生學習品質與成效,便能對其學 校適應有所幫助。

(六) 推展大專校院資源教室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資源教室服務使用經驗的自閉症大學生,在整體 學校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社會適應、自我決策情形皆優於無資 源教室服務使用經驗者。可見得資源教室提供之支持服務對自閉症學生 學校適應的重要性,包括學業輔導、生活輔導、生涯發展輔導等,大專 資源教室可扮演整合學生、家長、及校內外各類資源,在大學階段提供

自閉症學生各項支持服務的重要角色,建議教育主管機關應積極推展大 專校院資源教室,以提供大專校院自閉症學生支持與資源。

貳、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探討不同評量者之差異與原因

本研究僅從自閉症大專生自陳式問卷瞭解其學校適應資訊,建議未 來研究可從家長、同儕、資源教室輔導老師等不同評量角度瞭解學校適 應情形,以補足自陳量表之不足,並比較不同評量者在相同向度或相同 題目的評量差異,進一步量化分析不同評量結果。

(二) 進行不同教育階段之追蹤研究

本研究僅調查大專階段之自閉症學生,未來研究者可從高中階段調 查至大專階段,或從大專階段調查至離校後,利用跨階段之資料進行比 較分析,也可縱向對個案進行不同教育階段之學校適應情形的追蹤調 查。

(三) 探討提升大專校院資源教室運用情形之策略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自閉症大專生之學校適應情形,研究過程亦發現,

有更多自閉症大專生不願意障礙揭露,也不願意至資源教室接受服務或 使用資源,亦是本研究流失的研究對象。大專資源教室要如何提升學生 尋求資源教室相關服務之動機,彰顯運作的效益,發揮積極有效之輔導 成效,也有賴實務工作者推動探究。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方玉敏(2006)。大學生打工經驗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新竹。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王伶伶(2012)。參加社團對高中生學習成就的影響(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王政茹(2008)。亞斯伯格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生命故事敘說(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王華沛(1990)。台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教育安置現況調查及學校生活適 應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取自臺 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王渼琍(2011)。大學大一國際學生之生活適應與社會支持網絡現況之研 究-以花蓮縣 2 所大學為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王慧婷譯(2010)。Nick Dubin 原著。亞斯伯格症與霸凌問題:解決策略 與方法(Asperger Syndrome and Bullying: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臺北:心理。

毛治筑(2009)。我心深處~探討高功能自閉症大學生生活壓力源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 統。

孔繁鐘譯(2006)。DSM-IV 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ed.)。臺北:合記。

丘彥南、賴孟泉、徐如維、劉弘仁(2012)。DSM-5 診斷標準的改變第 一部份。台灣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專欄,

17-21。取自 http://www.sop.org.tw/Dsm5/Folder/ 2011_03/

20111003.pdf

朱錦鳳、段亞新(2002)。大學生身心適應調查表之編製及學生困擾分析。

測驗統計年刊,10,1-38。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九月二 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20125519B 號令修正公布。

何北音(2006)。揚帆,航向大學新生活—亞斯伯格青年之個案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何慧玥(1993)。大專聽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邱紹春(2004)。修訂文蘭適應行為量表(VABS) 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吳孟純(2011)。大學生打工參與、物質傾向與生涯適應力之相關研究

李坤崇(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南師院 學報,23,133-159。

周玉真(2003)。大學新生生活壓力的內涵初探。諮商與輔導,214,38-44。

周華玉(2009)。影響青少年在學打工之因素─以追蹤資料為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林秀芬(2008)。影響技術學院學生中途離校或持續就學相關因素研究

-以台北地區技術學院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林育毅(2010)。大專視障學生自我決策、學校生活適應及職業興趣廣度 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取自臺灣博碩士論 文系統。

林和姻(2003)。高中職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轉銜服務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林坤燦、羅清水(2008)。台灣地區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對資源教室實 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

林坤燦、羅清水(2008)。台灣地區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對資源教室實 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