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ㄧ、研究對象可擴及都會區,了解城鄉差異

本研究礙於人力、時間與資源的限制,因此無法進行大規模、隨機樣本的取樣,僅 以南部地區四所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由於受試樣本限於南部地區的學校,故研究結 果無法推論至其它地區。再者,本研究的受試樣本多為非都會區的學生,因此在生活背 景、價值觀、流行時尚資訊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可能和都會區的學生有所差異。建議未來 可針對都會區的青少年進行相關研究,以了解城鄉之間是否有所差異。

二、輔以質性訪談,深入了解身體意象困擾狀況

本研究以身體意象困擾問卷在國內青少年樣本進行初步的探究,由於此問卷同時包 含量化與質性的資料,因此可獲得較全面的訊息。然而由於是自填式的問卷,難免會因 受試者本身填答的意願及對題目的理解程度,而影響質性資料蒐集的完整性。建議未來 若欲對有身體意象困擾的青少年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可篩選出量化題項的部份得

分較高的受試者,進一步用質性訪談的方式了解其身體意象困擾的狀況及可能成因,包 括人際關係、學業表現和其他生活功能的影響方面。這些資訊除了有助於後續相關研究 的探測外,更可作為評估其是否需要接受輔導或治療的參考。

三、增加心理層面的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社會文化因素、身體因素及個人背景因素為自變項,探討其對身體意象困 擾的預測力,結果顯示各自變項對依變項的解釋力為23%,代表仍有其他可能的因素未 包含在內。個人本身的心理因素及人格特質,是影響其知覺外在訊息的重要因子,因此 建議未來可納入個人心理變項(如自尊、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內外控人格特質等),

以探討心理變項對身體意象困擾的影響及可能的中介效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2003)。臺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臺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臺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臺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報告。資料來源:

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煥琛、柯華葳(1999)。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心理。

王麗瓊(2000)。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 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

尤嫣嫣(2002)。大大大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孔繁鐘編譯(2006)。DSM-IV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臺北:合記。

伍連女(1998)。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伯泉、李茂興(譯)(2003)。Aronson、Wilson、Akert 著,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第三版)。

臺北:弘智文化。

李依齡(2005)。大專院校舞蹈系學生身體意象大專院校舞蹈系學生身體意象大專院校舞蹈系學生身體意象大專院校舞蹈系學生身體意象、、、、社會因素與飲食失調之研究社會因素與飲食失調之研究社會因素與飲食失調之研究社會因素與飲食失調之研究。國立體 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玉真(1992)。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雯翎(1998)。具身體形象廣告訊息之效果研究具身體形象廣告訊息之效果研究具身體形象廣告訊息之效果研究具身體形象廣告訊息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林宜親(1998)。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珊如、黃芳銘、黃國彥、洪若烈、江羽慈、常善媚、葉妤貞、陳俐君、陳中興、黃博 煜(2007)。2007年「台灣學生身心發展研究」初步報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

(4),51-78。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五南。

青輔會(1993)。青少年白皮書青少年白皮書青少年白皮書青少年白皮書—青少年現況分析青少年現況分析青少年現況分析青少年現況分析。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范麗娟(2004)。重視身體意象之社會建構對於服務肥胖少年之實務意涵。學校衛生學校衛生學校衛生學校衛生,,,, 44,99-107。

唐妍蕙(2004)。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社會壓力對身體意象與飲食障礙問題影響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公共 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滿玲(譯)(1999)。Taylor、Peplau、Sears著,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臺北:雙葉書廊。

黃淑貞、洪文綺、殷蘊雯(2003)。大學生身體意象之長期追蹤研究:性別差異的影響。

學校衛生學校衛生

學校衛生學校衛生,,,,43,24-41。

黃德祥、薛秀宜、謝龍卿、洪佩圓、黃惠鈴、朱麗勳、巫宜倫、謝幸穎、許惠慈(譯)

(2006)。Lerner著,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的發展青少年的發展青少年的發展、青少年的發展、、、多樣性多樣性多樣性、多樣性、、、脈絡與應用脈絡與應用脈絡與應用。臺北:脈絡與應用 心理。

黃囇莉、張錦華(2005)。台灣民眾的身體意象及其預測因子:人際壓力、媒體信任作 為中介變項。中華心理學刊中華心理學刊中華心理學刊中華心理學刊,,,,47,269-287。

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 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語芸(譯)(1997)。Deaux、Dane、Wrightsman著,九九九 O 年代社會心理學九 年代社會心理學年代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年代社會心理學 南。

黎士鳴(譯)(2001)。Grogan著,身體意象身體意象身體意象身體意象。臺北:弘智文化。

駱伯巍、高業兵、旪麗紅、周麗華、彭文波(2005)。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現狀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心理發展與教育 心理發展與教育

心理發展與教育,,,,4,89-93。

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1999)。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賴靖薇(2002)。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陽明大 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惠丹(2004)。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bell, S. C., & Richards, M. H. (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and class difference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5(5), 691-703.

Ata, R. N., Ludden, A. B., & Lally, M. M. (2007).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family, friend, and media influences on eating behaviors and body image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36(8), 1024-1037.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ck, A. T., Ward, C., & Mendelson, M. (1961).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Arch Gen Psychiatry,4, 561-571.

Cash, T. F. (2000). MBSRQ users’ manual (3rd Revision). Norfolk, VA: Cash, T. F.

Cash, T. F. (2002a). A “negative body image”: Evaluating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n T. F.

Cash & T. Pruzinsky (Eds.), Body image: A handbook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pp. 269-276). NY: Guilford Press.

Cash & T. Pruzinsky (Eds.), Body image: A handbook of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pp. 269-276). NY: Guilford Press.

相關文件