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目的,欲藉由一認知結構分析方法來瞭解不同能力值學童的 知識結構或概念特徵,以及比較不同ISM圖之間的差異,進而協助教師設 計結構化的教材內容,促進學童有意義的學習。然而本研究因時間、人力 等相關因素,亦有其限制之處,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因人力、經費、時間的限制,採用立意抽樣方式選取研究樣本,

抽取台灣中部縣市474位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施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瞭 解學童的概念結構之分析與比較,因此本研究在樣本的代表性上有一定程 度的限制,故也不適合用來推論到本研究474位學童以外的其他國小五年 級的學童。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應用模糊詮釋結構分析法,其乃結合試題反應理論與察覺的模 糊邏輯模式來進行資料的分析,此分析法需要以相關測驗理論知識為基 礎,數理的相關背景知識為輔,方能瞭解分析過程中之繁複演算的意義,

以及對資料分析之結果提出適切的解釋,故此分析法的推廣不易,將來若 能改進分析軟體的便利性,將可擴大其普及性。

第三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與研究心得,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以作為進階研 究和教學實務之參考。

壹、對研究上的建議

一、本研究在概念圖分析的方法,是以概念為分析單位,分析比較不同能 力值其ISM圖的階層及連結情形。未來亦可以解題規則或試題為分析 單位,探討不同能力值者在解題規則或試題的概念階層結構差異。

二、本研究中,學童間ISM圖的量化比較,是採用集合理論的計算方式,

是否更好的方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主題。

三、概念構圖、徑路搜尋法、規則空間、知識空間和本研究使用模糊取向 的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方法,都是要圖繪出學童的知識結構圖,但是這 些方法間的優、缺點分析比較卻少有論述,故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主題。

四、本研究中,低能力值組的A學童、中能力值組的B學童、高能力值組的 C學童是採隨機抽樣選出的,但畢竟是單一學童,比較適合於個別化 輔導時參考,未來亦可針對低、中、高能力各組的全體學童,繪製出 低、中、高能力各組的ISM圖,以了解低、中、高能力值組的綜合狀 況,當作分組教學時的參考。

五、未來研究亦可進行電腦化模糊詮釋結構模式施測系統的研發,以利於 學童自我學習評量和教師診斷評量教學的進行。

六、本研究應用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分析法進行個別化概念結構之探究,

未來研究可針對其他個人化概念階層結構分析方法和模糊取向的個 人化詮釋結構分析方法,進行方法論的比較。

貳、對教學上的建議

習者的幾何分年細目ISM圖及個人化幾何分年細目試題內概念屬性 ISM圖,給予適性化、個別化的教學。

二、個人化的幾何分年細目ISM圖經由和專家的ISM圖作比較後,對於該 存在卻未有的連結關係,在補救教學時應該特別加強,以建立牢固的 連結關係;對於不該存在卻有的連結關係,在補救教學時也應該提醒 學習者去除掉不當連結關係,以使學童具有正確的幾何分年細目概念 結構。

三、藉由ISM圖,可歸納出不同能力值學童的概念結構中,所共有的基本 概念與最感困難的概念,再配合其概念間的連結指向,可作為能力分 組教學課程規劃之架構,或是進行補救教學之課程設計之參考。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素賢(2004)。高中數學科補救教學教材設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 學系碩士論文。

方景宏、林原宏(2008)。個別化階層次序導向的國小六年級學童幾何分年 細目分析:模糊詮釋結構模式之應用。資訊與科技應用研討會。臺中 市:中臺科技大學。

左台益、梁勇能(2001)。國二學童空間能力與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相關 性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6(1、2),1-19。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三)。試題反應模式及其特性。研習資 訊 9(2),6-10。

阮亨中、吳柏林(2000)。模糊數學與統計應用。臺北市:俊傑書局。

李玉貞(2008)。應用模糊詮釋結構分析國小一年級數與量分年細目之概念 次序結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與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其宗(2003)。模糊計分之評分者信度之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 驗與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懿芳(2006)。探討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立體幾何概念-從 van Hiele理論的觀點。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軍治(1992)。學童幾何思考之van Hiele水準分析研究-VHL、城鄉、年 級、性別、認知型式與幾何概念理解及錯誤概念之關係。臺中市:書 恒出版社。

沈逸萍(2003)。運用模糊理論於學童總體評量之研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 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信成(2005)。模糊分類應用於圖書館資訊選粹服務系統。圖書館資訊學 刊,52,23-41。

林信惠、蕭文峰(2001)。模糊口語評估尺度之歸屬函數建構及特性探討。

資訊管理學報,8(1),1-19。

林原宏(2001)。模糊理論取向的認知結構分析。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教育 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393-421。

林原宏(2005)。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之概念結構分析與應用。教育與 心理研究,28,161-183。

林原宏、游森期(2006)。次序理論取向的解題規則階層分析及其結構圖比 較之探究。測驗學刊,53,239-260。

林原宏(2007)。模糊理論在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之回顧。量化研究學刊,

1,53-84。

林基興(2007)。模糊論:人生與科技的抉擇。科學發展,411,72-77。

林輝泉(2004)。臺北縣教師資訊素養之需求分析與發展策略。淡江大學教 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吳文如(2004)。國中生空間能力與數學成就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信義(1998)。ISM 在課程組織設計上的應用。南開學報,3,65-77。

吳孟勳(2003)。應用模糊集合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於學習評量之研究。朝 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吳德仁(2000)。模糊理論與不確定推理在教學系統中的應用。大葉大學資 訊管理所碩士論文。

吳德邦(1998)。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臺 北市: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吳德邦(2000a)。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

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35-66。

吳德邦(2000b)。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晤 談部份。進修學訊年刊,6,11-32。

吳德邦(2001)。van Hiele五階段學習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幾何概念之研 究。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吳德邦(2004a)。國小學童立體幾何圖畫表徵之研究-從van Hiele理論的觀 點。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吳德邦(2004b)。van Hiele的近況及其理論的簡介。國教輔導月刊,44,

21-25。

吳德邦、鄭佳昇(2001)。由表徵觀點初探國小學童立體幾何概念之研究。

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會年 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紀順雄(2007)。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取向的分數加法概念診斷。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與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淑梅(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小數概念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與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天維、林原宏(1994)。詮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的理 論與應用簡介。國教輔導,34,31-35。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中正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臺捷國際文化實業股份有限 公司。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莊仲寧(2002)。模糊數學方法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綜合評量上之應 用。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建瑋、林家瑩、吳柏林(2006)。近年國中數學的基本學力測驗試卷評析 與 改 進 。 數 學 考 卷 編 製 暨 評 析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暨 會 議 實 務 彙 編 ,

(pp.623-641)。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

張英傑(2003)。學童幾何形體概念調查及診斷教學之研究。臺北市: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陳東村(2005)。國小學童立體圖畫表徵之探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 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紹銘(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等量公理概念之模糊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探 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與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智華(2006)。六、七年級數學 計算好 邏輯差。聯合報,3月17日,C7 版。

陳耀霖(2004)。應用模糊理論與分析層級程序法在國小網站評鑑模式之研 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雅慧(2006)。空間能力與數學幾何成就相關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黃盈君(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三角形圖形概念之分析研究。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黃敬書(2007)。產品服務系統之維修與再製造之策略模式建置-以ISM為分 析工具。明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文偉、林原宏(2008)。國小四年級數與量分年細目之概念階層結構圖探 究。「教學評量新趨勢研討會-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臺南市:長榮 大學。

楊雅惠(2004)。專家與生手輔導知識結構之測量。教育與心理研究,27,

823-844。

楊慧玲(2002)。模糊語意變數計分之模擬分析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 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信德(1998)。探究原住民國小四至六年級數學科基本學力指標-以南投 縣仁愛鄉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秉燁、鍾靜蓉(2003)。詮釋結構模式運用於結構化教學設計之研究。教

蔡秉燁、鍾靜蓉(2003)。詮釋結構模式運用於結構化教學設計之研究。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